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侯-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冰铁的甲胃,锋利还带着丝丝血腥气息的武器,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欢迎的百姓们知道这是一支百战之师,要是大明有更多的强军护卫,何愁鞑子流民。
当张春和吴襄带着大军从安定门入城之后,一路行来,道路两边夹道欢迎的人群,一张张展颜的笑脸,让身和吴三桂并排在一起的李从年知道,为什么崇祯一定要他们绕城一周了。
因为大明上下,实在是太需要胜利的消息来提升民心了,整个天下自从崇祯登上帝位之后,整个天下到处弥漫着烽火,灾荒。
、第六十五章 迫切的民心(1)
第六十五章迫切的民心
因为土地日益兼并的原因,在加上各地爆发旱灾,特别是是陕西的旱灾爆发,终于点燃了起义之火,高迎祥称闯王纠集流民叛乱,攻打县城村寨夺取粮食,然后裹挟流民不断叛乱。
张献忠,李自成等后世闻名的流民将领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和关外的后金不断牵扯着大明的军事力量,是大明上下疲于奔命,而为了剿匪和防范后金。
实在没有办法的崇祯皇帝只得不断加税,可是这个时候的大明官吏没有了对手的压制,贪墨之风愈发严重,地方官员常常借着派响收税的皇命,不断盘剥百姓,于是局势越发恶劣,叛军越剿越多。
现在大凌城没有被后金鞑子攻陷,祖大寿也没有投降皇太极,历史因为李从年的努力已近慢慢的改变,现在大凌城的明军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固定在后金的前额,为大明平定内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呼〃想到这里李从年心里一松,脸上顿时有了一丝轻松和微笑,现在凭借这场大功,自己在崇祯面前就能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能掌握更大的权利,到时候练出更多的兵屯更多的田,等再过几年何愁天下不平。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行进中的军队高呼的一声声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周围夹道欢迎的百姓,个个脸上满是激动,跟着大吼起来,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里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人人展眉露笑,欢庆着这难得时刻,不知道什么时候,京师已经好久没有了出现这样的大胜场面了
或许当初的关宁大捷相比,似乎还历历在目,只是为什么大胜了,他们的眼角还流着激动的泪水呢!
是啊!他们已经好久没听到胜利的消息,品尝胜利的喜悦之情了。
这副激动人心的场景,在许多年后藏在了无数北京城老百姓的心里,成为了他们久久不能忘记的回忆。
而这场激动人心,被后人成为大明中兴的大胜,成为了经历这件伟大战事的人们一生引以为傲的谈资,也成为了大明脱离苦难的一个分水岭。
当凯旋而归的大军走遍北京七外门之后,张春和吴襄等人带领着几十个亲兵,来到兵部大院交令。
锦衣卫百户林田富也和李从年等人告辞,因为他要回锦衣卫指挥府交令。
现在是在京师,会有兵部的官员安排一切的,李从年为了监督军队让李福生在军营里坐镇维护军营的秩序,他只带了李默和林起在身边。
而吴襄和吴三桂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纷纷派遣心腹兵部安排的军营坐镇,防止手底下士兵不守规矩,做出什么贻笑大方的事情了,丢了辽东将领的面子。
交完军令之后张春和吴襄们,带着李从年和吴三桂跟随着宫里传旨意的太监,骑马朝皇宫走去。
一路行来,望着守备森严富丽华美的紫禁城,李从年心里一阵激动澎湃,现在他就要看到那个在历史上喊出天子守过门,君王死社稷的崇祯皇帝了。
、第六十五章 迫切的民心(2)
或许大明在华夏历史上,不是最强大的,不是最富裕的,可是它却是最有骨气的,纵观大明历史,没有割地,没有朝贡,更没有签订那些数不尽的卖国的条约。
就是被后世那些猪狗文人吹嘘的鞑子盛世,所没有的骨气和大度。
在用金银装饰得威严无比的朝堂上,圣洁的金龙盘绕在朱红的御柱上,让人不由站在朝堂上不由得对坐在皇位上的崇祯皇帝,感到十分的畏惧。
朝堂上,满朝文武齐聚一堂,讨论着这次的大凌城的胜利,文武大臣们的脸上,个个都散发着兴奋的摸样,就是辛苦操劳的崇祯皇帝,脸上也难道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自从坐上皇位,他一直操劳疲惫,为大明江山不断劳心劳肺,现在大凌城的大胜,让崇祯仿佛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
特别是这次大凌城,由于张春大胆放权,竟然把统军之权下放给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要知道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可是为了大明朝,张春却是敢于承担责任,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得看向堂下孙承宗年迈却挺拔的身躯,心里满是感触,如果不是有这班老人的辅佐,恐怕大明早就在后金的打击下,和流民的内乱中覆灭了。
所以当孙承宗举荐张春的时候,崇祯力排众议坚持让张春统领大军进行平叛。
果然张春不负众望,他到达辽东之后竟敢放权给一个无名的小卒李从年,而且这个李从年胆子也不小,竟然不通过兵部就让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带着两千关宁铁骑前去伏击皇太极。
这些安排统筹,让崇祯不由得想看看辽东出来的两员悍将,就是这两个人,最终在一个月内救援了大凌城,并且重创后金八旗,给大明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个解决内乱的机会。
〃启禀万岁,监军张大人,辽东总兵吴襄一杆人等在殿外等待见驾。〃正当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心里满是感叹的时候,一个穿着青衣宫服的值守太监,大步走进宫殿,低头朝崇祯和满朝文武禀告道。
〃快宣他们进来。〃听见那太监的话,崇祯面上满是兴奋,嘴里迫不及待吩咐着,他想看看解救大凌城的两位悍将到底是和摸样。
〃是!万岁。〃那太监得到崇祯的旨意徐徐退出大殿,过不一会,张春和吴襄带着吴三桂以及李从年大步走进大殿,跪拜起来。。
〃臣张春,辽东总兵吴襄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张春和吴襄等人齐声高呼,早已排成两排的大明满朝文武纷纷侧着身子望着大殿中间的张春吴襄等人。
〃诸位爱卿快快请起。〃早已等候不及的崇祯,从龙椅上走下来连忙把张春搀扶起来道:〃诸位爱卿在前线舍生忘死,为大明天下百姓守护疆土,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朕真是有愧啊!〃
崇祯提到这里,想起自从登基后,先有魏忠贤祸国殃民,后有后金袭边,随后天灾不断,流民四起。每天数不清的警报用快马抵达崇祯的案头。
当上皇帝的崇祯,没有享过当皇帝的好处,每日却是兢兢业业,他害怕,害怕自己一时的疏忽造成天下更大的灾祸。
可是局势却并不会因为他的努力,放缓了糜烂的脚步,流民越剿越多,后金势力越发强大,大有席卷中原之势。
这一切的一起却让一直想要中兴大明的崇祯感到十分迷茫,他不知道大明的明天在哪里,自己的努力有没有用
可是大凌城的胜利,却让崇祯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没有错,自己的努力终于出了成果,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些都是微臣等人应该做的事情。〃听见崇祯的表扬,在场的张春和吴襄等人个个面上一片潮红,作为臣子,能为天下苍生立下如此大功,被天子赞扬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等天下平定之后,朕一定命人给天下功臣编撰一本名人传,让诸位都能名垂千古,享受天下百姓万代敬仰〃说道兴奋处,面上激动的崇祯不由于疾呼道;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凌城的胜利给崇祯有着多大的影响。
〃皇上圣明。〃这时满朝文武大声疾呼称颂道,就是张春和吴襄也是热泪盈眶,这表示他们得到了人臣最大的荣耀,青史留名。
〃哈哈哈!宣旨。〃崇祯大笑着回到龙椅之上,让旁边的太监宣旨。
只见崇祯身边的司礼监执笔大太监王承恩,缓缓的展开手中黄色的圣旨,朝满朝文武喝道:〃监军张大人,辽东总兵吴襄、山海关参将吴三桂、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接旨。〃
〃臣等接旨。〃张春带着吴襄以及吴三桂李从年跪下参拜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监军张春,辽东总兵吴襄,山海关参将吴三桂,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忠心为国,在辽东与鞑子厮杀,扬我大明国威,保黎民于关内。…………………
特赐张春为太师,赏银三千两,荣归故里养老,辽帅祖大寿封为平辽侯,辽东总兵吴襄赐威伯侯交付军职在京听用,而吴三桂和李从年特赐定南侯和镇北侯之爵位在京听用,望诸位贤达忠臣,继往开来为国效力,奋勇杀敌,他日平定天下之人,朕定不吝啬封赏,钦赐。〃
当王承恩的话刚一说完,整个大殿里一时寂静一片,众人都没有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如此大赏,要知道吴三桂和李从年他们虽然立下如此大功,可是赏赐之重,却是在大明历史上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臣反对。〃这时候,六部尚书纷纷站出来反对这项决议,要知道大明历来对爵位控制得十分严格,而且当初开国封那些勋贵国公,早已是被杀得干干净净。
明朝的爵位可分为王,郡王,国公,侯,伯,尉。几个大致的爵位,可是现在崇祯的圣旨上,却一下子封了三个侯爵之位,再加上驻守在辽东的祖大寿,这次一共封了四个侯爵。
、第六十六章 封侯(1)
第六十六章封侯
凭着多年的战功和这次大凌血战的功劳,祖大寿担当这个爵位,满朝文武谁都没什么异议。
可吴襄和吴三桂还有李从年,却都是职小位轻,但却一下子给予侯爵,这让满朝的文武有些接受不了。
特别是李从年,他不过是小小的卫所千户,却一下荣登侯爷之位,这让那些老将们心里无不满是嫉妒。
崇祯看也不看出面阻止的人,而是把眼睛看向站在他们后面的首辅周延儒,示意他出来说话。
眼下的崇祯在也不是当初,刚刚登基的政治新手了,面对这些越发强大的文人势力集团,他不得不恢复了启用宦官的策略来平衡朝局,不是他不知道用宦官理政的弊端,可是文官不听话,武将不能用,宦官用不着,在这样下去,大明朝廷早晚都要被后金给灭了。
〃诸位同僚,假如你们是前线为国厮杀的将士,用命保卫国土,守护天下百姓,结果却只换来一些银子,你们说说,这不是伤了大明上下将士的心吗?〃
这个时候周延儒知道是自己该站出来的时候,只见相貌堂堂,长相潇洒的周延儒一出面,就直指出问题的关键之处。
〃若是如此,以后当敌寇作乱,又有多少人敢于杀敌报国,为皇上尽忠呢!〃
眼下已经不是大明中期了,现在武将的地位因为战乱的缘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提高了许多,因为崇祯需要这些敢于厮杀的武将平定叛乱,而不是那些空谈国事的书生。
周延儒的这番话,却是让那些反对的六部尚书,顿时说不出话。是啊!现在崇祯需要的为他平定天下的武将,而不是他们这些文人
而且连首辅都站出来说话了,他们眼睛又没有瞎,怎么会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而继续会反对了。
而站在旁边的孙承宗,对于朝堂上的这番争执,心里却有些欣慰,因为崇祯皇帝再也不是刚登基时,被那些党派挟持的皇帝了,他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策略。
〃恕臣李从年敢接受皇上的恩赐。〃正在双方争执的时候,一旁的李从年连忙跪拜道,然后眼神示意吴三桂。
吴三桂望着李从年眼神连忙回过神来,拉着父亲连忙推辞道:〃臣等不敢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