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三桂发迹史-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想到此处,吴三桂忍不住说:“本王对此有所疑惑!”
汪士荣点点头说:“我猜测平西王也不会相信,但如果我指出平西王的症结所在,平西王便不得不相信了!”
吴三桂说:“你说吧!”
汪士荣说:“平西王貌似强悍,实则懦弱;貌似坦荡,实则猥琐;貌似沉稳,实则轻浮;貌似勇敢,实则胆小。”
吴三桂听到此处,心中大怒,但见汪士荣神态自若,又将心中之怒气压住,以狂笑掩饰自己的失态。之后,再说:“从未有人敢在本王面前如此议论本王!”
汪士荣笑道:“汪某并非议论平西王一人。”
吴三桂说:“此话怎讲?”
汪士荣说:“汪某所论是汉人之品性!平西王既是汉人,便有此品性!这也正是汪某说平西王之根在于永历帝身上的原因。”
吴三桂心想:照他所说,永历帝是自己所杀,我当然是自断其根了。吴三桂不想再讨论此事,又问:“本王自灭其势又是怎么回事?”
汪士荣说:“平西王将永历帝赶出大明,已令汉人气愤,而杀了永历帝,更使汉人绝望。但是,由于汉人心中已知大明之气数已尽,故并没有太多的人怨恨你!尤其当平西王将明军收编,保存大明之力量时,汉人暗中赞叹你的人很多,这便是你的得势之举。”
汪士荣缓口气,继续说:“然而,平西王在云贵之地愚弄民众,欺压百姓,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将民众推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不正是平西王在自灭其势么?”
吴三桂听到这里,心里默然。汪士荣出言中肯,分析透彻,立论有独到之论,令他不得不信服。
吴三桂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在庭院之中徘徊起来。
汪士荣望着吴三桂的身影,一言不发。
四、汪士荣教吴三桂造势之法
夜已深,人已静,皓月已当空。
明月之下的吴三桂踯躅已久,心中的浮躁与激动早已消逝干净。现在,他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想问问汪士荣:自己如何造成大势!
吴三桂用余光瞥了瞥闲坐在月光下,一直没挪动过的汪士荣,他见汪士荣仍然如大海般的深沉,他对汪士荣的信心陡增。
吴三桂问:“请问先生,本王是否还有解救之法?”
汪士荣说:“平西王可是问造势之法?”
吴三桂说:“正是!”
汪士荣说:“有!”
吴三桂诚心相请:“能否赐教?”
汪士荣说:“若平西王愿听,汪某自然是尽心竭力!”
吴三桂立即表态说:“若得先生教诲,吴某言听计从!”
汪士荣说:“如此甚好。请问府上之人可知汪某已来之事?”
吴三桂说:“大多不知。”
汪士荣说:“如此便好!我们可以暗中造势!”
吴三桂问:“如何暗中造势?”
汪士荣说:“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汪某为平西王造势也得对症下药。针对平西王自断气脉,自斩其根,自灭其势三种情况,汪某认为,造势之法,也得分三步走:一是植根续脉;二是聚心敛气;三是因势利导。”
吴三桂问:“何为植根续脉?”
汪士荣说:“既然汉人之根在大明的永历帝身上,我们便想方设法在永历帝身上再将根培植起来。”
吴三桂说:“你不是说我已自断其根了么,如何还能再植?”
汪士荣说:“汉人之根在永历帝身上,并不意味着,永历帝既死,其根便灭。汉人之根是自大汉民族崛起之日起,经历数千年血雨腥风的洗礼和大汉文化的积淀,已形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斩不断的气脉。此气脉生命旺盛渊源流长,绝非一人能灭之!而永历帝正是这气脉的寄存之处。平西王灭了永历帝,并非将气脉扫荡干净,只是令气脉如幽灵一般四处漂泊无处寄存!”
吴三桂说:“先生能否说得具体明白一些?”
汪士荣说:“若具体而论,当汉人之气脉无处寄存之时,便表现为浮躁、浅薄、猥琐、刻薄、无聊、急功近利等等。”
吴三桂点点头说:“如此说来,本王倒明白了一些。只是如何植根续脉呢?”
汪士荣说:“使汉人气脉有寄存之处,便是植根。”
吴三桂说:“可是永历帝已死,我们如何找到寄存之处?”
汪士荣说:“永历帝虽死,但汉人心中之大明未灭,我们只能将永历帝陵修筑起来,使其在汉人之心中树起丰碑之形象,让所有的汉人重新对它肃然起敬,并把它作为精神寄托之处便是。”
吴三桂说:“当今之天下,汉人虽众,却如散沙一般,风吹必散。已无凝聚力,怎能构成大势?”
汪士荣说:“汉人之气脉无处寄存,汉人之心灵便无处寄存。心灵无所寄托之人,有如行尸走肉之人,虽有躯体,却无灵魂。此类人再多,也无作用!若我们能筑好汉人气脉的寄存之所,汉人之心灵必有归属之处!有如信佛之人能找到庙堂,漂泊之人能找到家舍,这样一来,人众必成大势!”
吴三桂说:“如此说来,本王倒明白了一些。只要我们修好永历帝之陵,便是植根续脉么?”
汪士荣说:“正是!”
吴三桂心想:你开门见山地说了不就得了,何必转弯抹角弄得我云里雾里的。吴三桂又问:“如何聚心敛气呢?”
汪士荣说:“如果使汉人之气脉有了寄存之处,便有会聚心敛气之法。”
吴三桂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汪士荣说:“正如佛家之人以寺庙为聚心敛气之所,道家之人以道观为聚心敛气之所一般,汉人既将永历帝之陵当做气脉的寄存之处,其聚心敛气之所必在此处!”
吴三桂说:“本王还是有些不够明白!”
汪士荣说:“请问平西王,信佛之人须到哪里去烧香?”
吴三桂笑道:“当然是寺庙!”
汪士荣说:“与此一般,汉人若想念先祖,都是跑到先祖之坟墓处祭祀对不对?”
吴三桂说:“正是这样!”
汪士荣说:“这不就得了!汉人若将永历帝陵当做心灵的寄存之处,必会自动前去顶礼膜拜!让志趣相同之人在此处相聚,久而久之,必成大势!”
吴三桂问:“先生之意是把永历帝陵当做聚心敛气造成大势之处么?”
汪士荣说:“正是!”
吴三桂惊喜地问:“如此说来,只要修好永历帝之陵,必能成大势为我所用么?”
汪士荣摇摇头说:“能成大势或许有可能,为平西王所用却未必可能!”
吴三桂问:“这又是为何?”
汪士荣说:“永历帝之陵是汉人气脉寄存之处未错,能造就大势亦未错!但是,此大势之宗旨必是反清复明,而平西王之所为却是拥清反明,如何能为平西王所用?”
吴三桂闻之默然。汪士荣之言虽然不中听,却是肺腑之言!吴三桂心中有些后悔起来;若不是自己当年对永历帝赶尽杀绝,何来今日之局面。然而,这又能完全怪我吴三桂么?我吴三桂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因为顺治帝架把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么?所以,吴三桂心里对清廷充满了更深的仇恨。
吴三桂说:“我若出资修永历帝陵,此大势能否为我所用?”
汪士荣说:“那只能说你有悔过之心,并无统帅之威望!”
吴三桂说:“我若亲到永历帝陵去忏悔呢?”
汪士荣说:“那只能说明你已有与汉人一般之反清复明的想法,并不能证明你可以成为汉人之领袖。”
吴三桂急了,问道:“吴某到底要如何为之,才能将此大势为己所用?”
汪士荣说:“这就是汪某要说的第三步!”
吴三桂问:“因势利导?”
汪士荣说:“正是。”
吴三桂问:“如何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呢?”
汪士荣说:“平西王必须自我根除那种欺压百姓,愚弄民众,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不顾民心向背的做法!要树立起亲民形象。”
吴三桂问:“如何才能树立起亲民形象?”
汪士荣说:“亲临永历帝陵,并向永历帝行跪拜之礼,意在恢复与永历帝之间的君臣关系,能使自己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减租免税,拥民爱民,惩罚罪恶,能使民众相信自己可成为他们的领袖人物。如此一来,大势方能为你所用!”
听到这里,吴三桂对汪士荣的能力哪里还有半点怀疑?他单腿跪于汪士荣面前说:“谢先生赐教。”
汪士荣没想到他会前倨后恭,吓得慌忙拉起他说:“平西王行此大礼,汪某如何敢受?”
吴三桂笑道:“刘备三顾茅庐,方请到孔明,我吴三桂何福何能?让先生不请自来!吴三桂行此大礼应该!先生受此大礼无愧!”
两人执手相对,开怀大笑。
五、永历帝墓中飞出一只白鸟
吴三桂事后将汪士荣之进言细细琢磨了几日,觉得切实可行之时,又来找汪士荣。
吴三桂说:“我给先生白银万两,让先生为永历帝修坟。先生尽管将坟墓修得豪华气派便是,若钱少了,我再追加!”
汪士荣说:“此做法不妥!”
吴三桂说:“有何不妥?”
汪士荣说:“此事不能让平西王独资!”
吴三桂说:“我对不起永历帝,不出资修坟,良心上过不去啊!”
汪士荣说:“即使如此,也不行!”
吴三桂问:“为何?”
汪士荣说:“永历帝是大明之皇帝,是千千万万汉人的皇帝!而非你一人的皇帝!我们千千万万的汉人早已将自己的根植于皇帝之身上,永历帝是我们的气脉的根源所在。若只让平西王独资,我们这些成千上万的民众心里会难受的。”
吴三桂问:“依先生之见,我该怎么做?”
汪士荣说:“你捐多少钱都可以,但你得允许其他汉人捐资修坟!”
吴三桂奇怪地问道:“先生不是说云贵之民众早已对苛捐杂税深恶痛绝了么?”
汪士荣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吴三桂问:“这其中有什么不同?”
汪士荣说:“平西王以苛捐杂税盘剥民众,其钱财是落入平西王私人之囊。恕我直言,民众大多对平西王有怨恨之心,又怎么会愿意让你盘剥呢?而捐资修坟便不同了!一是因为民众的感情寄托于此,自己不出些钱物便于心不安;二是因为民众大多对大清之统治心有怨恨,自己捐资修永历帝之坟,在心理上能找到一些平衡。”
吴三桂问:“怎么能找到平衡呢?”
汪士荣说:“因为永历帝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呀!也是清廷的对手呀!”
吴三桂觉得这些东西实在难以理解,同时也认为没有弄懂的必要,便问:“一切依先生,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汪士荣说:“一是让我成立一家民间机构,专管捐资修坟之事;二是平西王带头捐一定数量的资,不可太多,亦不可太少。”
吴三桂觉得奇怪,便问:“为何不可太多,亦不可太少呢?”
汪士荣说:“太多了,其他人无法跟随,会拉开平西王与民众之距离;太少了,民众又会认为平西王对于修坟之事不够诚心。”
吴三桂说:“一切照先生意见办,便是!”
汪士荣说:“你暂捐白银百两看看,若修坟资金有缺口,平西王再捐。”
吴三桂点点头。
于是,汪士荣离开藩王府,到民间访人。经过数日之奔波,汪士荣找到几个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修坟委员会理事。几个老人一听为永历帝修坟都异常高兴,但他们又担心平西王会为难他们。当得知汪士荣也是受命于平西王时,大家对平西王的怨恨便都没有了,心里只是莫名其妙的激动。他们仿佛觉得某一种日子又要到来,对前途又有了美妙的憧憬。
通过商议,大家一致推选赵老为理事长,而钱老、孙老、李老均为副理事长,汪士荣只管钱。然后,由汪士荣起草,大家一起抄录,写出了几张内容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