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吴三桂发迹史-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年派说:“你怎么什么事情都喜欢朝好处想?”
少壮派说:“朝好处想总比朝坏处想强!”
老年派说:“朝坏处想总比朝好处想强!”
少壮派说:“朝好处想,可以使人充满希望催人振奋。”
老年派说:“朝坏处想,可以使人消除幻想少犯错误。”
站在旁边的老者甲嚷起来,说:“你们都别吵了!也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你们吵着有什么用?不管你如何吵,人家要称帝的还是要称帝!”
老年派说:“我观你也是我们老年派的,怎么不帮我们说话呢?”
老者甲说:“我谁也不帮!我是来看登基的!”
突然听到一连串震天响的大铳声,然后是太监那不阴不阳的司仪声:“登基仪式开始!”
于是,衡州民众再也无人说话,都是静静地听着,敛声屏气的,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接着,又是钟鼓齐鸣。
钟鼓之声停后,司仪大臣宣读告天下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周王吴三桂改元称帝;国王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以为国都,改年号为昭武元年。”
钦此!
接着又是钟鼓齐鸣。
钟鼓声之后,司仪太监又以不阴不阳的声音喊道:“文武百官受封。”
于是,吴三桂宣布封爵,其封爵大致如下:
封马宝、胡国柱等三十二人为国公;
封刘遐初等四十三人为郡公;
封韩大任等六十八将为侯;
封一百五十人为伯。
最后宣布其长孙,即吴应熊之子吴世侍铩�
等读完那长长的一串受封名字之后,人们才舒了口气。
老者乙叹口气说:“怎么封那么多爵?”
老者甲说:“这你就不懂了!”
老者乙问:“有什么不懂的?”
老者甲说:“这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老者乙说:“哦,我明白了!”
老者甲说:“你明白了什么?”
老者乙说:“明白时下为何那么多机构都想提高档次!你看看,吴三桂从王到帝,那么多人得到了爵位,岂不是同喜同乐?”
突然,锣鼓声又响起。原来是吴三桂率群臣出宫,要到南岳去祭天。
老者甲说:“老者乙,你看那皇上是谁?”
老者乙说:“哦,是看我们下棋的那老头!”
老者甲感叹说:“难怪那天他对我们说了那么多混账话,原来是为了掩耳盗铃。”
吴三桂率领文武百官走了,身后是一片嘈杂之声。
六、吴三桂祭天得病
太阳躲在厚厚的灰云后面。
既没有清晰可辨的轮廓,也没有明净锃亮的光环。
三月的南岳,依然被云笼着,被雾缠着,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
祝融峰下,半山腰上,一个巨大的圆台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给远处的人们以种神秘之感。这便是吴三桂搭在南岳山上的祭天台。
汪士荣当时建议吴三桂在南岳山上随便地方搭个祭天台都行。吴三桂不肯,吴三桂说自己既然是在祝融峰得到了神的启示和天的允许,自己便必须在祝融峰边筑台祭天。如果不是祝融峰上地盘太窄,影响百姓瞻视,使得场面不够热闹,会丧失帝王气派的话,吴三桂还想把祭天台筑在祝融峰上。
中国凡在京城中称帝的帝王都是京郊之外祭天,所以,亦有郊天之说。
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在北京正阳门外修筑天坛。其中的皇穹宇和圜丘是供皇帝祭天所用。
史书记载,父系部落联盟时代的尧、舜、禹就视虔诚祭天为他们的职责、公务。及至殷代,殷人的最高神是上帝,也即天,那时上帝就被宣传为殷王在天上的投影。因此,殷王事无巨细,都要占卜咨询天意。到了周朝,帝王便自命为天子,说自己是受命令来统治天下的。
天坛之中的圜丘就是祭天台。圜是圆的意思,圜丘即是圆丘。由于中国人的祖先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筑圆丘祭天,而筑方丘而祭地。
圆丘筑得很高,其目的是为了让祭祀人站在高坛之上时,能尽量缩短与天的距离。这样一来,帝王的祈祷便能让天听到,且能使天清楚地看到为他所举行的一切礼仪和所送的礼品。同时也可以拉开帝王与百姓的距离,突出天子的威仪。
吴三桂筑在祝融峰下的祭天台却没有京城郊外的天坛那么雄伟,那么气派!但是,由于占据地利,是以南岳为底的,所以,它远比京城郊外的天坛要高。
吴三桂之所以选在祝融峰上筑台祭天,其目的便是为了能在祭天之时,很好地与天作一次感情交流。以便加强自己与天的感情,使自己的地位稳固下来,并能一代一代永远地传下去,使大周的江山永远是吴家的,别人别想觊觎!
吴三桂率领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地来到南岳,除了装备精良的御林军跟随在左右外,还有从衡州城内赶来看热闹的百姓,也还有南岳山下的百姓。老者甲与老者乙也跟来了。
吴三桂来到祭天台时,太阳已完全躲进厚云之中去了。太阳所躲之处,只能看到一团毛毛糙糙的光,就像人在暗处看远处的房屋里点着油灯。
老者甲说:“按理说,吴三桂来祭天,是给天老爷送礼来的,老天爷应该欢迎才是啊,老天爷怎么避而不见呢?”
老者乙说:“我看是天老爷不愿见他!”
老者甲说:“岂有人会不愿见来阿谀自己的人?”
老者乙说:“可老天爷不是人,是神!”
老者甲说:“是神也喜欢阿谀逢迎之徒。”
老者乙说:“既然如此,天老爷为何不愿见吴三桂呢?”
老者甲说:“依我看,其中必有阴谋!”
老者乙说:“先别管那么多,且先看看吴三桂给老天爷送些什么礼!”
二老朝祭台看去,只见祭台之上摆着猪、牛、羊三牲,香案之上还有纸做的金银元宝,祭案桌上还放着一坛御酒。
老者甲笑起来。
老者乙问:“你为何发笑?”
老者甲说:“你不是说老天爷是神么?我见他怎么也像人间俗物一般!”
老者乙问:“何以见得!”
老者甲说:“若不是俗物,怎么也喜欢金银财宝,酒饭鱼肉的?只差女人一物了。依老夫看,吴三桂干脆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一并送给老天爷,必能得其欢心的!”
老者乙说:“只怕俗物是吴三桂而不是老天爷!他以为老天爷也像他们这帮昏官一般喜欢金钱美女的!”
突然听到有人喊祭天开始,二老即停口,循声望去。
只见吴三桂颤颤巍巍地爬上了祭天台,到了香案边,点燃三支香。当香火冒出袅袅娜娜的几缕细烟时,吴三桂便手执香火朝天作三个揖。之后,再把香火插于香案上的香炉之中。
接着,吴三桂亲自斟酒,看看天,再将碗中之酒向天空泼去。
天空之中顿时出现零零碎碎的彩光。那彩光是酒水折射阳光而成。
于是,天空之中还飘荡着酒香。
吴三桂面朝东方的天空跪了下去,眼睛平视着远方。那是太阳躲避的地方。
虽然是上午,却未见太阳。
吴三桂心中涌起一种不祥之感,按理说,自己走到了人生辉煌的极点,吴三桂应该感到高兴才是。然而,自从那日让两位下棋老人赶走之后,他的心情一直没好过。正因为如此他缺乏了称帝之时应有的激情。
他仰望着苍天,希望从苍天之上读出些什么?然而,苍天依然是那么平板,那么毫无生气,甚至连一丝风也没有。
大臣将祭天诏书递给吴三桂。
吴三桂接过诏书,缓缓展开,然后用低沉的声音读起来。
然而,他刚念了“伏惟上苍”四字,太阳躲避之处出现一团乌云,天地间顿时昏暗下来,狂风乍起,向祭台袭来。
吴三桂只觉锁喉,再也吐不出半个字。
一声春雷炸响,天空之中的闪电已将漆黑而板整的天空劈开两边。
地顿时撼动起来,南岳撼动起来,祭天台撼动起来,吴三桂只觉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祭天台上。
文武大臣大惊失色,立即涌上祭天台,围在吴三桂周围。
吴三桂口不能言,只能用手指指天。
突然间,大雨铺天盖地而来。
祭天仪式草草收场。
几名心腹大将将吴三桂扛在肩上。吴三桂死去一般一动不动,手臂无力地下垂着,脑袋耷拉着,围观的百姓只能看见一张双目紧闭的脸。
雨水倾注在吴三桂的身上,然后又从吴三桂身上往下流。吴三桂身上有瀑布一样的雨水向大地倾注。
心腹大臣抬着吴三桂走下祭天台。
老者甲问老者乙:“你说吴三桂与老天爷见过面么?”
老者乙说:“不仅见过,还被老天爷斥责了!”
老者甲问:“何以见得?”
老者乙说:“若不如此,吴三桂怎么在突然之意昏倒呢?若不如此,天又怎么下起大雨来呢?”
老者甲说:“依老夫看,吴三桂并没见到老天爷。他是想和老天爷说话,老天爷不愿见他,他是急病的!”
老者乙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老者甲说:“我觉得吴三桂得罪了老天爷!”
老者乙说:“他怎么会得罪老天爷呢?”
老者甲说:“因为他没送女人给老天爷!”
第十七章 世继位
一、陈圆圆哭责吴三桂
夜色笼罩之下的皇宫,因空旷和昏暗而显得有几分阴森可怖。
陈圆圆孤零零地坐在吴三桂身边。
陈圆圆木然地坐着,一言不发。她的心里非常凄苦。她本想单独和吴三桂在一起时诉说,所以,她将所有的人都赶出吴三桂的寝宫之外。然而,当她发现自己要诉说的对象竟然是个木头一样的人,不由悲从中来!
陈圆圆本打算远离吴三桂的。自从她劝吴三桂不要称王以来,她便有了这念头。因为她发现吴三桂变了,变得世俗和功利了,不再视自己和他的爱情为至高无上。其实,吴三桂一直没变,他以前只是将自己的欲望隐藏起来,使陈圆圆感觉到他将爱情看作至高无上。后来,他觉得条件成熟了,地位有了,权也有了,他心中所隐藏的欲望便慢慢地暴露出来了。这些,陈圆圆当然不懂。
尤其是吴三桂要称帝之后,陈圆圆要离开吴三桂的态度更坚决起来。因为她觉得吴三桂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然而,她终究没有走出吴三桂为她所作的茧,而她就像那茧中的蚕一般,只能在茧中死去,变成飞蛾。
于是,她便在自己的寝宫中诚心侍佛。她觉得自己既然在心灵上远离吴三桂,那便在肉体上远离他!
当她得知吴三桂在祭天之时突然病倒,她又毫不犹豫来到吴三桂身边。她为此感到庆幸,因为自己从此可以完整地拥有吴三桂了。同时,她又为此感到悲哀,因为吴三桂已是丧失生理机能的人,自己即便拥有他,无异于拥有一具僵尸。
她开始恨天不公平,夺走自己的至爱,以致自己孤苦伶仃。但她立刻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老天爷。要怪,依然只能怪吴三桂自己。若不是他想做什么皇帝,若不是他到南岳去祭天,触怒老天爷,又怎么会降灾于他身上呢?
陈圆圆开始一边哭泣,一边数落起吴三桂来。
陈圆圆哭泣道:“你从一名小小的千总,荣升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平西王,怎么还想称王称帝呢?”
“俗话说,天心高,人心更高!只要是人,又哪里会有欲望满足的时候呢?”
陈圆圆说:“你若不是想称王称帝,也不会触怒老天爷而得此怪病。”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即使不得罪老天爷,也许会得其他怪病。”
陈圆圆说:“你总想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江山,哪里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啊。”
“俗话说,娘为女儿哭死娘,爹帮儿子累死爹!话都是这样说的,要劝人不要为儿女做牛马。其实又有谁能做得到?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