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传媒巨人默多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詹姆斯生于 
1817年,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大分裂”运动达到高潮时,他
才 
26岁,正值英气勃勃之年。与其他的“同志”一样,他也是自愿放弃了薪
金和教堂,住到了临时搭起来的简陋住所里。在 
1843年那个寒冷难捱的冬
天,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许多同伴先后死于贫困。
所幸的是,新成立的自由苏格兰教会很快便得到了世界各地众多信徒们
的支持。在当地原苏格兰教会的信徒中,有 
1/3以上追随新教会,此外,新
教会还得到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长老会”教派的大量捐助。
从 
1843年到 
1846年的三年间。自由苏格兰教会筹集到的资金超过了 
100万
英镑,这在 
19世纪 
40年代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到 
1847年底,新教会已经
建立了 
700多所教堂,并在爱丁堡新建了一所神学院,作为自己的总部。这
也宣告了他们挑战原苏格兰教会和伦敦政府的胜利。
詹姆斯于 
1846年被任命为苏格兰的一个小渔港匹茨里格的教士,并于两
年后与一位名叫海伦·纳姆斯的姑娘结了婚。1850年,海伦生下了当今报业
大王的祖父帕特里克·约翰·默多克。
帕特里克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膝旁,并在父亲的布道坛前接受着反英、
反正统势力的教育。到了十几岁时,他进入了自由教会所建的神学院。自由
教会的教士们使他在那里不仅学习了神学,还学会了从内心深处厌恶英国的
所谓“绅士”,仇视英国保守党人。痛恨英国教会的等级制度。尽管他对英
国正统势力的痛恨带有某些偏执和狂热的成分,但他本人决不是一个没有见
过世面的“野蛮人”。与自由教会其他的“福音传播者”一样,帕特里克也
坚决否认自己是一个“异端分子”,而是把自己看作是老苏格兰教会真正的
遗产继承人。1878年,帕特里克本人也终于成为一名教士在阿伯丁郡一个叫
克鲁登的小渔村任职。四年之后,也就是 
1882年,他与一个名叫安妮·布朗
的姑娘结了婚。又过了两年,即 
1884年,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遥远的澳大利亚
墨尔本自由教会的邀请信,帕特里克接受了这一邀请,他和他一家人于当年
10月到达了墨尔本。
澳大利亚,这块南半球古老的大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几乎一直沉睡着。
虽然中国人、马来人、印尼人以及阿拉伯人可能早在公元前 
1000年以前就到
过澳大利亚北部。但他们都始终没有在那里定居下来。中国古籍《山海经》
里就记载着中国人在澳大利亚所见过的三种东西——回力镖(飞来去器)、

黑小猪及袋鼠。
黑小猪及袋鼠。
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的存在已经是。。 17世纪的事了。1606年,一个名叫
威廉·詹斯的荷兰船长驶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业之间的扦雷斯海峡,成为第
一个发现澳洲的欧洲人。1642年,又有一位名叫阿贝尔·塔斯曼的荷兰船长
进入了南澳大利亚水域,他将所看到的这一大片陆地称为“新荷兰”此后,
占领着印尼的荷兰人经常因偏离航线而驶入澳大利亚水域,但他们当时认为
这一地区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因而一直没有进行认真的考察,更没有正式占
领。
1770年。。 5月,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率领“恩德沃尔”号船来到
了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博塔尼湾。他在一个小岛上升起一面英国国旗,正式宣
布把他所发现的地区统统划为英国领士,并把这一地区称为新南威尔士,1783
年美洲殖民地发生革命后。英国人失去了来自美洲的原料和粮食供应。出现严
重的食品短缺。时值工业革命初期,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流落于城中,犯罪
现象急剧增多。以至于如何处理犯罪人日成了困扰英国政府的一大难题。当
时的社会改良者向政府提出了一项“伟大的”建议——消除犯罪最好的办法
就是将罪犯驱逐出这个社会,流放到另一块大陆去。
1787年。。 5月。。 13日,由阿瑟·菲利浦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舰队,
浩浩荡荡地从普茨茅斯港起航,前往澳大利业的博塔尼湾,这只由11艘船只
组成的舰队,押载着。。 586名男犯,191名女犯。这些船还搭载着。。 13个犯人的
孩子、211名水手和英国政府官员以及。。 46位随行家属。此外,还有一位总督
和。。 9名随员。1788年。。 1月。。 18日,船队到达了库克船长所发现的博培尼湾。
但是,菲利浦船长认为这个地方不甚理想,于是带领船队继续向北航行,从
而发现了一处世界上少有的天然良港。1月。。 26日,他们开始在这里建立澳洲
大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点,并以当时负责殖民事务的英国住房部长洛德·悉
尼的名字来命名这块地区。从此以后,澳大利亚就成为英国政府流放罪犯的
固定地区。直到1850年,也就是帕特里克。默多克出生那年,英国政府才取
消了这一做法。到。。 19世纪。。 50年代,澳大利亚整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生活都
还非常落后,在欧洲人的眼里,那里依然是一块“蛮荒之地”。
澳大利亚的繁荣始于。。 1851年。这年。。 4月,有一名叫爱德华。哈格拉维
斯的人在新南威尔士的一个山谷里发现了黄金。很快,在维多利亚和昆士兰
也发现了黄金。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无数的欧洲人、美洲人和中
国人蜂拥而至。到。。 1861年,澳大利亚人口总数从。。 1850年的。。 40万增加到。。 120
万。这股“淘金潮”自然也波及到了苏格兰,许多苏格兰人带着“发财梦”
移民到了澳洲。而刚刚从苏格兰教会分离出来的“自由苏格兰教会”,也随
着这股移民浪潮在澳大利亚落了脚,先后在悉尼和墨尔本建立了分部。墨尔
本是在。。 1835年才建立起来的一个小镇,起初叫菲利浦港。1837年,为纪念
当时的英国首相威廉·墨尔本才起了现在这个名字。
1851年在维多利亚发现黄金以后,它成了维多利亚的首府并迅速繁荣兴
旺起来,从一个小港口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与当地淘

金者云集于此,进行黄金和其他商品交易。到 
1880年左右,“墨尔本,美妙
的墨尔本”已经拥有约 
50万人口,不仅成为澳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同时也
跨入世界大城市的行列。由于教区人口的迅速增多,墨尔本自由教会倍感力
不从心,要求苏格兰的“总部”
给予支持,派遣最好的牧师前来工作。
然而,当帕特里克·默多克来到墨尔本以后,发现这个城市的情况并不
那么“美妙”。整个城市拥挤不堪,大街小巷吵闹、肮脏。“淘金潮”已经
过去,经济萧条和干旱折磨着这个城市。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工资却很低,
几乎没有什么法律保护工人,电灯也只是刚刚出现,用水仍然主要是靠贮存
在蓄水池中的雨水。
帕特里克所在的蓝石教堂坐落在威廉大街和伦斯达尔大街的街角上,澳
大利亚广播公司后来就是将广播发射台建在了这里。帕特里克个头很高,宽
肩膀,腰板很直。他喜欢高尔夫球和保龄球。他是一个热情的牧师,充满了
基督徒式的风趣,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感受到他的个性的魅力。到墨尔本三
年后,他又转到了墨尔本郊区的一个教堂做主教,在那里一直呆到 
1928年
12月退休。
帕特里克·默多克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他卷入了教会和国家的政
治斗争。1898年,他被选为维多利亚教会的司会。1905年,他又当选为澳大
利亚教会最高机构——澳大利亚总会的司会。他还在国家中学宗教教育皇家
委员会任职。他也是参与制定今天澳大利亚长老派教会宗教政策的少数几个
人之一。
帕特里克夫妇育有七个孩子。凯思排行老三,也是他们的第二个男孩,
生于 
1885年 
8月 
12日。他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情急时甚至一句话都讲不
出来。在学校,同学们常常嘲笑他,拿他开玩笑,害得他经常是流着泪跑回
家。
中学毕业后,凯思·默多克决定不进大学,并告诉父亲他的愿望是从事
新闻业。帕特里克对此显然不很热情,但还是给他的一个朋友,墨尔本《时
代报》的老板戴维·西姆讲了。西姆给凯思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负责市郊
一个叫马尔文的小区的新闻报道工作。
澳大利亚报业最伟大的先驱是约翰·费尔法克斯,他也是默多克目前统
治着的这个王朝的奠基人。
费尔法克斯最初是英格兰瓦尔维克郡的一个小出版商。
1838年,正值悉尼庆祝它建城 
50周年时,他仅揣着 
10英镑移民来到了
这座城市。当时悉尼只有 
5份报纸,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是《悉尼论坛报》。
《悉尼论坛报》始创于 
1831年,最初是周报。每份报纸卖 
7分钱,比其他的
报纸都便宜。到 
1836年。它已经从开始时的 
750份增加到 
1600份。而且增
加到每周两期。1840年,该报从德国引进了一种新的半旋转式的印刷机,从
而使它变成了日报,每天印刷 
3000份,价格也降到了 
6分钱一份。费尔法克
斯到悉尼后,一度也曾在《悉尼论坛报》工作,并自己出版了一份副刊,1844
年,他买下了这份报纸,扩大了版面,并将名字改为《悉尼论坛晨报》。同
时,他还引进了当时刚发明不久的科佩尔式印刷机,1856年的最后一天,他
成立了约翰·费尔法克斯父子公司,这家公司垄断了悉尼报业许多年,一直
到默多克的出现。
与悉尼相比,墨尔本报业的历史要短一些。直到 
1854年 
10月墨尔本才

出现了第一份报纸,它就是现在凯思所在的《时代报》。
出现了第一份报纸,它就是现在凯思所在的《时代报》。
到 
1903
年。也就是 
23岁时,他已经攒了 
500英镑。这笔钱已足够他买一张去伦敦的
船票,以及一年的生活费用。
但是,仰慕已久的伦敦却使他大失所望,他的理想很快就破灭了。在伦
敦,他既没有找到能够医治他口吃的办法,也没有寻求到他理想中的事业。
甚至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住房,交上一个诚实的朋友。远离亲人和家庭,他
感到孤独和压抑,于是,他在伦敦痛苦地生活了一年多后。于 
1910年途经美
国返回了墨尔本。
墨尔本的《时代报》重新给了他一份工作,到 
1911年年底,他的工资已
经从以前每周 
4英镑长到了 
7英镑。1912年,他又成了悉尼一份很活跃的晚
报《太阳报》驻墨尔本的特约通讯员和记者他对政治越来越感兴趣,最仰慕
的是两位工党领导人安德鲁·费舍尔和威廉·莫里斯·休斯。费舍尔也是他
父亲的朋友,在 
1908年—1915年间任澳大利亚总理。而休斯在 
1915年—1923
年间接任总理。他们对澳大利亚命运的信念鼓舞了年轻的凯思,使他成为他
们的思想观点忠实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凯思不再将自己看作为一个苏格兰移
民的后裔,而是一个“澳大利亚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派出了人数多达 
33万的志愿者,参加了一
些激烈的战斗,伤亡率甚至高于许多欧洲参战国家。
1915年 
4月 
25日,一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加里
波科登陆,他们被由穆斯塔法·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