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傲唐-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潼关不被叛军攻破,李监军刚才所说夸大其辞了!”

接着又有许多将领站出来,王思礼、庞忠、李承光、吕崇贲、田良丘、刘光庭等都先后为杨晞在李亨面前陈情,斥责李辅国的小鸡肚肠。

诸将力挺他,杨晞挺是欣喜,不过他在冷静下来后,也已经想到了最终的对策,不再怕李亨责怪什么了。他与诸将不同,他知道李亨能当上皇帝是因为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要不是有安史之乱,这位太子被废了也有可能。如今有他这个穿越人在,李亨能不能当上皇帝还是个未知数。

他有种潜意识的感觉,李亨肯定不会当上皇帝,因此他并不害怕这位太子大叔的威胁。

但诸将都认为李亨是未来的皇帝人选,李亨震怒,那可是麻烦事,他们都胆战心惊的。

也就在诸将先后替他辩解完,李辅国还未来得及说什么时候,杨晞站了出来,禀奏道:“太子殿下,还是先让臣把潼关军情详细与你讲讲吧,如果太子殿下听了臣的讲述后,依然认为臣失职,那殿下可以上奏朝廷,让皇帝陛下责罚臣,臣也会亲自进京向陛下请罪的!”

 第三十五章 对策

-------

---------

杨晞如此说,让李亨愣了一下。他如何不明白杨晞此话中的意思,那就是他虽然是太子,是天下兵马元帅,但要处置杨晞这个主领潼关军务的副元帅,却是没有资格,一切都要皇帝说了算,只有皇帝觉得杨晞做错了,才能处罚。

杨晞这话当然让李亨心生怒意,但也不得不承认杨晞说的有道理。

他虽然是太子,但在皇帝年老没太多精力处理朝事,安禄山又起叛乱的情况下,都没能被委以监国务,代皇帝处理朝事,他那位当皇帝的父亲虽然有过想将皇位传给他的表示,但谁都知道,那只是故作姿态的。要是皇帝真的想将皇位传于他,那早就让他这个太子代为处理朝事,而不会在天下起大乱时候,也不让他过多插手朝事。这么多年以来,他那位当父亲的皇帝曾数次有想将他太子位废了,另立其他皇子为太子的想法。如果他不是一直小心谨慎,很可能早就步先太子李瑛的后尘了。

来到潼关,他即使想故意为难杨晞,但他不敢私自处理杨晞这位主领潼关军务的副元帅。

要是他私下处理,责罪杨晞,那可能会让父皇震怒,他跟着受到重责,甚至太子位被废都有可能。

李亨猜着杨晞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敢如此说话,不理会他的下马威。

李亨很愤怒,杨晞这是借着杨国忠深得他那位当皇帝父亲的信任才敢这样的,换作其他任何人都不敢这样对他说话,更不敢我行我素,不把李辅国这位监军放在眼里,公然将朝廷任命的监军当摆设。

不过李亨也有点怕杨晞借什么机会治李辅国的罪,边令诚就是个例子。

当了多年监军,立下不少战功,又深得杨国忠信任的边令诚,杨晞都敢罗列个罪名将其当众斩杀,并且未受到朝廷的任何处罪,李亨也怕他好不容易安插进来的李辅国也被杨晞这样收拾了。

杨晞在潼关一手遮天,诸将都听服于他了,要给李辅国罗列个罪名很容易,当众斩杀李辅国,朝廷也不一定会降罪,而他这位太子对此也无能为力。

明白自己如今地位尴尬的李亨,在努力将心里的怒意压下去后,也露出一副淡然的样子,冷声说道:“那位,本太子就听杨元帅细细说说潼关的军务,以待回朝后详细与父皇说说!希望杨元帅事无巨细,都与本太子说。”

见李亨改变了说话态度,没利用刚才李辅国所说指责他,甚至都没顺着继续追问,杨晞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看来李亨与他的父亲杨国忠争斗中处于下风,腰杆子不硬,底气不足,不然不会这样的。担心少去,说话也更从容了,马上答应道:“是,太子殿下,那臣就将潼关军况详细说说!”

杨晞说着,马上滔滔不绝地将如何击退叛军的攻城,并在叛军攻城后他做了哪些布防,包括清理禁沟、修葺两座潼关城的城墙、关隘,连续派侦骑出潼关打探情况等都详细说了一遍,当然也将现在正在进行的大练兵都说了一下,只不过特训营的训练并没详细说,只是一言带过。

火药的制作及准备投入军用的事他没提,一点都没说起,这事他与父亲杨国忠有说,杨国忠报告皇帝李隆基后,李隆基严令要严守秘密,不得将研制火药的事透露出去,无关人员不能知道研制的细节。有了皇帝的密令,杨晞可以不和太子李亨说这事。

在将事儿滔滔不绝地说了一番后,杨晞又令属下的高适及王思礼、李承光、庞忠等将出列补充,特别是高适,作为行军司马的他最清楚潼关的军务,许多事项都是由他禀报补充的。

李亨其实并不是真的想了解这么多,他只是想刁难一下杨晞而已,但杨晞和诸将汇报了,他又不能不听。诸将的报告又很详细,前后讲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这些东西可是很枯燥的,直听的李亨昏昏欲睡,忍不住要打哈欠,只是这么多将领站着,他只能忍着困意听讲。

车驾行进,一路颠簸是很累的,李亨已经在后悔不该抵达潼关后马上就召集诸将议事,而是应该休息好了再这样做的。唉,想给杨晞一个下马威,但因为杨晞的胆气及他的不自信,结果弄的自己很窝囊,李亨恨恨不已。最终在诸将将潼关的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李亨在称赞了一番潼关将领勤于职守、一心为国后,军事会议也就结束了。

李亨以旅途劳累为由,自去休息,让李辅国陪侍。

杨晞也令诸将散去,自去忙事。

诸将领命而去,行军司马高适跟在杨晞后面,在走到一处无人的地方后,高适小心翼翼地问杨晞道:“杨元帅,刚才你公然顶撞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会不会记恨你,回京后在皇帝陛下面前力陈你的不是?”

杨晞率领将士们击退了叛军的攻城,守住了潼关,并为诸将在皇帝面前请求免罪,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为潼关的防务做了这么多的事,高适觉得杨晞是个成大事的人,并且自己因为杨晞的提携而当了行军司马职,前途无量,有想依仗杨晞及杨家势力进一步上爬的念头。潼关诸将中他最不愿意杨晞倒霉,刚才李亨想刻意为难他也感觉的到,因此很担心,没去做事而是跟着杨晞走,就是想说说这事。

听高适如此关心自己,杨晞有点小小的宽心,转身笑着对高适道:“高将军,你我都知道,太子今次来劳军,主要目的肯定是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打击一下我这个副元帅的声望。他今日这样的表现并不奇怪,他回京后在陛下面前说点什么也不足为奇。他要怎么做,我们没办法阻拦,如今叛乱未平,我们最要做的就是练好兵,争取早日将叛乱平息,其他的,都不要费心去考虑!”

“元帅的大量让末将甚是汗颜,”高适说了句打心底的赞美话,又不无担心地说道:“只是元帅,你既然料到太子殿下会在皇帝陛下面前说你的不是,你应该未雨绸缪,早做提防啊!”

“多谢高将军的提醒,本帅明白的,”杨晞笑笑,示意高适跟他继续往前走,“这样吧,待太子殿下回京之时,本帅也回一趟长安,向皇帝陛下亲自陈述潼关的情况,并请求率军主动出击,准备攻取陕郡。相信本帅到长安一次后,什么事也不会有的!”



 第三十六章 挺是恼怒

李亨在好好休息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开始继续巡视潼关并慰问将士。

第二天一早,杨晞集合了潼关的所有人马,在校场上列队,供李亨检阅。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潼关兵马组织、纪律性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队列、军容整齐,行进有序、令行禁止,让李亨吃了一惊。

他曾检阅或者跟着父皇李隆基检阅过禁军将士,一向让父皇引以为傲禁军将士也没这般军容整齐、行进有序,看来杨晞真的有能耐,懂军事。不但让麾下的将领都听命于他,而且还将军队治理的挺好。这让李亨忍不住担心,有杨晞这样的儿子,杨国忠在军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是大不妙的事。

一定不能让杨国忠父子如愿,这是李亨进一步坚信的念头。

在检阅了潼关驻军后,李亨也进一步巡视了潼关的城防,修葺接近尾声的汉潼关城他也去观摩了。

在叛军连番的攻城及大唐军队撤离前的破坏下,汉潼关城已经基本失去了防御功能。几个月修葺下来后,城隘已经完全修复,雄关再现。汉潼关城还在修葺的过程中改建了一些防守设施,可以说整修完成的汉潼关城,无论是规模还是险要程度上都比原来的要胜上一些,防御能力加强了。

禁沟也早已经清除干净。

多处险要的防御设施都恢复到战前最好状态,甚至比战前还要完善,杨晞在陪同李亨巡视时候,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的。

李亨在视察过后越加的惊异,也进一步明白杨晞的能力比他预料的还要出色,杨国忠有这样能力出色的儿子,可是如虎添翼啊!

说实话,李亨并不认为杨国忠能力出众,他那几个几年前已经入朝为官的儿子,杨暄、杨昢、杨晓都是才能平平,李亨觉得杨国忠能有现在这样的权势,完全是因为投机取巧,阿谀奉迎,得了皇帝宠幸之故。但要是杨国忠有杨晞这样一个能力非常出色的儿子相助,在军中又取得了威望,那威胁太大了。有一个念头在李亨心里潜滋暗长,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杨晞这么顺利地发展,获得更高的威望和地位,他要想办法阻止,甚至下手除去。

念头一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李亨在巡视结束,回自己屋子休息,召李辅国密议时候,就把自己的想法与李辅国说了。当然李亨说的很含蓄,只是和李辅国说了杨国忠这个奸相对国家的祸害,杨晞是为虎作伥,要是能除去杨国忠和杨晞,那将是国之大幸。

李辅国当然明白李亨话中的意思,只是这事他轻易不敢接茬,在李亨没有明确表面前,只能含糊其辞,不敢明确说明意思。开玩笑,这是天大的事,要是被外人知道,自己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何况他现在也没这个能力,到底这是杨晞的地盘,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什么亲信在边上,想做成什么事都不容易,要去做李亨暗示的事更是难于登天。

李亨也只是念头刚起,并没有下狠心,也没有详细的计划,只是含糊其辞地与李辅国说说,李辅国没在这事上接口,他最终也没明说。不过李亨却一再要求李辅国要密切监视杨晞的一举一动,杨晞的任何举动都要向他密报,并以奏报的形式上呈朝廷。

监军宦官原本就有这个权利,直接向皇帝密报领军将领的行为,也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小报告,甚至泄私愤。要是监军宦官想整哪个将领,基本都会成功,连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立下无数战功的名将,都因为边令诚的私怨而死。虽然说这其中有杨国忠的因素在里面,但要是没有边令诚的奏章,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也不会丢了性命。

李亨让自己的亲信李辅国来潼关当监军,主要目的就是制肘杨晞,约束杨国忠势力的膨胀。

李亨也知道,只有通过他那位当皇帝父亲的手除去杨国忠和杨晞才是光明正大,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的,要是有私下的手段,即使成功,他也会跟着倒霉的,除非他逼宫,学太宗皇帝李世民,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皇帝,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