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有个李鸿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万难再减。此乃战后之事,不能不如此。(强硬态度毕现。)”
第五十八章
第八章
伤心与耻辱(7)
……
李:“中国战后声名颇减。”
伊:“中国财源广大,未必如此减色。”
李:“财源虽广,无法可开。”
伊:“中国之地十倍于日本,中国之民四百兆,财源甚广,开源轻易,国有急难,人才易举,即可用以开源。”
……
李:“奏如不允,尔不能去,尔当设身处地将我为难光景细为体谅。果照此数写明约内,外国人必知交将借洋债方能赔款,势必以重息要我。债不能借,款不能还,失信贵国,又将复战,何苦相逼太甚!”
伊:“借债还款,此乃中国之责!”
李:“不能还则如之何?”
伊:“已深知贵国情形为难,故减至此数,万难再减。”
李:“总请再减。”
伊:“不可减矣。”
……
李:“总之,现讲三大端,二万万为数甚巨,必请再减;营口还靖退出;台湾不必提及。”
伊:“如此,我两人意见不合,我将改定约款交阅,所三只能如此。为时太促,不能多办。照办固好,不能照办,即弃驳还。”
李:“不许我驳否?”
伊:“驳只管驳,但我主意不能稍改。贵大臣固愿速请定和约,我亦如此。广岛有六十余只运船停泊,计有二万吨运载,今日已有数船出口,兵粮齐备。所以不即出运者,以有停战之约故耳。(威胁)”
李:“停战期满,可请展期。”
……
李:“赔款还请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相让。”
伊:“如此,当遗兵至台湾。”
李:“我两国比邻,不必如此决裂,总须和好。”
伊:“赔款,让地,犹债也。债还清,两国自然和好。”
李:“索债太狠,虽和不诚。前送节略实在句句出于至诚,而贵大臣怪我不应如此说法,我说话甚直,台湾不易取,法国前次攻打尚未得手,海浪涌大,台民强悍。”
伊:“我水师兵弁不论何苦皆愿承受,去岁北地奇冷,人皆以日兵不能吃苦,乃一冬以来我兵未见吃亏,处处得手。”
……
中堂起席,与伊藤作别,握手时再请将赔款大减,伊藤笑而摇首云不能再减而散。
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还开玩笑地提及要聘请伊藤博文当任清国宰相。
李鸿章:“(微笑)愿向我国政府建议,礼聘阁下为敝国宰相如何?”
伊藤博文:“(亦微笑)敝人一身已献给我国天皇。如蒙陛下恩准,不拘何时,亦不拒绝为贵国竭尽微力。”
李鸿章:“如贵国皇帝陛下恩准,阁下能否应我国之礼聘?”
伊藤博文:“博文之区区一身,既已属于我皇帝陛下,如陛下不允,亦无可奈何,敝人或进或止唯皇帝陛下之命是从。如陛下恩准,敝人将不避艰难,舍身为贵国效力。”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答应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李鸿章在这份条约上签字的手,一定是颤抖无力的。在草约上签字的时候,李鸿章忽然想起了他临行前恭亲王率领全体军机入奏皇帝的奏折上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故。听着这句话,李鸿章当然差一点老泪纵横。
1895年之后,李鸿章像被水淹过的一座土山一样坍塌了,在此之前,这座山峦曾经气冲霄汉,巍峨耸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鸿章如同一个赌徒一样,输掉了自己毕生的积蓄。但李鸿章还是克制住自己巨大的悲伤,像一个职业外交家一样,尽力用外交弥补自己的过失。而后,他把自己封闭在冷静的沉默中,就像一只受了伤的老虎,一边舔着自己的伤口,一边思考着对策,隐忍,等待,梦想着伺机一击。只可惜,李鸿章没有等到出击的那一天。以后的日子更加阴晦,在他面前的,是更多的麻烦和郁闷;是严寒,那仿佛来自极地之侧的冰寒。
第五十九章
第九章
羞对后生(1)
在马关,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见面是第二次了。
这对同时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传奇人物一生中见过三次面。一次是1885年在天津会谈朝鲜问题;一次是1895年在日本马关谈判;另一次则是戊戌变法失败前夕在北京,当时伊藤已辞去了首相职位,以私人身份来到清国。第一次见面时,心高气傲的李鸿章哪里会把伊藤博文这个小字辈放在眼中呢,对于日方的无理要求,李鸿章当然不买他的账,很是说了一段硬话给日本人听。日本人是很懂得隐忍的,伊藤博文态度异常谦恭,看起来似乎一直在聆听李中堂的训导。但李鸿章还是上了这个小字辈的套,在朝鲜的宗主国问题上,承认了日本对于朝鲜的优先监管权,签订了“授人以柄”的《中日天津条约》。这一次李鸿章给伊藤博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这个孜孜不倦推进古老帝国改革的老人,伊藤博文也非常崇敬。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相见时,双方的地位和情况有了很大改变。李鸿章是战败国的代表,也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伊藤博文却是战胜国的总理大臣,在年龄上也是如日中天。李鸿章是以赔款乞和的身份来的,在他的身上,已远没有当年长者的傲慢了,有的只是内心当中的屈辱和悲愤。甲午战争可以看作是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彼此倡导本国近代化的试金石,现在检验结果出来了,伊藤博文大获全胜,李鸿章则一败涂地。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一场战争不仅仅输光了他的全部家当,也使得他关于清国中兴的希望彻底破灭。这样的结局,就如同当年的诸葛亮与司马懿,诸葛亮殒命百丈原,而司马氏最后却取得了天下。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老戏新唱,而每一次历史的重演,总是让人徒生感叹。
纵观伊藤博文的一生,这个为日本维新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兴之臣”,在思想上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年轻时的伊藤博文是一个革命者,20多岁时,冲动而排外的伊藤博文曾亲自参加了焚烧英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极端行动。但很快,伊藤博文完成了他思想上的巨大转变,经过深入思考,伊藤博文熟悉到靠驱逐和排斥是振兴不了日本的,只有向西方学习,强大自己,才能使日本走上一条复兴之路。
实际上伊藤博文只是日本第二轮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第一轮明治维新领导日本工业化进程的,是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当时的身份是参议兼内务卿,是他领导了日本最初的西化运动。大久保利通在遭遇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遇刺身亡后,伊藤博文接替了他的位置。上任伊始,激进的伊藤博文很快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位名叫高砂的相扑高手宣称要在东京举办公开的相扑表演。这种行为完全可以看作是对于政府禁令的挑战,因为在此之前,明治政府曾明令禁止相扑这一日本的传统运动,理由是相扑丑陋而愚昧。没有想到的是,高砂的这一挑战政府权威的行动竟然得到很多日本人的支持。虽然警察出面干涉,但高砂和他的支持者们仍然坚持比赛。最后,只好由天皇出面,亲自举办并出席了一个相扑表演会,算是恢复了这场运动。
相扑手的挑战和民众的不满,让伊藤博文不得不仔细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反思了改革的方式。伊藤博文从这样的事件中看到了日本国内存在的日益高涨的民权运动的威胁。当时的日本,情势错综复杂,由改革引起的矛盾已凸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西风东进中睁眼看世界的日本民众开始有意识地捍卫着自己的权利了。在复杂的各种势力中,自由民权运动算是日本推进改革的最大的民间力量,作为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组织,这个运动呼唤宪法,要求开设议会和国会。除此之外,政府还不光面对自由民权运动的力量,还要面对以天皇为首的宫廷派势力。宫廷派的要求与自由民权运动又不一样,他们要求宪法必须是一部钦定宪法,必须由天皇总揽统治权。在政府内部,激进派的大隈重信反对天皇总揽大权,建议采用英国政党内阁体制,由国会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在两年后选举议员,第三年召开国会。对于伊藤博文来说,他是不赞成这种自由主义方式的,在伊藤看来,日本有着日本的国情,改革不能忽略历史和文化,天皇的最高权力是不容置疑的。伊藤的改革思想与大隈重信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伊藤博文把制宪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向明治天皇汇报之后,天皇罢免了大隈重信,公布将召开国会的日期定为明治23年。
第六十章
第九章
羞对后生(2)
在形势的压迫下,伊藤博文清楚地意料到,简单的拿来主义已不能推动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变革了,必须制定宪法设立议会,从根本上确定日本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结构,界定天皇、各派之间、基层平民的权力和责任,从而避免各方之间的矛盾,化解尖锐对抗,让各方面在宪法之下形成合力。否则,以这样混乱的局面,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暴力推翻。
也就是从那天起,伊藤在忙于各种事务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向宪法的制定,全身心地为日本宪法的制定做着预备。伊藤博文为日本制定宪法的过程,是一个苦心孤诣走钢丝的过程。
在得到明治天皇的支持后,伊藤博文独揽了制宪大权,随后,开始了一步步实现其渐进改革的制宪计划。
伊藤博文选择德国作为制定宪法的样板国。1882年,伊藤博文来到了德国,花了一年多时间学习德国的宪法制定经验。伊藤博文先是向宪法权威学者格奈斯学习,格奈斯特派助手毛斯每周为他讲解3次宪法。然后,在维也纳大学,斯坦因教授为他讲解了英、法、德政体的沿革。伊藤博文甚至为宪法问题向德皇威廉一世请教。回到日本之后,伊藤博文建议成立了起草宪法的专门机构,任命同样崇尚德国宪法的井上毅为起草人。这是一个分步骤落实君主权力、限制政党权力的国家体制的设计过程。在宪法实施之前,伊藤先期实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对于宪法的实施进行预热,以适应制定宪法的需要。
确保绝对的皇权是伊藤博文立宪的指导思想。在伊藤博文看来,日本数千年的封建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可以推翻,历史必须延续,假如强行割裂历史,必定要引起动乱和人心的不安。在这一点上,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思想如出一辙。伊藤博文感慨日本没有基督教那样的宗教凝聚人心,只有皇室,才能成为社会运转的机轴。为此,在伊藤博文设计的宪法中,天皇的大权是体制的核心。除宪法规定之外,伊藤博文还专门制定了皇位继续、皇族名分和皇室财产的《皇家典范》,皇家事务超然于宪法、国务和议会之上。为制衡由政党组成的众议院,他设计了主要由天皇任命、不经民选的贵族院,权力凌驾于众议院之上。这个7部76条组成的宪法,在第一章的17条中就规定了天皇的绝对权力,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与此同时,在臣民之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中,《宪法》公布日本人民有各种权利和自由。同时在贵族院里强化维护皇权的屏障,发布《华族令》,将维新以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