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桥中国史-第8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20年的战争中失败,而张作霖作为直系的同盟者对皖系的失败做出了贡献,张成了全国性的人物;他控制着满洲和作为战利品一部分的内蒙。日本政府做出了一项政策决定,这项政策决定在整个张作霖余下的生涯中成为日本与张的关系的指导方针:日本将在使满洲发展和组织起来以及牢固地控制满洲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张作霖。但是,日本对张谋求实现在中央政府的野心将不予帮助;他们要张留在本地,致力于满洲的治安和社会秩序,而不要卷入那些可能导致战争和混乱,因而威胁日本利益的事情。
日本并不想直接向张提供武器而悍然违反武器禁运条例,因而他们帮助他建立一个兵工厂以制造他自己的武器。日本人以下面这种启示性说法说明他们给予张财政援助的态度:虽然帝国政府并非不愿意根据情况对财政援助给予友好的考虑,但重要的是这样做要用经济贷款的方式,尤其是要采取在联合企业中投资的形式,以便避免列强的怀疑和中央政府的猜忌。如果张作霖也愿意日益争取促进中日合作的实体,例如在关于土地的租借、矿山和森林的经营以及其他这类有前途的事业上尽力,如果他愿意尽一切努力贯彻所谓共存共荣原则,并制定已经存在和最近将建立的中日合资经营公司的共同管理方法,那么就可以使东三省的财源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地兴旺起来。①日本和张的关系一点也不平稳。张继续使自己卷入全国性政府的事务,并在三次华北的战争中,置日本要他留在本地的希望于不顾。他不想作日本的傀儡,一有可能便坚持他的独立。然而日本依然把张看做在满洲可以利用的最好的选择,做了一切必要的事情以保护他在那里的地位。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日本人在起辅助作用的但并非不重要的方面对吴佩孚进行干预。他们显然提供金钱以换取冯玉祥在这次战争中倒戈,而且当1925年张的一个将领反叛并试图夺取沈阳时,日本人进行干预,把张从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中救了出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人还是杀了张;1928年,日军军官中的极端分子暗杀了他,希望引起可以利用来为日本谋取利益的混乱。
苏联积极帮助冯玉祥。冯玉祥在他于1924年转而反对吴佩孚并由此导致直奉战争结束以后,急切地寻求援助,因他知道不久他将不得不和日本人所训练和支持的张作霖的庞大军队作战。从苏联的观点看,冯的改革意向和革命词藻使他看来像是支持国民党的候选人。整个1925年俄国人都向冯提供武器、金钱、私人顾问和部队的教员。作为回报,他应当同意在他的部队里进行国民党的政治教育,并广泛地和国民党合作。冯接收了这种援助,但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事情以阻止俄国人或国民党代理人使他的部队政治化,因为他知道那意味着他将丧失他的个人控制。
和张的战争终于在1925年年末到来,并很快变得对冯不利。1926年早期他让出他的指挥权,到苏联去了,他将在那里停留大约五个月。冯希望他的离去将减少张作霖消灭他的部队的决心,但他也想开阔他对俄国领袖们、他们的国家和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知识。冯和一个俄国顾问一道旅行,这个顾问对他进行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状况、党的体制问题以及所有中国人需要加入国共合作以实现真正的国家团结并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的进修教育。冯似乎已经真正为苏联的社会、苏联共产党的纪律和效力所感动。同时,他和他在中国的部队保持着联系,这支部队正在遭受一次大失败。秋季早期,在商定450万卢布的附加军事援助后,冯回到了他被击溃而锐气受到挫折的部队。
当冯抵达中国时,国共消灭军阀主义以及统一国家的军事行动——北伐——已经在进行。冯整编了他的部队,并在占领河南时与这一军事行动配合。当蒋介石在1927年攻击共产党人时,冯有一小段时间成了俄国领导人的主要希望;他们要他继续支持国民党的左翼和共产党人,并用他的军事力量与蒋介石对抗。但是冯迅速与蒋达成协议,并劝告俄国人回国。就此结束了俄国人对军阀政治斗争的卷入。①英国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有最大的商业和金融利益,因此对促进稳定的政府特别关心。当英国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拚命恢复他们在中国贸易中的突出地位时,稳定显得甚至更加重要。即使当混乱似乎预示整个中央政权的崩溃时,英国人也支持北京的政府。但英国人对段祺瑞的政府从不热心,这是由于它的亲日本的倾向性。他们欢迎段于1920年被直系打败,因为直系领袖们曾声称他们反对再借外债,他们还被英国人认为有能力统一中国。许多作者曾经断言或者暗示,英国人和美国人向直系领袖吴佩孚提供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援助。但是新近的详尽研究断定,当吴悉心照料英国人和美国人以图得到财政和军事援助时,英国和美国政府坚持中立并拒绝援助,尽管在华的外国人普遍赞扬吴。吴从在中国的公司——特别是英美烟公司和亚细亚石油公司——得到了很多款项,这是在吴控制下的地区禁止对它们进行抵制的回报。①① 史扶林:《中国的军人与政治:军阀模式是否贴切?》,《亚洲季刊:一种欧洲杂志》,3(1975年),第195页。
① 严格地说,段祺瑞不是一个军阀,因为他在1916年以前曾经为了有利于在北京的高级职务而放弃对军队的直接控制。但是,很多军队指挥官把他看做导师和领导人,使他成了一个主要军阀派系的公认首领。参见包华德和理查德·C。霍华德编:《中华民国传记词典》,3,第330—335页。
② 同上书,2,第24—28页。
③ 同上书,1,第68—72页。雷金纳德·约翰斯顿:《紫禁城内的微明》,第146—156页载有张勋1921年写的一篇简短自传的译文。
① 詹姆斯·E。谢里登:《中国的军阀:冯玉祥的一生》。
② 对张宗昌没有全面的研究。《中华民国传记词典》在其书目中列出了一些不可靠的资料。“狗肉将军”这一称呼不是由他的食品,而是由他嗜赌牌九而来,牌九是种高赌注游戏,华北俚语叫“吃狗肉”。(比较西方赌博游戏中的“rollthosebones(掷骰子)”、“snakeeyes(掷骰子游戏中掷出两幺点)”、“deadman’shand(扑克牌戏的两对,A和8,或J和8”。)参见李川:《军阀轶闻》,第123页。
① 谢文荪:《一个军阀的思想和理想:陈炯明(1878—1933年)》,《关于中国的论文》,16(1962年12月),第198—252页。
② 黛安娜·拉里:《地区和国家:1925—1937年中国政治斗争中的桂系》。唐德刚和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
③ 吴应銧:《近代中国的黩武主义:吴佩孚的生涯,1916—1939年》。陶菊隐:《吴佩孚将军传》。
① 事实上不可能精确地确定这一动乱时期的配备武器的人数。齐锡生在《中国军阀的政治斗争,1916—1928年》第78页论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我这里所接受的估计。
① 《张发奎将军对夏连荫讲述的回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口头历史项目。
① 唐纳德·吉林:《军阀:1911—1949年在山西省的阎锡山》。
① 吴应銧:《近代中国的黩武主义》,第62页。
② 吴应銧:《民国初年地区行政长官的职业:职业的招聘、训练和流动性》,《现代亚洲研究》,8。2(1974年4月),第237页。
③ 拉里:《地区和国家》,第30页。
① 军阀税收的资料选自范围很广的原始文件:关于个别军阀的专题论著、外交家和记者的报道、报纸和期刊的记事。有些最有趣和最富揭露性的资料载于《张发奎将军对夏连荫讲述的回忆》、唐德刚和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关于军阀税收的简要而有见地的论述是齐锡生的《中国军阀的政治斗争,1916—1928年》。陈志让讨论了这个问题,见《军人绅士的联合: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第130—145页。吴应銧:《近代中国的黩武主义》第55—80页详细研究了吴佩孚的岁入资料。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强调军阀搜刮钱财的范围、多种多样和横征暴敛的性质。
① 齐锡生:《中国军阀的政治斗争》,第36—76页。
① 安德鲁·J。内森:《北京1918至1923年的政治斗争:派别活动和宪政的失败》,第128—175、232—239页。吴应銧:《中国军阀的一派:直系,1918—1924年》,载安德鲁·科迪埃编:《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文集,3,优秀论文,1967年》,第249—274页。又见吴:《中国的黩武主义》。
① 加万·麦科马克:《张作霖在中国东北:1911—1928年:中国、日本和满族人的想法》。
② 拉里:《地区和国家》。
① 内森:《北京1918至1923年的政治斗争》论述了各派,附录提供了七个主要派别的简况。关于军队各系为首的军官以及他们的部队,见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处处可见,尤其是第1卷第2部分。
② 谢文荪:《军阀主义的经济》,《中华民国研究通讯》,1。1(1975年10月),第15—21页。
① 关于这几次战争军事方面的明确叙述,见文直公:《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第2卷。
② 见地图9、10、11、12。
③ 齐锡生:《中国军阀的政治斗争》,第201—239页。
① J。S。休斯顿领事就汉口领事区的政治情况致国务院的报告,1925年4月4日。国务院有关中国内部事务的文件,893。00/6206。
② 唐盛镐:《俄国和苏联在满洲和外蒙的政策,1911—1931年》,第152—153页。
①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和重要文献》,1,《文献》,第525页。关于引文和上两段的某些方面,见麦科马克:《张作霖在中国东北》,第56—59页。
① 谢里登:《中国的军阀》,第163—169、177—179、197—202页。
① 吴应銧:《现代中国的黩武主义》,第151—197页。关于吴佩孚从一些外国公司得到钱,见罗赫德致马慕瑞,1925年9月19日,国务院,汉口档L,第2号;罗赫德致国务卿,1925年9月25日,国务院,汉口档,第8号;《密勒氏评论报》,1926年4月24日,第207页;C。埃斯特朗热·马隆上校:《新中国:调查报告》,第Ⅰ部分,《政治形势》,伦敦,独立劳动党出版社,1926年;J。C。休斯顿致马慕瑞,1926年7月1日,国务院,汉口档,第63号。
从北京看黩武主义与不稳定
在军阀时期的12年中,北京的全国性政府令人手足无措地变动无常。七个人当总统或国家首脑。其中一人是两次,实际上等于八个国家首脑。除此之外,有四个摄政内阁在短暂的过渡期间管理政府,还有一次满族皇帝的短暂复辟。学者们列举出24个内阁、5届议会或国会,至少4部宪法或基本法(参见第5章)。人物、机关以及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变更过多,因而要以清晰而易读的方式记述北京的政治斗争非常困难。前面第5章扼要讲了立宪政府的工作。这里我们考察上述某些事件,以便表明黩武主义是怎样随之发生并终于取代了宪政的一些痕迹。
段祺瑞在袁世凯政权的后期担任了国务总理职务,并在黎元洪下面继续担任这一职务。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