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了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想要和他们保持正常的交往关系,就不能只定一个标准。因为有些标准可能对某些人适合,但未必适合另外一些人。
但世人往往将人际环境看得过于简单化,只想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人,结果却总是因为定调过高而无法合拍,曲高而和寡也。久而久之,便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了一道无形的围墙,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若一个人经常都有这样的情绪,即使有超类拔群之能,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至察则无徒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东游,一行人走了很长时间,都是又累又饿。这时看到前面有一家酒馆,孔子便吩咐一个弟子去向店老板要一些吃的。弟子来到酒馆前对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们和老师走累了,请老板给些吃的吧。”老板笑着说:“既然你是孔子的学生,那么我便来考考你。我写一个字,只要你认识,你们就可以随便吃。”话毕,便随手写下一个“真”字。孔子的弟子说:“这太简单了,谁不认识呀,是‘真’字。”老板听了却哈哈大笑:“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怎么还冒充孔子的弟子呢?”说完,就命店里的伙计将他赶了出去。
孔子看到弟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且两手空空,便上前询问。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孔子决定亲自上前和老板说话。老板又依照前面的方法,说要写个字看孔子认不认识,孔子一口答应。老板写完后,孔子便一口说:“这个字念‘直八’。”老板大笑道:“果然是孔子。”原先那个弟子十分不服,他问孔子:“这明明是个真字,为什么念‘直八’呢?”孔子回答:“这是一个认不得‘真’的时代,你非要认‘真’,怎么会不碰壁呢?看来这处世之道,你还需要再学习呀!”
固然,做人不可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太认死理。太精明了,那也就没人敢与他做朋友,孔子就十分明白这个道理。
人不能太精明,不能把什么事都看得太透彻,所以很多人才追求“难得糊涂”的生活态度。而那些自以为什么都懂,智商很高,动辄便将别人的心思抖搂出来,却不知道早已经得罪了对方。试想,又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呢?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况且,即使是圣贤,他也是有可能犯错的。人生短暂,被太多外在的东西牵绊时,人生也就不快乐了!到时候自己落到了孤独无依的境地,有了快乐之事无人分享,有了痛苦之事又无人分担,又该怨谁呢?只能怪自己处事不利吧。
一面镜子用肉眼看上去是很平坦的,但如果在高倍放大镜下,它就会变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上去很干净的东西,可是若拿到显微镜下,却到处都是细菌。而“至察”的人,其实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无论什么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完美的。这样的人不仅容易对别人形成片面的认识,对自己也无法辩证地看待。当然,这也并不意味完全放弃自己的原则,对所有的事情都视而见,那样的话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只是要尽量让自己做到不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更不可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
读禅悟人生
活在世上,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豁达、糊涂的人。对于得失与利益,不必太斤斤计较。明白了“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才不会经常产生“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举世皆醉,唯我独醒”的感叹;才能在融洽、平等、祥和的气氛中处理一切问题;才能给自己制造一个快乐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态度也有助于我们去吸取别人身上的智慧和力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更加顺利。
第二章参悟禅机,学习幽深静远的智慧
蝶舞翩翩,虫儿静诉,水声潺潺,古道幽远……并非只在山间,也非仅在古刹,参悟禅机,幽深静远就在身边。所谓,心中有何物,眼中就有何物,幽深静远的智慧让你心中无忧虑、身边无险恶。
1.求人不如求己
禅的智慧:学禅,其实就是在学自己。求人不如求己,万事皆靠自己。企图一劳永逸或是不劳而获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世人往往一遇到难题,就会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甚至是神灵身上,去祈求他人的怜悯和帮助,却忘却应去主动主宰自己的命运。一旦得不到满足,便会极端灰心失望,并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开。却不知,这只不过是多此一举而已。大凡希望通过他人的帮助来达到目的,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没有力量的人,如何担负起人生的责任?如何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禅者都有着庞大的气魄和绝对的自尊,总是放眼于天下,着手于大局,那种“自修自悟自度”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求人不如求己
话说从前有一位老禅师,能够预知未来、占卜命运,许多人慕名而来,想求他解决难题。其中有一位虔诚的老妇人,几乎每天都会来求见禅师。终于有一天,老禅师被老妇人的诚心所打动,他决定出面帮老妇人解决问题。他告诉老妇人,她可以提问三个问题,而自己一定会帮助他解决。老妇人想了许久,问了第一个问题:“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人前来膜拜您,那么您自己会有膜拜的对象吗?”老禅师回答道:“我会。”老妇人听后感到很惊奇,又问:“您本身的修为已经很高了,还会有求于谁呢?”老禅师回答:“我求的是我自己。”老妇人更加不解,她追问道:“为什么要膜拜自己呢?”老禅师回答道:“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一则关于禅的趣味小故事,读起来令人深思,回味无穷。“求人不如求己”,多么简单又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世人皆以为老禅师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却不知原来他也会遇到麻烦之事,但他清楚求人不如求己。乍听起来确实令人惊诧,但仔细想来却有高明之处,他的现身只是为了说法而已,相信那个老妇人听了定会有所感悟。倘若世人在遇到问题时,都先求一法度自己,那么便根本无需他人来助,正所谓“渡人者自度”。
生活中我们常说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忙,但别人的帮忙只能作为一种外因存在,我们真正应该依靠的还是自己。因为朋友不可能总在你身边,随时随地给你帮助,父母不可能永远是你的港湾。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争取,那么即使别人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因为自立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自立才是你自身力量的真正开发者。
一个人若总是依赖他人,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人”。只有当他可以绝对自立自强时,别人才会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之人,才能感觉到来自他身上的一种光环。求人的地方越少,那么依赖他人的地方就越少,这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人间世相,使心灵得到自由。而一个自由的人,就会像一个充满智慧的禅师一样,眼中到处都是禅机,到处都是美好,万事万物都能顺其自然。
自开自门,自启自心
从前有一个叫从谂的人,曾经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开悟之后便在一所寺庙中做了一名普通的伙夫。有一天,厨房里突然冒出了滚滚浓烟,里面还传出从谂急切的呼救声:“快救火!快救火!来人哪!”
浓烟和呼救声惊动了寺里的众位僧人,他们急忙带上救火之物奔至厨房门前。几名僧人想闯进去救人,却发现厨房门被反锁,但窗户是开着的,浓烟正是从窗户中涌出。众僧都搞不清楚从谂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没有开门逃出来,反倒将门反锁,只是一味地在里面呼喊不止。就在这时,从谂又在里面喊道:“快说快说,只要你们说对了,那我马上就开门!”听到这儿,众位师兄弟更加搞不清楚状况了,如入五里雾中,这从谂莫不是被大火吓傻了不成?此时,寺中一位德高望众的禅师也被惊动,他来到厨房前看到这副情景,二话不说便向一位弟子索来钥匙,然后将其从窗户投入屋中,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这时,门开了,从谂带着会心的微笑从容地走出。众僧清楚地看到,其实厨房并没有起火,烟是从房中一小堆柴草上冒出来的。
禅师给从谂的不是普通的钥匙,而是一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正所谓“自开自门,自启自心”,做人正是如此,不能总是乞求得到别人的帮助,自行解脱才是真正应该学习的智慧。在禅学中有一句“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求人”是打造外部大环境,“求己”则是内因控制。只要肯努力、肯立志、肯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就会把你心中想做的事做好。相反,有些人不相信自己,遇事总想靠他人帮着解决,别人也许能帮你一次,但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一世。所以,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你就能成功。当哪一天,你终于放弃依靠于别人的念头的时候,你就变得自立自强了,你已经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了。你能不借外力,自立自强,你就能把潜藏在你身体内的力量发挥出来,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当然,虽然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别人来帮忙,但却可以时常征求别人的意见,找出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如果我们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理性的指正,人生道路上就会少一些曲折,少一些坎坷。
读禅悟人生
个人的事情,永远不要奢望别人来代替自己完成。一个得道的禅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假手他人,永远都会保持主动的生活态度,这正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生动诠释。总之一句话:自己解决困难,自己创造成功。
2.人生咸淡两由之
禅的智慧: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也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人生不是完美的,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不可过于在意,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到无底的沼泽地中,无可自拔。
少了一分挂碍,便能多一分自在;少了一分苛求,便会多一分安详。对生活不能太挑剔,它给了你什么,你就去接受什么,实在不能接受的话就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若是硬做无畏的“反抗”,反而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当然,想要达到这种境界也是需要“修炼”,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方可领悟。
生活本如此,咸淡两由之
李叔同曾经是我国的一名著名艺术家,不仅优秀而且纯正。丰子恺曾经这样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叔同踏上了一条不平凡之路:1918年,他遁入空门,做了一名禅师,法号“弘一”。
从艺术家到禅师,中间的跨度真够大的,而李叔同本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以后,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每日都刻苦地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希望可以普度众生脱离苦海。1925年秋天,由于发生战事弘一禅师被迫滞留在宁波,在夏丏尊先生住所留了数日。夏先生发现,弘一法师所用的餐只有一碗白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实在于心不忍便说道:“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弘一禅师答道:“咸有咸的滋味。”夏先生又问道:“水中不添茶叶,不会觉得太淡吗?”弘一禅师又答道:“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禅师的回答简单到极致,却也深刻到极致,在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