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学习一课经济学-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渭庸せ帷H欢庵植咕确桨覆⒚挥心敲醇虻ァJ紫龋榻üせ岵患虻ァ>」芾凸ぷ橹せ嵊蟹珊驼紊系墓睦ɑ蛉硇怨娑ǎ蟹ǹ梢溃谰萃吒衲伞蛲选乩ǎ╓agnerTaftHartley Act)和其他的法律,但美国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受雇劳工参加了工会。这并非没有原因。组织工会的条件要比我们所认为的要特殊得多。其次,要自己的工会能说得起话不简单。即使人人参加工会,各工会的力量也可能比今天更悬殊,还会有战略地位上的悬殊。原因可能是会员人数众多、生产的产品不可或缺、其他行业对这一行依赖性强、更有政治手腕等。即便各工会势均力敌,都能把工资提高相同的百分比,又能如何呢?可以肯定,从长期来看,没有人会过得比工资不调高时要好。
3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这里常用的假设是,调高工资会是以减低雇主的利润为代价的。这种情况在特定条件下当然有可能发生,短期内更是如此。例如,某家公司的工资被迫调高,但为了跟同行竞争,产品无法涨价,那么调增那部分工资,只好从利润中扣取。整个行业同步调增工资、且增幅相同的情况比较少见。如果那个行业不担心外国货的竞争,该行业就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把调资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考虑到消费者大多是劳工,必须付更多的钱购买商品,也就等于所有实质工资会因此下降。由于商品提价,那个行业的销量可能减少,利润可能减少;该行业从业员工人数和总工资也有可能等量减少。
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整个行业的利润减少后,雇用人数没有相应减少。换句话说,工资调增之后,总工资随之增加,不过行业利润足以承担由此造成的成本上升,并且没有公司因此倒闭。这样的结果不太可能,但它是可以想象的。
例如铁路业,它没有办法通过以提高票价的形式将调资负担转嫁给乘客,因为政府法规不允许它这么做。
至少,工会有可能在短期内以牺牲雇主和投资人为代价,而获得工资调涨的利益。投资人曾经拥有很多流动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已经投资到铁路业(举例来说)。他们的资金已经转变为了铁轨和路基、货车厢和火车机车。他们的资金曾经可以投到其他很多地方,现在却被套牢在铁路上。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下去的资金,铁路工会可以迫使投资人接受较低的投资回报。只要收入高于经营成本,投资人就会继续让铁路公司运转,即使投资回报率只有0。1%。
如此一来,会产生一个难以避免的结果。如果投资人已经投到铁路业的钱,现在创造的收益比不上投资其他行业,投资人就不会再多投一分钱给铁路公司。他们也许会只更换已经耗损的设施,维持起码的运转,以保护现有投资;但是长期而言,他们不会追加投资去搞更新改造。要是国内的投资回报比不上投资海外,他们会把资金投到海外,如果投资人找不到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他们会暂停投资。
因此,劳动剥削资本只能是暂时现象。这一过程很快就会结束。实际上,它的结束并不会像我们假设性的说明那样结束,而是令所有的边际公司破产出局;令失业升高;迫使工资和利润重新调整,直到正常(或者非正常)的获利前景重现,就业和生产得以恢复。但是在此期间,由于劳动剥削资本,失业增加和生产减少会使每个人都更穷。尽管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率会一度提高,但收入的绝对数量却不如从前;劳工相对获益,不仅是短期胜利,而且是得不偿失的胜利,因为全体劳工的实质购买力也可能下降。
4
我们因此得出最终结论:工会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为会员争取到货币工资调涨(雇主为此牺牲一部分利益,非工会劳工则牺牲更多),然而工会却根本没有办法长期为全体劳工提高实质工资。
还有不少人认定工会已经办成了这件事,那是由于一系列错觉的存在。其中之一是“在此之后,因此之故”(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的巧合谬论,他们认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工资大幅升高,应该归功于工会,因为在此期间,工会不断成长壮大。其实工资上涨主要的原因是资本投资增长和科技进步。但是造成错觉的根本谬误还是在于,只考虑工会要求提高工资之后,特定受聘劳工短期内受到的影响,却没有去追踪工资上涨对所有劳工(包括迫使工资调涨的劳工)的就业、对生产和生活费用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个结论出发,进一步对工会提出质疑:长期来说,工会是否阻碍了全体劳工的实质工资上升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如果工会造成的总体影响是降低了劳动生产率,那么工会肯定是阻碍工资上涨、甚至是降低劳工工资的一股力量;我们可以问工会:你们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谈到生产力,不少工会政策还是可圈可点。在一些行业中,工会坚持订立标准,帮助劳工提升专业技能。在其早期历史中,工会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会员的健康。在劳动力过剩的地方,个别雇主为了短期利益,不断要求员工进行高强度、长时间工作,而不管这样做对工人健康的伤害,因为雇主可以随时换人。甚至有的雇主骄横一时,让员工操劳过度造成伤病,雇主赔钱反而因此损失了不少利润。针对所有这些情况,工会通过订立合适的标准,常常能够改善会员的健康和福利,同时使他们的实质工资得以提高。
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会权力的增长,以及民众的同情用错地方,工会的一些反社会的做法被民众容忍或支持,工会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的目标。每周的工作时间从70小时减少到60小时,不仅对保障劳工的健康和福利有益,长期而言对提高生产也有帮助。工作时间从60小时减为48小时,对劳工的健康和休闲生活有帮助。再从48小时减为44小时,对劳工的休闲生活有好处,却不一定对生产和收入有好处。每周的工作时数缩减为40小时,对劳工的健康和休闲生活不会增加多少好处,而产出和收入将明显减少。但是现在工会却在谈论和推动每周工作35小时和30小时的提案,有的甚至已经开始付诸实施,并且否认这会减少产出和收入。
削减每周工时并不是惟一的妨碍生产力增长的工会政策。事实上,这是伤害最小的一种工会政策,至少由此而产生的得失一目了然。我们看到,许多工会坚持实施僵化的细部分工制度,不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且引发代价高昂且荒谬的“地盘”之争。它们反对按工人的产出和效率来支付工资,坚持要求所有的会员小时工资标准一视同仁,而不不管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它们坚持论资排辈,而不是论业绩来晋升。它们刻意怠工,以鞭打快牛。它们谴责那些劳动产出超过其他同事的员工,要雇主解雇他们,甚至殴打泄愤。它们反对引进和改良机器。它们要挟雇主说,如有任何会员因为安装使用机器而遭到解雇,这些被解雇的会员必须无限期领取“保障收入”。它们坚持依照“制造工作机会”的规则行事,要求用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去完成指派的工作。他们甚至强迫雇主留用根本不需要的员工。
工会之所以采取这些政策,大多是基于一个假设: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这就好比有个 “工作基金”,总数只有那么点儿,必须想方设法分摊给尽可能许多人去做、分散到更长的时间内去做,避免这个“工作基金”用得太快。这个假设荒谬绝伦。世界上能做的工作,数量其实没有止境。工作会创造出工作。某甲所做的事情,会形成对某乙的工作需求。
由于有这个错误的假设,由于工会的政策建立在这个假设之上,工会造成的总体影响是导致生产力下降到低于本来应有的水平。长期来说,用能买到的东西来衡量,工会的确阻碍了全体劳工的实质工资上升到应该达到的水平。他们完全忽视的是,上个世纪实质工资大幅上涨的真正原因,是资本累积和科技进步带来的。
但是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不会自动进行。在坏的工会政策和坏的政府政策影响下,在过去十年中,这种动力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请看私营部门中非农业产业工人每周的平均总收入,账面数字的确从1968年的107。73美元,上涨到1977年8月的189。36美元。如果我们考虑消费者物价的涨幅,把劳动统计局的通货膨胀因素算进去,将劳工的收入以1967年底币值换算,那么每周的实际收入是,从1968年的103。39美元下降到1977年8月的103。36美元。
实质工资涨幅停顿,不是工会的核心功能造成的,而是那些目光短浅的工会政策和政府政策造成的。现在要改变这两类短视政策还来得及。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
业余的经济学作家总是呼吁订立出“公平”价格和“公平”工资。这些有关经济公平的含混概念是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概念则是功能价格和功能工资。功能价格是指能够鼓励最大产量和最大销售量的价格。功能工资是指能带来最大就业量和最高实质总薪资的工资。
功能工资的概念,被马克思主义者和盲从的信徒(也就是购买力学派)以歪曲的形式接受。他们不再停留在关心目前的工资是否“公平”这样的天真问题上。他们关心的是,真正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工资能否可行。他们声称,惟一可行的工资,要能让劳工“买回他们所生产的产品”,这是惟一能够防止经济立即崩溃的工资。他们将以往的每一次经济萧条,归咎于此前没能支付这种工资。并且不论什么时候,他们都认定工资还没有高到足以买回产品的地步。
这套信条在工会领袖手里被证明特别有效。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能力去激发民众的利他心理,也没有能力去说服雇主这类邪恶的人“公平”对待劳工,他们抓住功能工资这根稻草,刻意迎合民众的自利动机,危言耸听,进而迫使雇主接受工会调增工资的要求。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准确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劳工真的“有足够的钱买回产品”?或者是否已经超过了这一标准?我们怎么才能确定这个标准?倡导那些信条的人似乎没去想过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只好试着自己来寻找答案。
一些支持者的言辞似乎在暗示,每个行业的劳工领取的工资,都应该足够买回他们所生产的特定产品。但他们的意思肯定不是指,生产廉价服装的劳工的应得工资,要够他们买回廉价服装,而生产貂皮大衣的劳工的应得工资,要够他们买回貂皮大衣;福特汽车厂劳工的应得工资,要能买回福特汽车,凯迪拉克汽车厂劳工的应得工资,要能买回凯迪拉克轿车。
不过,回顾一下20世纪40年代汽车工会的情形,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当时汽车工会大部分会员的收入已经跻身全美国工薪族的前列,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他们周薪已经比制造业平均周薪水平高出20%,几乎是零售业平均工资的两倍。他们却要求进一步调资30%。工会发言人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拉动我们正在迅速萎缩的购买自家产品的能力”。
既然这么说,那制造业工人和零售业劳工的平均工资应该涨多少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汽车业工人需要调资30%,才能阻止不景气,其他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