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生婆讲解了一段。在大家的眼中,应该也属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列吧?
但张继先小朋友就比较让人头疼了,因为他的奇特,多少属于那种不太正常的奇特:他生下来一直到五岁,都不曾说过一句话!
这一点差点把他的爹妈急死!左邻右舍的人们也基本认定这可怜的孩子是个哑巴了。但是,十聋九哑,张继先小朋友的听力却毫无问题。你叫他拿个碗过来,他绝对不会给你递个盘子。起先大家疑心他的舌头长短了,撬开嘴巴一看,似乎长度又刚刚好。
不用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里人是想尽了办法。道家的奇门经文符咒,一有新的,就拿到孩子的耳边念一通。至于各种各样的符水,那更是喝得比牛奶还要多。实在没辙了,孩子的母亲甚至偷偷跑到观音庙里许愿上香,可惜照样不灵验。
张天师一家急得直跳脚!如果这个孩子真的一辈子不说话,对张家来说,将是个巨大的灾难。张道陵先生当年飞升之前,再三嘱咐: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从第一代到第二十七代,托老天的福,张天师们都忠实地履行着这个遗命。大部分都是长子即位,最不济的,也会是个老二或老三之类的其他亲生儿子。
但到了第二十八代的张天师张敦复先生那里,很遗憾,第一次出现了无嗣的情况。不用说,当时大家都比较尴尬。还好,张道陵祖师当年的规定有商量的余地:“世世一子“,并不是说一定是前一个天师的,只要是张家的儿子好像就可以。所以,张敦复先生就过继了他弟弟张敦厚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张景瑞。是为第二十八代天师。
问题是,过了若干年,更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张景瑞天师,竟然也生不出儿子来!
没办法,接着过继吧!但这一次的难度就比较高了:张景瑞天师没有兄弟呀!
无奈之下,只得过继了这位小哑巴张继先。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奇妙了,因为张继先是张景瑞的叔叔张敦信的儿子。从辈分上细细排来,应该是张景瑞的堂弟。说出来实在是不好听呀!但事关天师道的生死存亡,这点尴尬事,大家也都顾不了那么多了。
——问题是,如果这张继先小朋友长大后,真的是一个哑巴,那可怎么办?说出去不好听不说,万一什么地方出了个把妖怪,人家请龙虎山张天师下山驱魔除妖,一到地头上,却说不能开口念咒请神,这岂不是让妖怪笑破肚皮?
奇迹是在张继先小朋友五岁的时候出现的。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呆呆地坐在屋外的那棵老桑树下。看旁边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草中啄食。张家多的是母鸡,公鸡却不常见。平素捉鬼降妖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公鸡血了。张天师家的招牌亮堂,不用打广告,上山来请的人就络绎不绝。所以,鲜有公鸡可以享有长寿的。一只小鸡,刚刚粗略长成公鸡的模样,还没有开始打鸣,便立刻会成为桃木剑下之鬼。为捉鬼降妖事业,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但那天就是奇怪,有只半大不大的公鸡崽子,慢慢地踱到张继先小朋友的旁边,突然一伸脖子,“喔喔喔~~”,开始了它生平第一声(可能也是最后一声)啼叫!
雄鸡一唱天下白!听到这一声鸡叫,张继先小朋友仿佛从梦中惊醒一般,站起来呵呵一笑,转身就往堂屋里跑。
堂屋中间,塑的是三清圣像。塑像前面,有一个不大的贡桌,上面略略摆着些香烛纸钱,以及瓜果之类的贡品。当然少不了现成的笔墨纸砚,供天师平时练习画符时使用。
张继先小朋友跑到贡桌前,拿起毛笔,揪过一张画符用纸,刷刷刷地便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
灵鸡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
张家的上下老小目瞪口呆:这这这……这不是比方仲永还来得厉害么?神童啊!
张景瑞先生当众宣布:从明天开始,俺要对这孩儿进行严格的道教理论培养。那些想仿照方仲永的恶邻,试图上门请俺带着孩儿去赴宴的家伙,一律乱棍打出山门!
其实不用他这么费心。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神童张继先居然失踪了!张景瑞先生急得差点当场白日飞升!龙虎山上下,鸡飞狗跳,大家手忙脚乱地好一阵乱找。后来居然发现,张继先小朋友居然是在山腰浴仙观前的莲花池里!
各位看官请放心,没有淹死。不仅如此,他还端坐在一朵硕大的碧莲花之上,端庄祥和,神情似笑非笑。龙虎山众人,终于知道,这孩子来历实在非凡。就在这莲花池前,大家纷纷顶礼膜拜。张景瑞先生一个人站在旁边,拈须微笑,他欣慰地意识到:自己将来对张继先的教育培养工作,将会变得无比的轻松。
四年之后,张景瑞先生含笑仙去,年仅九岁的张继先小朋友,正式嗣位成为新的正一天师道掌教,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
崇宁四年,好道的宋徽宗派人把年仅13岁的张继先天师请到东京汴梁。像所有召见神童的皇帝一样,宋徽宗一开口,便问了一个相当幼稚的问题:“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
这样的白痴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因为你摸不透皇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以及,他究竟要的是什么样的标准答案。楚襄王当年,吹了一阵凉风,便大惊小怪地叫:“快哉此风!——这风是专门给俺一个人吹的,还是和天下老百姓共享啊?”晋惠帝在御花园游玩,忽然听到一阵青蛙叫。这位皇上是个经过鉴定的白痴,当然不可能像张继先先生一样,马上跑进殿里赋诗一首。他牵着侍从的衣袖,傻乎乎地问了一个超级白痴的问题:青蛙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
众人周知,这些问题后来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楚襄王旁边有个机灵的词臣宋玉;晋惠帝身后的侍从虽然不能像宋玉那样能写《风赋》,但智商明显比皇帝高出许多。而到了今天的宋朝,张继先小朋友尽管只有十三岁,但面对这样的问题,却显得更加胸有成竹。他站起身来,对徽宗施了一礼,不紧不慢地说:
“臣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
所以说有志不在年高,拍马屁也是同样道理。有些小孩子,从小就会把师长们拍得舒舒服服的。以后大家遇到这样的孩子不妨记下他的名字,他们以后都是要做大事的。当时,宋徽宗听了这样的话,果然“龙颜”大悦,到死都不会忘记龙虎山上的张继先了。
现在,林灵素先生推荐的道友,正是张继先天师。徽宗皇帝是又高兴,又有些担心:这孩子这么小的年纪,能对付那条恶蛟吗?
(五十)
事实证明,宋徽宗的担心是多余的。张继先先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旨意。率几名弟子和朝廷的官员来到了解州的盐池旁边。一看,不得了!住在周围的盐丁早就跑个精光了。盐池的堤岸四处崩坏,暗红色的卤水,像开锅似的蒸腾不已。乍一看,仿佛是个恶魔出没的火山熔岩湖一般。
同来的官员个个心惊,他们看着眼前故作老成,但仍一脸稚气的张继先天师,暗自做出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胆小的就如同猪八戒上花果山那次一般,眼睛四处张望,看那条路儿空阔,好跑。
张继先天师不慌不忙,拿出笔来,书符一张,唤过一个叫祝永佑的徒弟,把符丢进盐池的坍塌处。然后,自己端个小凳子,袖着手坐在池边看热闹。为了显示潇洒,本来还想叫人端杯清茶来。但因为年龄小,实在不喜欢茶叶那苦味儿,只好叫人倒了半杯温开水。
少顷,天空乌云密布,继而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张天师的随从和官员们大眼瞪小眼:大家都忘了带雨伞了!这盐池旁不要说树,草都没有一棵呀!
看看张继先天师,他也是满脸的无奈,端着水杯子尴尬不已:自己怎么把请神将下凡前的特效给忘记了呢?早知道该嘱咐大家带把伞嘛!
所以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少年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做事还是不如老家伙细心。大伙儿也不好过多地去责备他,只得像一群落汤鸡一样,蹲在雨地里一边发抖,一边等着好戏的上演。
雨越下越大,云层越来越低。恍惚中,一位金甲神将,撕开乌云,跃身跳入盐池。血红的池水翻腾得更加厉害了,不时看见一条长长的黑影池底左右盘旋。忽然,一声霹雳震天响起,电光闪处,大伙儿隐约看到,池水中似乎刀影一晃,接着传来一阵刺耳的啸叫!
一切归于平静。风雨消散,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一道美丽的彩虹,在盐池边升起。百里盐池,水面是一片玫瑰红似的平静。在无边红色之中,一道长长的黑影,分外引人注目。大家看得分明:这是一条巨大的蛟龙尸体,在池水中载沉载浮。
张继先天师站起身来,道袍中残留的雨水哗啦一声流了一地。他看了看手中的杯子,里面早已是满满的一杯了。
“扑通”一声,他顺手把杯子丢进池中,然后一抹脸上的水珠,略略歪了歪脑袋,说:
“回京!”
汴梁城中,金銮殿上,一片歌舞升平。宋徽宗是个艺术家,本身就精通音律、美术、书法。宫廷里面的文工团的水平,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今天皇帝的心情格外高兴,索性把压箱底的节目都搬了出来,看起来更是花团锦簇一般,让人目不暇接,恨不得多生一双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少年天师张继先先生庆功。这一仗,赢得简直是太顺利了。一想到今后那些失而复得,白花花入账的银子,宋徽宗便笑得合不拢嘴。他满意地朝坐在身旁,略显瘦削的张继先望过去。此时,张先生正目不转睛地观赏着歌舞。——请大家不要误会,他不是在贪看美女。而是仔细地听着曲调,一板一眼地打着拍子。
张继先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词人,不少著作流传后世。对于诗词音乐,他一点都不外行。例如 下面这两阕《忆江南》:
秋夜事,月里竹亭亭。清籁与谁喧池水,微风遣我下檐楹。圆缺若为情。
终南道,累寄笑歌声。丹阙夜凉通马去,黄河天晓照舟横。联辔去还成。
可惜的是,他的很多诗词都太过“专业化”了,动不动就提起道家的修行、升仙之事。一般的读者,多读两首便觉得兴味索然。
宋徽宗亲切地问:“张爱卿啊!那条蛟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四千年都没有出现过,偏偏在俺们大宋朝出现了呢?”
张继先先生把眼光从美女身上收了回来,恭恭敬敬地回答:“哦!您是说那条蛟龙啊?那话可就长了,它不是别人,正是千百年前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蚩尤”
…… ……
蚩尤怎么会在解州这个小地方出现了呢?原来,解州一带,正是黄帝斩首蚩尤的地方。蚩尤这家伙,出身经历极为复杂,死起来也是相当的麻烦。轩辕黄帝对他是又恨又怕,为了防止日后成精,在解州斩首之后,黄帝下令,把蚩尤的头葬在山东东平,身体葬在山东巨野,身上带着的粘血的枷锁扔到了大荒之中的宋山(估计是在今河北境内)。
黄帝果然有先见之明!后来在蚩尤墓一带,常常出现血色彩霞,当地人称作“蚩尤旗”;大荒宋山长出了无数叶子鲜红的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枫树,据说是蚩尤的鲜血所染。最厉害的解州地区,涌出了大量红色的卤水,不用说,这当然是蚩尤的鲜血所化。
令后人感到奇怪的是,这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时间上却扣得相当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