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集聚区。集聚区是扩大了的〃点〃或点的集合,是最高程度的空间集聚形式,是在发展条件优越,往往是高级轴线交汇地附近建设起来的人口、城镇和经济设施密集的区域(陆大道,1990)。230集聚区概念既扩展了〃点〃的内涵,也揭示了由〃点轴〃到〃点轴集聚区〃这一区域空间组织变化的客观规律。
无论〃点〃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区域内人口、产业、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相对集中地。一般而言,〃点〃即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其已有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都要较周边区域相对突出,具有较强的极化、扩散效应,从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2。〃轴〃的基本类型
   〃轴〃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231 〃轴〃在结构上分为线状基层设施、主体部分和轴线的直接吸引范围三部分(陆大道,1995)。232线状基层设施是以交通干线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束〃。发展轴的主体部分是直接处于线状基础设施或其交叉点上的城市、工矿区、港口等。轴线的直接吸引范围是轴线上的所有城镇、港站直接集聚经济要素的范围。
根据发展轴的线状基础设施种类的不同,发展轴可分为沿海岸型(包括大型湖泊沿岸)、大河沿岸型、沿陆上交通干线型、混合型发展轴。
(1)海岸发展轴。海岸发展轴指自潮间带深入陆上约50公里的带状范围。在海岸发展轴大规模建设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途径和空间开发模式。
(2)大河河岸发展轴。在大河流域范围内,往往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农林牧渔资源及水能资源,流域范围内一般都形成多种产业群体,如能源工业、金属矿的开发与冶炼、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农业中的种植业、渔业,它们之间产业关联度强,往往成为流域经济区的主干和脊梁。
(3)铁路干线沿线发展轴。铁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对一国经济的贡献是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铁路干线沿线往往由于便捷的对外联系通道而形成发展轴。
(4)复合型发展轴。在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往往有多种类型的运输通道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运输通道及带动发展作用,此即复合型发展轴。由于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都有其自身的服务对象,多种运输方式综合运用,可带动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在更深的层次彰显社会经济发展潜力。
3。〃点〃、〃轴〃与点轴空间结构
区域内的〃点〃和〃轴〃具有层次性。不同等级的〃点〃由轴线相互连接,由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导致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点〃沿着若干扩散通道(线状基础束)促使经济要素向外扩散,在距中心不同距离的位置形成强度不同的新集聚,相邻地区扩散源的经济联系使扩散通道相互联结成为发展轴线,这种〃点轴〃渐进式扩散引致最终形成〃点轴集聚区〃,不同规模和等级的〃点〃、〃轴〃最终形成点轴空间结构。
   (二)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演化过程
陆大道(1990,1995)将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空间过程模式阐述为:233在生产力水平低
下、社会经济发展极端缓慢的阶段,生产力呈均匀分布状(见图5。5a)。到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首先在两点出现工矿居民点或城镇,并适应社会经济联系的需要,在A、B之间建设了交通线(见图5。5b)。由于集聚效果因素的作用,资源和经济设施继续在A、B二点集中,在A、B二点建立了若干大企业,交通线变成了交通线、能源供应线、电信线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在沿线经济设施相继建立,同时,在C、D、E、F、G等点开始出现新的集聚,交通线得到相应延伸(见图5。5c)。这种模式再进一步发展,AHBC沿线成为发展条件好、效益水平高、人口和经济技术集中的发展轴线。A、B点形成更大程度的集聚,C、G、M、N成为新的集聚中心,大量的人口和经济单位往沿线集中,成为一个大的密集产业带。不仅如此,通过A、B、H三点还各出现一个另一方向的第二级发展轴线,通过D、I、F等点形成第三级发展轴线(见图5。5d)。如此发展下去,生产力地域组织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以〃点轴〃为标志的空间结构系统。
 图5。5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
 资料来源: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8。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历经四个阶段(陆大道,1995,2002):234
   (1)点、轴形成前的均衡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客体在匀质空间内呈无组织分布,经济效率较低。点、轴都在酝酿发展中,聚集效应发挥潜在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集中,这种空间无组织状态具有极端的低效率。
   (2)点、轴开始形成阶段。社会经济客体开始集聚,点、轴同时开始形成,区域局部出现有组织状态,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衡量,属工业化初期阶段。
   (3)主要的点轴系统框架形成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中期,社会结构、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空间结构变动幅度大,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空间结构特征。
(4)〃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阶段。区域进入全面有组织状态,其形成是社会经济要素长期自组织过程的的结果,也是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规划调控的结果。从宏观角度考察,空间结构重新恢复到〃均衡〃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虽然效率高,但作为社会发展标志的人口、经济的增长却并非高速度。
   (三)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制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有着深刻的驱动机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存有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两大趋向,这是社会经济客体运动的基本特征,也是点轴系统的形成机理。点的形成是由于空间聚集的需要,因为聚集效应能影响区域内的要素集中,获得规模效应和正外部性。然而空间集聚并不总是有效率的,当集聚的负外部性逐渐处于主导地位时,空间扩散就成为必然选择。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从来都是双向进行的。只有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又注重空间关联和空间扩散,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才能实现最佳组织和最佳规模。
点轴渐进式扩散是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的关键(陆大道,1995,2002)。235点轴渐进式扩散直接导致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即社会经济客体发自一个或多个扩散源,沿着若干线状基础设施(束)(〃扩散通道〃)渐次扩散社会经济〃流〃,在距中心不同距离的位置形成强度不同的新集聚。由于扩散力随距离延伸而衰减规律作用,新集聚的规模也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小,相邻地区扩散源扩散的结果使扩散通道相互联结成为发展轴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展轴线进一步延伸,新的规模相对较小的积聚点和发展轴不断形成。区域可达性和位置级差地租是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的重要原因。空间可达性要求点轴渐进式扩散,位置级差地租制约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两者共同作用于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三、网络式空间结构
网络式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由区域经济学家魏后凯(1988)首倡。236网络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规模等级的节点与轴线之间经纬交织所形成的区域经济系统。网络式空间结构模式是点轴空间结构模式的拓展,强调均衡发展以实现区域整体推进。
   (一)网络式空间结构的内涵
网络式空间结构作为空间结构的高级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空间结构要素组合角度而言,它是点、线、面协调的区域经济系统;从经济发展目标而言,它是谋求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从空间结构演变而言,它是实现空间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从效应机制而言,在网络式空间结构中,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237
1。网络式空间结构是集点、线、面于一体的区域经济系统
   〃点〃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聚点,而是包括人口、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的综合性的点(即城镇体系),是节点发展的高级形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当着各级层次的经济增长极。〃线〃是指联结各点的线状通道,不仅包括一般的线状基础设施,而且包括无形的信息流通道、跨区域产业链条、人才交流通道、科技创新通道等诸多区际联系通道。这些立体结构的通道提高了点与点之间的可达性,沟通了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要素传递和资源配置双重作用。网络上的各点通过对周边区域辐射其经济能量,组织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构成了分工合作、功能各异的点、线、面统一体。
2。网络式空间结构以区域均衡发展为目标
区域经济发展初期,由于要素〃瓶颈〃的制约,某一区域的开发和发展不能全面而均衡地进行,只能采取不平衡增长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优先重点建设一个或若干经济集聚点,以发挥这些集聚点的经济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点轴系统的形成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不同地域单元之间逐渐协调发展,区际间经济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但区域非均衡发展状态仍然明显。区域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后,网络式空间结构取代点轴式空间结构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区域经济发展遵循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基本原则,通过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区际经济差距,逐步实现区域全面均衡发展。
3。网络式空间结构是实现空间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最终阶段是点线面协调的空间一体化均衡阶段。实际上,点轴式空间结构是空间一体化过程前期的必然要求,而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空间一体化过程后期的必然选择。网络式空间结构中的网络类型一般包括自然网络、人工网络和综合网络三类。其中,自然网络由流域网、海岸线等组成,根据其自然属性,这类网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人工网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是由交通网、通讯网、电网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组成的网络体系,根据人文属性,这类网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综合网络是由自然网络和人工网络交织形成的,是网络式空间结构中的一种高级形态。空间一体化中的网络超出了自然网络和人工网络的简单范畴,是由自然网络和人工网络错综形成的综合网络。网络式空间结构通过重点建设点轴与其腹地之间的综合网,将生产能力和经济能量传播到更广的范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
4。网络式空间结构以扩散效应为主、极化效应为辅
由于网络式空间结构是以区域均衡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网络式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主要以扩散效应为主。这种扩散效应可以在缓解极化效应的过程中,将要素资源和生产能力传播到整个区域范围内,加强点与点之间、轴线与轴线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缩小经济发展高梯度地区和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