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浊世人间-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锌嗔欤衷诔鱿至恕读荷讲醋S⑻ā罚ㄉ纤蹈闷谙愀勐糇娌遥挥性谔ㄍ謇塘艘槐剩裾娴奶ㄍ骞壑诙际前肫惫壑陟#坷掀薇愕デ蛊ヂ砜戳肆奖椋吹缴诵牡胤剑埂拔匚亍笨蘖ǎ丶液笥指攀找艋撸媸遣豢伤家椤�
第二是,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时代已经过去啦,也就是说梅兰芳时代已经过去啦,而《梁祝》好像绍兴戏大搬家,跟台语片是歌仔戏大搬家一样。绍兴戏最大的特征是女扮男装,在非绍兴戏的观众看来,新鲜固然新鲜,久了岂不有点腻乎?戏剧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种艺术,女人和女人调情,等于男人和男人调情,人们会有一种不真实和肉麻兮兮的感觉,我真疑心观众怎么受得了也。
还有一点,歌词似乎不太精练,本来可以写得很美的,却连“梁兄哥”一类的字眼都出了笼,似乎粗心大意。有一天老妻急然喊了我一声“柏兄哥”,算哪一国的干法耶?这还不在话下,听说“楼台会”那一段,梁山伯先生访英台女士,一去就登堂入室,“哇啦哇啦”唱了起来。不要说四世纪东晋时代,风气未开,便是二十世纪的今天台北,男孩子能一头钻到已订过婚的女孩子的闺房,又哭又喊哉?如果梁山伯先生在客厅中稍停,老头和他谈过话之后,惜之爱之,怜他来迟一步,不能当他的女婿,让他们同学二人作最后一次相会,则不但对风俗习惯有了交代,而且也更增加悲剧气氛。这种漏洞,中国片中多的是,教人着急。
我想如果正正派派地拍《梁祝》,不要乱唱,不要女扮男装,用大大方方的手法表演,不要用低级趣味去取悦观众谐一致”是判断真理的绝对标准,攻击唯物辩证法是自相矛,梁、祝乃是中国的罗米欧和朱丽叶,可能成为一部既赚钱而有又有价值的巨片。因为事实上,梁山伯、祝英台那时年龄都在十五六岁左右(听说电影上有读“饱食终日”的镜头,完全是取闹的干法,七八岁才念“弟弟来,妹妹来”矣),对男女的观念,不可能如此呆板,梁山伯先生如果真的如此呆板,这种木瓜还有啥可取的。所以,如果能再作合理的修订,当更有深度,更感人也。
昨天谈《梁山伯祝英台》,实在是弄错了主题,盖有许多读者先生和女士,来信者有之,面询者有之,以为柏杨先生一定会知道有关梁、祝二人七世夫妻的故事,似乎有加以报导的义务,乃以《梁祝》作为引子。想不到一引就引了一天,此笔真如闭眼驰马,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啦。
现在言归正传,七世夫妻者,是中国流行最广的民间传说,这种传说所以流行得最广,可说明一点,那就是充分反映五千年来人们对恋爱自由和对婚姻自主的憧憬,以及对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一种悲凉反抗。不过这种憧憬终归幻灭,反抗也无不失败。可怕的儒家礼教社会,专门吞食不肯屈膝的青年。同时这七世夫妻的遭遇,也是对当权的统治阶级一种无情的讽刺。像秦王朝始皇帝赢政先生,固至神至圣,功业彪炳,却影响到小儿女的爱情生活。这些地方,整个故事中随时都呈现出来。
话说,有那么一年的七月七日,玉皇大帝在天宫大宴群臣,吃喝玩乐,好不热闹。玉皇大帝一时兴起命题,并把恭、宽、信、敏、惠、智、勇、忠、刷孝、悌,命金童玉女向众神敬酒,二人敬酒敬到南极仙翁面前,一小不心,琉璃杯掉到阶前,打得粉碎,玉女看见金童那般吓坏了的模样,为了安慰他。乃向他微微一笑。糟啦,糟啦,这真是有史以来代价最大的一笑,不但笑爆了玉皇大帝,也笑出了七世夫妻。当时玉皇大帝拿出道德重整会出国时的嘴脸曰:此地是堂堂天宫,岂可乱动凡心?贬你们下界投生,七世苦苦相恋,却不得成婚。”玉皇大帝虽然混蛋,但因他是玉皇大帝的缘故,权力所在,谁也无法反抗,乃由太白金星领旨,把两个倒霉的孩子贬到红尘。
七世夫妻不是每一世都像梁山伯、祝英台这么轰动世界,大多数只不过在人间留下一个泡沫。第一世金童万杞梁,玉女孟姜女,这一世是有名的,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二世金童梁山伯,玉女祝英台,这一世更为有名,二人在杭州读书,梁山柏害相思病翘了辫子。第三世金童郭建中,玉女王月英,因买胭脂认识,郭建中也是害相思病翘了辫子,第四世金童王士友,玉女钱玉莲,这一世最苦,父母指腹联姻,夫妻不但没有婚配,连一面都没有见,便死掉啦。第五世金童商琳,玉女秦雪梅,这一世也是了不起的一世,秦雪梅吊孝守节,留名人间。第六世金童韦燕春,玉女贾玉珍,这一世以“蓝桥会”震动天下,二人在蓝桥幽会时,大水急至,韦燕春竟遭淹毙。第七世金童李奎元,玉女刘瑞莲,彩楼择配,双双葬身火窟。
第一世
现在,且说第一世。
话说秦王朝自并吞六国,表面上天下太平,实际上民心不服,危机暗酿,且北方的匈奴汗国强大异常,屡次南侵,把始皇帝赢政先生,搞得心乱如麻,乃大发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这且按下不表,表的是苏州城西善街,有一位财主(员外)万德成先生,夫人金氏。原来在楚王国当官,楚王国亡后,做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小民,但对楚王国的孤臣孽子,仍暗中予以救助,以图光复。就在太白金星领着金童玉女投胎在人间的那一天,夫人金氏,生了一子,取名万杞梁。而玉女则投在松江府华亭县的孟员外家(即现在江苏省松江县西的平原村,古名华亭谷。三国时代东吴帝国大将陆逊先生的住宅在此。陆机被杀之前,曾叹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就是孟姜女故乡这个华亭)。孟员外孟德隆先生,夫人陈氏,一生行善,没有儿子,忽然生下一个女儿,那是虽没有选中国小姐那回事,可是也够快乐的矣,乃把邻居姜员外请到家中,拜托曰:“怕我女长大不易,想寄个干名与你抚养,老兄意下如何?”姜员外也是膝下犹虚,一听大喜,立刻收过来当干女儿,取名为孟姜女。盖乡下人有一种迷信,惟恐孩子养不大,多认几个福气冲天的义父,阎王小鬼一瞧,后台一个比一个硬,本来想锁拿归案的,也姑且放过。此乃“后台学”在阴间的运用,不可不知者也。
转眼过了十五六年,赢政先生忽然接到一道密告,说楚王国遗民有个姓万的图谋不轨,不禁大惊,乃下令江南一带,凡是姓万的,一律逮捕,宁可冤枉一万,不可漏网一个。这消息传到苏州,像投下原子弹一样,哭声震野,大乱特乱。万杞梁先生在万分紧急中,从狗洞中爬出,落荒而逃,这一逃逃到了华亭地界,看见有一个花园,便溜进去稍作休息。那正是孟家花园,孟姜女小姐正在池畔看鱼,一不小心,把香扇掉到水里,急得跺脚,连忙喊她的丫鬓,只听“扑通”一声,万杞梁先生己跳下去捞了上来啦。孟小姐对他由感生爱,相谈之下,更由敬生怜,两个人一见倾心,不必细表。老头老太婆看万杞梁先生也是一表人才,当下就答应二人的婚事。
事情就发生在洞房花烛的那天晚上,宾客已退,更鼓已起,二人携着手,正要共入罗帷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法国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想不到公差临门,把万杞梁先生一把抓住,吼曰:“姓万的一律发配北边,你怎的在此偷享艳福?”孟员外夫妇哭曰:“贤婿,你到长城,修筑长城,今生难得会面,小女与你生生分离,叫我们二老和女儿倚靠何人?”万杞梁先生曰:“岳父不必悲伤,我们并未成婚配,日后仍可再招佳婿。”言毕又对孟姜女曰:“小姐,幸而未成婚配,我去之后,你可另嫁才郎,不要念我。”干这种事的公差,天生地只会修理兼要钱,岂能了解人生至情?索链一抖,牵拖而去。万杞梁先生是一个文弱书生,带着刑具,从江苏省到山海关,已经不成人形,到了山海关又要做苦工,更怎么受得了乎?就一病不起。那时修长城的工人死亡很多,每天都有几百几千,谁还埋谁?死了的人就把尸首往长城里一填,当作泥土使用,万杞梁先生自然也免不了这种命运。
第二世
孟姜女小姐自万杞梁先生被捕之后,忽然得了一梦,梦见万杞梁先生浑身鲜血,站立床前,唤曰:“小姐,我已身死,己葬在长城之内,好不苦也。”孟姜女霍然惊醒,放声大哭,乃辞别父母,亲往探夫。从松江北上,千里迢迢,秦王朝时代,没有汽车、火车,全靠步行。一个孤女,走了三四个月,好容易走到山海关,可是长城万里,工人如蚁,她去哪里找丈夫乎?孟姜女哭哭啼啼,找了几天,毫无结果。第七天晚上,却做了一个梦,梦见万杞梁先生告她曰:“小姐,我葬在第二城楼西边三尺之处。”孟姜女还要问话,又霍然而醒。
第二天,孟姜女小姐备了香烛纸帛,按照梦里指示,找到第二城楼。呜呼,长城有普通城垣的两倍高和三倍宽,砖也比普通城垣的砖更大更巨,以米汤面浆灌砌,坚硬如铁,顺着山势婉蜒,雄壮伟丽,看不出竟包括着千千万万悲剧。孟姜女小姐就在城下设奠,俯地痛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山海关悲云惨雾,官民人等,齐来劝解,也劝不住。哭到第三天黄昏,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崩裂,万杞梁先生的尸首赫然出现,虽然时隔半载,可是因北方苦寒,尸体没有毁坏。
孟姜女小姐埋葬了丈夫之后,因她年轻貌美,又因哭夫的事轰动全城,当下有贪官赵禄先生,要霸占她为妻,否则就要告她破坏国防工程,移送有关治安单位法办,孟姜女迫不得已,就只好假装答应,就在结婚大典,以头撞柱而亡。现在孟姜女庙还在山海关北约五公里小毛山的山坡上,据说就是当年她自杀殉夫的地方。
第一世夫妻之后,第二世夫妻就是目前最热闹的梁山伯、祝英台。金童玉女第二次投胎为人,以赎他们在玉皇大帝面前一笑之罪。第二世夫妻的故事更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昨天老妻还不放心我的学问,戒我少开簧腔要著作有《真理的探索》、《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等。,否则露出马脚,岂不坏了一世英名?其实顾虑是多余的,故事终是故事,不是考据,民间传说者,你怎么传,我怎么说,没有一定谱也。“梁”片上演的情节,和通俗的说法大致相符,梁山伯先生是浙江省会稽县人,祝英台小姐是浙江省上虞县人,马文才先生是浙江省鄞县人。第一世是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时代,第二世已是公元后四世纪东晋王朝时代矣。祝英台小姐女扮男装,往杭州游学(等于现在的留学,早已超过念“子曰”的年龄),结识了典型的书呆子梁山伯先生,同学了三年,没有破绽,但二人感情异常要好。祝英台先行回家,梁山伯大概要读博士学位,子祝英台走了之后,又在书院苦念了三年,这一下子不但没有念出“颜如玉”,反而失掉了“颜如玉”,经过漫长的三年,祝英台早已许配给马文才先生矣。
梁山伯先生并不是一听说祝英台小姐不能嫁给他,马上就吐血而死,天下没有那么多应景的的血可吐,而是他后来还当了一任鄞县县长,死在县长任上,葬在城西。梁先生死后的第二年,祝英台小姐才出嫁,彩舟经过坟前,忽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眼看要翻,船上的人一个个面无人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