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岔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绺绱罅丫嗜ト炅恕!
五
年轻时的小连除了爱姑娘;没什么大毛病。其实“爱姑娘”也算不上毛病;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十八岁的小连正如《柳堡的故事》里“十八岁的小哥哥”;少年英俊;风华正茂。
将小连带往江西;是我姑爸爸的主意;原因是高中毕业的小连在家闲着没事;把胡同口药铺余掌柜的闺女小瑛子的肚子搞大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没有现在一套完整的计生措施;更没有现在大街小巷四处张贴着的“无痛流产”的广告;那时候;肚子大了就是大了;想让它消下去是相当麻烦的。
姑娘大肚子;在市井生活中丢人现眼不说;只那舆论就足以让当事者再无颜活在世界上。解决的唯一办法是出嫁;是谁的孩子嫁给谁;以遮未婚先孕之丑。问题是“十八岁的小哥哥”自己还不能养活自己;姑爸爸家也无法再添上一个人的嚼谷;最主要的是老太太不愿娶个买卖人的闺女做媳妇;旗人自个儿穷;还看不起经商的。听说我父亲要上江西景德镇云游;走之前俩钟头才把小连塞了来;明说是照顾舅舅路上的饮食起居;其实是“临阵脱逃”;躲避承担“孩子父亲”的责任;说白了就是把那个叫小瑛子的姑娘闪了。小连还有些于心不忍;藕断丝连地眼泪汪汪;我父亲也说此做法不妥;但是姑爸爸说余家是想借机会讹傅家一把;那个叫小瑛子的丫头;高颧骨;大嘴叉;一副妨夫之相;这样的丫头别说当太太;就是找丫环在相貌上也是犯大忌的。佘家是开药铺的;不愁找不到麝香、雄黄、巴豆一类打胎药;药铺里八仙桌前头的那个贼眉鼠眼的坐堂大夫;更是绝对有法子把姑娘肚里的孩子弄下来。小连一拍屁股走人;让那丫头死无对证;任是谁的孩子也说不清了;什么叫快刀斩乱麻啊;这就叫快刀斩乱麻!
姑爸爸的做派颇有老佛爷遗风;她老人家那一推六二五的观点;让所有的人瞠目结舌。小连不想走;还想跟小瑛子拉扯。姑爸爸说;你也就是眼前放不开罢了;走几个月什么都淡了。宫里珍主跳井的时候光绪也是痛不欲生的;霜打了一样的蔫了大半年;结果怎么着;还不是把她搁下啦!
小连极不情愿地跟着我父亲走了;想的是一半月就回来;却不想;两个月了;我那闲散的父亲还没走进江西。我父亲游游逛逛;走走停停;时而住下写 生;时而寻觅古迹;时而拜访朋友;时而考证传闻;有时为塘里的鸭子停滞数日;有时为半座颓寺盘桓一天。沟里的野草、洗衣的女子、青黛的水牛、歪脖的老树;都成为父亲摹画的对象;悠老人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说悠是闲云野鹤;游荡散仙绝不为过。行走中的小连却焦躁如热锅上的蚂蚁;女友腹内的孩子在一天天成长;那实在是件让人揪心、刻不容缓的事情。所以;小连总处于魂不守舍状态;根本无心什么水牛和古庙。
走到九江的时候他们得到了小瑛子用一根绳子结束生命的消息;父亲感叹药铺丫头气性太大;草率轻生;小连则恨不得一头扎进长江;追随小瑛子而去。父亲站在滚滚的江边;望着泪流满面的外甥;开导说;逝者如斯;去便是去了;不过早晚而已。浔阳江头是白乐天送客之处;也是宋江题诗旧地;本就是个失意场所;风雨无情;落花满地;自是凄切愁苦;可是放眼四望;又别是一样风情;鸥鸟江风;天高水清;风雨无痕;江山如故;瞬间的儿女情长;瞬间的痛苦悲伤;不过是江水中偶尔泛起的一个浪花;随波而逝
小连对舅舅空泛的安慰不以为然;独自在江边喝了不少酒却不敢提回转的话语;他知道;北平那块地界是回不去了;回去那一屁股屎他擦不干净!
小瑛子上吊的那座药铺若干年后我去看过;已是五十年代末了;药铺改作了公交车的调度站。进进出出都是司机和汽车卖票的。那里也兼售月票;我上学在西城;每次买月票都舍近求远地到“药铺”去;从那个小洞洞般的窗口里递进钱去;取出票来;一进一出;我仍能隐隐嗅到一股党参黄芪之气;这应该是小瑛子的气息。有一回借故询问月票的始卖时间;登堂人室地进了调度站;被一个胖娘们儿很不客气地推了出来;说是“金钱重地”;不能随便进入。我则更不客气地说;你们这里一股药味;谁爱待呀!
胖娘们儿“高颧骨;大嘴叉;一脸妨夫之相”;活脱一个小瑛子转世;听了我的话她使劲吸着鼻子说;什么药味?我看你这孩子是有病!
我说;你才有病!以前你这屋里有人上过吊!
胖娘们儿说;呸!呸!呸!
六
父亲领着他的外甥来到了景德镇;这是他们行程的终点。
爷俩儿住在珠山的一座庙内。父亲在给我讲述这段经历时曾提起过庙的名字;可惜被我忘记了;或许叫白云寺;或许叫临江寺。二00八年底我寻访父亲的踪迹来到景德镇;无论是“白云”还是“临江”则一概没了踪影。当地朋友说;景德镇医院的前身就是一座寺庙;你父亲曾经在那里居住过也未可知。我说在哪里居住现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父亲和小连的人生岔口;是他们分道扬镳的地方。
之所以落脚寺庙;是因为寺院住持一明曾经是父亲在日本留学的师弟。一明本来是学化学的;不知怎的回来当了和尚;晨钟暮鼓;念佛烧香;把个氢氧结合、酸碱变化全扔进昌江水;让它们回归自然;顺波逐流了。庙有两进院落;后头有僧房;庙里除了住持一明之外还有一个叫广智的小头陀;广智还没有受戒;顶着一脑袋硬扎扎的头发;在庙里充当打杂的角色。。因为是附近邓家岭人;家里还开着三座窑场;便把个和尚当得有一搭没一搭;时不常地往家跑。
我父亲和小连住在东配殿;广智和厨房的李居士在西配殿;一明单独住在大殿的西套间。景德镇的窑场有近百;父亲每天到瓷器街和窑场上转悠;体味“陶阳十三里”的繁华和“火光烛天”、“四时雷电”的壮观。阴天下雨不出门;就跟一明聊他们在日本学校的事情;说到高兴处还要唱;唱日本的流行歌《迷路的猫》和《樱花》什么的。中国的和尚用木鱼打着拍子唱外国歌;成为珠山的风景;好在日本的歌曲多和念经差不多;别人听了也觉得很好。一明有他的一帮信徒;信徒们隔三差五就送来东西;说是供奉佛祖;其实是送给和尚的;所谓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情景。庙虽小名声却很大;留过学的和尚自然比一般土著道行更深;特别是一明唇上留的两撇小胡;更让女信徒们倾倒。你细看大殿后头的文殊和普贤;嘴上都有蚯蚓一样的两撇胡;所以一明嘴上的胡子便显得自然而地道;十分的正宗了。李居士的厨艺一般;把给庙里做饭看作了一种功德;一种修行;清素的饭食简单而明了;除了米饭便是米粥;菜便是坛子里的腌萝卜;偶有滴几滴菜油的炒洋芋也要等到某位佛爷的生日才能操作。我那位美食家的父亲自然受不了这清苦;常常下山到街上去寻觅好吃的;七拐八拐竟找到了一个小馆;店主是杭州人;做卤肉的;在父亲的要求下竟也能将“西湖醋鱼”、“杭州酱鸭”做成“昌江醋鱼”、“景德酱鸭”;并且味道还不错。父亲像鲁智深一样将鱼和鸭用荷叶包了带进庙门;一明对此并不反感;夜晚还要与老同学对饮于庭院的菩提树下;闲聊至月上中天;达到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境界。用一明自己的话说;他是“修心不修嘴”。
如同来途的水牛、古庙、鸭群、野草;景德镇的一切在父亲眼里皆是优美;闲暇中画了院里的葫芦架;画了来送豆腐的邱二姐。画被广智拿回家去;临摹了;烧在了瓷器上;釉下青花葫芦笔筒、粉彩二姐美人梅瓶;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惊喜;老人家于是知道;怹的画原来还会以这种方式出现;与原作相比;更精彩;更鲜活;更具生命力。由此父亲日日要画。不是在纸上画;是在瓷坯上直接画。在广智家的瓷窑里;我父亲光着膀子画画;然后烧成一件件美瓷;这过程简直是不可言说的美妙。窑变的意外让画作增添了空灵和神奇;让怨着迷其中;景德镇实在是怹钟情的、乐不思蜀的地方。后来经一明介绍;父亲和镇上的瓷画名流“珠山八友”有了来往;八友中有前清秀才邓碧珊;有不与政府合作的徐仲南;有擅长画江南小景的金农和以人物画著称的芏琦……大家都知道叶四爷在画界的名声;知道他与徐悲鸿在北平筹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事情;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父亲在景德镇如鱼得水;有吃有喝有朋友有事干;日子过得充实而不寂寞。
一晃数月过去。
小连跟广智自然成了一对搭档。小连在广智的引导下钻遍了景德镇的角角落落;什么三角井、斗富弄、莲花塘、十八桥;对各处很快门儿清;如同熟悉故乡的东四牌楼、西四大街;闭着眼睛也走不丢。江南的清秀和暖;江南的滋润富饶;江南女子的俊秀可人;让小连快乐极了;那个不久前因他而悬梁的小瑛子只是偶尔地在他的梦中掠过;模糊又含混;不是浪花;连波纹也不是了。他母亲的话真是至理名言:“走几个月一切都淡了。”
父亲对我说他在景德镇遇到过红军;我认为是父亲记错了;我们学过党史;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大多在井冈山、在江西的南部和福建北部一带活动;跟景德镇关系不大。但是父亲明确地告诉我他的确在景德镇和红军有过接触;并且说红军的长官姓孙;人称孙团长;团长的独立团指挥部就在庙的前院。
每天进出庙宇的军人很多;男的女的都有;年龄都与小连和广智相仿。没一个礼拜小连就恋上了部队的女兵吴贞;跟在吴贞的后头;狗一样地追着跑。吴贞比小瑛子有意思多了;痛快果敢;飒爽漂亮;像京戏里的樊梨花;跟樊梨花比;小瑛子顶多像个秦香 莲。
小连是个情种;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得有个人爱;情感不能有空缺。我想遂大概也是他后来频频地变换夫人的原因。不算死了的小瑛子;小连先后有过四任妻子;有的是离了;有的是牺牲了;四任妻子给他生了一大帮孩子;个个都是鼻孔朝天的“革命干部子弟”;到我们家来看我父亲都带着降贵纡尊的范儿。到了“文革”初期;有两个还来造过反;说我父亲在江西阻挡他爸爸参加革命;罪大恶极。后来他们的爸爸被关了;“干部子弟”便再不来了。一个个都老实了。
我对父亲与革命的失之交臂十分的不理解;父亲对此却很坦然;说即便当时知道红军后来要坐掌江山;他也不会跟着红军走。我说那就是对红军有看法;对红军有看法就是对革命有看法;就是落后;就是反动;可悲极了。父亲说他对红军没有度感;都是些很执著的年轻人罢了;父亲把打仗看作了小孩子过家家;就像我的哥哥们院里院外地跑;玩“官兵抓贼”;不同的是红军“官兵抓贼”的场地扩大了;人数增加了。我问父亲谁是官兵谁是贼;父亲说“调换着来”;谁抓谁是看运气;角色是随时转换者的。我说人家小连怎的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父亲说小连是没有退路了;小连不敢回北平;小瑛子的命案在等着他;那个狐狸精一样的吴贞紧紧地勾着他;他的魂魄早随着吴贞走了。
这样说小连参加革命的动机一点儿也不纯;非但不纯;让人看着还有点儿那个……我是没有机会问小连;若有想必他的回答一定是“建立苏维埃;解放全人类”一类的冠冕堂皇。他会将许多细节抹去;使他的革命变得神圣化;笼统化;这是他后来一贯的把戏。
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见过吴贞;她到我们家来是了解小连参加革命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