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家母又责备她整天在家闲着没事做,净看些无聊的佛经,给婴儿的衣服那么久都没好。
“我做了一件给红莲。惠娘那里,就没来得及做。谁叫我笨呢,”无双轻描淡写地解释,“而且惠娘心灵手巧,想必早就做一大堆了,也不差我这一份。”
吴家母就没再说什么。 

后山有一大片地——就在他们屋子的东面——种满了菊花。这些菊花是每日供给主人用的。
吴家住在这里,管家就把花地交给他们打理。无双常常用一个下午除虫施肥松土。后来问了上头,能不能自己种点东西。
石家大奶奶同意了。
无双种了艾草,打算继续研究艾灸疗法。

吴老爹因为是大厨,天天要抛锅,久了他就患了职业病——右手的肘窝和肩窝酸痛,针刺一样密集地痛。这么多年来,每次痛了,吴老爹都用铁打酒给自己按摩按摩,对付过去。

这一次无双给他艾灸。她先用活血通经的药油涂在疼痛处,然后用艾条,从脖子到指尖,整条经络取几大穴位,来回地熏灸。效果很好,十天后吴老爹觉得胳膊灵活多了。
无双见到有成效,别提多高兴了。她每天都很积极主动地帮他灸,扬言要坚持三个月:“这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彻底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多年形成的老毛病,起码给它两年时间恢复吧?”
吴老爹点头:“好的。女儿大了,懂得孝顺爹了。”

无双又说:“其实啊,你这是长期磨损这一块的筋骨,湿气和寒气趁机入侵,在这里形成了风湿。”

风湿这种病,在气候湿热的地方十分常见。不单单江南,凡是海边、湖边等常年湿热之地,老百姓都有这种病。比如渔民、海员。
无双给吴老爹说了一个风湿病的医案。是她在《小儿药症直诀》里看到的。

大国医钱乙自己就是个风湿病患者。他年少时在东海海边生活过很多年,这可能是他风湿病的由来。年轻时还感觉没什么,等他上了年纪之后,开始难熬了。
他在京城当御医时期,风湿发作过几次。那时他自己给自己用药,控制得都还好。文献记载是“疾屡攻,自以意治之,则愈。”

但是,当他从太医院退下来以后,这个病越来越严重。他常常感到身上持续疼痛,四肢活动不利。
他就给自己诊断了一下,诊完之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脏则死,吾其已夫!”他说——唉呀!我的风湿恐怕发展成周痹了,周痹如果顺着四肢进入内脏,人就要死了。难道我会就此结束生命吗?

周痹是一种严重的风湿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极易复发。
可能沿海地区的看官会比较清楚——即使在医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一种彻底治疗风湿的方法。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慢性病是治不好的。家里有老人的话,到了阴雨天气他们就很难受,吃什么药都好不了。

那么,宋朝的钱乙能有什么方法呢?

钱乙仔细思考后,想了一个方法,“吾能移之,使疾在末”,我能移动这个病,不让它进攻内脏,我要把它逼到四肢去,让它在那里停留。
于是钱乙开了方子,配药后,“日夜饮之”。(此方已经失传)
喝药喝了一个周期,他发现自己身体产生了症状——“居亡何,左手足攣不能用”——他的左手和左脚,慢慢地僵硬不会动了。
一般人,要是发现自己半边身子突然不能动弹,肯定会吓得半死。可钱乙十分高兴,“乃喜曰:可矣!”他知道自己成功了!成功地把渐渐进攻心脏的风湿逼到四肢去了!

但是,他的治疗过程还没完。
他又“使所亲登东山”,让家人到旁边的一座山上去采茯苓。
茯苓是块茎类植物,跟花生、红薯一样,长在地下面,被埋着看不到。那怎样才能找到茯苓呢?
钱乙是这样叮嘱家人的:“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

原来,古人相信,“上有菟丝,下有茯苓”。如果地上有菟丝子生长,那么它的根部就肯定有茯苓。因为它们都是靠寄生在松树上生长的。茯苓正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一种菌类植物。(在现代不一定了)
钱乙亲人在大山里转了好些日子,终于找到了一处茂密的菟丝子。可这菟丝子长得盘错交杂,蜘蛛网一样,根本不知道它的根部在哪儿。他们就按照钱乙吩咐,点燃了菟丝子,一直等到火烧完,看火是在哪里灭的,那个地方就是根部。

他们一挖,果然挖出来一个茯苓,巨大得跟簸箕一样。(果得茯苓,其大如斗)
钱乙看到这块茯苓,乐坏了。这可是块宝贝啊。一般在药店,哪里买得到这么好这么纯正又有年头的茯苓。千金难求啊!

他开始按照一定的方法吃这个茯苓。茯苓太大了,他吃了整整一个月才吃完。
吃完之后,治疗效果就出来了。
据记载,从此以后, “繇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就是他从此身体异常结实,健步如飞,身轻如燕,精神矍铄,跟壮年大汉一样。①

“咦,钱乙为什么要吃茯苓呢?茯苓怎么这么厉害呀?”吴老爹问。
无双道:“因为中医认为,风湿病往往是风、寒、湿、热,四种邪气纠结在一起,滞碍经络,造成痹症。其中,风、寒、热三种邪气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只有‘湿’是有形的。无形的邪气,会附着在有形的邪气上面,盘根错节,所以这个病非常难治。中医一般是用药把有形体的‘水湿’泻掉,让无形的邪气无所依托,没有地方站脚。再治疗它,就容易散去了。茯苓,正是祛湿健脾的。所以钱乙要用茯苓作为风湿病的善后药物。”②

吴老爹恍然大悟,“哎呀闺女儿,你可真有学问。你把这些道理深入浅出地这么一说,我个大老粗也明白了!”他竖起大拇指。
无双叹气:“可惜我们找不到那么好的茯苓了。这玩意儿跟百年老人参一样可遇不可求啊。”
吴老爹就摸摸她的脑袋,“没关系。你现在给我艾灸,效果也挺好的。”
无双这才笑了。

却说周光远,去年秋天他的疟疾治好后,到了这个秋天,又开始发作起来。这学名叫做“疟疾复发”。
手底下的人又是很着急,忙着张罗请大夫。
周光远一挥手,命令道:“停!哪个医生你们都别给我请。我如今谁也不相信了。”他只相信一个人,谁啊?正是王孟英!

他站起来,开始翻箱倒柜,从去年到钱塘时带的那个包袱里翻出一张旧纸,上面赫然是王孟英去年开的方子。
周光远自己觉得,这次发病症状跟去年没什么区别。就找人按方抓药,“按序三贴,病亦豁然”。服了三服药后,病就又好了。

不久,周光远出差到钱塘,把这件事得意地告诉了王孟英,吹嘘自己的聪明。王孟英想了想,关切道:“看来这病发作有周期性啊。这样吧,我给你开一个补脾渗湿的方子,你明年夏天的时候就开始服用,别等到秋天发作。我们提前来堵截疟疾。”
于是周光远拿这个方子到第二年夏天就服上了。从此这个疟疾再也没有发作过。一个人救了自己两次,这份情谊可以说是至深至真的了。周光远心里对王孟英的佩服和感激,无以言表。这是后话。

当时周光远拿到药方,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问了问无双的近况。
王孟英有些纳闷他还记得这个姑娘。就说她老爹换了东家,最近一切都安好。
周光远摸着胡子,有些不好意思:“贤弟啊,愚兄有一事相求。”

*

*

注①:出自(宋)刘跤著 《钱仲阳传》。
注②:整理自《大国医钱乙》第五集《妙手仁心》。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家是经营艾灸店的。大厨右手手臂麻痹疼痛,是真有其事。那个大厨常常来作者家的店施灸。一般是给他涂老虎膏,然后在他脖子、后肩、肩窝、手臂绑六七个艾盒,同时开火。
每次灸了之后他都说很舒服。平时下班后手都抬不起来的。

附史料:
(宋)刘跤著 《钱仲阳传》——关于风湿病的节选: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知,輒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知,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知,人莫见其方。居亡何,左手足攣不能用,乃喜曰:“可矣!”有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知,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噉知,阅月而尽。繇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屨,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知适,则使二仆夫舆之,出没閭巷,人或邀致知,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近自邻井,远或百数十里,皆授知药,致谢而去。

羸疾:痼疾。
惫:衰竭。
周痹:周身疼痛。
斸(zhú): 砍、 挖。
繇:同“由”,从。
屨(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舆(yú):运载。
襁(qiǎng):婴儿的被子或布幅。


P。s。 周光远的医案,我怎么都找不到……所以就不附了。




22

22、做媒 。。。 
 
 

这天,无双做了斋饭送去寺庙。往回走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人,身形有七八分像王孟英。正疑心自己眼花之际,那人叫道:“无双!”
竟然真的是他。
无双站住了,愣愣看着他走到自己面前,心脏怦怦地跳起来。
很久没有见过他了,那些隐秘的梦仿佛已经远去,却在这一瞬间又清晰起来。

“王、王大哥,”她有些结巴,却掩不住声音中的惊喜,“你,你怎么有空上山来了?”
王孟英颔首而笑:“很久没见过你了,来看看你不行吗?”
“行,当然行了。”

他们一起往山上走。王孟英像个兄长一样,关切地询问她的起居。无双勉强挣脱旖旎的情绪,竭力如常地跟他说笑。
“你贵人多忘事。我以为你早把我忘在脑后了。”
“怎么可能?不过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今天来,确是有事和你爹商量。他应该在家吧?”
“在的。”

他们走到后山屋子。吴老爹看见王孟英来了,很高兴,连声让茶让座。
无双蹬蹬蹬跑到厨房洗了手,麻利泡好一壶龙井,又快活地捧着托盘来到堂屋,斟了两杯,一杯给老爹,一杯给王孟英,笑盈盈道:“大哥,请用茶。”
“多谢,”王孟英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对望着自己的无双说,“我有些事情想跟老爹说。”

无双听出他的话外之音,愣了片刻,随即点点头,顺从地避了出去。
她走到外面花地里,漫不经心地刨土。每刨两下,就回头看一眼。这个角度,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可以从洞开的门清楚看到厅中两人的情形。他们交谈的神情很严肃。大部分是王孟英在说。吴老爹偶尔插一两句。

她十分疑惑,王孟英能有什么事情找吴老爹呀?
她怎么也想不出来。

她又看了王孟英几眼。
可能是因为成了家当了父亲的缘故,他举止更加稳重了,说话不疾不徐,肢体动作很克制。其实,王孟英的相貌很普通,并没有赛过潘安宋玉的惊人俊美,但他常年跟中医打交道,胜在气质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积淀的从容不迫的风度,深蕴中华传统含而不露之美。

无双咬着下唇,低头在土壤上乱划,划出好多无规则的线条。
忽然发现他站在了自己面前。
她霍地站起来,嘿嘿笑道:“事情说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