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雪白血红-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活思想”也确实不是死的。
又4A电报
电报是2日晚上发走的,罗荣桓第二天早晨知道的。
罗荣桓和刘亚搂来到林彪住处,林彪眼睛网满红丝,正在吃饭。煮盐豆好像不是在吃,而是一个个往嘴里数。
林彪让座,两人坐下。
罗荣桓:“101”给军委发报,要考虑回师打长春?
林彪:准备一桌菜,来了两桌客,怎麽办?
罗荣桓:我们也调整一下,把围困长春和监视沈阳的部队向南调整一下,怎麽样?
林彪:援兵不止西面这一头,更大的是东南的那个廖耀湘兵团。
如果锦州久攻不下,两头敌人上来,这个风险太大了。
罗荣桓:从战役本身看,风险确实挺大。从全局看,是战略上的需要,冒险是值得的,军委一贯的思想是打锦州。再说,几十万大军突然拉回去……
林彪站起身,踱着步,问刘亚搂:参谋长的意见哪?
刘亚楼:还是应该打锦州,林彪踱了一会,叫来秘书,让他把电报追回来。
电报已经发走了——四个“A”,岂敢怠慢?
罗荣桓:马上发报,重新表个态,怎麽样?
林彪点点头。
三人讨论一下,由罗荣桓执笔写完电稿。林彪过目,作些改动。
又一封与昨天两个味道的4A电报。
但对那个“活思想”,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轳”一定已经转动起来,或是已经转出了路数。
据说,10月2日,林彪一夜没怎麽阖眼。
一夜辗转,钟摆究竟摆向哪里?长春?还是锦州?这是谁也不能断言的。不过,从第二封4A电报研讨情况看,应该说,那钟摆还是比较倾向於後者的。
可以断言一点,林彪肯定够痛苦了。不但痛苦,而且紧张焦灼。
因为眼下可不是一个“均”字,又一个“均”字的那个时候了。大军云集,兵临城下,历史的秒针每一下都是那麽严厉,紧迫,刻不容缓。
无论毛泽东将要说甚麽,从这一刻起,林彪算是解脱了。
电报发走又想追回来,这种事林彪在黑土地上至少干了三次。
就凭这一次,这位平素沉著、冷静,从不轻易表露感情的林彪,也磨叽得够水平了。
不像林彪的林彪,才是真正的林彪。
毛泽东连发两电
“林罗刘”这边研讨第二封4A电报,毛泽东在西柏坡收到第一封4A电报。
习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的毛泽东,刚吃过安眠药睡下。刚睡下就被叫醒,毛泽东有点火,看了电报,火上浇油。
——这个林彪!……点支烟。
警卫员赶紧点烟。
毛泽东是有名的“烟鬼”,一天一至两盒烟。
(毛泽东如果不吸烟,“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止10年了。)3年内战中,毛泽东只在重庆与蒋介石会谈时不吸烟。会谈十次,一支烟未吸。蒋介石不吸烟,此生如果两人有幸再见,毛泽东还会如此克制自己吗?
10月3日,两盒挡不往。
这当口,如果能像蒋介石那样有架甚麽“号”,毛泽东会不会飞到黑土地亲自指挥辽沈战役?
连发两封4A电报。
若是火候到了,大概毛泽东早就如此这般了。
4日凌晨,接到第二封4A电报,毛泽东长长吁出一口气: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26)。
有惊无险,白搅了毛泽东一场好觉,多吸那麽多尼古丁。痛苦的林彪,也拖累得毛泽东不得好过。
其实,即便10月2日《阵中日记》“决心”後面的“处置”栏里,写着的不是“各部队仍继续前进”(27),而是“各部队停止待命”,这件事也注定是有惊无险的。毛泽东不可能同意回师打长春,林彪也不可能独断专行,但是,倘若两个“活思想”果真成为事实,林彪是照样再来次锦州撤退的。
“甚好,甚慰”之後,毛泽东回覆的电报中,“完全正确”,“完全同意”,“计划甚好”,“计划极好”,又恢复了10月2日前的字样和口气。攻克锦州後,毛泽东说:“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28)。
10月17日,毛泽东指示,下一步行动应该西进打锦西和葫芦岛。
林彪好像又犯了老毛病,19日建议回师东进,吃掉廖耀湘这条大鱼。
毛泽东立即覆电,“完全同意”。
刚吃批评,又唱反调,看准就说的林彪,也真够个性的了。
是打锦州打出了自信?那自信应该是毛泽东的。
那时候,毛泽东和林彪,整个共产党人万众一心。
林彪有几员得意的大将,毛泽东的大将更是非同寻常。林彪靠他们纵横黑土地,毛泽东靠他们打天下。而在黑土地和後来的平津战没,以及进军西南,毛泽东主要靠的是林彪。毛泽东再天才,单枪匹马也不能征服中国。毛泽东巨大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对流血的政治的透视和骂驭,还表现在对他的大将的了解和统帅。从井冈山到现在,毛泽东对林彪是深知其人,深爱其才的,当他由衷地赞叹著“甚好”。
“极好”、“完全同意”时,那心头,大概是免不了再叫几声“这个林彪”的。
“活思想”确是活的
“打仗是要有三分冒险的,一般说来有七分把握加上主观努力就可以投入战斗,就可以打胜仗,要想有十分把握才投入战斗,那就没有几仗好打的,那是打老爷式的仗,必然会丧失战机。”(29)。
同样意思的话,林彪在黑土地上可没少讲。
“此次锦州战役,可能演成全东北大决战,可能迨戍收复锦州、长春和大量歼灭沈阳出梭之敌的结果,”(30)
同样意思的话,攻打锦州前,林彪讲过几次。
林彪迟迟不南下,兵临城下又犹豫一下,就是因为充分看到锦州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
林彪的顾虑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门打拘,狗能不跳墙?卫立煌和傅作义能不拚命增援?万一久攻不下,四平好退,长春易撤,锦州就难了。敌人两头夹击,交通线一断,即便部队能走,重装备怎麽办?那可是共产党千辛万苦积攒的家当呀!这些家当丢了,辽沈战役拖後一年不说,而辽沈战役一拖後,淮海和平津战役也就难提起了。
实际上,锦州未攻克前,这种前景始终是很严峻的。
31小时攻克锦州,国共双方都没有想到。对于大练兵效果,“攻城军”和“爆炸军”的威力,林彪没想到是有些失算。但是,对于敌人在战役期间犯的错误,那是事前谁也难以预见的。
如果廖耀湘出沈阳就直奔锦州,10纵会怎样?如果廖耀湘在东边打,塔山援敌士气会不一样,锦州守敌情绪也会受到影响,31小时能攻克?共产党两头忙火,还能那样从容?
然而,就像直到今天还有人说“八·一五”後确实可能会出现一个“和平民主新阶段”一样,林彪的“活思想”再有道理,也被前进着的历史否决了,将死了。
历史的大手笔是毛泽东。
退到松花江以北前的大手笔,是谁呢?
做人难?做神难?
第26章 内战中的内战
沈阳。北平。葫芦岛。“美龄号”频繁起落,“重庆号”往来驰骋。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想在锦州决一雌雄,住西柏坡的毛泽东,只能用电报做林彪的思想工作。
武装到翅膀的蒋介石,亲自与卫立煌等人面谈,还未开打,国民党自己已经乱套了。
蒋介石的难唱曲
蒋介石先要撤退东北——这正是毛泽东所担心的。
后来又要东西对进,决战锦州——这正是林彪所忧虑的。
蒋介石并不白给。
孙子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得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蒋介石丢掉东北,白白断送了一个精锐的战略兵团,正好犯了这五条。其中最关键的是上下异心,将不用命。
各吹各的调
从1948年2月起,蒋介石或派人与卫立煌商讨,或亲自召见卫立煌,反反复复就是一个主题:将沈阳主力撤至锦州。
蒋介石看得明白。
他要连这点也看不出来,後来大概不会把台湾经营成那样子。
打了两年,“攻”打成“守”。而且只能依靠战略城市重点防御,战略上的防线各个孤立。孤悬在黑土地上的一坨,更是岌岌可危。运输困难,大量增援已不可能。不能增兵,只有撤兵,保住一个战略兵团,还能缩短和加强防线。否则,只有白扔在那片让他丢尽脸面的遥远的黑土地上了。
从卫立煌到兵团司令和军长,都不同意一一这倒挺像林彪那个“均”字。
卫立煌说,共军占领了锦沈间的要隘沟帮子,河流解冻,道路翻浆,重武器和部队无法通过,出沈阳会被吃掉。蒋介石说,不撤,补给没法解决。卫立煌说,可以找美国顾问团帮忙。蒋介石说:“只要你对于部队补给有办法,也可照你的意见暂不撤往锦州。”(31)。
“东北新立屯与沟帮子各要点相继失陷,共匪紧逼锦州,沈阳更形孤立,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二十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32)”
蒋介石如此好说话,是忘掉了2月2日所记《一周反省录》中的这段话吗?
主力撤到锦州,等于放弃东北。这将在剧烈动荡的国民党内部引起什麽反响?又该怎样面对国际视听?当年丢失东三省,国内外人声鼎沸,如今再丢一次,“总统”和“委员长”面子往哪儿搁?
“接收”变成“撤退”,心头不是味儿没说的了。可长痛不如短痛,自己拉下面子总比被人打掉面子好。蒋介石看起来明白,说起来也能“破釜沉舟”,做起来就碍起面子了。
辽沈战役把“撤退”打成“决战”。
是退是战,蒋介石都是认定锦州这扇大门是绝不能被打开的。
9月30日,蒋介石飞到北平,与傅作义商讨,决定抽调62军、92军(後来只去个21师)和独立95师,海运葫芦岛,由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向锦州攻击。
10月2日,又飞抵沈阳,组织西进。
卫立煌等人仍是一个“均”字。
卫立煌力主守沈阳。他认为,出辽西背辽河、新开河和饶阳河三条大水作战,共军战术一贯是围城打援,太危险。锦州之围应由关内解决,与锦州部队会合後,出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前进时,沈阳主力才能出辽西。“沈阳只有一套本钱,合则能守能攻,分则攻守两不成。”(33)“不能单独出辽西,这是真理!”(34)直到西进兵团行将覆灭了,他还坚持这个“真理”,要廖耀湘退守沈阳。
廖耀湘先赞同守沈阳,後来见不出沈阳不行了,就主张出营口。
在沈阳高级军官会议上,蒋介石说:
形势的发展,实在出乎吾人所料。锦州是东北我军的咽喉,势在必保,我此次来沈,是来救你们出去的,过去你们要找共匪主力找不到,现在已其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好机会,只要大家以革命精神下定决心,坚决服从命令,我想一定可以成功。今日惟有死中求生,如此战失败,则与各位再无相见之期矣!以住的失败,就在于不听我的话哟!……我已经60多岁了,死了没什麽,可你们还年轻,再不听我的话,一个个都让共产党把你们抓了去!(35)
敞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悲剧人物之一,能说出这番实在话,只有蒋介石了。
蒋介石在黑土地上的知音,是热点中的热点的范汉杰。
10月2日,蒋介石问范汉杰,是否应将锦州守军撤到锦西。范汉杰“认为如能以锦州守军吸引解放军主力,而从沈阳和关内抽调两个有力兵团,在锦州地区与解放军作一次决战是一个好机会”。(36)结果,他连逃跑的机会都没了。
林彪的东北野战军突然出现在北宁线上时,陈毅的华东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