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庄-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这糖本身的甜度就只有糖的三成,所以不甜才是正常的。但这却是非常廉价的便宜糖,在我这里这种糖不是贵在原料上,而是贵在人工上。实在想不出工业化量产的好办法来,所以仅仅只是试作了五万斤!”
五万斤!!!

第485节 廉价的高奢侈品【第五更】

五万斤!
上次听说银耳,秦王庄存了干货七万斤就把崔君肃吓住了,那可是值两三万贯的东西。可很明显,秦王庄对于生产工艺麻烦的东西,本身就反感。
李元兴喜欢的是以百万斤计算了,低于百万斤的产量,他就当费事了。
事实上,李元兴因为来自后世,计算单位都是吨,年产多少万吨的计算数据已经在新闻中清洗着每个人对产量的概念。
大唐这五万斤,才三十几吨,一个货车就拉下了。
听着数量巨大,放在仓库里也就那么一点,李元兴自然不当回事了。
“五郎说廉价,某有兴趣听!”李靖追问了一句。
李元兴一指元春:“从试制开始,元春倒是数次去观察进度,而且亲手去试作了,所以让元春来讲。本王讲是一种感觉,元春讲的感觉应该更容易让各位明白!”
元春施了一礼,从小会客厅李元兴那个书桌旁的小桌打开柜子。
柜子里有一个秘码箱,元春转动着上面的密码盘,打开了后拿出一个小本。
“这种糖用的原料是麦子、玉米、红薯。庄子里试验了七种配料,最终定下的料单是……”元春还没有讲,李元兴就制止了她:“停,这个配料大概是,一分麦,三分玉米,七分红薯。”说完,李元兴向元春示意:“继续讲吧!””
众人都愣了一下,李靖笑骂:“五郎藏私!”
“不是,能把这配料说出来,其实就已经是极大的秘密了。不让说庄子试验的详细配料也是有原因的。”
“那五郎说说这个原因!”
李元兴示意元春退到一旁,这才说道:“每年的麦子雨水,收获不同,麦子本身就会不同。玉米、红薯因为肥料不同的,淀粉含量,糖份含量也有所不同。本王正在让道士们研究,如何可以准确的测试出每一批粮食的差别来。”
“看来五郎的原因是合理的,五郎不想用一种配料来作出误导。事实上这个配料还是有些可以细微调整的。如果放在以前,这怕就是多事了。但在五郎这个工业化量产的理论上,五郎这个理由却是极有道理的!”
房玄齡作为代表称赞了李元兴的谨慎。
李元兴点点头,示意元春继续。
“接下来,将麦子洗干净放在特制的大水缸之中,用水炮。夏天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泡过十二个时辰之后,放在竹蒌上等着发芽。每天淋温水,水温手摸着有些微热就好。三四天之后,出芽二叶包心,然后将这麦子粉碎。备用!”
听起来很简单,但正如李元兴所说,这是个消耗人力的活。
“第三步,将碎玉米与碎红薯分开蒸,玉米比红薯难蒸,所以要分开蒸。蒸好凉着,凉到手感觉有些热,但不烫的时候与那些粉碎的麦子混在一起装在粗麻布袋中,三个时辰之后,压出汁水!”
看来,真的不难,而且制作的时间也不长,真正是消耗人力的活计。
“最后一步,这汁水其实就是糖了。但殿下要求再煮,最后就变成原糖的纯糖块了,殿下说这个也会坏,但全部过程上干净,煮的好了可以保存一年,或者十八个月。各种糖食,也是用这个原糖制作的。”
听起来,倒真的不复杂,房玄齡听完之后,品尝了一块后说了一句:“这个倒象是饴糖。只是这原料有所不同,饴糖并没有这么甜。只是略有甜味罢了,想必是五郎改进了原料以及制作方式,混合材料,特别是用了高淀粉、高糖份的玉米与红薯为原料的麦芽糖的历史并不算久,李元兴知道可以查到的史料也是在十七世纪才有的。
因为这两种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久。
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饴糖在汉代的时候就几乎消失,因为饴糖消耗的是粮食。在粮食不足的朝代里,不可能粮食大量的粮食作这些并不算甜的糖。
在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三百年,战国时代就有了甘蔗糖,原料来自交州,就是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最初用的方法是晒糖,在贞观二十六年,才有了精加工的霜糖。在现在贞观元年,粮食还不够吃的时候,有甜味就不错了。
饴糖这种并不算甜的糖,可以说是暂时失传,也只有一些书中还有一些古时的记载。
“五郎有计算过价格吗?”李靖又问了一句。
“人工太高了。一斤二十五文怎么样?”李元兴笑着问道。
李靖拿起了那粒原糖:“五郎是说这个?”
“自然是说这个,加上核桃的或者是其他果仁的,二十五文我就赔死了,最近核桃挺贵的,长安城都卖到一斤核桃仁八十文钱了。”李元兴报怨着。
元春在旁边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如果不是殿下把长安城的核桃仁买光,一斤最多不过三十文钱!”
元春的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到了,可众人却没有一个发笑的。
“二十五文一斤!”李靖非常严肃的又反问了一遍。
在后世,没有包装的麦芽糖卖到一斤十五元就是极贵了,换成大唐的钱,应该是三文钱一斤才对。可大唐没有工业化量产的能量,那复杂的机器根本就制作不出来,所以还是要纯手工制作的。
但是,李元兴的麦芽糖成本真的不高。
事实上,是十斤料出三斤糖还多些。其余的七斤废料也不是没用。
按大唐现在的粮价,十斤还不到一斗,一斗长安城也不过十文钱。更何况李元兴用的是自己仓库的粮食,绝对可以按五文钱一斗来计算,加上水,煤,工具,人工等成本,一斤粮李元兴的实际成本,两文钱顶破天了。
更何况,他制作完麦芽糖的废料也值钱呢。
(注:中国西周就是原始的麦芽糖,但原料不是麦子。麦子是在汉代才传入中国的,但成为主要的粮食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玉米更晚,红薯等作物到了明代才传入中国,所以古代的古饴糖,就是古麦芽糖非但不甜,而且消耗巨大的粮食。仅为贵族食用,百姓是很难见到的。大唐的糖还是蔗糖,甜菜糖是在十七世纪才被人发现!)
“五郎可知,长安的糖价是多少?”
“一斤一百四十文,好一些的二百六十文吧!”李元兴倒是知道物价的。
甘蔗从广西运过来,广西还没有加工糖的能力,那里还是比较原始的。
加上运费,人工,以及大唐的工艺,一百斤甘蔗也出不了一斤糖,糖在唐朝来说绝对是食物中的奢侈品,而且是顶级的奢侈品了。
李靖突然心念一动,转过头问元春:“元春,你说这糖的用料是多少。”
对元春说完,李靖笑呵呵的看着李元兴:“五郎,这次你不许开口,不许打眼色。”
李元兴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表示自己一定会保持沉默的。
元春知道这里坐的都是大人物,而且她还没有说学会说假话,只好如实的说道:“一斤麦、三斤玉米、七斤红薯。出三斤糖!还有七斤的残料,殿下说那东西可以不要了,或者去喂猪吃,可我们试过,那个用饼子极是好吃。又松又软!”
“又松又软?”李靖笑了。
众人也都笑了。
李靖又对元春说道:“去给我们作一些饼子,就用那个制作。”
李元兴点了点头,元春立即小跑着就出去吩咐了。李元兴却是知道,放在现代那就是作饲料的东西,绝对不会再给人吃的。
因为营养成份已经去了大半。
要说松软,经过发酵,又去了淀粉与糖,烤出来的自然是松软的。但吃到嘴里,却是干巴巴,自己是绝对不会喜欢的。
可秦王庄的农户,军士们经历无无数次饥饿了,他看来那是好东西。
李靖又问陆毛锋:“你吃过吗,感觉如何?”
“回将军您的话,那东西自然是不如纯面饼子好吃。但如果加上一点油,来点葱花弄成饼子却是极美味的。以前打仗的时候,要是能吃到这东西怕是会作梦都能笑醒了,殿下说这些只能喂猪,某斗胆说一句,殿下错了。”
“喂马行不?”李元兴冷着脸反问了一句。
“喂马行,殿下英明!”陆毛锋赶紧回了一句。
在当兵的心中,马就是宝贝,都能拿上好的豆子喂马,这个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李靖挥了挥手示意陆毛锋退到一旁,然后对李元兴说道:“某还是了解五郎的,五郎敢开价二十五文一斤,那么他就敢挣对半的利。现在想来,五郎这次真正是太贪心了,麦子在长安近来是十文钱一斗,面粉才十四文钱。”
崔君肃是户部的,他也紧接着说道:“玉米的价高一些,干玉米粒一斗十二文,玉米粉也才不过十八文。红薯一亩地出上万斤,那东西长安卖的真心是贵呀,一文钱才两个。可秦王殿下没有当粮食卖过,长安城没市价!”
崔君肃在李元兴桌上拿过一个算盘。
啪啪的一打。
“秦王殿下,一个人三天制作一百斤糖算不算多?”崔君肃又问道。
“行了,你们别在这里套话了。二文钱成本,你们信不?”
“不信!”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李元兴只是摇头苦笑着:“那秦王钱一文钱一斤的成本,你们信不?”
信了,一文钱再不信,就是不给秦王殿下面子了。

第486节 本王还有霜糖【第六更】

李元兴无奈的苦笑着:“这要是让小财迷明月那丫头知道了,回来还不闹死我。”
众人又一是阵大笑。
武曌财迷已经不是秘密,大唐上层谁不知道。
武曌在大唐人称小财神,都说武曌是天庭的财神**。
“也罢,趁着明月这丫头不在,我在败一回家。霜糖四十文一斤,这回不算贵了吧。”李元兴从元春拿来的那个木盒中拿掉木板,下面是一排竹筒。
每个竹筒里都装的是白砂糖。
真正在大唐制作的白砂糖,虽然比现代的差一些,但在大唐却是在极好的糖了。李元兴用的是石灰澄清法,这个是宋代就是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了。而在大唐,历史上记载是在贞观二十七年之后,才开始慢慢开始规模化使用的。
“上等霜糖!”
“本王这个产量还算可以。”李元兴轻声说着。
仅这一句还算可以,众人已经听出味道了,李元兴这个已经工业化量产了。
同时,这一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李元兴这个霜糖一出来等于是绝是大唐所有的制糖坊的生路,量大,价格低。
但李元兴从来没有把事情作绝过,能在这里说出来,也就等于是准备扶持几个,甚至几十个有实力的糖业商会了。
另一边,元春在厨房一边让厨子快些作饼,一边翻着手上的纸片。
这个纸片的内容就是她今天要讲的话,这是李元兴事先安排好的,她在看还有那几句关键的话没的讲过,没有把信息传递出去。
元春还记得李元兴有过交待。
放弃一些小的,原本就留不住的。就可以保住更大的,而且可以抓在手上的利益。
比如,放弃麦芽糖,保住霜糖。
最重要的是,要保住霜糖的来源,就是甜菜。来年李元兴准备在秦王庄种上几万亩甜菜的,到时候李元兴准备把糖卖到周围各个国家去,那才是真正的大挣。反正大唐的百姓们一定会喜欢麦芽糖。
而霜糖,本就是贵族消费品。
元春拿来的松饼,事实上那榨过糖的残料只用了一半左右,其余的部分用的还是白面。毕竟这是给大人们吃的,不是给工匠们。
品尝过一口松酥的饼之后,李靖问:“现在,还在制作吗?”
“还有一个小工坊一直在制作,有百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