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秦不暮楚-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方云清,因为她的不谨慎,让自家姑娘的处境雪上加霜,这做的实在是太差劲了!
胡氏想到此处,越发觉得自己应该为方云清好好筹谋一番,别的不说,首先得先让姑爷把对姑娘的不满给消除掉啊!一时间,这主仆二人都陷入了沉默中。
门轻轻地被敲响:“夫人,宵夜做好了。”方云清听到声音,皱皱眉,小声说:“奶娘,我不想吃,您看看是什么吃食,帮我吃了吧!”
胡氏心中却不禁一动,笑道:“晚饭就没好好吃,我特特地让人给姑娘煮了云吞,用的是海参的汤底呢!”她说着便开口让丫鬟进来。
冬梅端了大托盘进来,给方云清摆好,然后规规矩矩地行礼,站在了一旁,胡氏死死地盯了她几眼,之见她生得一张鹅蛋脸,细长的眉眼,粉面桃腮樱桃口,柳肩丰臀窄窄的腰,端得是个出挑的美人!胡氏心中有数,便道:“春梅你下去吧,这边有我伺候呢!”
冬梅闻言,规规矩矩地行礼,然后退了下去。胡氏转头看向方云清:“真是逢瞌睡遇到枕头!我差点把这几个丫头忘了!这可都是当日夫人特特地给姑娘精心挑选的美人,与其日后姑爷再弄回来什么乱七八糟的,还不如让自己人把位置占了呢!您可要想清楚,姑爷手头,可有一个正经的妾的配置!这等不能随便处置的妾,怎么说也不能落到外头那些女人手里!其实要说忠心,还得是从小儿就跟这姑娘的春柳儿,可惜她长得不算出挑,怕入不了姑爷的眼;另外这三个呢,长得都不错,只是夏莲那丫头鬼主意太多,还是算了。秋菊倒是老实本分的,冬梅爱打扮些,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不爱打扮,姑爷怎么看得上?姑娘不如就把秋菊冬梅这两人开了脸放入姑爷房中,这样任谁也不能说姑娘小气了吧?姑娘也正好可以借此向姑爷表白,你并非容不得小的,只是容不得那等奸猾的!”
方云清低了头,心里头乱糟糟的,要说她乐意给丈夫塞人,那怎么可能?可是不这样,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丈夫消气?还有什么办法让丈夫相信她这么做不是因为容不得人,只是因为燕惜惜太闹腾!她心里头隐隐有些后悔:赶走了一个添了两个,要说燕惜惜再闹腾又能怎么样?哪怕就真的先生了儿子又能如何?难道一个妓女出身的妾还能爬到她头上不成?白白地闹这一通,竟还的亲手往丈夫怀里塞人,过去两个妾,这里外里变成三个,还惹的丈夫不高兴,这是图什么呢?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一个妾罢了,卖了就卖了!杀一儆百,日后便是后宅里进的女人再多,只要都是规规矩矩的,自己反倒更省心?这不比现在这样整日为那刺头儿闹心强?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先让丈夫消气才是正经的!
想到这里,方云清迅速地做出了决定,微微点头道:“好,奶娘,那你便把那秋菊跟冬梅叫过来吧!”
*************************
连瑜在外院的书房胡乱休息了一晚上,早上天还没亮,就赶紧爬起床来收拾停当,然后进宫汇报工作。他心里头虽然烦乱,但私事儿什么的怎么也不能影响到公事,所以虽然身上的疲惫还没歇过劲儿,却还是决定赶紧去宫里。
出门前又想起来昨天太忙,竟把要送秦昭的那几条狗给忘了,赶紧问丽苏,幸好丽苏记得这件事儿,一直让专人照看着,刚才已经让人把狗给秦昭送去了。这也就是仗着两家关系好,要不然谁一大早就去砸人家的门?盖因秦昭每天忙的要死,白天送,她还未必在家呢,倒不如趁着她早上起来晨练的功夫把狗送去。
连瑜知道丽苏把狗送到秦昭那里去了,也放心了,他这边实在没有养狗的行家,真怕把这几只还不到两个月的细犬给养死了,那就太可惜了。想了想,又嘱咐丽苏一会儿把给秦昭,芳姐还有穆巧巧的礼物也收拾好过会儿送去,顺便再送五百两银子到那边。丽苏一听这个就乐了:“因为这个给秦姑娘送银子,这不是等着她把银子砸您脸上么?”
连瑜一边往门外走一边说:“谁让你给阿昭了?给芳姐跟巧巧的,昨天出门手忙脚乱了,只怕她们没带零花钱。她们这阵子在家里都快憋死了,住在阿昭那里自在些,让她们想要什么尽管让人去买。”
丽苏抿嘴笑道:“这些钱够中等人家一年的开销了,在公子这里却只是零花,难怪有人说咱们家奢侈。”
连瑜正走着,闻言转身对丽苏道:“钱这东西是王八蛋,砸在手里半点用都没有,只有花了才能体现它的用处。我一个月赚两万两,拿出来一两千两给家里人花,算哪门子的奢侈?”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这世界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若我花钱就能让芳姐跟巧巧身体好了,开心了,再多花十倍二十倍又算什么呢?可惜许多事情,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连瑜说到这里,颇有些意兴阑珊,再不多言,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上了马,朝着皇宫的方向一路行去。
、第二百二十二章
连瑜进宫;首要的任务是向皇帝汇报巩县的事情。这方面没什么好瞒的;他捡重要的跟皇帝说了一遍,皇帝听到陈家的事儿,微微一笑:“若是各家都能像陈家这般知趣就好了!”
连瑜道:“事在人为,这些事情虽然麻烦;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时间;总是能做到的。”
皇帝笑笑没说话;却忍不住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腿:可朕,最缺的就是时间啊!他想起后宫里那些与他感情或深或浅的妃嫔,想起正牙牙学语,拽了他的胡子玩的小女儿,再想起他满腔的抱负——此时此刻,他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自古以来,再英明的圣主老了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寻仙问道求长生的啥事儿,他是真的,真的很不能问天再借十五年啊!十五年,足够他把税制改革的路子理清个大半;十五年,足够他培养出来一个合格的太子;十五年,足够他看着小女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他可以亲自给她选个好驸马;十五年,至少,至少秋容不需要还不到二十岁就要枯萎在后宫里。
连瑜虽然疲倦,但是在皇帝面前,他的精力是十分集中的,这会儿,他敏锐地注意到皇帝的不妥之处,他忍不住端详了皇帝一下,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皇帝瘦的厉害,动作也不太协调。他仔细想想,似乎在他去巩县之前,皇帝就有了一些奇怪的习惯:比如在大臣上班之前就坐在书房里,又比如说精神不好,所以把上午的工作时间缩短,这种缩短并不是皇帝提前走,而是让大家汇报了工作就离开皇宫,回各自的衙门去。连瑜越想心里头越是打鼓,该死的,自己早该想到的,中风这种毛病,哪里是那么容易好的?后遗症已经这么明显了,而且分明有恶化的趋势!
连瑜的思绪只乱了一下,就被皇帝的话给拽回来了:“无瑕,你在开封呆了也有一年多了,跟宗亲们可有来往?有熟悉的么?”
连瑜摇摇头:“跟京里的宗亲们倒是不熟,毕竟有差事在身,实在没工夫玩儿。倒是在南京的时候,跟吴王蛮熟的,那会儿年少轻狂,还收了吴王家的十二郎做学生。”
皇帝一听便乐了:“你说的吴王家的十二郎,可是被秦千金英雄救美的那一个?”
这个比方打的实在是坑爹,连瑜顿时忍不住笑出声来:“不错,就是那个十二郎。他平日里总是闷在国子监,也就休沐日才出来跟阿昭玩儿,偏偏就遇到那么件倒霉事儿。吴王那么多儿子,就这么一个好学的,说起来,他倒是够难得的。”
皇帝笑笑:“那孩子上次受委屈了,我那会儿是想见见他的,只是他受伤,不方便见。好学的孩子,在我家倒是满少见。”
这话连瑜不能接,总不能说:对啊,你们姓杨的就没几个会念书的吧?只得低了头装哑巴。皇帝叹了口气道:“可惜你跟宗亲们不熟,也是,你虽然年轻,却有为,哪里有时间跟那群人玩去?唉,看来还得我一个一个亲眼看看。”
连瑜心中一动,脑子不等旋转起来,就听皇帝已经把话题挑明了:“朕要立太子,总要过继个靠谱点的啊!”
连瑜猛地抬起头来,却见皇帝正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朕要在宗室里头过继一个孩子做太子,这个孩子年纪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十三岁到二十岁为宜,年纪大的只怕已经成亲了,那样的话还得计较他的妻子是不是有太子妃的本事,太麻烦;要有主意,但不能自以为是;家里头最好人口简单点,我不想他做个皇帝,却有有一堆兄弟姐们跑来添乱!”皇帝重重地喘了口气:“我希望他能善待我身边的妃嫔,能够把真真当做自己的妹妹。而我最希望的是,等我死后,那个孩子依然能够重用你,把一条鞭法继续下去!”
连瑜噗通地一下跪了下来,皇帝却摆摆手:“你起来,不要以为我是对你有多好!你们做臣子的,希望位极人臣;而做皇帝的呢?这个位置已经到顶了!这时候还求什么?起码对我来说,名垂青史是我想要的。我登基的时候,曾颇有一番雄心壮志,又想把四周一圈的蛮夷全打的屁滚尿流。又想在朝堂上做出点大动作,什么肃清吏治啊,兴修水利啊,改革税法啊……我想了很多很多,可真做起来,却总是束手束脚……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我把朝野上弄得清清爽爽了,可是对着镜子一看,头发都白了。”
“我想趁着我活着,开始把税改起个头儿,后面的人呢,一定要选个能够把税改贯彻下去的!一定不能是会被朝中那些人挟持的……朕真的想多活几年啊!那样子的话,我起码能让你真正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能够在我死后,依然能够把税改做下去,民为国之根本,不让他们过好,国家怎么能好?税改不能再拖了,再拖,这个国家就完了。”
连瑜的嘴唇抖了抖,他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声音哽咽了:其实,他对皇帝什么的,真的从来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他向他下跪,只是因为自己是下属,对方是上司,每每下跪的时候,心里头也会安慰自己:“权当是民俗好了,民俗民俗,跟我那会儿的鞠躬礼没啥太大的区别哦!”
然而此刻,他是真的对皇帝产生了敬意,不因为他是皇帝,而是因为,这个中年男人,身居高位,却并没有因此生出上位者的狂妄,他关心自己的女人,关心自己的孩子,关心臣子,同样关心这世界上千千万万个他压根没有见过的百姓。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学霸,连瑜曾对比这这个时代的史书与西洋历,研究过这个时空的历史与他前世的那个世界所经历的历史有什么不同,这个并不算太难,只要历史底子够好就行,然后,连瑜便轻易地发现了这个世界与自己经理的过的那个世界的拐点在哪里:应该是靖康吧!那个被后世的靖康耻在这个时空远远称不上耻辱什么的,因为还没等那父子俩把卖国的举动落到实处,被他们意图交换赵构送到金国做人质的肃王赵楷便愤而发动了政变,把赵佶赵恒两父子全关了起来,然后亲自爬上城头,给守军鼓劲儿,最后硬是抗下了金人两次围城,最后把金人赶回了草原上……
这个世界的宋朝,因为从那赵楷开始提高军人的待遇,后期甚至颇有点穷兵极武的意思,国库压力是一定的,所以后宋的经济不算好,但是强大也是一定的,从靖康起,金人蒙古人还有杀了回马枪的辽人,一个一个被大宋抽的落花流水,如今正在西边蹦跶的西蛮人,应该是从东欧迁移过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