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京宰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人又从来喜欢由别人代理他们打战,他坐收渔利,反正战争从来打不到他美国本土。即便是这样,一九三七年以后,英国人花了多少心机,使了多少计谋,做了多少手脚,都没有能把美国人拖入反纳粹德国的战争。美国人稳坐在北美洲,东面隔着大西洋,西面隔着太平洋,观望着欧洲、亚洲的连天战火,只顾拚命的生产军火及供应各类战略物资,大发战争横财。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海军偷袭夏威夷珍珠港,几乎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这才激起全体美国民众的爱国热潮,美国总统罗斯福才乘机对德、对日宣战。尽管宣布了参战,美国最初两年也只是在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投入有限的空间支持及军火供应。在欧洲,是让苏联红军去跟德军主力正面激战;在亚洲,是让中国军民去跟日军主力作战。迟至一九四四年夏季,在苏、英等国的一再催逼之下,美国才正式投入大量兵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常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是如此,要想使美国人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周恩来喝干了杯里的茶水,继续说:「再谈苏联方面。整个二次大战中,苏联始终处于跟德国主力正面较量,作出了最大的民族牺牲,死伤二千五百万人。现在史达林同志已七十高龄,身体和精力都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在短期内,亦不会愿意卷入新的世界大战,不会愿意自己的国土重新沦为世界大战的战常而且美国已经有了原子弹,苏联的原子弹则正在研制中。除非美国出现战争狂人,逼迫他自卫反击。我刚才说了,苏军已撤出朝鲜半岛,已无意返回。这一点,相信美国情报机构已看得很清楚。这一来,如果朝鲜半岛燃起战火,只会是一场局部战争。对于苏联提供空中支持的承诺,我表示怀疑。因为出动了空军,实际上就是参战了。而当南朝鲜李承晚大韩民国政权行将覆灭之际,美国很可能从日本基地上直接出兵参战。对金日成同志来说,倒是个确实存在着的风险。」
毛泽东专注地听周恩来分析完国际局势,才点燃了手里的烟卷:「很好很好,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开诚布公,本人愿意再打一仗。原来准备花五到七年时间,解决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没想到人家不经打,只花了两年多时间,人家就土崩瓦解,逃到几座大小岛屿上去了。有什幺办法?
本帅战犹末酣,心里痒痒,美帝国主义敢在朝鲜半岛登陆,我们就跟汤姆大叔打一仗,又有何妨?高岗分析得对,它拖着条绕了半个地球的后勤供应线,我们怕什幺?拖也把它拖垮了。当然,现在的局势,也还没有被逼到走这一步。但事先要有些思想准备。眼下,初步同意总司令、少奇、恩来诸位的意见,抓紧解决国内问题,解放沿海岛屿,肃清土匪,镇压反革命,新区反霸反特,老区完成土改,南方北方都要大闹春耕生产,不误农时。怎样?对了,聂总长,你还没有讲话啊,有无新的高见?」
聂荣臻瘦高个子,文质彬彬,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说:「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决策,执行军委主席的命令。」
毛泽东双臂上扬,伸了伸腰,说:「好了,这事就议到这里,严格保密。至于如何具体回复金日成同志,到底借不借兵,如何借,借多少,总司令年纪大了,就不劳神了;少奇也党务、政务大忙。交由我和恩来、高岗三人商定后,再与大家通气,如何?」
毛泽东是意欲借兵给金日成的。他也大致上欣赏高岗的几点看法。使他颇费思量的是军队借出去的方式方法,如何保密,不露蛛丝马迹,在国际上不留下话柄。起码在亚洲国家中不要陷于外交上的孤立。
毛泽东又跟金日成将军晤谈了两次,只有周恩来、高岗两人陪同。金日成详细报告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兵力配置,以及苏联红军已经留下的大量坦克、大炮、卡车、弹药等。金日成说,只要肯借给他军队,统统换上朝鲜人民军服装,轻重武器也入朝后再配备。他相信,对付李承晚的那点破部队,北朝鲜人民军甚至不用三个星期,就可以推进到釜山海岸,拿下济州岛,与日本鬼子隔海相望。
毛泽东问:「金将军,要是美国陆海军从你们半岛的中部登陆,甚至把你们栏腰裁断,你们准备怎幺办?」
金日成哈哈笑了:「毛主席,此事我们早研究过了,美国目前驻扎在日本四岛加上琉球群岛上的部队,海陆空三军不过二十几万人。真正能够动用的至多只有一个集团军。就算他能调两个军的兵力来登陆,我们也能关门打狗,一口把它吃掉,叫它有来无回。因为美军登陆我半岛,就是入侵我国领土,我南、北双方的人民都有反侵略的传统,到时候必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它派再多的人马登陆,也会陷入我人民战争的火海。」
高岗叫好。毛泽东也说:「好,有这个准备就好。到时候,只要美国出了兵,我们就宣布以一切手段支持你们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就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了。」
周恩来不动声色。他跟着毛泽东、高岗朝金日成将军微笑点头,内心里即甚为忧虑。
双方再又谈了一次。对于如何借兵,如何不被人抓住把柄(比如俘虏的语言可能暴露出国籍问题),仍然谈不出子丑寅卯。毛泽东嘱高岗先回渖阳抓工作,部署练兵。
金日成在中南海住到第五日,正欲急着返回平壤之际,办法终于叫周恩来想出来了。他去菊香书屋报告毛泽东:高岗手下的东北军区不是有很多朝鲜族官兵吗?加上会讲朝鲜话的汉族士兵,把他们集中起来,一个集团军或许不够,组编成一个朝鲜族裔的五、六万人的加强军应无问题。当然要做好政治动员工作。目前部队的士气很旺,让他们换上北朝鲜人民军的全体装备,去解放南方,相信都会踊跃报名,决心参战的。
毛泽东眉开眼笑了,拉起周恩来的手:「绍兴师爷,你真是个好师爷罗!快去通知金日成,来我这里吃饭,他个高丽棒子,真该敬你三大杯啊。」
※※※※※※※※※
第三十一章 陈赓请缨横扫东南亚
五十年代初叶,除京、津、沪、宁少数大城市之外,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长途电话网络。北京与各省市地方的联系,主要依靠电报收发传递。
电报分为明码、密码、绝密三级。绝密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及军情请示汇报。
西南军区(原第二野战军)副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将军,率大军在云南省境内进剿国民党军队残部及多如牛毛的地方土匪。战斗推进至中越、中(寮)、中缅边境的丛林地带时,陈赓麾下的大军伤亡累累,阻力重重。因为敌方官兵多为本地人,熟悉气候地理地形。边境地带又尽为高山密林,人烟稀少的无人管辖地带,敌方部队可以进出自如。
于是你打他跑,并且跑过国境。你刚宿营,他又过来偷袭。完全是学了当年共产党游击队的一套。陈赓的部队却奉令不得越过国境,偶尔越境追击亦必须当日返回,不许境外过夜。因而时时处于挨打受气的境地。官兵们怨气冲天,整天叫骂这号鸟战没法打,纷纷要求陈赓司令员请示中央,改颁军令,允许部队越境作战直至完成歼敌任务再返回。
被称为「二野猛虎」的陈赓将军,湖南湘乡人,一九0三年生,黄埔军校一期高材生,为学生军连长。一九二五年九月蒋介石校长率学生军进行第二次东征战役时,蒋校长于炮火中失马落水,为学生连连长陈赓拚死相救。陈赓身背蒋介石攀上河岸脱险,传为黄埔忠义美谈;一九二八年陈赓在上海中共地下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被国民党特工捕获,因是中共大员,报送南京蒋介石委员长处置。不意蒋委员长却嘱将陈赓送至南京,亲予接见,重叙师生情谊,之后说:一九二五年九月你救过我一命,今日我也还你一命,放你走人,这样我们就两清了。记住,下回你再被我下面的人抓获,我就不便出面搭救了。果然,陈赓大摇大摆回到上海,重返地下党中央工作。一报还一报,蒋某人讲的是忠孝仁义,也是江湖节义,在当时国共两党的血腥恶斗中,留下一段佳话。
一九五0年春夏之交,云南前线人民解放军最高指挥官陈赓大将军豪气干云,雄心万丈,拍给北京党中央一封绝密电报:中央军委、毛主席,边境战局,日夜胶着。长痛不如短痛,请批准我率第四兵团十余万人马,横扫东南亚,配合各国共产党组织及其游击队,一举解放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寮国、柬埔寨、越南诸国!
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读到陈赓的电报,哈哈大笑:「好一个陈赓,想做今日成吉斯汗,横扫东南亚,建千秋伟业,留万世英名!」
大笑之后,毛泽东让自己的军事秘书将陈赓的电报送交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过目;又让卫士替他找来一幅世界地图、一幅亚洲地图,挂在靠墙的书架上。他眼睛盯住花花绿绿的东南亚,思考起自己的亚洲战略来。
对,苏联老大哥在东欧搞了七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七颗卫星国啊,环卫着苏联的西部领土,形成了一条宽阔的军事缓冲地带,实际上为一种扩大了的新型边界;我中华人民共和国雄踞亚洲,东南亚各国的反动统治势力相当薄弱,也适宜于建成我们的卫星国,拱卫我神州大地,形成大军事缓冲区,形同扩大了的新型边界……。
接着,他将亚洲地图摘下,平展在地板上。他又像两三年前指挥全国各个战场那样,双膝跪地,身子爬伏于地图上,挥动着手中的红蓝两色铅笔,在云南边境地界,朝外冲出数道只有他自己明白的红箭头、蓝箭头。
三支红色箭头大约是代表陈赓统率下的第四兵团三个军的兵力,如同三股铁流,同时南下穿越缅甸全境,再折向东分指不同国度:一股沿安达曼海岸指向马来亚半岛;一股沿内陆横贯泰国国境,进入柬埔寨,直抵越南南部的湄公河出海口;一股穿越寮国全境,进入越南北部。蓝色箭头大约代表东南亚各国的反动势力,地方武装,大圈之中套小圈,综条十分紊乱。
倒也是铁画银钩,犹如他喜爱、师法的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张颠的行书狂草。
每当毛泽东双膝跪地,身子爬伏于某幅大地形图上,专心致志、神采飞扬地挥动红蓝两色铅笔,笔走龙蛇之时,除了身边的卫士、护士静悄悄的送烟送茶,就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打扰他了的。当年,他在转战陕北时的一处处秘密的窑洞暖炕上,也是双膝跪着,爬在一幅东北地形图上,以红蓝铅笔画了改,改了画,终于画出了辽渖战役:北面包围长春,围而不打;东面置渖阳之敌于不顾;而在南面集中优势兵力强攻锦州,一举截断东北国军与华北国军相呼应的咽喉,也就堵住了东北国军经海上南逃之路。为了迫令林彪下决心拿下锦州,他先后发了六十七封电报,才促成了锦州会战、决胜了东北战局;之后他到了河北省西柏坡村,住进一座精致的四合院,也是在大暖炕上,同时铺下了两张地形图,挥舞红蓝色铅笔,划出了平津战役:天津强攻,唐沽分割,北平逼和;还有淮海战役,以小个子邓小平为前线总指挥,六十万人民解放军对八十万国民党大军,进行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使得国民党丧失了在中国南方进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