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君臣一心了,韩信才会放下谋反的念头,谋反之事,才可以搁浅下来,大汉王朝的危机,才可以结束。
不过,韩信阴沉的脸,闷着头,一言不发,萧何犯愁了,怎么才能够做到,让韩信相信,他和皇上,是“君臣本一心”的呢?




第一百二十章  本善良韩信入沟中
第一百二十章本善良韩信入沟中
齐王王府里,一场特殊的酒宴,正在不太愉快的进行着……
原本自信满满的韩信,听到萧何又提起立储之事,心里一百个不高兴,不过,脸色阴沉的他,并没有发作,这一点,萧何都看在眼里。
没有发火,没有扬长而去,这就更好办了,萧何暗想。
此时的他,心里已经有了底,要是韩信一发火,抬起脚来就走,这事儿,还真不好办,那样的话,什么都不能讲了,至于什么“君臣一心”,更是一句空话。
既然你韩信不高兴,也不痛快,那么就让你高兴高兴,起码把当初窝在心里的那股火气,先发出来。
“王爷,对于立储事件,你可知道,当初皇上为何没有表态吗?”萧何一张脸,都快笑成一朵花儿了,确切的说,已经笑成一朵花儿了。
扬手不打笑脸的人,韩信看他笑得这么开心,也不好发作,不过,他依然没有回答,脸色照旧阴沉着。
“我我我我知道一二,”周昌看到韩信不说话,为了避免冷场,他接口了。
“大殿下,再怎么说,也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皇上有些担心,皇后以此为借口,要立二殿下,之所以要册封曹夫人,就是要试探一下皇后的意思,”萧何解释着,继续观察着韩信的动静,看到他依然没有动,萧何继续解释着。
“即使册封了曹夫人,皇后依然在文武群臣们面前,承认大殿下是他的儿子,就表示,我们的皇后娘娘,并没有丝毫的私心,皇上也终于可以放心了。”
“原原原原来如此啊。”周昌笑了,同样是阳光灿烂。
“自古皇室无家事,就是这个意思吧。”萧何又笑了。
说到这里,韩信的心里,总算是舒服了不少,看起来,当初在朝堂之上,皇上也是有苦衷的,自古以来,都是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要是皇后否认,大殿下不是她的儿子,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就这样,韩信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不少,却依然是阴沉着的。
这都什么时候了,一场争取大汉王权的大战,就要打响,丞相还在唠唠叨叨的说这些,也真是够烦人的。
好在,两个人平素的关系就不错,韩信还不至于蹭了萧何的笑脸。而且,萧何对于韩信来说,的确是有恩在先,对于这个恩人,韩信一直是非常敬重的。
知恩图报,从来都是韩信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一贯风格。
当初,在楚营的时候,他也是这么对待西楚霸王项羽的,只可惜,韩信的命运太不好,被项羽当成了一枚棋子,把忠心耿耿的韩信,硬生生赶出楚营,推到了大汉军中。
如今,对昔日有恩于他的萧何,韩信依然是有恩报恩,连萧何对他的伤害,那就和沈食其合伙大闹王府,韩信都忍了,甚至于,还没过去一天,他几乎都忘了这件事情,忘记了萧何是怎么对他的,在他的意识里,只有萧何的好,牢牢的扎下了根。
甚至于,没有太多心机的他,还在妄想,谋反成功的那一刻,封萧何为丞相。
这就是韩信,善良的韩信,善良的有点傻的韩信,善良的有点可怜的韩信,也是善良的有些愚蠢的韩信。
也是如此的善良,或者说是如此的愚蠢,也就注定了,他是个超级倒霉蛋!!!
当初把他赶出西楚大营,不能说项羽太不仗义,而是韩信命运不济,或者说是太走运,不然的话,在项羽手下,怎么可能被拜为大将军?
又怎么可能封王?
命运不济也好,走运也罢,都是老天的安排,谁让他赶上那个寸劲了呢。
如今,萧何与刘邦一起,试图扳倒他,这也不能怪萧何太无情,也只能说,是天意使然,同样是韩信命该如此。
于是,萧何与周昌两个人,察言观色,试图说明,皇上和韩信之间,并无任何矛盾,把“君臣一心”的概念,一点一滴的灌输给韩信。
就这样,两个人口吐莲花,笑脸灿烂,尽管有些成效,而韩信却依然是无动于衷,而且,逐渐的,越来越不耐烦。
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他做什么,目前的事情,才最重要,更何况,你们两个说的这么热闹,又有什么用,只有皇上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终于,韩信的忍耐力,到了极限,即使念着萧何的恩情,还妄想着,将来成功的时候,还要用萧何继续做成丞相,却还是忍无可忍了,于是,他站起身来。
“丞相,周大夫,本王还有点事,这就失陪了。”说着,他转身就要往外走,萧何和周昌极力阻拦。
”王爷,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们来王府做客,哪里有主人先离席的道理。”萧何赶紧阻挡。
“本王去去就来,去去就来。”韩信去意已决,无论他们怎么阻拦,都无济于事。
就在这个时候,蒯彤匆匆忙忙的走了过来。
原来,是宫里来人了。
这次来的人,差点让蒯彤笑出声来,不但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宫里的一个太监,一个老的掉了牙的老太监。
只见他七十岁上下,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连走路来,都颤颤巍巍的,让人怀疑,一阵风刮过来,他是不是就会被吹倒,不仅如此,说话还颠三倒四的,半天都说不明白一句话。
就是这样一个老太监,在这个特殊时刻,做了皇上的特使,来齐王王府传话。
就在萧何和周昌两个人,在韩信面前,陪着笑脸,一再解释的时候,未央宫里的皇上刘邦,也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齐王王府里的动静。
因为他知道,仅凭萧何与周昌的嘴,显然,太单薄,太没有说服力了,他必须要配合两个人的行动,把“君臣一心”的概念,彻底灌输到韩信的脑子里。
于是,派了这个只有半条命的老太监,来到齐王王府。
老太监跟周昌一样,并没有引起韩信的足够重视,更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畅通无阻,走进了齐王王府之中。
老太监此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配合萧何,让韩信相信,“君臣原本一心”,不过,老家伙表面上的说法是,前来找丞相的。
众所周知,从昨晚上开始,丞相萧何进了齐王王府,就一直没有出来,先是御史大夫周昌来寻,周昌没有回音,离不开丞相的皇上,才派来老太监,找寻丞相。
这样的理由,说起来,是那么合理,那么自然,根本不会引起韩信的注意,再加上,来的都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一个是结结巴巴的周昌,另一个是半截子入土的老太监,无论哪一个,都不会被不可一世的韩信放在眼里。
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他太了解韩信了,可以说,把韩信这个人都吃透了。
既然来了,又是皇上派来的,而且,如今的韩信,还是大汉的臣子,就没有不接见的道理。
不大一会时间,老太监就离开了,也带回了需要的消息,丞相有点喝高了,一已经睡下,暂时不能离开齐王王府,
有了回话的老太监,颤颤巍巍的回未央宫复命去了。
而且,他此行的目的,也顺利达成。
老太监临走前,稀里糊涂的,自顾自的,唠唠叨叨的,似乎是自言自语,也不管有没有人听,更不管说出来的话,是不是国家的机密,他还是罗里啰嗦的说了一大堆。
那就是,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正在起草诏书。
送走了老太监,韩信的心里,就嘀咕上了,果然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原来,自己当初的想法,不但没有错,事实证明,只有刘肥,才是立储的最佳人选。
不过,韩信并没有往心里去,都这个时候了,大战在即,说这些有什么用。
就这样,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终于进了韩信的耳朵,不管他信不信,起码他听进去了。
这就是刘邦和萧何、周昌配合的结果。
不管他信不信,也不管他能不能听得进去,想法设法,一次又一次的告诉韩信,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当初韩信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最可行的。
于是,经过萧何与刘邦里外配合,韩信的心里,舒服了不少,憋在心中的那口恶气,也终于发了出来。
尽管皇上并没有向韩信道歉之类的行动,韩信也从来没有想过让皇上认错,毕竟是一国之君,不过,有了丞相的的一番话,又有了皇上的行动,这就足够了,一个做臣子的,还能够要求什么呢。
就这样,性情耿直的韩信,又一次被刘邦带入了沟里,在他的心里,对皇上的不满情绪,总算是减少了几分。
冷水煮青蛙的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微不足道的第一步。
毋庸置疑,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是调兵,是看哪一方,可以把大部队,率先调到长安城里来。
自古以来,武力是解决问题最快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尽管不是唯一的。
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要看樊哙和周铁的了,就看他们二人,谁可以调动大部队,率先来到长安城。
如果说,此时此刻,大汉王朝的命运,就掌握在樊哙和周铁手里,丝毫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接圣旨英布点兵马
第一百二十一章接圣旨英布点兵马
远山,古道,斜阳,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构成了一幅安详宁静的古代画卷。
而在这安详宁静之中,一队人马,突然飞奔而来,卷起阵阵风沙,打破了这副美丽的画卷,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只见这千人的队伍,一路风尘,跑的满头大汗,即使每个人都有备用马匹,而每一匹马,到是大汗淋漓,马背上的军卒,还在拼命抽打着已经精疲力尽的马匹,幸亏他们的马匹都是宝马良驹,不然的话,这么跑下去,估计早跑死了。
看得出,他们有最紧急的事情,甚至比性命还重要的事情。这一对人马,正是以樊哙为首,奉皇上的密旨,马不停蹄的前去调兵。
终于,一行千人,经过一天的狂奔,在掌灯时分,来到了一座大汉的军营在,这里,就是大汉的军营。
只见方圆十里之内,点起了火把,把漆黑的夜空,照的亮如白昼,看起来蔚为壮观,果然是大汉的主力军,从气势上,就足够震撼人了。
大汉的军队,分为三路,两路分别驻扎在东西边境,以防止外敌入侵,另外一路,是守卫长安城的,也就是眼前的这一路,也是大汉的主力部队。
这一路人马,由大将军英布统帅,也是大汉军队的中坚力量。
英布者,大汉三大将之一。
和韩信一样,当初,他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手下,只不过,他并不是被项羽赶出来的,而是在韩信离开之后,看到项羽如此对待忠心耿耿的韩信,心灰意冷之下,对项羽失去了起码的信心,才转投大汉的。
韩信、英布、彭越,是大汉王朝最有名的三大将,韩信排在第一个,这个毋庸置疑,英布以英勇善战,排在第二。
说起来,也是奇事儿一件,大汉最有名的大将,三个中,就有两个,是从项羽那边过来的,从这一点,也足够可以看得出,要不是项羽一心要归隐,楚汉战争,恐怕很难再短时间内结束,而且,刘邦取胜的把握并不大,尽管他的手里,有天下最锋利的武器,然而,无论什么事情,人才,都是最重要的,领兵打仗,也不例外。
樊哙等人快马加鞭,来到大营之中,纷纷下马,迈开大步,急匆匆走进大营之中。早有军兵,一路小跑,向英布禀报。
正在吃晚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