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济学-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更有利的真话来取代假话。赫维茨经过严格的证明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说假话的机制都可以用一个说真话的机制来取代并获得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总能找到好的机制使人们说真话。
尽管赫维茨为我们了解机制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不过,时间却和这位老人开了个玩笑,20多年以来,赫维茨一直被提名为经济学诺贝尔奖候选人却始终没有获得。2007年,这位90岁高龄的经济学家终于获得了这份迟到20年的荣誉。评委会在获奖声明中特别指出,赫维茨的理论帮助人们“区别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何种情况下无效”,并且让经济学家们对有效率的交易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
赢者的诅咒
在传统智慧看来,赢得拍卖就是获得最终的胜利。经济学家的研究否定了这种想法,从成本的角度讲,拍卖的胜利者实际上只表明,他们愿意向这块土地支付最高的租金,然而至于能收获多少小麦,拍卖者恐怕自己也不清楚。
拍卖会中获胜的赢家的确还不能笑得太早,因为他们可能在赢得拍卖的同时还会收获意外的收获——“赢者的诅咒”。
打个比方,在一个项目的密封投标拍卖中,投标者只有两人,最高投标者将得到该项目,而每个投标者都是在不知道其他人的投标的情况下,独立做出投标,投标者知道自己对所拍卖项目的估价,但不知道其他人的估价。不过,每个投标者都相信,其他人对该项目的估价在0和1之间均匀分布。这样,这个简单的密封投标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一般来说,赢得拍卖的人就是那个估价最高的人,如果真的是这样,竞拍的赢者很可能面临这样的诅咒:
要么,投标的价格高于真实的价值,导致赢者出现亏损。
要么,真实的价值高于投标的价格,结果竞标人输掉了这次拍卖会,竞标人大失所望;
但是拍卖会上真实的情形常常是这样的,为了赢得拍卖,你必须积极地出价,其他竞争对手会促使你不断地提高出价,拍卖价格在一浪接一浪的高呼声中水涨船高,随着血压的升高和心跳的加快,“赢者”举起的手变得越来越不理性了,最终那个抑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举手者”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往往会为了赢得竞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意愿。
经济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数据,结果人们的表现验证了经济学家的猜想。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准备拍卖个人通信服务所使用的频谱,最大投标人Next Wave个人通信公司为63个经营许可证最终胜出,总共支付了62亿美元,但是两年后,该公司发现它无法支付账单时只得申请破产,FCC公司赢得了拍卖,却输掉了市场。
赢得诅咒最多的行业应该是地产行业。1969年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湾原油出售过程中,赢者的出价是9亿美元,而次高的投标只有3。7亿美元,在26%的案例中,最高价超出了次高价的4倍多,77%的案例中,最高价超过了次高价的2倍。并且,大量数据表明,很多投资者都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
现在,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正试图联合起来,解释这些赢者被诅咒的原因,他们目前的结论是,赢者被诅咒的原因来源于一种认知错觉,即一种精神作用,就如同泡沫产生的原因一样,参加竞拍的人不断的受到价格上升的正向刺激,而他们的举动同样对其他人造成影响,结果诱使其他竞拍人犯系统性的错误。
为了避免赢者的诅咒,经济学家的建议是当出现众多的竞标者时,我们应该更为保守地报价。尽管这看起来有点违背常理,但是这确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收购可以看作是只有一个竞拍者的拍卖,人们的表现依旧不怎么样。
很多公司都愿意以超过市场价格相当多的溢价来收购另一家公司,结果当收购完成以后,结果并非股东们想象的那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人曾号称要买下美国电影象征的好莱坞,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三菱地所1988年以14亿美元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最终亏损高达880亿日元;松下1990年以61亿美元之巨买到的环球电影公司也在5年后贱卖给了希格拉姆公司;索尼还算幸运,收购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尽管没有贱卖,但由于管理不善,到1994年其账面资产就减值34亿美元。再回想一下,经济学家的建议,我们应该更为保守地报价,这可能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矛盾的经济学
在博弈论进入经济学之前,经济学的话题始终都是围绕人与价格产生的,消费者通过价格向生产者传递信号,而生产者再把价格信号传递回来。但是博弈论让我们将人与人的行为关系纳入进来。
从更深层面上,囚徒困境的提出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一种挑战,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利益追求最终会增加集体的社会福利,然而按照囚徒困境的结果则恰恰相反,当事人只会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但利己的目的带来的结果常常是损人不利己。因此纳什均衡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经济学理论通过完全竞争假设,认为市场能够根据价格自然地达到一般均衡的状态,把决策归结为担任简单的最大化问题,而事实上社会活动几乎都涉及策略互动,都需要依靠博弈论来分析。博弈论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思考,选择合理的策略。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它的巧妙之处在于能够让博弈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意愿,其意义还在于它不仅能将个人的收益最大化,而且考虑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最大化,在赫维茨、维克瑞这些大师的努力下,机制设计从理论上将博弈论引入到新制度经济学中,从而推动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这似乎是人们更愿意看到的。
第五部分 市场的困惑
第十三章 共有地的悲剧
把沙漠租给我100年,我能把这里变成花园。
——阿拉伯谚语
(公共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为什么学校机房里的电脑会有很多病毒?为什么学校洗手间的水龙头会设置成感应的?新发现的山洞是属于发现山洞的人,还是属于山洞入口处的土地所有者?如果有人愿意出1000万,我们能让他拥有这个山洞吗?
产权的话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章将为你揭开产权神秘的面纱。
“现在,我惟一的动机是出海,尽我所能捕更多的鱼。我没有保护鱼类的动力,因为我留下的鱼正好被下一个家伙捕获。”
——美国罗德岛渔民约翰·索林对《纽约时报》所说
“为什么要伤害鱼类,它是我的退休金。如果没有了龙虾,谁会花35000美元买我的许可证,10年内我的许可证将一文不值。”
——澳大利亚龙虾捕捞者达里尔·斯宾塞对《时代》所说
海狸的命运并非天生
约翰·索林是美国罗德岛的普通渔民,他20多岁开始捕虾的时候,他只要在港口不远的地方捕虾就能维持很好的生计,而现在近海的渔业资源已经枯竭,如果他要完成捕虾任务,他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澳大利亚南岸的林肯港,达里尔·斯宾塞15岁的时候就退学并开始了他的捕虾生活,澳大利亚政府向渔民分配执照,从那时起每个进入这一行业的渔民都需要购买执照,当初斯宾塞花1000美元购买的执照现在的售价已经超过了100万美元,这一政策为渔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索林和斯宾塞事实上并没有区别,他们都不是环保主义者,也不比其它捕捞者聪明,他们做出的决定都来自于获得的激励,好的激励能鼓励人们努力的工作和进步,并维护环境的和谐。
显然这不是最好的经济学,但这是真事的经济学。
海狸,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防衰老作用,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狸的毛皮可以用来制作高级裘装,海狸的胆、鞭、骨、血制成的药酒等在市场上已成为消费者的抢手货。很明显,在没有确定的产权机制的时候,人们会受到海狸利益的驱使,无论谁都可通过捕杀海狸来获得利益,并且不用支付任何费用,每个猎手都不会考虑这样一个事实:他捕获的海狸越多,其他人所捕获的海狸就会越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然会导致海狸的过度捕捞。
事实上,海狸的命运并非天生如此。
18世纪初,经济学家们研究了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狩猎情况,印第安人的原则是在他们所选择的狩猎地带的树顶上烧一个痕迹来作为标记,因而他们可以互不侵占,一个饥饿的印第安人可以杀掉和吃掉另一个人的海狸,只要留下皮毛和海狸尾就行了。
这说明,当时的印第安人狩猎海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吃肉以及少量的皮毛,人们不需要估价,也不需要考虑他人的影响,因为在丛林中的猎物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紧接着,人们发现捕获海狸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还能够进行贸易,海狸的皮毛能够换回人们想要的东西,这种皮毛贸易事实上加速了海狸的灭亡,狩猎活动的范围也明显加大了,人们也开始更加疯狂的狩猎活动。事实上,大多数人捕杀海狸并非出于自身的需要,正是产权不明晰和交易制度加速了海狸的灭亡。
如果说是贸易和食物导致了海狸和鲸鱼的灭亡,那么鸡呢?
这是一种我们最熟悉的食物了,它味道鲜美,同时也可以自由买卖,但为什么从没有人担心它的消失呢?因为,鸡的产权是私有的。世界上大多数鸡都是有主人的,今天你杀了一只,明天就会有人养10只,人们会用私人手段来保护产权,比如购买防盗门、报警器甚至武器,果农会在自己农场巡视,因此私有产权保护了鸡的存在。
共有地的悲剧
198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哈丁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公有地的悲剧》的论文。哈丁教授提出在公有的草地上放羊,放牧人因为增加放养的羊会给他个人带来利益而不断增加羊的数量,但草地的饲养容量是一定的,当羊的总数超过整个草地饲养量时,草地最终会荒芜。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对每一个牧羊人来说,增加放养的羊会给他个人带来利益,而增加羊从而导致过度放牧的损失,则是由全体放牧人来承担。这种对公有资源使用的状况,导致了公有的东西总不如私有的让人爱惜,使对共有资源使用的结局有了悲剧性的一面。
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共有地悲剧。
《郁离子》 是明朝刘伯温所写得一部寓言散文集,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大意是:瓠里子从吴国返回粤地去,吴相国要派人送他,说:“派的人会自己选择官府的船而过河。”送的人还未到,此时停泊在水中的船有上千只,瓠里子想自己选择一只官船,但不能识别。送的人来了,瓠里子问他说:“有这么多船,怎么选择呢?”那人回答说:“这太容易了,只要看到那破篷断橹而又挂着旧帆的就是官船。”瓠里子按他说的果然找到了官船。
故事尽管简单,但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学道理呢?经济学家为我们做出了深刻的解释。在经济学中,公有产权是指由社会成员共同享受利益的一种产权,与之相对的,私有产权则明确了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