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之柳湘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湘莲小心翼翼说了个“咱们”,屏息瞧了黛玉半晌,见她似是并无恼怒不愉,方略略放了心,一股子甜蜜止也止不住,登时弯了眼角眉梢。

黛玉那般玲珑剔透之人,岂能瞧不出柳湘莲的心思?不觉便有些心酸难抑,匆匆回了句“也该叫人进来伺候了”便欲抽身回房。

柳湘莲正自欢喜,难免手上便松了力道,再欲挽留,黛玉却已径自去了。

待冬儿与另一个才从庄子里补上的小丫头荚儿捧着各色物件进屋,两人忙着洗漱更衣,又要点验祭品,为柳父柳母上香,愈发没了静静说话的空儿。

好容易用完早膳,裘良冯紫英等人竟又呼朋唤友的来了,气得柳湘莲咬牙不已,却不得不出外张罗。

柳湘莲一去,刘婶便领着两个粗使婆子来拜见黛玉。

黛玉早已自冬儿口中听过这位对柳家忠心耿耿的妈妈,感她忠义难得,到底坚辞了她的礼,又命冬儿给刘婶看座。

“阿弥陀佛,大爷能得大奶奶扶持一世,可见是个有福气的。”

斜签着身子坐在杌子上,刘婶合掌念了声佛,直将黛玉夸得面晕红霞。

这倒不是刘婶上赶着巴结黛玉,实是她与刘云两口子早先都以为柳湘莲成日登台唱戏又爱云游四海,恐无成家立业之志,谁知如今为了黛玉竟全改了,这让刘婶如何不欢喜?

当真是越瞧黛玉越爱。

“这一摞蓝底包青边儿的是家中内宅采买的流水册子并各色古玩家什单子,原归老奴照看,这一摞包红边儿的是府内现有的产业银钱并进项册子,原是归老奴家那口子看顾,按着太太还在时的吩咐,待大奶奶一进门,便皆归大奶奶拿主意,老奴今儿,便是来给大奶奶添烦忧来了。”

一面笑一面自身后两个婆子手中接过账册交到冬儿荚儿手里,刘婶直说得黛玉也不由掩口而笑。

“刘婶倒是个老实人,可不是早早起来与我算账了。”

手中帕子犹覆着半边儿面颊,黛玉眼波一转便接着刘婶的话头与她说笑逗趣。

这便是给刘婶做体面了。好叫家下人等心里明白,这新过门的大奶奶也是看重刘云两口子的。

刘婶心里也是明镜儿一般,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她自此更是竭心尽力助黛玉理家立威不提。

这厢黛玉忙着听刘婶分说这府内产业,柳湘莲在外则是被众人折腾的苦不堪言。

裘良冯紫英几个皆是成婚多年,平素又都是荤腥不忌的,一照面茶也没喝上,便话中有话的盘问起新郎官儿来。

诸多略觉下流之言辞不再一一累叙,柳湘莲应对的也颇为得体,乃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那人问了什么,他只笑而不语罢了。

“你扮生旦戏文扮了这许多年,我这做表兄的也不知悬了多少心,只怕你是个偏好旱路的,不好与母亲交代,谁知你倒也成家立业了。”

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柳湘莲又是一副喜气盈腮的模样,裘良索性也死了心,半是嘲讽半是感叹,仰头干了一杯清茶,取个以茶代酒,贺柳湘莲新婚的意思。

裘良年纪最长官职最高,为人又豪爽,在座几人平日皆以他为尊,见他罢了手,便也纷纷拿茶敬柳湘莲,直将昨儿个尚未用尽的吉祥话儿又榨了一轮。

柳湘莲知裘良必是误会了,可他便是脸皮再厚,也开不了口,说自己与妻子并未全人伦大礼,这般欢喜实是为见着了今晨娇妻掩面和羞走的俏丽身影,只得抱拳一一谢过诸人,另寻话揭了过去。

直折腾了一日,柳湘莲才送走了几人,得以回内院与黛玉吃茶说话。

偏黛玉对了一日的账册已是神思困倦,柳湘莲怜惜她为家事奔波,陪她用过饭又将自己游历间所遇趣事讲来与她解闷,才百般体贴服侍她睡下,自个儿仍是回外间榻上歇息。

此后一连月余,夫妻二人一道去裘府做客听戏也罢,回贾家访亲遭拒归家自品茶赏花也罢,白日间无论黛玉劳累与否,柳湘莲皆是一字不曾提及二人共枕之事,只拿自己旧时见闻逗黛玉开心。

日子一久,柳湘莲虽面上丝毫不显异状,黛玉却听着家下人等捕风捉影的话儿存了一段心事。

番外(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岁大的女童梳着两个羊角辫,圆圆的脸颊一鼓一鼓的背着诗经,脖子左晃一圈右摇一圈,趁着胡须飘飘的老先生一个不注意,便从荷包里掏出一粒花生仁儿丢进了嘴里。

她自以为做得隐秘,却不想想她嘴巴才多大点儿,含了花生仁儿哪里还背得出书?

直将好好一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背成了“口齿铺的五米媳妇”,连她身后陪读的两个小丫头都听得红了脸,老先生岂能听不出来?

“有辱斯文!”

老先生登时便瞪着眼拍案而起,顺手就摸出了三尺长的戒尺,吓得两个小丫头连连求饶,拼命给自家小姐打眼色。

那女童却不见惧色,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硬是将花生仁儿吞进了肚子,才一路小跑冲到老先生腿边一把抱住,奶声奶气的赔不是。

“微儿错了,再不带花生仁儿来了,李爷爷莫气莫气。”

说着,名叫微儿的女童还抬起胖乎乎的小手抚了抚李老先生的腿,好似在给院子里养的兔子顺毛。

李老先生气得脸色发青,却终是没动手里的戒尺,反而弯腰将圆滚滚的微儿抱了起来,惊得贴身小厮险些丢了魂儿。

“太爷,您慢些!小的帮您抱柳姐儿!”

匆匆赶到李老先生身侧,才留头的小厮慌得手脚都不知何处放,唯恐护了老的,摔了小的。

“我哪里就这么不顶用了!且等我去找南大爷去说道说道!”

李老先生人老火气却不小,前一句是骂小厮,后一句却是吹胡子瞪眼睛的吓唬怀里抱着的小女娃微儿,怎奈小厮确是吓得两股战战,微儿反倒笑得露出了两个米粒一般的小门牙。

“爹爹刚得了好茶叶,李爷爷你听谁说起的呀?”

世人皆言童言无忌,所谓忌者,自是包含当面揭人短处一条。

如今这李老先生便着实领略到了。

他不过是上回顺口提了句微儿之父柳南新得的茶叶吃着不错,柳南又向来尊老,送了他少许,不知怎地叫这丫头知晓了,便天天挂在口边,直将他说成了那等贪图小利之人。

老脸一红,李老先生也不与微儿多说,板着脸就往外走,急得丫头小厮们将二人团团护住,生怕有个闪失,一面又有两个机灵的飞跑去与老爷柳南并老太太林氏太太裘氏报信。

是以李老先生才抱着微儿走过院子,刚刚换下朝服的柳南便迎了上来。

“微儿这丫头着实是叫我与内人宠坏了,还请李二叔莫气坏了身子。”

恭恭敬敬行了拜见长辈的礼数,柳南方狠狠瞪了一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微儿,使眼色叫一旁的小厮把微儿抱了过来。

李老先生此时叫微儿趴在怀里扭股糖一般揉搓了一路,心肠早已是软了,又见柳南礼数周全,气也消了大半,只瞪了微儿一眼,却不再提与柳南说理之事。

略一思量,李老先生正欲开口全了今日之事,不想又有小丫头子慌慌张张跑来,回说太太已是来了。

原来,柳南与元配裘氏婚后恩爱甚笃,七年间得了三子。

其时柳南双亲俱在,柳母林氏便盼着儿子媳妇能再得个女孩,哪知一晃十几年,裘氏竟再无消息。

直待柳南长子亦娶了亲,裘氏方老蚌生珠,得了个女儿,便是微儿,真真是全家爱若珍宝。

这回柳父奉旨出京,除了柳母林氏那儿是日日书信不断,也只这小微儿得着了不少祖父亲自挑得小玩意儿,长辈偏爱可见一斑。

连着这李老先生,当年给三个哥儿启蒙时也不知动了多少次戒尺,偏偏只下不去手打微儿,惯得这丫头愈发没了王法。

可叹裘氏这还嫌先生管的严,每每回护,今儿必是一得着信儿便过来了。

李老先生气得翘起了胡子,心底大骂裘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柳南却另有所虑。

“那老太太呢?可惊扰了?”

柳母林氏早年身子便不大好,这么些年养生的汤药从不曾断过,若是为了微儿的事惊得老母亲旧疾发作,他当真是无颜苟活。

那丫头素来是裘氏身边得力的,焉能不知柳南心事,忙笑着回话。

“老太太听着了,还笑呢,让奴婢们问问,是不是花生仁儿沾了蜜,先生学生抢着吃打架呢,还说让奴婢们改明儿多做两盘子送去。”

此话一出,柳南也禁不住缓了脸色,捏了捏微儿圆圆的小脸。

“林姐姐还是这般伶牙俐齿,多少男儿都比不过的。”

摇了摇头,李老先生知晓自个儿口舌上断占不着柳母林氏的便宜,只得含糊着服了输。想他与柳母姐弟相称三十余年,别说诗词歌赋,就是八股文章也不曾赢得半次,实是人生一大憾事。

事干长辈,柳南也不好多说,只得逗着微儿与李老先生说话。

一老一小虽是每每答非所问,倒是相谈甚欢,自得其乐,叫一墙之隔的裘氏瞧得不由掩口而笑。

“回,还是老太太有主意,是我孟浪了。”

眼瞅着微儿趁李老先生不注意往他嘴里塞了颗花生米,惊得老先生吹胡子瞪眼睛,慌慌张张寻帕子吐了,裘氏笑得腰也直不起,半晌方忍笑吩咐身边的大丫鬟。

那丫鬟不过十三四岁,倒是极稳重,裘氏欲走,她便也收了笑,慢慢扶裘氏回去。

“你说这微儿到底像哪个?便是老太太老爷常说二老爷小时最是淘气,对着李老先生也是毕恭毕敬,最是尊师重道的。”

一行走一行叹,裘氏真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也是小姐投了李老先生的眼缘,上回柳妈妈还说起,李老先生怎地说小姐都罢,却最不爱听旁人说小姐的不是。”

丫鬟晓得裘氏口中虽念叨幼女的不是,实则已是疼到了心坎儿里,故也只捡着顺耳的话说。

“这小时候倒可爱,大了可如何许人?”

裘氏听得眉开眼笑,可转过心思一想,不免又愁上心头。

第十五回

无米炊难为含羞登门,姊妹情难忘慷慨相帮

这日一早,柳湘莲便推说与冯紫英有要事相商,早饭也不曾用便领着梨仙杏奴两个出门去了。

柳湘莲去得急,浑没瞧见黛玉十指绕帕眉尖轻蹙,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大奶奶,可要知会厨上传饭?过一会子几位管家娘子该来请奶奶示下了。”

大丫鬟挽冬见黛玉似是心事重重,忙越前一步,欲拿话引开黛玉的思绪。

这挽冬,便是小丫头冬儿。

原来,一日黛玉寻刘婶闲话吃茶,说到这家中旧例,刘婶便提起黛玉房里只一个小丫头伺候,到底不成个样子。

黛玉那时已粗粗算过家中的产业进项并出处,晓得添置两个丫头并不算什么大事,况且她身边只一个丫头并刘婶这些年提携的两个管家娘子,遇事确是不大凑手,便应许了。

第两日,刘婶便叫人自城外庄子里挑上十余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子,又将城内宅子里并城外庄子上各管事的媳妇依风评优劣造册,一并报到了黛玉跟前,供黛玉择选。

细细考量了一番丫头媳妇们自个儿的人品模样儿,又权衡过各人家里,黛玉终是点了三个小丫头与冬儿凑出了两大两小四个丫鬟,另指了三个媳妇子与先时刘婶留下的两个一道管着内宅事项。

定了各人份内之事,黛玉又嫌几个丫头名字俗气,少不得一一改过。

冬儿更名为挽冬,另一个稍机灵些的小丫头获名儿执夏,与挽冬均是大丫头的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