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男人的天堂-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而后生的快感,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类人往往三五口就能把一根烟消灭掉,因此少去弹烟灰,烟蒂常常被随手扔掉,从不去着意该不该扔的问题。瘾也奇大,一根吸掉立马便会接上二根、三根,而且经常不需再用火去点,而是用正燃着的烟蒂去引燃。
另一类则虽有烟瘾但追求享受,凡事总喜欢慢慢回味,非常注重吸烟的过程。吸烟前常事先备好烟缸,吸一口便去弹一下烟灰,唯恐有一丝沾染或不妥,待细嚼慢咽之后,必定会把烟蒂放进烟缸,而且要用手死死摁住,确认烟蒂熄灭后才会拍去手上的烟尘,慢慢挪走烟缸。这类人做事循规蹈矩,不敢稍有突破,缺少创新精神又好面子,经常属于庄重严肃的那种,不宜玩笑过火。
第三类最为随意,烟点燃后便不再过多地去关注,偶尔记起就吸两口,更多的时候则任其自燃,只顾忙手中的活计。这类人往往尽管表面庄重严肃,但为人随和,不喜欢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注重心机但绝不滥用,与之相处不必太过拘泥苛求,只要不太过张扬极大地违反规矩就可求得他的谅解。
其三,独特而又丰富的酒文化
除了参与者具有更加善于隐藏自己的娴熟技巧彼此间虽心知肚明对方意图却又常常出于提防目的而产生颇多猜测之外,“官”场的酒与普通的酒之间再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大致都需要经过一个因目的而启动、精心设计、尽欢而散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都可以分成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
对于普通的酒,诸如乡丁所列举的一十三种有明确理由的酒在我们那个地方通常是正式的,称为“宴”;其他的则为非正式的,称为“局”。“官”酒则无“局”一说,一体称为“宴”。
“宴”按重要程度有大小之分,譬如举行盛大午宴晚宴等;按关系亲疏有公宴、私宴之分,譬如设家(私)宴款待等;按照其中是否存有工作关系则又有工作宴和非工作宴之分。等等诸如此类的繁多宴会充斥着官人的生活,经常有需要“赶宴”的问题发生,尤其是“晚宴”,有的“赶宴”次数甚至要达到五六个之多。
这种“赶宴”虽苦不堪言,但往往事关面子,或者说就是自身官位价值的具体体现。因此,不少官人竟然对这种苦不堪言的“赶宴”生活上了瘾,一旦某一天少了三五个“赶宴”便会有失落感,严重者甚至能达到夜不能寐的程度。
及至自己过上了“赶宴”的生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赶宴”不仅填充了由一成不变的平静而引发的内心空虚,更重要的不在于“赶宴”的形式,而在于自己的价值能否得到更明白的阐述和以宴会为组织形式的宴会之外的实质内容。应该说,凡是我所能接触到的层次都很看重宴会的作用。
所谓宴会,并非完全象有些人想象的“美味佳肴+名烟名酒+美女”的那种模式,尽管典型的宴会常常以这种传统的模式为主,但也要充分考虑官人的喜好,当然也不会缺少那种清汤淡水边吃边聊尽管冷清但更随意更亲切更庄重肃穆的场合,宴会之外的内容往往便体现在这种场合。
所谓“赶宴”,即是官人在一个时段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推辞不掉必须出席的宴会,不同于普通烟酒当中的那种别人在去赴宴途中偶尔碰到的虽没有将其列入计划但突然记起有必要邀请或者不邀请便与礼节不合必须礼节性地甚至假意殷切邀请而去参加的习惯上称之为“凑桌”“捎酒”或“凑局”的形式。
官人最忌讳这种流行于市井之中的“捎酒”,往往认作是有损身份的最没讲究最不上档次的下流做法,只有事先或者几个工作日之前便已预约或者多次预约的那种才能真正形成“赶宴”的过程。
关于“赶宴”,因“赶宴”者的身份不同又有不少讲究:一类是以主陪身份“赶宴”的,“赶宴”者多为入宴者中的首脑,“赶宴”者不到,宴会绝对不能宣布开始;另一类虽不是以主陪身份“赶宴”,但宴会必要等到“赶宴”者到来才能开始,这类人或许虽不是首脑,但必是因德高望重或居于重要位置而被推到主次客位置者;第三类较一二类略次之,往往以普通客人身份出现,待其赶到时,宴会通常已经开始。由于官人的特殊身份,人们对他们嘴里常说的“忙死了”常常能心领神会。
因此,对于他们的“赶宴”往往便不能象对待普通酒场中的“赶场”者那样随意地表现出愤怒和不满,“赶”字毕竟是对人大不敬的一种方式,官人就不同,他们容易获得与宴者的谅解,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去断人的前程,那可是一件于人容易产生刻骨铭心的仇恨于己则往往断子绝孙的坏事情。
三类“赶宴”的唯一不同,便是一类“赶宴”者不需要罚酒,二三类“赶宴”者都需要罚酒。在“罚”字上又有分别,二类“赶宴”者常常大度地自领罚酒三杯,其他入宴者则必要陪酒三杯;三类“赶宴”者必定要大家群起而攻之才能认领罚酒三杯,其他入宴者则不必非要陪三杯,即使“赶宴”者再三要求,也只有自认地位略卑或自觉交情匪浅且自恃酒量者才肯陪,数量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往往是少于三杯的任意数量,其他人则只要报以叫好声或佯作热烈的掌声也算是能够交待过去的限度。

(五)3、4
更新时间20091113 11:02:38  字数:10981

 3
其实,酒宴对于官人来说,更多的往往是形式多于实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正式的宴会,官人实际上始终处于人神分离的状态,在座的往往只是一种身份、一种象征,就象电视新闻里官人的那些表情和语言一样,无不要首先经过人工的精心雕琢,语言常常需要反复研究推敲并报有权人批准,未经批准切不可以乱说乱动,因为凭借的便是这个无神的人,最具号召力的往往就是这个人神分离的人的身份而非人本身。
即使这样,还是必须要参加的,这不仅是纪律,而且就象那些常在电视里露面的人,只要有稍长一点儿的时间不公开露面,丰富的想象往往就会制造出不少流言,虽正常的人也会倍受压力。
只要是正式的酒宴,往往便具有上述列举的所有特征。所谓正式,就是需要官人衣冠楚楚礼仪十足地去参加的那种,如果长期置身其中耐心观察,便不难发现此时的官人往往一成不变地做着机械动作,说着程式化的话,今天往往就是昨天没有多少变化的重复,明天恐怕就要简单地重复今天。
这种普遍地被官人们看成苦差事却必须精神饱满地去参加或如前面所说原因而乐此不彼的过多地注重于形式的酒宴,通常并无多少酒趣可言,尽管并不缺少以苦为乐的人,但也有不少官人在脱离这种场合之后迅速地去寻找酒局,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回家或找一小酒馆喝他个天翻地覆,苦不堪言便又转给了司机和秘书,酒量小而且胆小的司机和秘书因此胃粘膜被烧掉了一大片隐隐作痛又必须装作欢天喜地者大有人在。
真正的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不可能完全体现于此,要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了解,必须要对“官”场宴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宴会作进一步地观察。
人在官场,凡事因目的而存在,宴会自然首先要有一个因目的而启动的过程,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一是关于目的。目的是诱因,而且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目的的实现过程和形式。在众多的目的实现方式当中有一种方式颇值得一提,这种方式从不为某一次具体的宴会确定具体的目标,而且每一次宴会都会给人留下真诚、善良、毫无所求的深刻印象,时间久了便会渐渐地让人觉得此人够朋友值得交往,不知不觉中已顺利地多次实现了目的。
这种方式的核心就是从不主动去要求什么,即使有所要求也绝不会火烧火燎地而总似在不经意间提出,注重长期过程的追求,总让人觉得对其有所亏欠,因此凡有好事必首先想到他。
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费时费力费财,不如常见的那种“一针见血”的方式来得痛快,却往往能够免去适得其反的反面效果,实际上是一条难得的捷径,但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经受得住寂寞和以自尊心为主导的面子磨损双重考验的良好心理素质。懂得运用这种方式的人要么貌似憨厚而实工于心计,要么原本就是一个心底醇厚之人。
其二是关于邀约。刚才在讲述“赶宴”的时候曾简单地提过邀约的事情,“官”场邀约恐怕要是这世上最复杂的邀约了,因为官人最讲究面子,面子往往就是威严的标志,如果逢邀必到,哪里还有什么威严存在?因此,邀约必有许多讲究。
一个成功的邀约往往要同时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恰当的途径,即是邀约的表达形式。邀约一般应由自己提出,这样做不仅最为恰当也最有面子;但如果自觉面子不够,也可委托他人提出,自己出资甘作陪角以争个面熟,逐步积累面子以达到能够自己提出邀约的水平;邀约过程中要尽力避免做成“夹生饭”,即不能盲目自己邀约,在遭到拒绝后再去委托他人,一旦做成了“夹生饭”,争取成功便要费更大的周折,所以必须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慎重而又恰当地选择委托。
邀约发出后,便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耐心等待,因为总得给被邀者一个准备的空间,逢邀即到毕竟属于少数,逢邀必到已是天大的面子,夫复何求?只有面子累积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了香火”之情之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一步,当然也常有不邀自到的情况,而且经常是一个人,至多才带有司机和秘书,如此必定是邀约者具有了极深的背景或者与被邀约者之间存有不同凡响的“香火”之情,自是另当别论。往往可以说,只要邀约成功,目的便已达成了一半。
二是为目的而邀约但不可以直露地表达目的的原则。对于邀约的目的被邀约者往往心知肚明,却总要装作糊涂。有必要耐心地品一下经常被他们悬挂于顶的“难得糊涂”这幅字,千万不可错估了被邀约者的理解力而犯自作聪明的错误,本是人中龙凤,难道连这一点最起码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也不具备?那样的话,不仅贬低了被邀约者,也显示了自己的浅薄,而且一句直露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目的表达会让被邀约者在一瞬间感受到压力——原来邀约者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必然会让被邀约者经过一番关于利弊得失的权衡,没有人会因一场宴会而自断前程,便因此而影响了邀约的成功。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以代价为前提,这就需要预期,只有预期中的代价小于成功,才有可能产生争取成功的持久动力,而有可能的事情往往就是能够成功的事情,只有成功才能真正激发人的斗志。
三是任何人都有获得尊重的强烈愿望,官人尤重于此,必须让被邀约者感受到十二万分的尊重。在这里,尊重与阿谀的意义经常会被混用,不少人已经习惯了这个两词混用的做法,只要长期听不到两词混用的话,内心便会感到不安直至隐隐生痛,个别耐性稍差或不善掩饰者甚至会为此莫名其妙地勃然作怒暴跳如雷,感觉实是受到了莫大的冷落甚至是侮辱。
事实上,只要稍存一点儿清醒,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的严格差别:尊重是真实的、具体的,情到真处,即使一个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