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苦难辉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爱钱,不怕死,是他不离口的革命军人二信条。   

蒋介石1923年访苏,至彼得格勒参观冬宫。五彩大理石建造的金壁辉煌的沙皇宫殿,没有给他留下太深印像;觉得〃所谓金间、银间、翡翠间者,皆不过镀饰其外表,无足珍贵者〃;而〃惟新立一历史馆,标树其革命党过去之伟迹血状,皆足怵目悚魂,殊令人兴感也〃;后来赴莫斯科城苏维埃参加纪念活动,〃听加米涅夫、布哈林等演说,又见海军革命发难二官长及一水手,登台表述其勋劳光荣,心颇感动〃。   

他胸中曾澎湃过怎样的激情。   

所以黄埔军校门口有一副铿锵作响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蒋介石的力量,不仅仅来源于兵力和金钱。这些方面,冯玉祥、闫锡山、唐生智、李宗仁,皆不敌。   

苏联军事顾问契列潘诺夫1968年在莫斯科出版回忆录《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这样描写蒋介石:〃在军事工作人员中, 他与我们关系最密切。懂政治,自尊心强得可怕。读日文版的拿破仑著作……能很快做出决定,但经常考虑欠周,于是又改变主意。倔强,喜欢固执已见。他在政治进步中应该会走到合乎逻辑的极点〃。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9节:岩浆(6) 

这是共产党人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对手。   

自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蒋介石在大陆统治22年零5天,三次上台三次下野,可谓〃三上三下〃,回回依靠枪杆起死回生。   

第一次下野是1927年8月14日,因为国民党内各派系的争夺权位; 但不到5个月便被请回来上台。   

第二次下野是1931年12月15日。因为〃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占和〃剿共〃不力,仅44天就重返南京中枢。   

下野成为蒋介石一种聚集力量的策略。枪杆子在手,自会有人来请。结果每一次上台都比原来实力更加强大,手段更加老辣。国民党把能够把蒋赶走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离不开这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但毛泽东让他第三次下台。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官邸宣布〃引退〃。 这第一次是他统治大陆22年的结束,真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遇上了毛泽东,蒋介石便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共产党人。   

他早就知道毛泽东。〃三·二○〃中山舰事件后,通过〃整理党务案〃被赶出国民党中央的,就有宣传部代部长毛泽东。   

毛泽东不是蒋介石面对的第一位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之前,蒋介石用法庭审判了陈独秀,用死亡压垮了向忠发,用子弹射穿了瞿秋白。对付这三个共产党的第一把手,他甚至不用亲自出马,部下们就把审讯陈独秀的记录、枪毙向忠发、瞿秋白的照片,规规矩矩放到了他案头。   

使蒋介石真正认识毛泽东的,是他亲自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五次〃围剿〃,和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最终也是通过朱毛红军对枪杆子的运用认识了毛泽东。   

所以不得不于1945年在重庆恭敬地请毛泽东吃饭,还举杯互祝健康。   

对手之间本不用互相尊重。蒋介石从第一次〃围剿〃起便以5万大洋悬赏毛泽东的人头。毛泽东1934年7月在江西苏区写《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一文, 也嬉笑怒骂道:〃试问蒋介石这个蠢货懂什么?〃   

对手之间又是相互尊重的。   

悬赏了毛泽东人头的蒋介石,1945年抗战胜利后三封电报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两次留毛泽东下榻于自己的林园官邸。抵达重庆的毛泽东则得知蒋不抽烟后,虽然自己烟瘾很大,一天能吸几十支,但只要有他当年骂为〃蠢货〃的蒋介石在场,便一根烟不吸。会谈连续达四个小时之久,也是如此。以后他对任何政要皆无这种特殊的礼遇。   

双方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出各自对对方的尊敬。   

这种尊敬与其说是对个人的尊敬,不如说是对实力的尊敬,对各自历史地位的尊敬。抛开各自信仰的主义、各自行进的道路,有一点是两人共同的: 皆具有极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皆以为自己必定且注定要完成某种不可言喻且不言而喻的历史使命。   

蒋介石最终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去世前说他一生办了两件事,头一件便是把蒋老先生赶到一个海岛上去了。   

为何而败?是败于主义,还是败于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是败于对未来的规划?蒋终生不解。   

蒋之大不幸,在于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同时代。   

蒋之大不解,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何具有如此巨大之号召力,如此坚韧之战斗力,和如此顽强之生命力。   

从古至今,中国哪一个政治集团能够如此?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0节:〃围剿〃(1) 

第四章 〃围剿〃   

一,李立三惊醒了蒋介石   

二,战场与战将(一)   

三,战场与战将(二)   

四,外国的月亮圆(一)   

五,碉堡──典型的中国特色   

李立三把舵的船,是一艘既勇猛奋进又剧烈摇摆的船。被称为〃蒋何〃的蒋军与被称为〃朱毛〃的红军在红色根据地迎面相撞,皆是战将如云。建议碉堡政策围困朱毛的并非德国顾问,而是朱德云南讲武堂丙班二队的同学金汉鼎。   

第四章:〃 围剿〃   

一,李立三惊醒了蒋介石   

中国革命中最惊心动魄的搏击,莫过于蒋介石的〃围剿〃,与毛泽东的反〃围剿〃。   

1927年4月12日得手以后,蒋介石没有想到对付共产党人还需要〃围剿〃。   

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围剿〃。   

后三次不得不亲任总司令。连〃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都无暇顾及。一心一意、专心至致地〃先安内而后攘外〃、〃攘外必先安内〃。   

最后一次不得不动用其所能动用的全部力量。   

直到被张学良〃兵谏〃于西安了,闹到如此大之不可收拾局面,还感叹最后就差两个星期。   

〃剿共〃不成,对蒋来说确实是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与共产党的对抗最初却颇为顺利。从1926年〃三·二○〃中山舰事件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他屡屡得手,没有费很大的心思。   

〃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人被迫退出第一军、退出国民党中央,接受〃整理党务案〃,全面退让。   

〃四·一二清党〃,〃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共产党人更是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彷徨的、动摇的纷纷脱党。还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带人捉拿搜捕自己的战友。   

陈延年因手下的交通员出卖而被捕。   

赵世炎则被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带领包探上门抓获。   

叛徒何芝华出卖罗亦农,仅为弄到一笔美金和两张出国护照。她原来做过朱德的夫人,抓捕罗亦农时还在用德语与租界巡捕侃侃而谈。   

部分共产党人的信仰在这个非常时刻,变得如此廉价。   

也如此昂贵。 

。HQDOOR。▲虹桥▲书吧▲  

第11节:〃围剿〃(2) 

蒋介石几乎是不加怀疑地认为: 共产党垮掉了。当初他在黄埔军校归劝学生们信仰三民主义的时候也算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现在面对潮水一样的〃投诚者〃,他连见都不要见。   

那是蒋总司令空前成功的一年。紧接着海陆丰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又相继被镇压,他更认为共产党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基本被消灭,剩下钻山为〃匪〃的小股队伍已不足为患了。   

于是他腾出手来,1927年下半年到1930年下半年,收拾张作霖、张宗昌,收拾唐生智、李宗仁,收拾冯玉祥、闫锡山,三年时间用于军阀混战。   

湖南总工会委员长、湖南省委代书记郭亮的头颅被高悬在长沙城门口示众之时,鲁迅就说过:〃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的〃;〃不是正因为黑暗, 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么?〃   

蒋介石不懂这些。所以他万万想不到,在其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政治权势空前膨胀的这三年,那些被他驱赶到偏远山区的星星之火,却成为他真正的、最终的掘墓人。   

最先惊醒他的,是计划〃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李立三。   

李立三革命之坚决与脾气之暴烈,尽人皆知。   

1920年初赴法国勤工俭学,干别人不愿干炉前翻砂工,他干,出大力流大汗。师傅是法共党员,21岁的李立三从师傅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到学生运动和争取华工权利的斗争之中,而且情绪激昂,感染力极强。提到反动势力,就喊:〃推翻!打倒!杀掉!〃因敢闯敢拼,留法学生送他个绰号叫〃坦克〃。   

1922年春节,李立三回家探亲。其父李镜蓉以为他刚刚从法国回到国内,便问:〃你留学回来准备做什么事?〃   

李立三答:〃我要干共产!〃   

李镜蓉不知道,此时他的儿子正在安源路矿发动工人大罢工。   

他听了李立三的回答暴跳如雷:〃这纯属胡来!是自己找死!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   

李立三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我们死了不要紧, 牺牲了一些人,一定有更多的人起来革命,革命一定成功!〃   

整个春节在父子的争吵中渡过。   

李镜蓉后来逢人便说:〃这个儿子是舍出去了,只当是没生他吧!〃   

李镜蓉害怕督军的暴力。几天前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黄爱和庞人铨刚刚被赵恒惕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其实李立三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工人保护,李镜蓉的这个儿子也必被舍在了安源。   

当时安源煤矿总监工王鸿卿探知路矿俱乐部主任李立三是罢工首领,出600大洋找人刺杀李立三。工人们得知,从早到晚把李立三团团围住,必须出面的时候,也总是跟随几十个工人把他围在中间,谈话超过十分钟就动手把他拥起就走,使对方无条件下手。 

◇。HQDOOR。◇欢◇迎访◇问◇  

第12节:〃围剿〃(3) 

李立三用暴力回应暴力。罢工谈判最关键阶段,路矿当局完成〃草约〃十三条后又想耍弄阴谋。李立三站起来说,我们让步已到最大限度,当局接受此条件就复工,否则我就离开矿区,听凭工人们自由行动。路矿当局一听〃自由行动〃,想必就是暴动。矿长李寿铨在日记里说:〃事急如此,设有暴动,千数百万之产业,即不能保,……惟有姑订条件开工以息其风〃。   

安源罢工的胜利,刘少奇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   

这一胜利对全国工人运动影响巨大。京汉铁路罢工失败后,各地工会组织全遭封闭,被迫转入地下,惟有组织严密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阶级势力强大,反动当局不敢贸然镇压。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说,安源路矿是硕果仅存的世外桃源。   

李立三为中国工人运动做出重大贡献。但他并不以此飘飘然。后来在给要求他留任俱乐部主任的工人们的一封信中,他说: 〃群众终有力量,团结终有力量,个人决没有力量〃;〃只要认识了社会主义,就不要认识哪个人了〃。   

成功的安源煤矿大罢工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