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巨盗-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年人刚一说完,便从台下走上来一个二十四五的年轻人。这人个头很矮,大约只有一米六左右,脸上的模样更是不敢恭维,就见他面部正中心的地方,一个硕大的圆鼻头,就像一粒长在上面的肉葡萄,而鼻头上面的双目却又格外的小,以至于在他的大鼻头的衬托下,让很多第一眼看到他的人,都感觉找不到他的眼睛。不过,虽然五官不太合格,但总算脸还是白皙的,算是符合了读书人小白脸的最基本的一条。
杨举一上台,没说话先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这些台下的士子们多数都听说过杨举的名头。他号称南京第一才子,也是明年殿试状元的热门人物,可以说,当今天下的士子当中,没听过他名号的人,还真是不多。
台下的一众士子看到杨举长的这样一副不受上天待见的模样,很多人都觉得大失所望,也有为他惋惜的。这同时,便有许多人对杨举起了轻视之心。下面又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这杨举并不催促大家安静,也不责备众人。他就这么站着,很认真的站着,然后用一双虽小,却很税利的眼睛扫视着台下的每一个人。
他的眼光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每一个被他扫过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心中一屏,嘴巴也自然的跟着停了下来,然后坐正身子,看向台前。
杨举的眼光扫过全场,全场也跟着安静下来。他这才向前走了两步,清了清噪子道,“非常抱歉,钱先生因为朝中临时有事,不得不星夜赶回京师。今天的这次原本由钱先生讲的‘经世至用’课,便只能由我为大家讲解了。”
说完,杨举又向众人鞠了一躬,然后才慢慢道来。
“圣人在《易经?系辞》上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我们今天读圣人之书,我想首先就应该考虑这样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读书,读书是为了干什么?难道就仅仅是为了科场高中,然后便将书本抛到一旁吗?……”
杨举才讲到这里,最前排便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向着杨举喊,“杨才子。我们今天是专门来听钱先生讲课的,既然钱先生有事没有来。怎么着,也要向我们解释几句吧!我们这么多人,很多朋友还是特意从外地、甚至外省赶来的,仅仅一句‘朝中有事’,便把我们发了吗?这,未免也太不把我们当一回事了吧!”
杨举看了那人一眼,沉思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这时,刚刚发言的那人,旁边的一个人又站了起来。“杨才子不愿说,莫不是又是你们东林党要搞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当年我们的沈阁老被皇帝召起,你们东林党便暗中造谣,诬陷沈阁老。至使沈阁老隐居不出,最终达到了你们东林党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一次,不知钱先生又要搞出什么样的阴谋花样呢?”
杨举听这到话,脸色一时变的难看起来,但是他城府极深,知道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发作的。如果自己控制不住情绪,与这些人争执起来,便正中了这些人的下怀。对于此人所说的,关于沈一贯的这一段公案,杨举也有所耳闻。
说到这位沈一贯,他便是浙党的开创者,万历朝最重要的阁臣之一。当年,他前后在阁达十三年,其中任首辅四年。在这十三年里,也是万历朝政坛最多事的时期,很多名臣,在这些政治风暴中倒了下去。可是,沈一贯却没有倒下,反而赢得了万历皇帝更多的信任。
正是在他任首辅时期,浙党在朝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沈一贯本人在政治上也是一路春风得意,成为皇上最信任的大臣。
可是,没想到在万历三十三年的京察中,浙党却被当时主持京察的东林党人排挤。沈一贯作为当时的首辅,自然不能眼见着手下被东林人排挤而不救,于是上书皇帝,极言此次京察不公。
最后,虽然主持此次京察的东林党人被罢,这事情却被闹大了。沈一贯也因此而引火烧身,最终这一把火终于烧到沈一贯的身上。在一众御史的交相攻伐之下,沈一贯最终没能顶住压力,不久也告老还乡了。
虽然皇上当时准了。可是没几年,皇上遇到了烦心事,便又想起这位当年和蔼可亲的沈老头,于是暗中派人给已在老家耕读隐居的沈一贯去信求教。
沈一贯非常热心,他不仅认真答复皇上的问题,积极的给他出谋划策,还隐隐的表达出重新出山的意愿。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沈一贯的这封给皇上的回信却不知为何,还没送到皇上手里,便先在民间传了开来。大家于是都说,沈一贯是个伪君子,明明想当官,却还要故作矜持,假惺惺的辞什么官。现在又悄悄的向皇上献媚,想要复职。还有一些说的就更难听了,说沈一贯这叫:既想当**,又要立牌坊。
这话一出,沈老头再也无脸出山,从此真正的做了隐者。连皇上数次派人送到他们家的信,他也是不看、不收、不回。
事后,大家自然都会想到,这件事情当中的关键便是那封信。据外间后来传说,特别是浙党人。说是,当年沈一贯的这封信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李三才给偷梁换柱了,然后又篡改了内容在民间流传开来。
据他们说,沈一贯派去送信的这位家人在半路上曾经受邀,在李三才的府上住了一夜。原因是,这位李三才当年曾是沈一贯的门生,所以与沈家的这位家人相熟。
此事在当年影响极广,而且也不过才过去六七年,杨举自然也听说过。可是,这事双方都做的不太光彩,他自然不好解释,也不能解释。所以,聪明的杨才子选择了沉默
杨举沉默了,这些万松书院的人却并没打算就这样放过他。
“杨才子为什么不说话呀?你给我们说说嘛!也让我们见识见识你们东林党耍阴谋的手段。说不定,我们因为佩服你们高超的偷鸡摸狗的手段,便全都投到你们东林党的门下了呢!”
虽然这人话说的尖酸,台上的杨举却十分能够装傻。被人如此的排挤,他却似乎一点也不尴尬。看他单手托腮,双目下视,一副沉思的模样,好像正在思考对方的话,又似乎根本就没有听到对方的话。俞仁不由的暗暗佩服起来,他本以为自己的脸皮天下最厚,看来,与这位杨大才子相比,自己的那点功力,还真是差了不少。
第四十七章 辽东战报
俞仁猛然想起自己刚结交不久的袁崇焕袁老哥,也是东林党的粉丝。而自己今天来,似乎也有替袁老哥帮东林党人“拉选票”的目的,这样兴灾乐祸的稳稳坐在台下看热闹,似乎有些不太妥。将来这事要是传到他袁老哥耳朵里,他非跟自己绝交不可。
想到这里,俞仁赶紧坐正了身子,准备拉那位与他同桌的卢象升,给台上的杨大才子一些声援,却见杨举已经缓缓抬起头来,开口道:
“先生是在到达嘉兴府时,看到了一份从京师传抄来的边报,这才不得不放弃本次讲课,匆匆赶回京师的。”
杨举的回答十分巧妙,他直接绕开了当年的这段无法解释的疑案,而讲到大多数人更加关心的眼前的问题上来。
“什么边报?”果然,杨举才一出口,台下便有好几人同时问道,对比万松书院所提的当年沈一贯的阵年旧事,他们显然对当前的时事更感兴趣些。
杨举扫视了一下全场,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道:“是一份从京师传抄过来的,关于辽东的边报。”
“辽东怎么了?”
这回,连与万松书院的众学子坐在一起的李显忠,也忍不住急切的问起来。
辽东可是他家,他自然比谁都关心。
杨举看了李显忠一眼,他并不知道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正是辽东最有权势的李氏家族中的一员。
“杨镐杨大人的四路大军彻底失败了。女真人先在萨尔浒全歼杜松的三万余人,杜松总兵战死;接着他们又在尚间崖大败马林部,然后又在阿布达里围歼刘铤部,刘铤总兵战死;李如柏闻讯仓惶逃回清河堡。大明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杨举说到这里,重重的叹了口气。最后的几句话,显得格外的语调沉重。
此消息一出,全场大哗。因为这一次的征伐辽东,动静很大,动用的又是当下朝中最有名的四名猛将,队伍也是大明最精税的队伍。这一次配备了精兵猛将的出征,早已成了举国上下关心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是在京师还是在东南。可以说,哪怕是乡村小民,也都有所耳闻。
可是,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称战斗。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在他们的思想里,女真人不过是些生活在辽东山林里的未开化的半野人,他们连田地都不会种。要对付这样一批山林里终日与兽为伴的人,那简直跟狩猎差不多。
想想吧!我们到山里去打猎,带的却是十三万大军,而且还配了大炮、鸟铳这样的先进的火器。还有四名全国最勇猛的百战名将带队。这结果,就算用脚趾头想,也能想的明白啊!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几乎所有人都大大的吃了一惊。大明朝最精税的十三万大军,居然被一群长年住在深山里的野蛮人打败了,而且还是败的很惨。这个结局,不仅在实际后果上让大家不能接受;在心理上,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大明人,更是不能接受。
“不可能,不可能,这一定不是真的。一定是你小子在造谣。我爹……”前排的李显忠激动了。可是他才说到这儿,便被他旁边的唐辙突然重重的掐了一把。这一下,把李显忠给掐醒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是不适合承认自己是李如柏的儿子的。
因为,现在的李如柏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倍受尊重,曾为大明立下无数战功的李如柏了。他成了大家心中的耻辱。怎么就能怯战而逃呢!我大明的将士怎么能这么无胆,居然会被一群野蛮人给吓的不战而逃呢!
丢人,太丢人了。这样的结果,比战败还更让民众不能接受。
正在李显忠为这突然到来的败战消息,而伤心不已时,唐辙已经站了起来。他向杨举发难道,“我们也不知道,你所说的边报是真是假。我们姑且就先当它是真的吧!”
说着,唐辙一指挂在杨举身后的那个布联,上写着东林党标志性的台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们东林党人都讲事事关心,表现出一副以天下为己任的假圣人模样。我们且不去讨论,你们这样的遮掩本性、刻意表现,是对还是错。既然你们以天下为己任,那么眼下,朝廷吃了这样大的一场大败战,如果以你们东林党人的观点,你们认为朝廷要怎么处理才妥当?”
杨举看着唐辙。他一眼便看出这个唐辙,与方才的那几位有意为难他的人是一伙。当然,这也很容易,因为他们的桌上都摆着相同的牌子:万松书院。而且杨举还看出,这个人应该是这些人当中的领袖。因为他所坐在位子是居中的主位,而且他们这一桌,只有他跟李显忠两人坐,而其他桌上都是满满的坐了八个人。
对于这位万松书院的领袖人物,杨举不敢大意。
“这位台兄如何称呼?”杨举很有礼貌的道。虽然被万松书院的人一再为难,杨举却一点也没表现出不满。因为他知道,这万松书院不仅代表着杭州的士子,也可以说是代表着整个浙江的士子们。他们是浙党培养后继力量最重要的基地。所以,这些人要为难他一个东林党的门下并不奇怪。如果他们不为难他,倒反奇怪了。在这一点上,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