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
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
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
可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使你拥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是
个彬彬有礼的君子,还具有雄辩的口才,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促成
一次商谈。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物协助你,你的成功率可能会大大
增加。
总之,了解了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我们对于社会就应该有
一种开放的眼光、系统的眼光、“互动”的眼光。不然的话,盲目地
把自我封闭起来、与社会割裂开来、让思维静止下来,是难以适应社
会的。
28社会角色:
把握做事的场合与时机
战国时,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
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
接新娘子。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
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
“边上的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新
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中间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
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如果嫌车走得慢,要打就打两边的马,
不要打中间的马。”驾车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媳妇。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紧上前将新娘扶
下了车。新媳妇却对还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
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
娘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对这个新媳妇的多嘴多舌不太高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
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
路。”婆家的人听这个新娘子的话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都不免
在心里暗暗发笑,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她
也的确是一心为了婆家好。但是她说话却不顾及适当的场合和自己的
身份。作为新媳妇,刚到婆家,就指手画脚,俨然以主人自居,是不
适当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说话、办事,首先要考
虑自己所处的位置,再根据这个位置的要求来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
事。如果不顾时机、不分场合,即使是好话、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
重视,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嘲笑。
从心理学上来说,就是要扮演好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
个人离不开他人和社会,每一个人在世界中生活都要与他人和社
会(包括各种不同的社会共同体)打交道。然而,每一个人在与他人
和社会打交道的时候身份并不是完全相同。这种个人在与不同的人和
不同社会共同体打交道时的不同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作为人在社会中的身份,是人在与他人和不同社会共同
体发生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在一生中,要与他人和不同社会共同体
发生无数的关系,因而人的社会角色是很多的,而且随着年龄、职业
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社会角色可分为: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学习角色、职业角色、
社团角色、休闲角色、隐私角色等等。
晦如勿响癖
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大多教我们玩过角色游戏。在游戏
中,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
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
会关心他们。再比如:扮演医生的角色,就应该有医生的医德,关心
病人、态度和蔼、认真治疗……,让孩子学习医生救死扶伤的美德。
通过这些游戏角色,孩子们对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有了最初的体验。
社会角色并不只是人的社会身份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
人的各种社会规定性,是人的社会规定性的根据。人有什么样的社会
角色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规定性。例如,一个终身未婚的人,他或她就
不具有丈夫或妻子的角色,他或她也就不会有丈夫或妻子的社会规定
性。
这好比在舞台上演出,每一个演员首先都必须贯彻导演的总体要
求,诸如台风要正,思想集中、听从安排等等;此外,你扮演的是旦
角或者是武生或者是别的什么具体角色,还应该根据这一角色的特殊
要求去唱、去做。这两方面的紧密结合,才是角色行为的统一体。
我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在家
里已经扮演起年轻的爸爸角色,那你就应当懂得社会对家长角色的一
些特殊要求,表现出为社会教育好子女等方面良好的角色行为。假如
你是一位小学教师,那么,你在各方面都应当符合为人师表的角色规
范。如此等等,每个人实际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
的体现。
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机制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如果哪
一个角色成员想要毫无约束力地去“天马行空”,那就恰如鲁迅先生
所讽刺的“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可笑了。比如,作为朋
友,你不能表现的像恋人,那岂不要引起对方爱人吃醋?作为下属,
你表现的像个领导,恐怕就离被炒鱿鱼不远了;作为子女,对父母和
长辈要有特别的尊重,否则就成了没大没小,不懂规矩……
在职场中,如果扮演不好自己的职业角色,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
生涯造成不利的影响。
阿健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外商谈判
中,时常露脸。相比之下,阿健的顶头上司一一部门经理比阿健逊色
多了,个头比阿健矮,其学历、水平和能力似乎也没有阿健高。
有一次他俩在跟外商谈业务的宴会上,阿健得意地跟外商频频举
杯,潇洒飘逸,用英语跟外商海阔天空地闲聊,把上司冷落在一边。
他们跟外商分手的时候,阿健也抢在上司面前跟人家握手道别,使上
司满脸不高兴。没几天,阿健就被调到另外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了。
后来阿健才听说是这个上司向公司老总打了小报告,说阿健太浮
浅,不适合做销售业务。经朋友点拨,阿健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犯
了职场忌讳一一“越位”。也就是他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他是
业务主办,受部门经理的领导,在各种场合就应当以上司为中心,突
〃出上司的主导地位。如果喧宾夺主,旁若无人,在公众场合抢“镜头”;〃
就会使上司陷人尴尬的处境。
明白了社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阿健从此才走上了事业顺利发展
的轨道。
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角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又都不仅
仅有一个社会角色。比如一个人在家里是父亲,在单位是经理,在父
亲眼里是儿子,在儿子眼里又是父亲……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下,我们
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是多个角色的立体组合。
既然有多个角色,就存在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问题。从一个场合
换到另一个场合,你的角色也要做出相应的转换。如果转换不顺畅、
或者拒绝转换,也会让我们遇上麻烦。
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维多利亚女王一次和她的丈夫发生冲突,
丈夫生气闭门不出,女王来敲门,丈夫问:“你是谁?”女王理直气
壮地回答:“英国女王。”屋里没有声音。女王又敲门,声音平和了一
些:“我是维多利亚。”里面仍是悄然无声。最后女王柔情地说:“亲
爱的,开门,我是你的妻子呀。”门悄声地开了。
女王在工作中,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但是在生活中,对于丈
夫来说,她是地位平等的妻子。从王宫回到家里,女王就需要做出合
适的角色转换,才能够被自己的家人所接受。
在时间上也存在着角色转换的问题。典型的例子是,大学生从学
校到社会,是从学生的身份转换到社会人的身份,这是年轻人人生的
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男女结婚头五年内,要经历两次“角色转换”的
考验,一是从恋人到夫妻,一是从夫妻到父母。
如果角色之间形成冲突,会使人感到紧张,总是生活在角色冲突
中的人,会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这种现象
称之为“角色紧张”。要消除角色冲突对人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就
要加强个体扮演各种“角色”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越强的人,产生
角色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少。还要认识到有些角色冲突是很难调和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从过多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运用
于自身更有价值、更能胜任的角色上来。
29马太效应:
你拥有的越多,就给你越多
《圣经》中“马太福音”这一章,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
一个得了五千,第二个得了二千,第三个得了一千。
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五千银子做买卖,又赚了五千;第二个
仆人照样赚了二千;第三个仆人把一千银子埋在了地下。
过了好久,主人回来了,跟仆人算账。
第一个仆人汇报赚了五千银子,主人说:“好,我要把许多事派
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二个仆人汇报赚了二千银子,主人说:“好,我要派你管理很
多的事,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你分给的银子埋在地下,一个也没少。”
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决定夺回他这一千银子,分给拥有一万银子
的人。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几行诗:“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
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默顿,最早用这句话来描述一种社会心理效
应一一“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
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便是心
理学上“马太效应”一词的由来。
社会的确有这样的特征。就是,对已经成名的人才所给予的荣誉
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尚未出名的人才,即使已作出不
少贡献,只因为没有被社会舆论承认,其劳动成果也往往无人问津,
甚至会遭受非难、妒忌等“社会责难心理”的无端围攻。
有一幅题为“成名以后”的漫画揭示了这种现象:编辑指着青年
作家身旁的满满一纸篓废稿说:“这些我们全都发表。”一个人出了
名,那么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并不成熟的“退稿”、粗制滥造的“废
稿”,顿时也变为“名篇杰作”,甚至他的一言一行也都成了科学论断
和人世规范,犹如爱因斯坦所形容的:“我每每小声嘀咕一下,也变
成了喇叭的独奏”。
为什么拥有的多,社会就给予他更多,而拥有的少,社会就给予
他更少呢?这似乎不公平,却有它的理由。这是因为,拥有的多的人,
他已经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信任,也就容易得到更多的
机会。相反,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和信任的人,大家对他持怀疑的态度,
甚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