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不是教你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赎人的风气,只怕要渐渐消失了!”

书里又说:

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那人送了一头牛为谢,子路收了。孔子听说;则大加赞赏。

了凡先生写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话。

“若所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所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 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又说:“例如不应该的宽恕,过分的称赞别人,为守小信而 误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静检讨改善。”

我发觉,其实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就重视了“合理化”,只是后来许多人故意表现“私 情”,故作有人情味的样子,或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而造成“情理不分”。

假好人与真乡愿

读中国绘画史,有一段明代大画家沈周的故事,我永远不会忘。书里说,沈周的邻居掉 了东西,误以为沈周家一个相似的东西是他的。沈周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东西送过去。直 到邻居掉的那个找回来,把沈周的东西归还,沈周也只是笑道:“这不是你的吗?”

书中举出的这类例子很多,似乎以此推崇沈周的“胸襟廓落”。只是,每次我读到这 儿,都不以为然,这真叫胸怀吗?这根本是最害中国社会的“烂好人”、“真乡愿”。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论语》中的一段话,而不能不佩服孔子。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回问:“你拿什么去报德呢?”接着叮嘱:“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儒家“求合理”、“不过火”的中庸之道,在这两句话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表现。

问题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为什么却处处忘记这个道理。

最近,一个跟英籍丈夫离婚的中国妈妈,为了把孩子带回台湾,而上了法庭。那英国人 居然批评台湾是个没人情味的地方,说你在路上被撞死了,都没人救你。

虽然法官后来把孩子判给了母亲,那英国人的每个批评,却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曾几何 时,我们这个最有人情味的国家,却成了最没人情味的?

那人情味去了哪里?

答案应该是:去了自己人的身上。

第一部(14)

褊狭的人情味

总记得以前看过的两个电视笑剧——

二人在公车上抢一个座位,突然发觉是熟人,于是不抢了,你让我,我让你。

一桌不认识的人吃酒菜,菜一上来,就抢着下箸。旁边一桌熟朋友,则正好相反。菜端上来,你让我、我让你,最好吃的鸡腿,反而在一桌人的注视下,留到最后,被端了下去。

这种谦让是真谦让吗?还是一种“褊狭的人情”?

糟糕的是,当一个人褊狭地对人好的时候,他自然期盼你能褊狭地对他好,施者总有不甘,受者总有不安。

于是,当你做大厨的时候,一定要给熟客人多加两勺。

当你做公务员的时候,一定要给熟人办事,多一些方便。

当你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给朋友较便宜的价钱。

而你给这人多一勺的时候,那人就少一勺。你给我方便的时候,就比较给别人不方便。你算我便宜的时候,别人就要比我多付钱。

请问,这造成的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不平则鸣!鸣则不宁!它对社会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

是光荣还是尴尬?

最后,让我说两个故事:

二十年前,当我太太在中山女高做训育组长的时候,一个老朋友听说,立刻兴奋他说:“太好了!这样我女儿就可以进中山女高了。”

五十年前,在上海。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登台,戏院里座元虚席。突然进来一位“人物”,那名演员老远在台上看到,居然停下来打了个招呼。

我常常想到这两年事。心想,那位朋友难道以为靠关系,可以不参加联考?或是可以在考试中作手脚?他那样说,真是侮辱了联考。又想,那位“名角”,真能称为名角吗?一个敬业的演员,怎能在演出一半,不顾整场观众,而停下来打私人招呼?

我更想,如果我是那位“人物”,会觉得这是光荣,还是尴尬?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能公平地,真心地,以合理合法的态度,去关怀每一个人,而不是只对自己人好。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不再“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而能冷静地看每一件事。

我梦想,有一天,孔子“合理化”的中庸之道,能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落实——

你看过城隍爷出巡的仪式吗?

那真是精彩极引

掌管地府的城隍爷在前面威风凛凛地前进,后面跟着一

批青面掩牙的小鬼,和背枷戴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的

恶人”。

看吧!我终于办到了!

常听人说“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或是讲“我这个人,就是受不得压力。”

岂知道,我们每个人从没出生,就已经受到压力,而这压力一直到死,都无法脱离。

如果我们装满一杯水,在杯口盖上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会发现,那张纸和杯里的 水,能不倾泻下来。

这是因为大气的压力。

如果把一个空心的铁球,切成两半,再合起来,并抽掉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那铁球的两 半,紧紧吸在一起,即使用十六匹马,都可能拉不开。

这有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的压力。谁能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由 地面向上延伸六十到三百公里,也把它的重量狠狠加在我们身上。

可是,我们不是活得很轻松吗?

那是因为我们的体内,相对地产生压力。两个压力抵消,就毫无感觉了。

在高压下出头的人

记得一位政治家,回忆在监狱做政治犯的时候,常自己孵豆芽。一大把豆子,泡在杯 里,居然愈被压在下面的豆子,长得愈肥。

我自己也有经验——

每年秋天,我会在地上挖一个个深达六寸的坑,把郁金香的花球放到坑底,再盖上厚厚 的泥土。

每次一边盖上,我一边想:“这些娇嫩的郁金香,为什么非种这么深呢?它们又怎么有 能力,向上冲破这么厚的泥上?”

只是,一年又一年,它们都及时探出叶片,抽出蓓蕾,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若不是种过郁金香的人,谁会想到,它们是从六寸深的地方钻出来?

大家只见灿烂的花,有谁会想到它艰苦的过去?

第一部(15)

在高压下退缩的人

当然,我也偶尔发现有些因为力量不足,没能钻出泥上而死亡的。看到它们终于萎缩的球根,我有着许多感慨:

它们不就像人吗?有些人很有才气,很有能力,甚至很有健康的身体。却因为受不了压力,而在人生的战场退缩下去。

他很可能是参加竞选的政治家,实在受不了精神压力,而中途退选。

他很可能是花十几年时间,准备参加世界运动大赛的国手,却因为承担不了大多人的瞩望。唯恐失败之后,难以面对全国同胞,而临场失常,败下阵来。

他还可能是每天把联考挂在心上的好学生。当那些功课不如他的人,都准备上场一搏的时候,他却宣布:”我痛恨考试,为了向这考试表示抗议,我要做拒绝联考的小子。”

他确实可能是特立独行的人物,敢于向他认为不理想的制度挑战。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想:

他是因为太怕失败、受不了压力,而选择了不应战。

城隍爷抓来的罪人

你看过城隍爷出巡的仪式吗?

那真是精彩极了!掌管地府的城隍爷在前面威风凛凛地前进,后面跟着一批青面潦牙的 小鬼,和背枷戴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的恶人”。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那游行队伍中,被边走边打的恶人,会愈来愈多。因为一路走,一 路有人化装成罪人加入。

据说这样可以作为一种仟悔的方法,也可以消灭一些罪恶。但是据心理学家研究,他们 实在是怕自己死了之后下地狱,所以先主动“下地狱”。就好比原始人类怕狮子老虎,反而 把狮子老虎画成壁画。

也可以说,面对恐惧时,他们不但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反而俯首下来,任凭宰割。

同样道理。许多人有惧高症,站在高处往下看,就心惊肉跳。你问他有什么恐惧。他会 说“害怕”。你再问“你不是站在很稳的地方吗,有什么好怕?”

他可能说:“我觉得自己随时会跳下去。”

逃避与对抗

不敢面对压力,或实在无法忍受压力的时候,就采取消极的逃避。甚至向那压力去靠 拢、屈服。这是多么可悲的人性啊!

连小孩子,都会用装病,或弄伤自己,来博取大人的同情。

连成人都会因为不敢面对工作压力,而装病不上班。

他们岂知道,如同我们面对大气压力,最好的方法,是由体内产生相对的压力,使它两 相抵消,让我们突然间,觉得轻松无比。

不信自己办不到

最近读到两个人的报道,都谈到压力。

一位是在一九八五年,以十七岁的年纪,勇夺温布顿网球大赛冠军的德国网球好手—— 贝克。

他居然:“如果时光倒流,我真希望输掉那场温布顿赛。”

因为自从他拿了冠军,大家对他的要求愈来愈高。只要一场失利,就嘘声四起。贝克感 慨万千他悦:

“大家好象只记得我是温布顿的冠军,却忘了我还是个青少年。”

另外一位,是伟大的音乐家伯恩斯但,他曾对一群年轻的音乐家说:

“你们要想成为伟大的演奏家,不仅在于你多么勤苦的练习,更要看你走上台,面对观 众的强大压力时,是不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恐惧与犹豫,全摔到一边。由内心产生一种特 殊的力量,一种不信你办不到的力量。那力量,使你成为大师!”

我更永远记得,代表美国参加世界溜冰大赛的克莉丝蒂·山口小姐,当她做完一连串最 难的动作时,没等表演结束,就握紧拳头,向空中狠狠一挥。

后来记者问她,那一挥是什么意思,

山口一笑,说:

“是‘看吧!我终于办到了!(Gosh!Imadeit!)’”——

别让配料杀了你的味觉,别在文章里加太多辣椒和味

精,更别不合时宜地一味倾吐,让读者喝了一大壶冷茶。

第一部(16)

做一桌文章的好菜

常有读者写信来,赞美我的文章写得好,并请教我写作的方法。

对于这一点,我真是愧不敢当,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笔好,也没什么特别的写作方法,更不是文学科系的“学院派”出身,我只是随兴写作,我笔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有时候,我甚至开玩笑地对朋友说:

“我笔写我口,因为我的许多写作技巧,都是从‘吃’学来的。”

朋友不信,我则说:

“你想想,要做一桌莱,就先得买材料,回家切切洗洗,把那不必要的扔掉。再按部就班地想好,哪样先得爆香,哪样应该切花,哪样先得慢火炖烂,哪样又得大火快炒。结果看来简简单单几道菜,很可能先花了一段时间里,用了不少时间买,费了许多时间摘,真正听见刀铲齐飞,看见火光冲天的时间,不过上桌前短短十几分钟。等到端上桌,又一会儿就吃完了。只是菜做得好,真是余味无穷,让人吃完了许久,还有得想。”

朋友都鼓掌。尤其写作的人,更是心有共鸣。

写文章如同做菜,先得办货

写文章不就如此吗?哪个写文章的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