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厂迷案--煮尸-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伲焕瓷习嗔恕V魅我彩敲话旆ǎ翟诿蝗丝捎昧恕N夜疑系缁埃泛莺莸拇吩诹丝谎厣稀2还茉趺囱乙厝チ耍厝ジ黄鸸ぷ鞫嗄甑耐旅欠苷皆谝黄穑�
出了房间,大爷、大妈正在准备下地干活的家伙事。跟大妈打了招呼,我把大爷拉到一边,把情况跟大爷说了。大爷叹了口气对我说:“看来那个厉鬼还真是厉害,你真的要现在回去么?”我坚定的点了点头,既然是非要面对不可,我会义无反顾的。大爷对大妈说我要回去,大妈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堆话,大概意思就是让我多住几天。我谢绝了大妈的好意,以单位有事让我速回为由坚持要回去。大妈拗不过我,转身进了厨房给我做早饭去了。简单的洗漱过后,我收拾了行李,给手机换了电池。大妈的早饭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因为时间仓促,早饭只有煮鸡蛋,馒头和咸菜。草草吃了两口,我就起身向大爷大妈告辞了。大妈给我装了几个煮鸡蛋,大爷坚持要送我上车,我也没拒绝,毕竟我心里对能否学会那书里的东西很没底。
出村的路上,我和大爷都没有说话,低着头默默走着。我的心里很乱,驱鬼屠魔,我究竟行不行?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现在怎么样?那个找不到仇人的死鬼,它究竟还想要害多少人?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距离公路不远了,我转头对大爷说:“大爷,回去吧,我自己能行。”大爷停下了脚步,叹了口气,好像有话要说,但是说不出口。见大爷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到:“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么?”大爷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两只手相互搓着。“大爷我走了,您回吧。”说罢我转身头也不回的向公路走去。
距离公路并不远,可我走的却很艰难。我要面对的是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这个连半路出家都算不上的人究竟要如何面对这一切?在这里如果有什么事,大爷还能帮我的忙,等到了家,还有谁能帮我呢?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来到了公路边。远远的就看到有一辆巴士向我开过来。巴士的车窗上贴着太原—临县,这就是我要等的车。看着车子一点点的驶近,一股悲伤之情涌上心头,我好像将要踏上一条不归路。眼泪不由自主地注入了我的眼眶。我无力的伸出了手,车子缓缓地停在了我的身边,就在我刚要迈步上车的时候,我听到了大爷的喊声:“等一下…”我跟司机示意稍等,估计是以为还有要上车的,司机很合作。回过身,我看见大爷向我跑来。跑到我的身边马大爷喘着粗气说:“孩子,你要记住我的话。鬼不过是气,没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可以变通,可以相互转换的。那书要从头到尾看完才行。”大爷的话我倒是记住了,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没什么可怕的?它可以害人于无形,难道还不够可怕么?我点头表示记住了,转身上了车。司机这才看明白,要走的只有我一个人,愤愤地关上了车门。我依依不舍的跟大爷挥手作别。此刻,我和大爷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泪水。
第二十二章 《易髓经》
上了大巴车,我发现这是一辆卧铺车,分上下两层铺位。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太对,车上还有几个上铺是空着的。票员对我说到太原每个人20元,可我给了钱之后他却让我跟一个满脸煤黑的男人一起挤一张下铺,非要说这是双人铺,都是两个人一张。我本来不是很好的心情就更加郁闷了,我本来身块就大,那铺位又不是很宽,怎么可能挤下两个人。可是我现在并不想吵架,无奈我又从口袋里面拿出20元包下一整个上铺。
刚躺在床上,一股汗馊味就从下面的床垫和褥子里溢出,也不知道这床铺盖有多久没换过了。不过幸好身边还有一个小窗可以让我透透气。我又拿出了那本没有名字的秘籍,仔细审视了一下。书皮的纸张是新的,估计是以前的磨损太严重了,大爷给它换了套新皮。想了想刚刚大爷说的话,要我从头到尾看完这本书。于是我努力清了清脑中的烦乱,耐下心来从头开始翻阅。书的前半部分应该就是我太爷爷的自传,文法有点像文言文,可又不全是,要不然我这个中专学历看起来一定很费劲。这部分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太爷爷叫刘开元,生于光绪26年庚子年,七月十四。这庚子年又是哪年呀?我本来就对阴历不熟,还来个光绪26年,这我就更是一头雾水了。于是我拿出手机翻看日历可是我的手机只到1960年,再往前就没有了。不过以前上学的时候,在学有机化学的化学式命名时,老师曾经教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那时候老师还说了句题外话,就是阴历年份六十年一个大循环,知道这些应该是可以往前推算的。1960年是庚子年,那么上一个庚子年就是六十年前,那么我太爷爷也就是1900年生人。我的爷爷再加行大,多年前已经去世,不过记得爸爸说过爷爷如果还活着的话今年应该78岁了。这么一算,我太爷爷在30岁的时候才有了我爷爷,在那个年代,30岁才有孩子,绝对算得上晚育的标兵了。下面接着写到太爷爷家有屋有田,家底殷实,从小就被送去私塾读书。难怪太爷爷的楷书写得这么漂亮。一直到太爷爷十岁的时候,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再加上清政府倒台,不再有科举,学私塾显得就没什么必要了,于是家里就让太爷爷放弃了学业。那年月里袁世凯野心勃勃,全国到处军阀割据,官兵已经跟强盗没什么分别了,到处都能看到烧杀抢掠。老百姓死伤无数,路边经常能够看到死人,被杀的、饿死的、病死的。我太爷爷家因为家底殷实,倒还算过得去。不过当我太爷爷十三岁那年,天大旱,地里颗粒无收,百姓都在到处逃荒。所谓大灾之年必有疫情,那年也闹了场瘟疫,每个村子都没能幸免。我太爷爷也没能躲过这场瘟疫。那时候医疗水平有限,家里仗着有钱,请了多位郎中,可是都没能医好我太爷爷的病。拖了一月有余,太爷爷终究没能熬过去,在家中气绝。看到这里我不由一惊,如果我太爷爷十三岁就死于瘟疫,那我是怎么出来的?带着好奇心我赶紧往下看,后面书中写道,那年头死人太多,谁家死了人都是那个席子一卷就在路边草草埋了,有钱人家也不例外。因为那年头太乱,如果谁家给死人穿戴整齐,放上陪葬在下葬的话,不出三天肯定会被人盗墓。把陪葬洗劫一空,就连衣服都拔下来换钱。再加上那年头的人都迷信,怕挖了坟会被野鬼缠身,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将棺木点燃,让死者来个灰飞烟灭。所以太爷爷家人怕太爷爷死后还不得安宁,索性也用草席裹了,浅埋于山脚之下。可谁知道那时候太爷爷并没有死,只是病重陷入了假死状态。被埋三日之后竟有自己回生过来,加之下葬的时候并没有用棺材深埋,太爷爷竟然自己翻开封土爬了出来。太爷爷出来之后只觉得饥渴难忍,就来到井边喝水。摇了摇辘辘只觉得很重,低头望去,只见井下一人面朝下的挂在井绳之上。太爷爷赶紧将那人摇上来,可是发现那人已经死去多时了,身体已经凉透了。那时候太爷爷虽然还是一个孩子,不过生活在那年月,到处都是死人,见得多了倒不觉得害怕。仔细看看捞上来那人,很瘦,一身道士打扮,道袍很旧,颜色已经发白,还打了好几处补丁,看来此人是个云游四方的道士。太爷爷想了想,既然相见就是有缘,更何况还是个修真之人,应该让他入土为安。可是身边没有工具,不好挖坑,想到这太爷爷就想把此人葬到刚才那个自己爬出来的土坑里。太爷爷那时候毕竟还是个孩子,没什么力气,只能拉住道服将那人拖着走。眼看快要到那土坑了,太爷爷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不过胜利就在眼前,太爷爷憋住一口气用力一拉,“哗啦”一声,那人的道袍被太爷爷扯了一个大口子。太爷爷感觉很对不住死者,赶紧上前帮他整理衣服。蹲下身子仔细一看,这道人的袍子竟然还是双层的。在胸口的位置鼓鼓囊囊的好像还有什么东西。太爷爷把手伸进夹层里,摸到一个油纸包,硬硬的。饥肠辘辘的太爷爷还以为是干粮,赶紧拿出来一看。纸包方方正正的,用牛筋绳系着。解开牛筋绳,打开纸包一看。原来是本书,书皮上仓劲有力的写着三个字《易髓经》。
第二十三章 鬼眼
太爷爷发现那道士藏着的原来只是一本书,不能解饥渴,有些失望,可是人家的忙还是要继续帮的。太爷爷把那书先掖在身后,继续拖着那道人的尸体往土坑去。到了坑边太爷爷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把那道士推进坑里,将封土填好,那道士毕竟是成年人,个子比太爷爷要高些。身体埋上了可是脚还露在外面,太爷爷又从旁边的黄土坡上弄来好多土坷垃,才将那道人彻底埋好。一切弄妥当之后,太爷爷已经有点头昏眼花,正准备赶快回家填饱肚子的时候,却发现那道士的书还在自己身后掖着。这可怎么是好,对人家很宝贵的东西怎么就忘记一起下葬了呢!可是自己已经根本没有力气再把封土从新刨开了。转念一想,自己帮了他那么大的忙,只不过是忘记把书跟他一起下葬,他一定不会怪自己的。不如就先回家吃饱喝足,待转日再来把书还他也不迟。打定主意,太爷爷便向自家走去。不多时来到家门口,远远的就在院子里见到满脸愁云的母亲,眼中还含着晶莹的泪花,正饲喂家中的鸡。太爷爷大喊一声母亲大人便像母亲跑去。本以为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在人世,可突然见到已经下葬的孩子灰头土脸的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当时就晕倒了。至于晕倒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有可能是高兴,也有可能是害怕。我感觉那个时候害怕得可能性比较大,太爷爷刚从地理爬出来,脸上身上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跟贵没什么区别了。太爷爷见自己娘亲昏了过去便慌了手脚,抱着母亲的身体又是哭喊又是摇晃的,半晌也不见母亲醒来。这样哭喊下去也不是办法,应该去找父亲回来才是。于是太爷爷站起身,用袖子连鼻涕带眼泪的摸了一把,再加上脸上的土,都活了泥了。可是刚擦干眼泪,却见到了另自己毕生难忘的一幕。
太爷爷本打算将母亲抱抱回屋内,再去地里寻找父亲。可是就在他刚擦干眼泪准备去抱母亲的时候,在太爷爷的眼中看来,有一团乳白色的气在母亲身边飘飘忽忽的。当时太爷爷以为自己久未进食,一定是饿得眼花了。可是擦擦眼睛,那团气还是在母亲身边飘忽不散。太爷爷害怕了,没敢搬动母亲的身体,转身向自家的田跑去。一路的狂奔,再加上肚内空空无食,远远的刚看见自家的田,父亲正牵着一头老黄牛在犁地,自己就觉得腿一软,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这一跤摔得可是不轻,太爷爷当时就昏了过去。(山西虽说全是黄土没什么石头,可是山西的黄土其实不是真正的土,是一种介于土和石头之间的物质,不然就不会有窑洞的出现了。)太爷爷的父亲正在干活,没有注意到远远的这一切。日到正午,一个本村的走商的人正好经过,才唤醒了我的太爷爷。因为那念头交通很不发达,那些小商人要把本地的东西带到外面去卖,往往一走就是一个月,挣的都是辛苦钱。幸亏这人已经一个月不在村里,不知道太爷爷已经下葬之事,不然肯定会被吓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