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迪帧W酆戏椒ㄊ嵌愿髦终吖ぞ叩娜砍杀居肜娼腥娴淖酆戏治霾⒌贸鼋崧鄣姆椒ǎ洳僮髂讯茸畲蟆G蚓谜咂兰弁ǔ;嵊τ枚嘀制兰酃ぞ撸饕懈稍ぢ呒治觥WOT分析、问题调查、访谈、座谈会、案例研究、比较组、专家团、特尔斐调查、偏离-份额分析、回归分析、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成本效果分析、成本利益分析和多标准分析等。
四、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一)专项效应评价
区域经济政策的专项评价主要有区域经济政策的就业影响评价、区域经济政策的投资影响评价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增长(产出)影响评价。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目标是区域经济政策的主导目标,学者们围绕这一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通常的方法有五个步骤:
一是预测在政策评价对象时间段上无区域经济政策时典型时刻的就业水平,常用方法是按国家平均就业增长速度来测定区域的就业水平,即t时刻区域的预期就业水平Et,其中,rit0指区域在t0时刻第i类产业的就业水平,nit为国家在t时刻第i类产业的就业水平,nit0为国家在t0时刻第i类产业的就业水平,n为区域的产业数。
二是计算各时刻(年)区域实际就业水平At与预测就业水平的差DtAtEt。
三是将研究阶段划分为无政策阶段和政策实施阶段。
四是以区域经济政策实施起始时刻D值为一点,线性拟合无政策阶段的D值线,并延长得到趋势线D*。五是由D与趋势线D*之差计算区域经济政策时期内历年的区域政策累积效应(见图7。4)。333由于该方法还不能完全排除其它影响区域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也未考虑政策的滞后效应(正式的区域经济政策出台前,援助措施即已实际实施了多年),不少学者们对这一方法作了若干的修正,篇幅所限,此不赘述。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促进问题区域的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政策的主导目标,区域经济政策的增长(产出)影响评价相对重要一些。如我国不少学者均尝试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状况来评价区域经济政策的增长影响,但这些方法均未能恰当合理地分离区域经济政策与其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增长(产出)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综合效应评价
在区域经济政策评价中,常常要针对政策的多个目标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论。这就需要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来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一般需要将多目标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价,将不同计量单位或无计量单位转化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将离散式的多目标转化为综合的单一目标,再按综合后的单一目标对区域政策效应进行评价。多目标综合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下:一是排列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并给每一目标赋予权重值。权重的赋值可以采用专家评定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等。二是对各政策目标进行专项评价,做出达成各目标的程度评价值。三是将各目标的评价值与权重值相乘后累加起来,得出区域经济政策效应的评价值。四是对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价值进行修正,给出定性的评价结论(见表7。4)。
表7。4 区域经济政策的多目标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权重
评分标准
评价值
评价值×权重
经济持续增长
1。5
较强的积极影响:10;
较弱的积极影响:7。5;
无影响:5;
较弱的消极影响:2。5;
较强的消极影响:0。
4
6
区域发展差距缩小
1。5
8
12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1。0
6
6
区域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
1。5
8
12
区域优势发挥
1。0
5
5
基础设施改善
1。0
8
8
人口素质提高
1。0
8
8
社会长期稳定
1。5
9
13。5
综合评价计算
10
70。5
资料来源:王一鸣,等。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1998: 135。引用时已加以增改。
五、区域经济政策成本收益评价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仅对区域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是不够的;还需进行成本收益评价。区域经济政策成本收益评价是一种以数量化评价为主的方法,是在对政策成本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数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投资项目评价的方法,将政策实施的成本与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其中,区域经济政策成本与收益的认定是评价的重点。
1。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本
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本主要有:一是对政策资源的直接消耗。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援助支出(包括财政转移支付、补贴与优惠、政府直接投资)和政府为推行区域经济政策而在组织、协调和人力方面的各种投入。二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推行所诱发的经济发展资源流动的机会成本。区域经济政策不仅直接消耗政策资源,还通过政策资源诱导经济发展资源的流动,这对资源流出地区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推行区域经济政策中应考虑的成本。三是社会成本,主要指推行区域经济政策所导致的各种非生产性消耗,如制定的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中的寻租活动、区域经济政策对价格与资源流动的扭曲所产生的费用(如企业与居民的迁移费用、资源的过度使用或闲置)等。
2。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收益
区域经济政策的收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识别:一是区域经济政策作用区域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政策作用区域经济产出的提高、就业率的提升、居民收入的增长、环境质量的改善、社会福利的增进等。二是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区域的收益。区域经济政策也会给非政策作用区域带来各种收益,如对落后区域的支援政策可以为发达区域闲置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提供投资与创业机会,可以转移发达区域相对落后的产业从而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为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源,从而给发达区域的发展拓展空间等。此外,在区域经济政策支持下,落后区域的发展还能减缓贫困(群体)向发达区域蔓延,缓解其社会压力。三是国民经济与社会整体的收益。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以及其在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防的巩固等方面的贡献。
3。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区域经济政策成本收益分析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其中,动态分析还考虑了成本与收益的时间价值。区域经济政策成本收益分析的一般方法是计算成本收益的净现值(NPV)。成本收益的净现值NPV=,其中,Bt为区域经济政策实施第t年的全部收益,Ct为区域经济政策实施第t年的全部成本或投入,r为贴现率,n为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时间跨度。当NPV大于零时,可得出区域经济政策收益成本较好的评价结论,当NPV小于零时,可得出区域经济政策收益成本较差的评价结论。334
贴现率r的选择相当重要,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结论。为了减少贴现率r的选择对政策评价的影响,一般要计算多个r值下的NPV,甚至做出r值与NPV的关系图,以便评价者做出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胡萝卜〃政策;〃大棒〃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成本
2。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
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
4。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组合的基本原则。
5。比较分析三种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分析法的优缺点。
开发性思考题
1。如何认识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区际经济差异的〃适度间距〃?
3。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如何量化?
参考文献
1。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 陈耀。 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 魏后凯,等。 现代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 张可云。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5。 张可云。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 张可云。 区域经济政策'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 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8。 王一鸣,等。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9。 陈家海。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M'。 北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 母爱英。 区域经济政策新视角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1。 张丽君,等。 区域经济政策'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2。 '英' 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 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第三版)'M'。 刘乃全,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 '荷' 彼得·尼茨坎普,等。 区域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1卷)'M'。 安虎森,等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 金锋,等(编译)。 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15。 '美' 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 区域经济学导论'M'。 郭万清,等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16。 '美' 埃德加·M·胡佛。 区域经济学导论'M'。 王翼龙,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7。 '美' 哈利·W·理查森。 区域经济学概论'M'。 李俊,译。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0。
第八章 区域治理理论
在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域经济的矛盾冲突问题(即〃双重区域经济现象〃);各区域经济主体利益的矛盾冲突问题。〃区域治理〃是一种纾解区域矛盾冲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调控理论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区域治理体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区域经济运行调控模式。目前,国内外区域治理理论研究及实践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本章重点论述区域治理的内涵与特点;区域治理的主体、客体和自组织协调机制;区域治理的类型和模式等内容。
第一节 区域治理的内涵和特点
西方〃区域治理〃理论研究始于1980年代。国内〃区域治理〃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335近年来,国内出版的部分区域经济学及相近学科教科书中陆续新增了〃区域治理〃前沿理论内容。诸如《现代区域经济学》(2006)336、《区域经济学原理》(2007)337、《经济地理学》(2006)338和《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2006)339等。
一、〃治理〃的内涵
1。 〃治理〃概念
〃治理〃(Governance)一词最初用于表述与国家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1980年代以来,〃治理〃一词频繁出现在联合国机构、学术团体、民间志愿组织的出版物上,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涵丰富、适用广泛的前沿理论,并在许多国家的政治、城市及社会管理改革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关于〃治理〃概念的界定,迄今尚未达成普遍公认的共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见表8。1所示。
表8。1中外学者、机构关于〃治理〃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分类
学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