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区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内容

1。 劳动力的区际迁移
多数劳动力迁移理论模型对劳动力区际迁移动因的解释侧重于于经济层面,如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工资收益差异和就业概率是诱导区际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原因,而人力资本理论将劳动力迁移视为一种长期投资,迁移决策是对长期收益的理性反应等。但实际中往往更为复杂,区际劳动力迁移不仅取决于各种经济因素(如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投资规模及其空间分布、薪酬福利、成本开支及失业风险等)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与待遇差异,也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如地理区位、人口结构、信息传递、政策制度、文化习俗、心理距离等)的影响。
区际劳动力迁移形式多样,按户籍关系的变化性质可分为暂时迁移和长期迁移;按调节机制不同可分为计划性迁移和自发性迁移;按驱动力的形式差异可分为由引力引发的迁移(如追求更高生活水准)和由推力推动的迁移(如生活质量恶化被迫迁出)等。区际劳动力迁移有利于缓解区域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宏观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对商品价格及贸易方式、教育、交通、环境、社会治安、生活理念等各层面产生广泛的外部效应。
2。 资本的区际流动
资本可分为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两种。区际资本流动通常指狭义的金融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入和输出,其流动形式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如跨区域创办企业、购买其他区域的企业股票等)、借贷性融资、贸易资金流动等。追求高利率回报、规避投资风险是资本的本性,因此,利润率和风险程度是影响区际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本的可获得性和行业投向,金融机构的行为和区域经济政策(如区域开发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大型工程项目的财政支出及选址等)也是影响资本在区域空间配置的重要工具。此外,企业的发展策略、经济活力及信息的充裕与否、软硬性投资环境的完善程度等,也是影响区际资本流动时机或意愿的客观因素。
对相对落后区域而言,区外资本的流入有助于缓解落后区域资本存量不足的瓶颈,催生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区域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3。 技术的空间扩散
技术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区域通常是增长较快的区域。技术的空间扩散包括近邻式扩散、等级式扩散和位移式扩散等多种形态,可由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展开,也可在核心区之间进行;组织形态可以是横向的区际技术联合,也可是开放性的多区域技术市场。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①经济因素。如购买力水平与收入分布、经济结构、产业集中度、城市化水平、交通设施状况等,共同构成技术空间扩散的外部市场环境;②技术因素。如技术基础设施、科研人员及服务、产学研转化机制等,直接决定技术空间扩散能力;③文化制度因素。如居民受教育水平、对技术创新的敏感度和认同度、政府优惠政策及知识产权管理条例等。
一般而言,技术区际扩散的规模越大,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推进区域乃至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缩小区际科技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第四节  梯度推移理论

一、〃梯度〃的内涵

自然地理学中的〃梯度〃(Gradient)概念是指地理系统在时空上非均衡性的反映。决定地理梯度强弱的要素是两地间的绝对指标差度及两地间的距离。指标差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正比,距离长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反比。
西方区域经济学研究者最早将地理〃梯度〃概念引入区域经济学领域。如胡佛在《区域经济学导论》(1975)一书中,采用〃地租梯度变化曲线〃术语描述地租的变化轨迹;采用〃密度梯度变化曲线〃术语描述城市区空间利用集约度的差异;采用〃收入梯度变化曲线〃术语描述城市区居民收入的差异;采用〃产业密度梯度变化曲线〃术语描述城市区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差异。294
国内学者夏禹龙、冯之浚(1982)最早将〃梯度〃概念应用于区域经济分析,侧重强调〃技术梯度〃,将区域划分为〃先进技术〃 地区、 〃中间技术〃 地区、 〃传统技术〃 地区。295此后,国内不少学者都对〃梯度〃概念的经济内涵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观点见表6。2。从表中可见,区域经济学视域中的'梯度〃概念主要是指区际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这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梯度〃概念。广义的〃梯度〃不仅包括区域之间经济、技术梯度,而且还包括区域之间社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制度、文化等差异形成的梯度。国内梯度推移理论的演进大体上可分为狭义梯度推移理论和广义梯度推移理论两大流派,均是对西方区际经济传递理论的承继和新发展。


表6。2 国内区域经济学学者关于〃梯度〃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学 者
视角
基本观点

   刘再兴

综合空间分布差距
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有规则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是否存在着梯度分布,取决于是否存在着梯度差。梯度差即扩散地区与接受地区在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人才知识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差距。
   周起业
区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别
梯度被广泛用来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刘茂松
区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别
梯度是指产业布局一般都是由中心地向周围辐射,导致经济技术水平逐级递减而形成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陈秀山
 张可云
区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区域梯度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地图上的表示。若将全国各个区域的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在地图上标出,然后将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会得到一张区域经济梯度图。
   
   武友德
   

区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梯度是指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区域经济从低水平阶段向高水平阶段过渡的空间变化过程。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部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上形成一种空间景观差异。
资料来源:刘再兴。论梯度理论兼评《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J'。经济问题,1988(6):28;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22;刘茂松。反梯度推移发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33;武友德,潘玉君,等。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7168。
   
二、狭义梯度推移理论及其拓展

狭义梯度推移理论是与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相对应的一对范畴,特指以区际经济技术梯度为出发点的梯度推移理论。
   (一)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内容
1.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者把美国学者弗农(R。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分析中,创建了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296狭义梯度推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以及历史基础等原因,经济技术的发展在各区域之间必然是不平衡的,从而客观上形成了区际经济技术梯度。
   (2)产业结构的优劣是衡量区域经济梯度水平的核心。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往往取决于其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则取决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部门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某个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主要由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兴旺部门构成,则该区域经济高速增长,那么该区域即成为高梯度区域。相反,若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主要由衰退部门构成,则该区域为低梯度区域。
   (3)经济技术存在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移的趋势。一般情况下,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往往发端于高梯度区域,并遵循生命周期阶段的更替次序向低梯度区域推移。这种推移之所以能进行,一是作为扩散源的核心区有进行推移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的市场压力;二是作为接受地的边缘区存在着吸收扩散的需要,因为推移有助于促进边缘区经济技术的发展。
   (4)梯度推移主要是依托多层次城镇系统展开。经济要素由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进一步向农村推移,由发达区域向次发达区域推移,是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的一般形式。梯度推移往往是按〃梯度最小律〃推移。一般而言,只有处于第二梯度上的城市,才具备较强的能力接受并消化第一梯度的先进产业,随着产业的成熟与老化,逐渐向处于第三梯度、第四梯度的城镇推移,直至乡镇、农村。
   (5)各区域所处的梯度是相对的和动态变化的。将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应用于梯度理论分析,使梯度理论从静态分析提升到动态分析。融合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的梯度理论,可称之为动态梯度理论。动态梯度理论认为,各区域所处的梯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梯度区域若不注重创新,导致产业结构老化,就会成为低梯度区域。反之,处于低梯度的区域若能有效组织技术创新并大量引入新技术和人才,则可促进产业的高级化,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成为高梯度区域。
狭义梯度推移理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技术、产业经济活动空间位移的客观规律性,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但同时也是一种并不十分成熟的理论。
   (二)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拓展
狭义梯度推移理论在1980年代初期被引入我国国土开发总体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成为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发展)理论。297根据梯度推移理论,不少学者认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使国内形成了明显的经济技术梯度,主张应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东部地区,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将先进的技术依梯度指向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推移,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中、西地带的区际经济差距。学术界围绕这种观点展开了长时间的持续、广泛争论,并催生出一系列新的空间推移理论,推动了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丰富发展。
1.反梯度推移理论
反梯度推移理论是与梯度推移理论相对的范畴,是对梯度推移理论的拓展。该理论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有三个基本走向。即:一是向贸易比较发达区域转移;二是向智力资源比较发达、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区域转移;三是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转移。298反梯度推移理论强调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又具有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开发,而不管该区域处于哪个梯度;落后的低梯度区域也可以直接引进采用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行超越发展,然后向二级梯度、一级梯度区域进行反推移。299反梯度推移理论还揭示了梯度推移理论存在的诸多缺陷(郭凡生,1984;魏后凯,1990)3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