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连最无赖的讼棍都老实了许多。
此次宁藩造反,吉安的无赖们又兴奋起来,纷纷谣传朱宸濠已经称帝,不日即到吉安,一个个High得跟精英见了美国大兵似的。他们呼朋唤友,煽动群众,趁乱滋事。
伍文定算是看出来了,这帮人一贯反政府反社会,表面上的老实不过是假象——见强势人物来了,一个个都本着飓风过岗,伏草唯存的指导思想非暴力不合作,消极抵抗,以待来日。
因此,头痛无比的伍文定在听说老上级王阳明不日将抵达吉安时,才会怀着迫切的心情前去迎接。
王阳明一到吉安,无赖们彻底老实了,因为他们煽动的那些人都不跟他们混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排队等着瞻仰传奇人物,著名学者王阳明。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朱宸濠深刻感觉到同王阳明斗智犹如在公园里漫步——我是说侏罗纪公园。
其实对王阳明而言,最擅长的事情并不是研究哲学,而是伪造书信。
他将这项爱好同工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到吉安当晚就伪造好一道朝廷公文和几封私人信件——当然,都是写给朱宸濠同志看的,
56 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手段(2)
“朝廷公文”的大意是:四面八方的军队都在开赴江西,形式一片大好。问题是朱宸濠把南昌城修得固若金汤,硬要攻城定然伤亡惨重且未必能克,不如按兵缓行,埋伏于山川险要,只等他领兵出城,自投罗网。
私人信件则是暴隐私的,以回信的口吻写给李士实:信已收到,老先生报国之心令人感动,本职也才知道所谓从贼之事,不过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信中所教机密我与众人商议后都觉得可行,望先生严守机密,注意安全,事成之后定为先生向朝廷请功……
像这样的信还有几份,内容大同小异,主人公则包揽了刘养正,凌十一和闵廿四等朱宸濠的得力助手,写好之后命人用各种方式散布出去。
事实上,历史发展到王阳明生活的时代,《三国演义》已经畅销了很多年,朱宸濠又是个地道的文学青年,不可能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所以一开始我对王阳明这几招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
但是你会发现朱宸濠就是被王阳明牵着鼻子走,非常配合地往他设的圈套里一个接一个地钻。
为什么?
把这个问题放大一亿倍,一亿个人集体在同样的陷阱中前赴后继地摔倒,于是构成了中国的历史。
这就是梁漱溟为什么把中国文化比喻为一个圆的原因——总是绕着圈跑,想不圆都不行。
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该上演的永远在上演,昨天有草泥马今天有欺实马明天后天还有各种马,马不停蹄万马奔腾。
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
从这点上看,朱宸濠栽跟头并不奇怪,别说《三国演义》,他就是把《永乐大典》读完,该栽的跟头还得栽——因为他在造反,他在患得患失,他在疑神疑鬼,他在投鼠忌器,他在……
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于是你能发现那一幕幕历史大戏似乎都是同一个人在编剧,里面的主角争先恐后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他可以叫王莽可以叫王钦若可以叫吕夷简可以叫秦桧可以叫严嵩,都无所谓。作为权臣,连败落时的心态都一摸一样,都可以追溯到李斯临刑前欲与其子牵黄犬,复追东门之兔的悔悟——咸阳东市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人性恒久远,历史永流传。
作为一个爱跑圈的民族这是一种悲哀,作为平乱的领袖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王阳明摸准了朱宸濠的心态,也不指望伪造的公文和书信能发挥什么巨大的作用,只求使其犹豫、猜忌,争取时间。
使学生丧失信心是老师最大的犯罪,从这点来看,王老师又成功地误人子弟了一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7 此心不动 随机而动
做完这一切,王阳明铺纸研墨,平静地写下了七个大字:飞报宁王谋反疏。
与表面的平静相反的是隐藏在这一举动背后的凶险。
据后来的刑部尚书郑晓同志回忆说,当年宁王造反时自己正在杭州参加科考。那几日江西临近各省都有文书发到杭州,或曰南昌有变,或曰江西巡抚被害,就是没人敢明言朱宸濠造反。
这很好理解,事涉宗室,情况未明之前谁也不想自找麻烦。再者朱厚照行事荒唐,朱宸濠密谋已久,搞不好就成了朱棣第二,到时候人就不是造反而是靖难了,原先说造反的人就只有自己打口棺材往里睡的份了。
所以郑晓才会说王阳明此举是“不顾九族之祸”。
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历朝历代都逃不过一种规律:王朝初创时会用严刑峻法惩治犯罪分子,用宽徭薄赋获取群众基础。接着进入烽火相传的阶段,社会经过休息逐渐进入繁荣,同时,流淌在每一个人血液中的文化痼疾又开始潜滋暗长。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逐渐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朝廷接到王阳明的奏疏,立刻作出反应,将钱宁、陆完等朱宸濠的同党论罪下狱,革除朱宸濠王爵,向南方诸省通报宁王反情,着令地方官员配合王阳明剿灭叛军。
吉安附近的大小官员、军队、有志青年都以吉安为圆心,从四面八方赶赴而来,只等王阳明一声令下,便为国效命。
总共七八万号人把吉安围了个水泄不通,王阳明却不见了踪影。
这帮人光每天吃喝拉撒就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伍文定拖不起,赶紧找到王阳明,问他怎么不发兵。
王阳明笑着说,时机未到。
伍文定着急道,现在大家士气高涨,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
王阳明只淡淡地说,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此为兵法最高奥义。
见伍文定不懂,他解释说,起初敌强我弱,需要用计拖延敌军,争取时间。如今我军实力大增,可以与敌人抗衡,但宁王经营江西多年,根深蒂固,若贸然出击攻城,必然久攻不下,人心思乱,断不可行。不如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能取胜。
伍文定彻底服了,不再疑议,只是一丝不苟地去执行王阳明布置的方针。
朱宸濠被王阳明拖在南昌半个月,既不见京军南下,又不见王阳明北上,天天干瞪着几个下属,看谁都像叛徒,愈发心浮气躁。现在看到了真正的朝廷诏书,才知道被涮了,气急败坏地带着*万人,坐着千余条战船,沿长江而下,直扑安庆,相当默契地配合着王阳明的预测。
阳明得报后召集众官商议。
众人一致认为安庆作为长江下游的门户,一旦被攻克,则南京不保,所以应该立即去救。
王阳明则认为南昌距离安庆很近,即使日夜兼程,也不可能比朱宸濠先到安庆。并且,我军训练不足,长途奔袭,必遭朱宸濠围点打援,截杀于半道,彼时南昌守军再倾巢而出,首尾夹击,则我军危矣。因此还不如先攻南昌,宸濠志在南京,精锐尽出,南昌守备空虚,容易拿下。朱宸濠知道后院失火,必然回兵来救,其时我军再以逸待劳,定能大获全胜。
这个计划好是好,问题是安庆能不能抗到王阳明攻破南昌?
据王阳明对安庆知府张文锦的了解,答案是肯定的。
张文锦一贯认为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人,因此他招待朱宸濠的东西只有两样——火枪和弓箭。
朱宸濠久攻安庆不下,就派张文锦的老乡,投降官员潘鹏前去劝降。
张文锦见了潘鹏,一不客套二不叙旧,直接让人砍了,并不厌其烦地碎了尸,从城墙上一块一块扔了下去。
这就有些骇人听闻了,毕竟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讲究乡党之谊的。
遇到这种死磕的主,朱宸濠基本不指望速战速决了,这就为王阳明攻破南昌争取了时间。
事实上南昌的城防比王阳明想象得还要薄弱,伍文定领着一队先锋基本就搞定了,等大军到来时直接就入城接收了。
朱宸濠的宫眷都在王府纵火*,其子成为阶下之囚。
消息传来时,朱宸濠正在奔赴南京的路上。
这是刘养正和李士实的建议。由于安庆久攻不下,眼看着朱宸濠的脸越来越黑,俩人便鼓捣出这么一个破釜沉舟的计划。
但当时王阳明的军队已经到了离南昌不远的丰城,朱宸濠怕南昌不保,准备回军去救,却遭到刘养正和李士实的一致反对。
平心而论,宁府造反集团中对朱宸濠忠心不二的也就这俩人——不忠不行,一个有想法没办法,一个有文凭没文化,都指着他飞黄腾达。
因此,刘养正和李士实都坚信人生中有时不去冒险比冒险更危险——反正公司不是自己开的,只有上市才能分红。
于是,俩人绑架了朱宸濠的公司,意气风发地奔向心目中的纳斯达克——南京。
南昌失陷的噩耗传来时,朱宸濠正在吃饭。
他当即放下筷子,找来刘养正和李士实召开董事会。
这次会议不是用来讨论问题,而是用来贯彻思想的,那就是四个字:鱼死网破。
鱼就是我朱宸濠,网就是你王阳明。
两个CEO还是持反对意见。其实,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刘养正和李士实径取南京的判断都是准确的,一旦得手,至少可以占据名义上的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投机分子,形成滚雪球效应。
但朱董事的小农思想害了他,小农思想的特点是小富即安,家族至上,缺乏长远规划,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坐视老巢被端。
于是,凌十一和闵廿四被任命为前锋,朱宸濠领大军随后,回师南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58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闵廿四的船队一路狂飙,眨眼就到了鄱阳湖。
王阳明要在南昌做善后和重建的工作,就让伍文定带着精锐部队驻守鄱阳湖。岂料闵廿四飚船飚得太快,伍文定猝不及防没能守住,退回赣江,并飞报南昌。
朱宸濠就要来了,自己手下那些兵七拼八凑的有七八万,打打南昌还是可以的。但王阳明很清楚,这是一支鱼龙混杂的军队,什么人都有,弄不好还有朱宸濠派过来搞潜伏工作的,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
事实上,很多官员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劝王阳明一面坚壁清野,固守南昌,一面请求援军。
王阳明不这么想。敌强我弱的现实他承认,但战场只能在南昌以北的鄱阳湖而不是南昌。
首先,请求援军就好比买保险——用不上时痛苦,用上时更痛苦。真到了南昌被围困的境地,援军的意义也就是让朱宸濠玩围点打援的游戏罢了。
其次,麾下这支杂牌军你让他上阵杀敌还能贾下余勇,释放一下激情,真要等到被朱宸濠围城,基本不用指望他们搞些易子相食,抗争到底的感人事迹出来——早砍了你的头拿去当投名状了。
最后,是基于对形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