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得路上也曾想象,老愤青吕留良先生是个什么样,却没想到是眼前这个样子。
  平凡普通,就像是邻家的老人,光柔和而慈祥,望你一眼,就把你所有地不满、怨言和轻狂消散的无影无踪。想要说服这样睿智地老人,地确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我转头看着胤,作为一个未来地帝王,征服这样的人不是最有趣的事情吗?用死亡去征服并不叫做完美,那是最无奈也是最消极的办法。
  “这些是?”吕留良抚髯笑呵呵地问道。
  “这位是我的好友璇玑。这位邬兄字王露,乃是以游幕为生,寓居京都。”我看着胤,他该怎么介绍,我拿不准,所以只能自我介绍道,“小子羽默乃是绍兴人士,现居杭州。”
  “语默?”吕留良不禁莞尔,“这个名字倒是和小友的脾性正好相反。”
  我讪笑地挠挠鼻子,“让老先生见笑了。”
  吕留良摇摇头,“小友青春年少,活泼跳脱又有何妨?”他转头看着胤,迟疑地问,“那这位是?”
  胤抱拳施礼,“在下行四,先生叫我雍四就可以了。”
  “雍四?”吕留良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似乎是在记忆中寻找有关这个陌生的人,陌生的名字,哪怕是只字片语的讯息。
  胤淡淡说道,“却不知刚才哪五种人,吕老先生可曾想好是哪一种吗?”
  吕留良笑道,“老朽守在这妙山为僧,自然是避世的哪一种。”
  胤却冷然地说,“老先生门外的楹联提的是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这本是唐诗人孟郊之诗。其诗原文为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老先生巧妙地把文章二字前移,替代吁嗟二字,从而把孟郊原诗中并不对仗的诗句缀成了一副集、典句自题佳联。而此次来妙山之前,听人说老先生的客厅里,还有这样一副对联,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不知是也不是?”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一百七十二章 桢干
     更新时间:2008…9…12 1:27:49 本章字数:2190
  “的确是这样,没错。却不是这位雍贤侄是如何知晓的呢?”吕留良脸色不改,依旧是那副慈祥的模样。
  胤微微眯起双眼,眸子中闪过一丝犀利,“老先生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雍四虽为京城人士也曾耳闻先生之高洁。”
  “老朽愧不敢当。”吕留良突然挺直身体,“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何曾不照人。老朽一介布衣,怎敢当是国之桢干?”
  牛……牛人!不管吕留良是否已经知晓胤的真实身份,他能把这句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何曾不照人说出口,实在是太过……太过……老愤青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毫不为过。
  “不过雍四却在倪元璐的故居里见过这么一付对联,孝若曾子参,只足当一字可,才如周公旦,容不得半点骄。不知老先生以为如何?”胤毫不退让地说。
  这副对联果真刺激到了吕留良,他老面微红,道,“老朽恃才傲物,论自谦的确不如倪先生,论气节更是不如倪先生。”
  胤冷笑一声,“可是就在下看,倪元璐却死得非所。他是前朝天启二年进士。历官至户、礼部尚书。崇祯末年,李自成陷京师,自缢死。福王谥文正,我朝谥文贞。天启七年他出任江西乡试之主考官,时宦官魏忠贤垄断朝政,败坏纲纪,元璐出考题讥讽之。。1@6@K@小说网。思宗即位,诛魏忠贤,元璐才免于祸。元璐素负时望。亦渐获重用,然却因此深遭小人所忌,而蒙谗言罢归。元璐自此深知朝政不可为。从此绝意仕途。直至李自成攻入北京,城陷之日。元璐整衣冠拜阙,曰: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遂自缢。”
  胤看着吕留良。接着说,“倪元璐为官时不通为官之务,一味清正耿直。大丈夫能伸能屈,他却宁折勿弯。不顾黎民百姓不顾江山社稷,只为一己清名。老先生可知,他做户部尚书的时候,他上了多少道有利于民的奏折,又上了多少道参奏他人的折子?他一非御史二非言官,眼睛却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和错误。看不见积年累月遗留下来地种种问题。他所争的是非黑白以多少百姓身死为代价?而且,他最后还是落了一个蒙谗言罢归的命运。须知,李自成之所以反了前朝。便是因为其时中原灾荒严重,民不聊生。老先生可否想过。倪元璐他曾身为户部尚书是不是也是前朝灭亡地罪魁祸首之一呢?”
  “这……”吕留良沉吟道。
  “再者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如果这民有饭吃。有衣穿,有田耕,他们还会反吗?”胤问道。
  吕留良说,“若是按照雍贤侄的说法,现在岂不是造反地良机?”
  疯……疯了,老愤青当着胤的面问是不是造反的良机,这话要是被康熙知道……我看了看在场的几个人,然后摸了摸我自己个的脖子,哀叹地想,一刀砍下去,也许还是真是种解脱。红尘逐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从来硬弩弦先断;自古钢刀口易伤。吕老先生,大清入关屈指算来,也快有百年地时间了。吕老先生,您凭良心说,现在比之前朝末年,孰优孰劣?”
  吕留良争辩道,“自然是前……”
  我拍拍自己心脏的位置,“老先生,公道自在人心。自欺欺人就是先生所谓的气节吗?”
  “这倒是把我难住了。”吕留良抚髯长叹道,“就算今日胜昨日,老朽也绝不会致仕。”
  “吕老先生有打算致仕吗?”我奇怪地说,“我还以为吕老先生一直打算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观。”
  “局外人吗?”吕留良看着我,语意颇深。
  “对呀。不是言官,不是御史,不是朝廷的官员,不属于任何一方,只为黎民百姓。”我走到吕留良的面前,“只是怕老先生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肯为黎民百姓做一个局外人。”
  “老人家我可是不怕激哦。”
  “我知道。可是老先生却不忍看到流民饿殍死于妙山脚下吧?”我邪邪地一笑。
  “你,你这是何意?”吕留良吃惊地说。
  “喂,老头,你不知道吗?现在灾民多不胜数,就算朝廷开仓赈济,开自掏腰包买粮平价,可是这粮价依旧居高不下。也不知道没钱买粮的百姓是要卖儿卖女还是要全家自尽以求解脱呢?”璇玑站得累了,没正形的又靠在我地身上。
  “璇玑,不得无礼。”我掐了她一把,警告地说。
  “本来就是嘛!”璇玑不满意地说。
  邬思道走出来拱手施礼,“老先生,如今朝廷有令下旨惩治奸商。可是如何惩治却成了难题。”
  吕留良鄙夷的一笑,“砍头,剐邢,株连九族,这有什么难得?”
  “哇!”我喊道,“这么简单啊!那老先生的意思就是江南再来一次血洗喽?”我比划道,“您有没有想过,若是让主事地人听到,刷刷刷,那可是血流成河啊!”
  “若是让老百姓知道了,会不会这么说。喂喂喂,听说没,这次江南血案就是妙山吕留良的主意。听说了听说了,他不是号称死也不致仕嘛,结果竟然出了这种主意,实在是太不是个东西了。哪有什么地,他还建议朝廷株连九族呢。呦呦呦,那还是别说了,万一株连到我们头上,那可亏大了……”璇玑在一边有声有色地学着各种人说话地样子。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一百七十三章 春粜
     更新时间:2008…9…12 15:06:13 本章字数:2087
  吐……吐血,我用不用让胤颁发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给璇玑,我和邬思道做颁奖嘉宾,“若是这一次的案件能成为一个标尺,对于朝廷、对于百姓、对于商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吕老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可以根据这次的案件在大清律中增加有关商事的条款,是不是更好呢?比如说五城平粜米石时,如有贩卖收买官米十石以下者,将贩卖之人,在于该厂地方枷号一个月,杖一百;收买铺户,照不应重律,杖八十;米石仍照交该厂另行粜卖。至十石以上,贩卖之人枷号两个月,杖一百;铺户杖九十。如所得余利,计赃重于本罪者,计赃治罪。各铺户所存米麦杂粮等项,每种不得过一百六十石。逾数囤积居奇者,照违制律治罪。”
  胤心头大震,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心中暗叹一口气,他轻轻说,“本朝康熙六年定例曰,凡内府人员家人,及王、贝勒、贝子、公、大臣、官员家人,领本生理,霸占要地关津,倚势欺陵,不令商民贸易者,事发,将倚势欺陵之人,拟斩监候。如民人借贷王以下大臣官员银两,指名贸易,霸占要地关津,恃强贻累地方者,亦照此例治罪。又,内府人员家人及王以下大臣官员家人,指名倚势,网收市利,挟制有司,干预词讼,肆行非法;该主遣去者,本犯枷号三个月,鞭一百;本犯私去者,照光棍例治罪;王贝勒贝子公失察者,俱交与该衙门照例议处;管理家务者,革职;大臣官员失察者,亦俱革职。十六K文学网不行察之该地方文武官。交该部议处。”
  我朝邬思道暗挑大拇指,怪不得胤将来会是一代勤勉的帝王,从一开始。他就一心扑在民生上。
  闻听这席话,吕留良眉头顿时皱起了一个大疙瘩。就算定了这些律例,也不过是摆设而已。
  胤在心里冷笑一声,“前朝末年在施行禁革行役之前,藉由时估和买,造成了官价和市价的区分。干预了粮价买卖的正常运作。而禁革行役逐步实施之后,便不再主动以官价干预市价,改由牙行以市价代替政府购得所需财货。此后,到了我朝,朝廷开始透过对米牙、米铺的辅助,试图管制米价,以降低米粮市场上价格波动对黎民百姓生计造成地危害。比如这一次江南粮案便是想在米牙米铺辅助下,通过增加或减少流通的米粮数量影响粮价的升降。”
  “这……”吕留良有点发呆,其实这已经属于简单地经济学范畴了。吕老先生这个古人自然听着有些发懵。只是,我却没有想到,胤竟然会研究这个。可惜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于1968年。若是设在此时,怕是会颁给胤这位“先行者”吧!
  “喂。他这叽里咕噜的说什么。我怎么一句都没听懂呢?”璇玑疑惑地看着我。
  “他说得其实就是管制和调控,其实这个制度也算是由来已久。只是你啊,不学无术,平时看书也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地方。”
  “又骂我!”璇玑不依地伸出兰花指,我连忙手疾眼快地打掉。
  “自晚唐市制逐渐衰落之后,编审行役制即成为市司评物价律文运作地制度背景。在此制度背景下,历朝历代为方便和买的进行,时估制也因运而生,无论是旬估或是月估,基本上都是朝廷以强编团行、铺行方式作成的官价,但实际运作上,官价经常低于市价。自前朝后期后期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禁革行役改革,编审行役制逐步解体,牙行加速在各地取代诸物行人在时估和买中的义务,而此时的评估其实已更接近市价。”我耐心地向璇玑解释道。
  “然而,粮价地变动,却又逐渐成为我朝关心的重要事务,也就是说现在的朝廷远比前朝更重视粮食价格的稳定。自康熙三十二年开始朝廷要求地方官员奏报各地粮价,在奏报内容中,一律要包括中价、贵价、贱价三种粮食市场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