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京宰相-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邮漳暇┕竦痴捌渌舾骷墩囊磺腥Α�
中共的八项和谈条件,无异于命令南京政府无条件投降、双方谈判于四月一日开始,地点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周恩来制订下的谈判方式也真叫绝,不是谈判桌上各据一方的对谈,而是一对一的个别交谈。说是为了充分交换意见,谈深谈透。周恩来与张治中谈,叶剑英与黄绍宏谈,林伯渠与章士钊谈,李维汉与邵力子谈,聂荣臻与李蒸谈,林彪与刘斐谈。
名为个别交谈,实为分化瓦解,政策攻心,各个击破。能策反几个算几个。此为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谈判形式与策略。尤其滑稽的一对,林彪与刘斐。刘斐长期任职南京政府军令部次长,本是中共潜伏于国民党军事核心的一名战略情报人员,此次竟然派来担任和谈代表,对手又是中共名将林彪,两位「党内同志」能「和谈」的,不过是由刘斐直接向林彪详尽提供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机密罢了。
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的同时,中共中央加紧布置渡江战役,成立了由邓小平任书记的总前线委员会,统辖中共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的一百多万大军,形成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攻击阵线。
「引咎下野」的蒋介石则退居在浙江老家奉化溪口,幕后指挥嫡系人马向台湾诸岛的海空大撤退,以保存最后的军力财力,去卧薪尝胆,绝地逢生,静观国际大局变化,以期卷土重来,光复大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世事如棋,谁知道呢?
唯留在南京的代总统李宗仁一心求和,希冀划江而治,再成立联合政府,以保持住一位政治人物最低的尊严局面。可是共产党胜券在握,分寸不让,坚持共军一定渡江,国军只能放下武器,接受改编。南京政府的和谈代表团作了最大的让步,几经往返,终于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八条二十四款。周恩来并另派李宗仁的心腹黄君汉返回南京,向李宗仁秘密传话,要求李宗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南京,并保护好自己。只要李先生摆脱了蒋介石,那怕无一兵一卒,中共都是愿意与之合作的。
四月十五日,双方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了最后一次和谈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代表中共下了「最后通知」:南京政府还有五天时间去接受这份〈和平协定〉,五天之后的四月二十一日凌晨,即是人民解放军向长江南岸发起总攻击之时。
这最后的〈和平协定〉由黄绍宏带回南京,连李宗仁的桂系心腹白崇禧都没法接受,隐居奉化溪口的蒋介石更是拍桌大怒。二十日深夜,李宗仁、何应钦电复尚在北平的张治中并各位代表,拒绝接受该协定。张治中立即将南京的答复通知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当天子夜,部署在长江北岸五百公里战线上的中共大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一举击溃了国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于二十三日占领了南京。李宗仁没有留在南京,去了广州,随后脱离了国民党政府,经由香港赴美国当了「寓公」。忠诚于国民党的白崇禧、何应钦等人则先后撤退去了台湾。
和谈破裂了,周恩来却要替中共取得最后的一批「果实」,给气息奄奄的国民党政权政治上致命的一击: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团人员全部留下,归顺中共新政权,为新政府、新国家服务,并允诺五位谈判代表及其顾问屈武、柳亚子等人参加即将举行的新政治协商会议。
且看周恩来是如何强行留置国府首席代表张治中的:四月二十二日,张治中向中共方面提出,和谈既已结束,他和代表团成员应返回南京「复命」。国民党政府亦已决定派专机来将代表团接回。
张治中将军毕竟算个「儒将」,党国元老,他需要保持自己的名节。他说,代表团是为和谈而来,和谈既已破裂,自无继续留在北平的必要。代表团是南京政府派遣的,任务终了,安得不返?况且家小都在南京,亲生骨肉,安得不顾?别人回不回去,那是各人的选择,他是首席代表,论情论理都不能不回去。自古两军交战,不留难来使,相信中共方面会有雅量,会讲信义放行的。
周恩来得知张治中要求回南京复命的决心后,立即报告了住在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毛泽东指示周恩来按原计划行事。当晚,周恩来放下别的事务,赶到六国饭店拜望张治中,与张紧紧握手之后,说:「文白先生,谈判席上,你我是对手,唇枪舌战、脸红脖子粗都曾经有过;谈判席下,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当年在黄埔军校,我是政治部主任,你是学生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老同事了嘛。抗战时期我长住重庆,你是党国重臣,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我兼副部长,你给了我多少关照。特别是四五年重庆谈判,你为了毛泽东主席的安全,竭尽心力。毛主席至今感念不已,称你为他家乡的父母官哪①。他还记得当年在中统、军统的严密监视下,你向他出示你写在自己手心上的那个「走」字。是毛主席委托我,恳请你留下来,与我们合作共事。」
周恩来强调的是毛、周与张治中先生之间的私谊,张治中似乎并不为之所动。国之重臣,各事其主,区区个人私谊,岂可代替国家政治?何况,当年在重庆,如果蒋先生不讲信义,撕破脸皮,把你周恩来和毛泽东统统强行扣下,不放虎归山,你们共产党未必这幺快就可以形成今日的气候。
周恩来目光深邃,仿佛看到了张治中先生的内心深处。他拉着张治中的手在沙发上坐下,对症下药地说:「这次二十天的和谈虽然以破裂告终,但活动安排紧张,大家都辛苦了,双方代表团同意的〈国内和平协定〉是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和谈失败的责任不在我们,也不在你们几位谈判代表身上。内战的责任,仍在国民党政府身上。战火因此重燃,你、我只有感到遗憾的。目前形势发展迅猛,国民党四分五裂,已成全面崩溃之势。我们估计,随着形势的转移,仍有恢复和谈的可能。即使退一步说,全面的和平办下到,亦可能出现一些局部地区的和平,这个协定还是用得着的。我以为,你、我的努力并没有前功尽弃。」
张治中仍然不为所动,再次严肃地说明他要回南京复命的理由。
周恩来耐着性子听完张治中先生的「理由」之后,语气尖锐地问:「文白先生,你为什幺不相信毛主席和我本人挽留你的诚意呢?为什幺一定要去追随蒋介石一条黑道走到底?现在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光明与黑暗两条出路:你为什幺要选择黑暗的路?」
张治中说:「我自投身国民革命那天起,追随的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忠诚的也是三民主义。至于我跟蒋先生的关系,我不说,你们也是清楚的。」
周恩来没想到张治中的态度这样固执。但他要比张治中更固执,一定要完成毛主席交下的「挽留住南京谈判代表」的指示。张治中是首席,留住了张治中,其它代表本为亲共人士,就不成问题了。于是,周恩来情辞恳切地继续劝导说:「南京你们是回不去了,根据刚收到的我军前线战报,昨天我大军突破长江天险,完成对南京的包围,并占领了锺山、紫金山一带,我前锋部队今晨突进到了雨花台。南京已无险可守。我还可以告诉文白先生,南京城防司令,蒋介石警卫团团长,陈诚警卫团团长等将领,均已向我投诚……。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率领南京政府机构,已撤离南京,去了广州。上海也指日可下。」
张治中先生眼里溢出了泪花:一边是泰山压顶,势如破竹;一边是兵败如山,众叛亲离……。
周恩来进一步说:「我能理解文白先生对国民党的感情,毕竟是为三民主义奋斗了大半生埃你和代表团一定要回去,也只能回到上海或广州。不管你们回到哪里,国民党的特务都随时可能对你们采取行动,甚至加以杀害。因为蒋介石、何应钦们已把你们视为降将、叛逆……。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文白先生正好也姓张。有消息说,张汉卿已被蒋介石送去台湾继续拘禁。当年,汉卿就是不肯听我一句话,凭着他一个正直军人的侠义心肠,上了那架送蒋介石回南京的飞机。英雄失算,千古遗憾埃而我们的另一位好朋友杨虎城将军及其夫人、孩子加上秘书,至今被关押在贵州熄烽监狱,随时可能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周恩来说着,眼睛也红了。这是他的政治撒手锏,刺中了张治中先生内心要害。只要想起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遭遇,国民党内非蒋介石嫡系的军政大员,就没有不寒心的。张治中什幺都不怕,只怕去做屈死鬼。
张治中无话可说。沉吟了一会,他终于改了口:「毛主席有没有提过,我要是留在你们这里,还能做点什幺?」
周恩来心里一阵轻松的窃喜:原来是要官要位埃他不动声色,精神平和地说:「这个,文白先生完全可以放心。毛主席说了,只要文白先生留下来,他可以自己选择在军队里、政府里、全国政协里做事,可以在中央,也可以在地方做事。」
张治中释怀了,但面子上仍然有些疑虑:「我可以考虑留下,但代表团的其它成员,他俨愿不愿留下?」
周恩来笑了:「他们就等着首席代表的这句话了。现在可以告诉文白先生,当初我们制订一对一个别交谈这种谈判方式时,就有了一旦和谈破裂把你们全部挽留下来的考虑。」
张治中将军久经沙尝政坛摔打,此时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冷噤:「周副主席乃今日中国第一谈判高手,谈判席上,国民党的任何一位人物都没有能斗得过你埃你是智勇双全,刚柔并济埃」
周恩来连忙晃了晃手:「过奖过奖。恩来才疏学浅,今后还盼文白先生多加指教,共同为建设新国家出力。文白先生还有什幺别的想法?恩来愿意效劳。」
张治中忽然紧了紧眉头,说:「有一点,我是万不肯做的,你和毛主席不必要求我们五位和谈代表发表通电声明吧?」
周恩来坦然地哈哈大笑:「文白先生过虑了。你们的行动本身已是最好的通电声明了,何必多此一举?我们为国家民族办事,这点气量还是有的!想想看,你们五位代表和顾问们还有什幺当务之急?只要能办到的,恩来一定竭尽全力。」
张治中见周恩来态度诚恳,于是提出一个潜伏于他心中的大问题:「我们的家室怎幺办?每家都有老有小,骨肉至情。他们可千万不要被蒋先生手下的人劫持去台湾当人质埃」
周恩来胸有成竹似地说:「难得文白先生一身正气,先公后私。放心,我们早已作了安排。我们在上海、南京两地的地下党组织,最近采取了措施,乘国民党军队溃败逃走混乱之机,把诸位的家室统统保护起来了。
也是白崇禧先生通达人情,睁眼闭眼了。相信先生的家人很快就会来跟先生团聚。到时候给先生一个惊喜。」
就在周恩来找张治中先生作彻夜长谈之后的第三天——四月二十五日,白崇禧从上海派来的专机飞抵北平,名为接和谈代表团南归。专机上却下来张治中将军的夫人及亲属子女共九人,连同送〈和平协定〉回南京的代表黄绍宏也一起返抵北平。
张治中将军见到夫人及家人前来团聚,果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