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圣杯传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嗝艿模蛭宄乇砻髀昀恰つù罄捅瓷岬穆昀鞘峭桓鋈恕�
那新教对此又有何解释?这要看你问的是新教中的哪一个教派。事实上,这件事已经越描越黑,天主教和新教都越来越说不清了。因为玛利亚·抹大拉的问题在于,无论你用哪种不符合事实的理论来掩饰她的地位,这些理论都会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因为她根本不可能被放进一个捏造出来的故事里。而教会也无法忽略她的存在,因为福音书中极为清楚地说明了她和耶稣以及耶稣的家族都有深刻的关系。
尽管教会不遗余力地试图给抹大拉扣上妓女的帽子,但在《福音书》中,关于她所谓的罪行只有一个评论。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和《马可福音》关于耶稣复活的叙述中找到。
内容如下:
1)玛利亚是一个“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的女人”
2)她是一个“耶稣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的女人。
这就是对她所谓罪行的全部描写,和通奸或者卖淫根本毫无关系。那么,这是什么意思?七个鬼又是什么?
在591年,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做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布道,里面就提到了玛利亚·抹大拉。在这次布道中,他承认罪人玛利亚和贝瑟尼的玛利亚是同一个人,就像《约翰福音》中说到的一样。但在这次布道中,他还提到了“七个鬼”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代表了“七宗罪”。他宣布玛利亚的罪行有骄傲、嫉妒、贪饕、迷色、忿怒、贪婪和懒惰——她居然犯了全部!她能悔过真是个奇迹。格列高利一世没有指责她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这也是个奇迹。
在进一步了解这七宗罪之前,我们先来考证一下希腊名字玛利亚(Mary,来自埃及语中的Mery,意思是“被爱的人”,和希伯来语中的Miriam是一样的)。其他相似的埃及名还包括Meryamon(被阿蒙所爱的人)和Merytaten(被阿托恩所爱的人)。Mary其他欧洲语言中的变体还有Marie和Maria。
在福音书年代,在希腊埃及文化中,“玛利亚”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头衔。这就是为什么和耶稣有关系的玛利亚有好几个。没有出现在《新约》中的非正统福音书《腓力福音》对此进行了详细描写:'有三个女人一直伴随在主身边…他的姐姐、他的母亲和他的伴侣都是玛利亚'。玛利亚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修女的专用名,在今天的修道院里还有许多修女叫玛利亚。它被放在教名之前,例如玛利亚·路易斯修女、玛利亚·特里莎修女等等。举例来说,《马可福音》就把耶稣称为“玛利亚的儿子”,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那个玛利亚的儿子”。
这些修女在禁欲的修道院环境中长大,这里有各种明确的规定。她们必须一直服从严格的规定直到被选中婚配。在此之前,这些修女都在主祭司的管辖之下,主祭司就是“七号魔鬼祭司”。七个魔鬼祭司按资历从一号排到七号,他们和代表分枝圣烛台(犹太传统中使用的有七个分枝的烛台)上的七支烛光的祭司具有相反的象征意义。七个魔鬼祭司的职责就是监督并看守这些独身的修女,就像如今的魔鬼辩护士一样。在今天的罗马天主教会中,魔鬼辩护士的职责就是调查圣徒候选人的背景。但到结婚时,修女们就可以摆脱魔鬼祭司的管辖,这意味着她们不必再遵守独身时的规定。由此可知,当说玛利亚·抹大拉“脱离了七个鬼”时,其实是指她已经结婚可以不再遵守修道院的规定。
抹大拉的来历
说到名字,我们必然要谈及抹大拉(Magdalene)这个姓氏。有时它被拼成Magdalen,在欧洲它还有Maddalena和Madeleine这两个变体。通常这意味着玛利亚·抹大拉来自Magdala这个地方,这个名字还与Migdal拥有相同的字根,意思是“塔”。但这并不足以断定她来自Magdale。《圣经》只告诉我们她是在加利利(现以色列海法北部地区)加入耶稣的宗团的。
Magdala当时是加利利海域一个渔业小镇,位于太巴列北边,它还以亚麻织品和染色工艺著称。在福音书年代,Magdala是一个繁忙富裕的贸易中心。《马太福音》中提到过它,但是有些版本的《圣经》把它写作Magadan(马加丹)。但在年代较早的《马可福音》中,这里被称为Dalmanutha(即大玛努他)。如今这里没有任何有价值的遗迹,只有残破的古道、一些罗马浴室的遗迹和一栋建筑的地基。现在这个贫困的地方被称为埃尔迈杰尔。
Magdala在当时不仅是捕鱼中心,还是鱼类加工处理中心,《犹太法典》中使用了它更长也更准确的名字MagdalNumaiya,意思是“鱼塔”。在公元66年,当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爆发时,历史学家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加利利地区的指挥官。他在写到Magdala时使用了它的希腊名Taricheae。据约瑟夫斯1世纪的著作《犹太战史》的记载,当时这里生活着四万人。但在随后与罗马皇帝弗拉维斯·提图斯率领的大军进行的激烈战争中,有6500人被杀。
和MagdalNunaiya一样,其他福音书中提到的地点也有不同的名字,这有时会造成混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语言不统一,一个地方可以同时拥有希伯来、希腊、叙利亚、拉丁文名字;也可能是因为人们用当地的习俗来命名。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中,耶稣受难地叫Golgotha;而在《路加福音》中,它成了Calvary。这两个地名(希伯来语为Gulgoleth;亚拉姆语为Gulgolta;拉丁语为Calvaria)的词根都是同一个意思“头骨”。在所有福音书中,这个地名的意思都是“有一个头骨的地方”。
加利利海起初被称为Chinneroth(基尼烈),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形状像七弦琴一样”,《约书亚记》就是如此。它在《路加福音》被称为LakeofGennesaret(革尼撒勒湖),在《约翰福音》中被称为SeaofTiberius(台比留海)。这就是它现在的名字BahrTubarlya(巴尔台巴留)的由来。
虽然加利利地区的撒马利亚和朱迪亚现在是巴勒斯坦的国土,但在福音书时代是罗马人的占领区,而在此之前它们又在埃及的统治之下。受希腊控制的法老王对这里的统治从托勒密王朝一直持续到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时期,即从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30年。因此,希腊语是耶稣时代的通用语言。当时并存的还有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的亚拉姆语和希伯来语。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哈斯摩年家族的犹太人,受训成为法利赛教派的祭司,但他常用希腊语,而且福音书的原始版本就是以希腊语写成的。这一点很少有人置疑,但抹大拉这个姓和Magdala这个地名一样都来自于希伯来语Migdal,意思是“塔”或“城堡”。
“福音书时代地图”
13世纪的热那亚大主教弗拉津的雅各根据教会的记录写下了《圣玛利亚·抹大拉生平》,他提到玛利亚“拥有贝瑟尼城堡的继承权”。如果翻译更准确的话,其实是“贝瑟尼塔”的继承权。但贝瑟尼从来就没有任何像样的城堡或者塔,而且根据规定,修女们是不可能拥有任何财产的。雅各所说的继承权其实是头衔,是宗团守护人的崇高的社会地位。根据《弥迦书》,Magdaleder其实就是羊群守护人的意思。正是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使抹大拉与众不同。由于这一地位如此崇高,《路加福音》第一次提到她时写道“有称为抹大拉的玛利亚”,其实它的意思是“有称为守护人的玛利亚”。
玛利亚其实并非来自抹大拉,她更有可能来自加利利地区的海滨小镇迦百农,耶稣就是在这里开始进行早期活动的。迦百农宏伟的大理石犹太教会堂(至今仍保留着壮观的遗址)位于睚鲁祭司的大教区里。他们是大卫王的首席祭司睚珥人以拉的子孙。这个祭司家庭的祖先是《旧约》中摩西时代的睚珥。
根据雅各(12291298年)的记载,玛利亚·抹大拉的父亲是叙罗(或叙罗斯)。睚珥人叙罗是当时的主祭司(地位仅次于撒路撒冷大祭司)。玛利亚在《圣经》中就是作为睚鲁祭司叙罗的女儿第一次出现的。《马太福音》描述了耶稣使她复活的情景。这次复活其实是指从象征性的死亡(黑暗)进入宗团的生命(光明),这是犹太教一种入教仪式,是在信徒12岁时举行的。《马可福音》肯定了在睚鲁祭司的女儿身上发生的事,里面写道“那闺女立时起来走,因为她已经12岁了”。
据雅各记载,叙罗是一位叙利亚贵族,他的妻子友察利亚(抹大拉的母亲)拥有王室血统。他进一步说明抹大拉“出身于正统贵族家庭,父母是王室后代”。在更早的一份大主教赫拉班的手稿中,详细说明友察利亚是以色列王室的后代。她不是源自犹大的大卫皇室,而是源自马加比的哈斯摩年皇室。这一家族从公元前166年起开始统治耶路撒冷,直到公元前63年被罗马帝国将军庞培攻陷为止。
宗教学者眼中的抹大拉
《圣玛利亚·抹大拉生平》是弗拉津的雅各更伟大的著作《黄金传奇》中的一部分。在作者去世两个世纪后,1483年,威廉·卡克斯顿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将它印刷出来,它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版的书籍之一。最先出版的是法语及拉丁语版本,后来阿伦德尔伯爵威廉说服卡克斯顿出版了从欧洲版本翻译成英语的英文版。它汇集了许多圣徒的详细生平事迹,在宗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虽然教会的主教们不遗余力地破坏了玛利亚·抹大拉的神圣地位,但这本著作还是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和一些教堂中广为流传。
赫拉班(776856年)是本笃会学者,曾任美茵茨大主教和富尔达修道院院长。他对于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帝国的研究备受推崇。赫拉班被誉为当时最博学的贤人。据说对于《圣经》、教义和礼拜仪式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他的著作《圣徒玛利亚·抹大拉之生平》共有6卷50章,内容丰富翔实。公元4世纪,君士斯坦丁大帝成立罗马教会,取代了早期拿撒勒基督教派。该书收编了当时有关玛利亚·抹大拉的所有资料。书的开头是这样的:
最受祝福的玛利亚·抹大拉的默祷生平。她被耶稣选中,是耶稣最爱的人,理应受到最高的尊敬。
在15世纪早期,赫拉班的这部著作的修道院抄本在英国牛津大学被发现。1448年,韦恩弗利特的威廉创立了牛津大学下属的抹大拉学院。他是当时的温彻斯特大主教,并任国王亨利六世的大法官。这所学院是献给抹大拉的,它是当时最先教授科学的学院之一,至今《圣徒玛利亚·抹大拉之生平》一书还保存在学院里。
在此之前,赫拉班的著作曾被马修·帕里斯在《大编年史》中引用。马修是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修道士,他综合了从1190年以来该修道院所有修道士的作品,汇编成《大编年史》。赫拉班的著作也曾被现存于牛津大学的《教会历史文献》所引用。
15世纪70年代,在牛津大学抹大拉学院成立后不久,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出资重建了剑桥大学的本笃会修道士教育学院,命名为白金汉学院。随后,这里也开始接纳非神职学生。后来在都铎王朝时期,由于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的决裂,白金汉学院落入奥德利勋爵(LordAudley)托马斯手中。他于1542年把学院奉献给玛利亚·抹大拉,并取名为圣玛利亚·抹大拉学院。但为了在读音上与牛津大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