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法-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像小孩那样大声地说出来,也许听见的人会以为我有些疯癫。所以,等到一人独处时,再以率
真的态度说出自省自戒的话。然而,第二天,又以谦虚的姿态,作为“人生的学徒”从头开始。
“神啊,对不起”,“南无,南无,谢谢”可以说是我的两句口头禅。短短两句话代表我反省和感恩的
心情,它是我简单明了的人生自律师指针。
托尔斯泰也感叹:佛教故事描写了人类的贪欲
感激之心,率真的反省之心,此外远离过剩的“欲望”,对提高我们的人性来说是必要的。贪婪其实
是很难对付的,它扎根在人们内心深处,蚕食人心,是使我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的“病毒”。
据说释迦牟尼用寓言将人类被欲求纠缠的真相作了如下阐述。有一点长,但不妨介绍一下:
——深秋的一天,枯木瑟瑟中,有位路人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猛一看,脚下散落着很多白色的
东西。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骨头。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人骨呢?——令人毛骨悚然又不可思议,他
继续前行,一头正在咆哮的猛虎朝他迎面走来。
路人大吃一惊,原来是被这只猛虎吃掉的可怜的同路人的骨头啊!他一边想着一边慌忙转身,朝
来时的路飞快地逃跑。但是,似乎是迷路了,他竟然来到了悬崖峭壁前,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后面是老虎,进退两难之中,路人爬上了一棵长在悬崖峭壁边的松树上。但是,老虎也张开了可怕的
大爪开始往松树上爬。
现在真正完了,正在万念俱灰之际看见眼前的树枝上垂下一根藤条,路人顺着藤条哧溜了下去.但
是,藤条在中间断了,旅客被悬在空中,不得上下.
上面老虎舔着舌头,虎视眈眈.再向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赤、黑、青三匹龙严阵以待,要
把他吃掉。上面还传来吱吱的响声,抬眼一看,黑白两只老鼠在啃藤条的根部。
这样上去,藤条被老鼠用牙齿咬断,路人不得不朝张开血盆大口的龙落下去。在这八面围困之中,
他认为首先应该赶跑老鼠,试着摇了摇藤条。于是,有温热的东西掉在脸庞上,舔一舔,是甜甜的蜂
蜜。原来,藤条的根部有蜜蜂巢,每一次摇动都会有蜂蜜掉下来。
他开始喜欢上甘露一样的蜂蜜味道。于是,竟然忘记自己已置身穷途末路之中——尽管处于龙虎
争食的夹缝中、且唯一的救命藤条也正被老鼠啃食——他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摇晃这根救命绳索,陶醉
于蜂蜜的甘甜中。
释迦牟尼说这就是贪婪的人类的本来面目。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危机状况中,仍然忍不住舔拭蜂蜜,
这是我们人类无能为力的本性。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期个寓言后惊叹道:“没有比这更形象地表达人类欲望之深的了。”确实,
没有比这更真切地表达人类的生活态度或者人类的欲望了。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表示死亡或生病。松树表示世上的地位、财产、名誉,黑白老鼠表示白天和黑
夜亦即时间的推移。人不断受死亡的威胁和追逐,但仍然执着于生命。可是,生命只是像藤条一样飘摇
无常地不可靠。
藤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我们一年又一年越来越接近似乎已经逃离了的死亡,但是,即使缩
短自己的寿命或生命仍然想要得到“蜜”。人就是与那种无止境的贪婪有切不断的缘。这就是释迦牟尼
要告诉我们的人的真相。
如何清除魅惑人心的“三毒”
所谓蜂蜜,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种各样的快乐。等待人掉下来的龙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
它直接影射了人们丑恶的想法和欲望。
也就是说,赤龙代表“愤怒”,黑龙代表“欲望”,青龙代表嫉妒、仇恨等“愚痴”(三毒:贪嗔痴),
佛教中把它们叫做“三毒”。三匹龙就是三毒,正如释迦牟尼所云,这三毒才是“毁灭人生”的要素。
在一百零八个烦恼中,欲望、愚痴、愤怒这三毒是使人类苦难深重的元凶,又可以说是想躲也躲不
掉的、纠缠在人们内心不可分离的“毒素”。
的确,所谓人类,是指在这三毒的影响下度过每一天的生物,希望比其他人过更好的生活,希望早
日出人头地。任何人的内心都潜藏着这些物质欲望和名利欲望,如果欲望得不到实现就会愤怒:为什么
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反过来又会嫉妒那些已经得到的人大多数人始终受这些欲望影响、折磨。
这在小孩或婴儿也几无二致。即以我的孙子们来讲,宠爱其中一人,另一人即刻表现出嫉妒的表情。
二三岁时就已经受成人式的烦恼的毒害。
当然,欲望和烦恼其实也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动力,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是,同时也有狠毒的一面,
不断使人类痛苦,甚至断送人的一生。
如此看来,所谓人类,是何等因果报应的动物啊!因为我们自己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同时又是
可能致使自己不幸、甚至毁灭的毒素。
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远离欲望”。即使不能完全消灭三毒,但仍然要努力自我控制并抑制三毒。
具体方法上没有捷径。平日勤勤恳恳地积累前面所讲的诚实、感谢、反省等“平易的修行”,或者要
求自己平日养成理性判断的习惯。例如,我们每天都不得不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作出判断。瞬间的判断大
部分都是出自本能(就是欲望)得出的答案。所以在回答对方以前,一旦保留最初的判断,要求对方稍
等片刻,同时自问:
“这个想法里是否有自己的欲望在起作用呢?是否混杂了个人的私心?”
这样,在下结论以前,先加上“理性的缓冲”,就能够做到不是出于欲望进行判断而是尽可能基于理
性判断。至少,在思考的过程中设置理性的回路,我认为这是远离欲望极其重要的事情。
抑制欲望和私心本身,就是接近利他之心。我认为利他之心是人类所有德行中最高、最善的德行。
忽视自己而利于他人,致力于后自己而先天下。一旦产生这种利他之心,人类就能不受世间欲望的
迷惑而生存。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烦恼的毒素才能消失,欲望的污秽才能被消除而显露出“美丽的心
灵”,美好的愿望才得以描绘。
“正剑”铸造成功,“邪剑”自掘坟墓
我将在下一章节详细陈述利他之心。一切为了世间,一切为了他人,以这种美好心灵为基础的梦想
和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因为它是最好的信念,最终能够得出最善的结果。
相反,如果是基于私心私欲的“邪恶的愿望”,即使能够实现,也将以暂时的侥幸成功而告终。用华
歌尔的创始人冢本幸一的话来说,那是“抽出邪剑”。
我与冢本先生同为京都工商界人士,所以来往非常密切。他是印巴尔战争的幸存者。太平洋战争末
期,发生在缅甸印巴尔地区的愚蠢而又残酷至极的日本进攻作战中,牺牲者众多,冢本先生好不容易才
保住性命,返回祖国。在曾经隶属同一小分队的55人中,冢本先生是仅有的三个幸存者之一。
后来,在战争结束后的混乱中,他从挑担零售珠宝手饰起家,不久创办了华歌尔公司。因为有九死
一生的经历,所以他说:“神灵陪伴着我”。因为有神灵的跟随,所以事业上这样那样的所有愿望全都实
现了。
有一次,冢本先生向他所信赖的副社长讲述此事时,副社长说:确实象社长所说的那样,但是,社
长拔出“邪剑”时例外。
社长持有两把剑,正义之剑和邪恶之剑。其中,拔出“正剑”时的确全部都能成功,而拔出“邪剑”
时则事事都不顺利。
这是社长有神灵跟随的证据,拔出正剑时神灵给予帮助,而拔出邪剑时神灵不予理睬。
“副社长这样说,可谓明察秋毫呀。”冢本先生深有感触,对此我也有同感。
所谓邪剑,是指“邪恶的欲望”。是打着小算盘只计算个人得失,混杂私利私欲的想法。即使欲望暂
时得以实现,也决不可能长久。
相反,我们每个人都为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而拼命地祈祷、努力。如果是远离自己利益和欲望的美
好愿望,那么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而且能够持久实现。
有时候无论如何努力,仍旧不能如愿以偿。但往往是在一筹莫展之际,解决问题的灵感的火花一触
即发。令人觉得仿佛是受到了神灵的眷顾,好像是宇宙造物主从背后推了自己一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神其实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人们的一切言行、是非曲直。所以,人们为了
获得成功或者不断保持这种成功,心中就要永存善良美好的愿望。
因此,首先不含私心、用纯洁的心灵思考。带着这个念头拔出“正剑”,就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使人生更加丰富起来。
劳动的喜悦是世上最大的喜悦
以上我讲了一些努力磨炼心智、提高人格方面的做法,为了使事业成功、人生充实,“勤勉”是不可
或缺的。勤勉就是指拼命工作,认真、努力地专心致志地工作。通过这样的勤勉,人类就可以获得丰富
的精神和厚重的人格。
我认为人类真正能衷心感到喜悦的是工作。也许有人反驳一个劲儿地工作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人生
需要兴趣和娱乐。
但是,所谓兴趣和玩乐,只有在工作充实后才能体会得到。工作不认真即使能够在兴趣和游玩的世
界里得到快乐,那也只是暂时的快乐,一定不能体会到从心底涌现出来的喜悦。
当然,工作中的喜悦,并不是像糖果放入口里马上感觉有甜味那样单纯。正如格言“劳动有苦根和
甜果”所说的那样,那是从痛苦与艰辛中渗透出来的。所谓工作的乐趣,是潜藏在超出辛苦之外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在劳动中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绝对不是游玩和兴趣可以代替的。认真、努力地工作,
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
人生经营中,在给予至高喜悦的劳动中,或者在占据人生最大分量的工作中,如果不能获得充实感,
即使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喜悦,最终留给我们的结果不过是不尽人意的缺憾。而且,专心致志于工作所
带来的果实,不仅有成就感,还可以为我们奠定做人的基础,锤炼我们的人格。
在禅宗,寺院中的云水僧要做从准备餐食到庭院打扫的日常所有工作,但这些工作与打禅相同。也
就是说,认真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打禅在谋求精神统一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也
是修行,专心致志于工作也能到达参悟的境界。
所谓参悟就是提高心智。心智磨炼的最终、最高境界就是参悟。所谓开启参悟的方法,就是释迦牟
尼所提倡的“六波罗蜜”。
把释迦牟尼的“六波罗蜜”铭记在心
所谓“六波罗蜜”,是指在佛道中,为了一点点接近醒悟的境界必须进行了菩萨道。即为了磨炼心智、
提高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主要有以下六项:
(1)布施
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人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
神。
所谓布施,一般用于施舍(喜弃)的意思。本来指即使牺牲自我普济众生的意思。即使做不到这一
点,也要有这样善良的心。
由于有对他人怜悯之心,人类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