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本领恐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像毛泽东那样,在“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大层次都实现革命,那么我们一样能获得学业大成,一样能创造奇迹。 
  
 为何学的大变革
 为人,为国人,为世界人而学。
——毛泽东
“为何学”,即学习的目的,它决定着“学什么”、“怎么学”,决定着整个学习活动。
毛泽东的学业大成,首先得益于他在“为何学”上实现了大变革。毛泽东的“为何学”的变革,不仅高于他同时代的人,也高于今天的一般人。他“为何学”的变革就是不为文凭而学,不为分数而学;而为实现自己的大志而学,为获得实现大志所需要的真本事而学。
毛泽东的大志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Ž;“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Ž;“改造中国与世界”。他给自己取名为“子任”,决心以“天下为己任”,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学习目的,明确提出“为人,为国人,为世界人而学”,为做有真才实学的救国“奇杰”而学。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就说;“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他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实现他的学习目的,他的学习目的贯穿于他的学习道路的始终,指导着他学习的方方面面:
——毛泽东不以文凭为学习目的,他多次主动退学。他的退学,不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贪玩,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真知、真能。因为他认为退学自修,更有助于对准他的志向来进行学习。在毛泽东看来,上学与自修,哪个更能帮助他学到实现大志所需的真才实学,他就选择哪个,全然没把文凭放在眼中。
——毛泽东不以分数为学习目的,不做分数的奴隶。在学校的课程中,对实现他“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最有帮助的社会科学科目学得极为投入,极为用功,而他认为与志向关系不大的科目则有的近于零分,甚至数学考试有时干脆交白卷(这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实现他的大志所需的本领)……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绝不做分数的奴隶。
——毛泽东对不出国留学的抉择,更能体现出他高超的学习目的。五四时期,全国掀起了出国求学的热潮。毛泽东专门担任组织新民学会会员留法勤工俭学工作,他自己明明可以留法,但经过反复考虑却做出不出国的决定。出国深造,是件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为什么毛泽东不去呢?
毛泽东这样说:“我们求学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我们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他对那种抱着“出洋”为“镀金”或“做官”目的的人深表厌恶,不屑与之为伍。但他绝不是反对留学,而是认为自己不出国,留在国内学习,研究国内问题,了解中国国情,对实现他改造中国的目的“更为有利”。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抉择是正确的。毛泽东比那些留学的才子们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当他刚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他所读的马列著作比起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等是很少的,但是由于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在革命的路线、方针的见解上超越众人,超越那些留法、留苏的高材生。毛泽东在出国留学问题上的抉择,充分显示了他在“为何学”上的不凡——完全以志向为导向,不随大流,不赶时髦,不慕虚名……
由上可见,毛泽东在学习上彻彻底底地实现了“为何学”的一大变革,这是他获得学业大成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应当在“为何学”上进行大变革。这并不是说让人人都像毛泽东那样不要文凭,不要分数,而是要超越文凭、超越分数这些低层次的目标,真正树立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为自己未来的事业而学习的目的。 
  
 学什么的大变革
 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 。  。。  想看书来
——毛泽东
“学什么”决定于“为何学”。
毛泽东在“学什么”上实现了这样的大变革——根据自己的志向、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他不被学校规定的“学什么”所束缚,始终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师范学校就读五年半中,他一直我行我素,自己确定“学什么”。根据他“改革社会”的目的,他把“学什么”的重点放在与此关系密切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方面,而对自然科学和其它课程,则无心钻研。有的课他根本不去上,更不顾及其考试成绩。学校当局因为他缺一些课而差点要开除他。
毛泽东在“学什么”上的变革也是多层面的,他不仅根据自己的志向自己选择学校规定的课程,而且不满足于学校规定的学习深度,在他最需要学习的科目——文、史、哲方面苦下功夫钻深钻透。比如,二十四史,毛泽东起码读了三遍以上;《唐宋名家词选》,他读过的本子就有四种。毛泽东对《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唐宋诗词等都是反复地读,直到能熟背出来。此外,报纸也是他重要的学习内容,他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里,把三分之一的钱都花在报纸上,从报纸中了解国家大事、国计民生。
毛泽东在“学什么”上的又一大变革则是——不仅重学知识,更重学能力、学素质;不仅读有字之书,而且读无字之书。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就曾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他多次与好友用“游学”、调查的方式来学“无字之书”。
在长沙师范求学期间,不惜付出很多时间,组建“新民学会”、办工人夜校、组织学生赴法留学(自己都不去也愿意组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办事能力。毛泽东还坚持进行冷水浴、风雨浴、长期露宿等常人所难为之事,这都是为了学素质——训练勇猛无畏、敢做敢为的意志素质,同时也提高身体素质。
“学什么”应当始终在“为何学”的主导之下,要时刻根据事业的需要进行学习;同时,“学什么”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学内容相应不同。
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上大学时不喜欢数学,常常让同学帮他记数学笔记而草率应付过去。当他攻占广义相对论堡垒时,所短缺的正是数学。这时,他为了更好地在事业上获得大成,就下功夫学了七年数学,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取得了辉煌的大成。
在这方面,毛泽东前半生做得很好:他重视学习文、史等社会科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重视磨练意志,重视调查研究,后来又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式学习打仗……这些都对他实现大志极有帮助。而晚年的毛泽东却未能像他前半生那样很好地做到根据事业需要来确定“学什么”。在晚年,毛泽东的事业主要是建设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使国家变得繁荣富强。事业急需他学习经济学的学问,特别是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学问。但从那时毛泽东的书单中可以看出,他读经济方面的书很少,尤其是管理社会化大生产方面的书很少。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等方面,都是他后期事业十分需要的,但他却未能把这个“缺”补上,以至于导致晚期事业决策的大失误。再有,当时毛泽东处在最高地位,处在全国人民无限爱戴、无限敬仰之中,谦虚谨慎的素质在这时更为需要,要求更高,更需要下功夫学习、修炼这方面的素质。而他却没能充分意识到这些,没有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去学习、修炼。相反,这方面的素质反不如初,失去了早期的“谦和”。毛泽东没能继续保持他“学什么”上的变革——严格根据事业需要进行学习,这正是他在晚期事业上发生大失误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得出又一启示: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取得的无比辉煌的事业大成,得益于他的学业大成,而他在后来的经济建设时期事业上的大失误,也是因为学业上出了大问题所致。“成也在学,败也在学”——学习定成败,即学业成败决定事业成败。而决定学业的成败,“学什么”是关键! 
  
 怎么学的大变革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
——贝尔纳
毛泽东在“怎么学”(即学习方式方法)上也与众不同,实现了大变革。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对毛泽东帮助最大的学习方法如下:
1。思写法
毛泽东的读书方式与常人显着不同。
一般人看书,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呆读死记,机械硬背……毛泽东则不然,他采用的读书方式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凡是较为重要的书或文章,毛泽东都反复看、划、批。他的书,没有不划杠杠的,到处都是记号、眉批,常常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荒谬”或“不通”等批语。
在第一师范的五年半时间里,毛泽东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了不少于百万字的批语、评注。例如,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仅10来万字,他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下了万多字的批语。
毛泽东运用思写读书法,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因为通过勾画、眉批,能大大促进思考,使理解更深刻、全面,记忆更准确、系统,并产生新的创见、新的思路。这能把读、思、写三者合一,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一般人读书时不愿动笔,不爱思考,读再多的书往往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
“思写”法,实际上是一种精读的阅读方式。精读是极为重要的。宋代大儒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精读,才易于领悟书中的要领和精髓,才能取得最大的实际效益。
2。讨论法
讨论法或讨论式,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是一种学习的极佳方式,其效果甚至远胜“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
“讨论法”的最大功效在于能够极好地训练思维能力。“思维是智慧的核心”,训练思维是学习的核心任务。
运用讨论法,最能调动思考的热情,使人处于最佳的思维态,大大开发思维潜能。
讨论法,可以交流思想,丰富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一经讨论,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
讨论法,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思维的深度、广度、正确度都能得到迅速提高;
讨论法,可使思想产生碰撞、激荡,从而能产生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
讨论法,在表述自己思想、见解的同时又是最好的口才训练
……
讨论法可以带来全方位的巨大效益。
毛泽东非常重视讨论法,他经常与同学、朋友、老师进行讨论。据毛泽东早期的好朋友萧瑜(萧子升)回忆说,他跟毛泽东经常进行讨论,他们不愿意讨论被学校出操的号角声打断,宁愿违反校规也要把讨论继续下去。毛泽东所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该会的主要活动就是进行讨论,或研讨学术上和当前国事的问题,或讨论学习和工作的计划。从毛泽东与他的友人、老师的通信也可以看出,信的主要篇幅都是在讨论一些学术问题或国家大事。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时,他在“组织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方法以自由研究、共同讨论为主。”
不仅毛泽东得益于讨论法,爱因斯坦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