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觯ㄈ寮遥┑募壑倒勰睢D阃ü壑泄龅姆饨ㄖ贫仁罚屑壑倒勰畹墓僭焙兔挥屑壑倒勰畹墓僭笔蔷幌嗤模飧龆髑∏∈嵌偈嫣岢隼吹摹R环矫嫠岢隼窗煅@磁嘌娜耍硪环矫妫岢隼醋鹑澹醚6佳ザ寥寮业木洹U饬礁龇矫娴慕岷希驮炀土酥泄饨ㄉ缁嵋淮笈匀寮宜枷胛壑倒勰畹奈墓偌牛飧龉毕追浅V蟆U馐俏颐墙菜娴暮玫囊幻妗�
下面我们再说说它负面,这个儒家思想作为为阶级的统治思想也有它的负面影响,它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它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就是它导致了文化zhuanzhi,因为你儒家的地位提高了,其他诸子百家它的市场就缩小了。文化zhuanzhi就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所以到儒家思想它凝固化的时候,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些负面影响我们也要提出来,我们看董仲舒他这个建议,他提倡的尊儒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所以我们这一讲讲董仲舒的这个董生献策,董仲舒是个很有贡献的人,汉武帝发现了这个人才,采纳他的学说,但是汉武帝并没有重用他,汉武帝把他派到他的哥哥江都王那个地方去做了国相。江都在哪儿呢?就是现在的江苏的扬州,董仲舒在对策完了以后被派到扬州去做江都国的国相,没有把他留在中央政府任职。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是要尊儒的,既然要尊儒他肯定在中央政府的人事安排上要体现他的意图,他没有安排董仲舒进这一个班子,他一定要考虑其他的人。那么汉武帝在中央政府的机构中间的人事安排上,怎么样来体现他的尊儒呢?请看下集《窦婴为相》。
第9讲窦婴为相
画外音:汉武帝继位后,马上任命了两个重要的人物,其中一个就是窦婴,窦婴是汉武帝亲自任命的第二任丞相。在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丞相的更换十分频繁,可见汉武帝对丞相人选的挑剔。但汉武帝为什么选择窦婴为丞相呢?司马迁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里记载了窦婴为相的过程,窦婴不但是窦太后的新侄子,还是废太子刘荣的太子太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汉武帝选择了这么一个身份复杂的窦婴呢?
窦婴其实这一次做丞相原因非常复杂,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窦婴这次做丞相是田汀俗鞯慕峁q加じ锿‘是两代外戚,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田汀峭跆笸鯅偷牡艿埽加じ锿‘这一次的同时被任命,窦婴做丞相,田汀鎏尽X┫喔驹谖骱撼跄甓际鞘粲谌坏闹匾僦埃庖淮文兀加に鲐┫嗥涫蹈锿‘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田汀谒慕憬阃鯅统晌笠院螅褪翘锿‘特别想独揽朝政做丞相,所以武帝继位以后,田汀鸵恢弊聊プ畔氲闭飧鲐┫啵翘锿‘手下的门客对他有一些告诫。他的门客告诫他什么呢?说窦婴的资历比你要长,他出道时间早,而且窦婴他做官的时候这个声望很高,假如皇上要让你做丞相,你一定要把这个位置让给窦婴。窦婴要是做了丞相,你肯定可以做太尉,丞相跟太尉的官阶是完全相等的,而且你让给窦婴以后你还有一个让贤的名,所以这样来说对你是最合适的。所以田汀徒幽闪苏飧雒趴偷囊饧锿‘这个时候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可以通过他的姐姐王娡就是王太后,他把他的意见告诉王太后,然后王太后再把田汀囊饧魑鋈艘饧娓何涞郏哉庋焕瘩加ぞ突竦昧艘簧屑湮ㄒ坏囊淮巫鲐┫嗟囊桓龌帷K择加ふ獯巫鲐┫嘤Ω盟凳鞘紫仁翘锿‘运作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田汀脑俗饔Ω盟凳遣换澈靡獾摹K涫凳窍攵嵴飧鑫恢茫皇蔷醯盟锐加つ炅湟停卜忠停加ぷ龃蠼氖焙颍锿‘只是一个皇帝身边的一个小侍从,那个时候,田汀檀玉加さ氖焙蚓拖褚桓鐾肀捕猿け惨谎韵衷诿偷匾幌乱轿唬降今加ぶ埃掠呗鄄缓谩K裕皇谴硬呗陨峡悸牵菔卑沿┫嗟奈恢萌酶笋加ぁK裕谔锿‘的这个运作之下,窦婴就被任命为了丞相。
第二个原因,是窦婴尊儒。窦婴是一个崇尚儒家学说的人,我们在上一集讲董生对策的时候特意讲到汉武帝是个尊儒的人。为什么要尊儒呢?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武帝想有作为,汉武帝虽然16岁登基,是个少年天子,但汉武帝就像班固在《武帝纪》中给他的评价一样,班固在《汉书》的《武帝纪》中对汉武帝有一个四个字的评价,一直到今天人们都一直在沿用,叫“雄才大略”。所以武帝继位以后就想有作为,而儒家学说这一套东西对他大有作为是完全符合的,武帝虽然没有重用董仲舒,但采纳了他尊儒这一套意见,同时任命了两个尊儒的人,因为窦婴也好,田汀埠茫际亲鹑宓摹U飧鲇Ω盟凳呛何涞廴蚊加ぷ鏊牡谝蝗呜┫嗟囊桓龇浅V匾脑颍褪撬窃谡喂勰钌虾芤恢拢褪俏涞圩鹑澹加ひ沧鹑澹庥Ω盟凳邱加つ芄槐晃涞壑赜玫囊桓龊苤匾脑颉�
画外音:翻开《史记》我们会发现从汉代初期到文景之治,许多非常杰出的人物出入朝堂,但是等到一代英主汉武帝亲自任命重臣的时候,却偏偏选了一个外戚担任丞相。窦婴并没有奉行窦太后认同的黄老之学,而是和汉武帝一样崇尚儒学,但是他毕竟还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属于窦太后势力范围内的,一心想要有所作为的汉武帝难道百分之百地信任窦婴吗?难道整个朝堂上下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吗?
第三个原因,就是相才的匮乏。就是在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能够在武帝的眼中,进入他的视野之中的这个丞相的人选非常少。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稍微展开讲一点,这个西汉开国的这个丞相我们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这个西汉开国的丞相他首先用的人是谁呢?是萧何,是曹参,是王陵,是陈平,下面还有周勃、灌婴,中间只有一个审食其是例外,他是吕后的幸臣,其他丞相毫无例外都是刘邦手下的功臣。所以,西汉开国从高祖刘邦、惠帝、吕后、文帝这一个时期,都是由开国功臣担任丞相。因为开国功臣他有一个天然的一个条件,开国功臣的话呢他不都是一个年龄段的,他们可以说是年龄有长有少,下世的时间有先有后,那么老的功臣去世,小的功臣可以补上来,实际上汉朝的丞相到什么时候功臣就基本上结束了呢?就是到灌婴。灌婴因为他参加刘邦的军队他的年龄比较小,所以,灌婴是在汉文帝四年去世,他去世以后就可以说开国的大功臣没有了。所以你看看文帝朝做丞相的人,第一任是陈平,陈平后是周勃,再往下就是灌婴,灌婴去世以后下面的两任丞相我说出来名字大家就不知道了,一个是张苍,一个是申屠嘉。这两个人就是,我们讲西汉开国史,这两个人就是属于那种名气很小的人,他们属于什么呢?他们属于大功臣死了以后,那个小功臣有机会了。到了汉景帝的时候,情况就麻烦了,汉景帝朝的第一任丞相是汉文帝给他留下的那个丞相申屠嘉,他是个小功臣,他后来被免职了。景帝一朝,他一共他自己任命了四个丞相,这四任丞相中间,第一任陶青和第四任卫绾,这两个人反秦没有参加,灭项他们也没有参加,等于说他们跟功臣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们前面讲过卫绾,卫绾是怎么做上官的?卫绾是个玩车的高手,赶车赶得很好,就是个车夫、司机,他就这样地在皇帝身边慢慢地提、提、提,最后当上丞相了。所以这些人跟功臣毫无关系。在汉景帝朝这四任丞相中间,跟功臣沾上一点儿边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周亚夫,一个是刘舍。周亚夫是功臣之子,他是周勃的儿子,刘舍也是功臣之子,他是刘襄之子。所以这两个人呢跟功臣他还有一点儿关系,我们以上回顾这段历史是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窦婴担任这个丞相的时候,西汉政府这个丞相的成员的构成已经怎么过渡呢?从大功臣到小功臣,再到功臣之子,再到最后跟功臣毫无关系了,是这么一个演变。所以从现实来看,相才非常匮乏。就是能够担任丞相,丞相的地位又重要,但是丞相的适合的人选又非常少。
画外音:根据王立群先生的分析,到了汉武帝继位准备自己任命丞相的时候,朝堂上下已经没有可供他挑选的老将功臣了,汉武帝似乎也只能从外戚中寻找较为合适的丞相的人选,但是无论是功臣还是外戚,都有功高震主或者外戚篡权的隐患。放眼满朝文武百官,汉武帝为什么就不能在功臣和外戚之外挑选丞相的人选呢?
汉武帝继位时才刚刚十六岁,就算他才智过人,但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做了被别人操纵的傀儡皇帝。面对父亲的早逝,年少的汉武帝身后虽然有祖母窦太后和母亲王娡的支持,但是前有吕后乱国大肆残害刘氏宗室的前车之鉴。堂堂的大汉王朝难道除了功臣和外戚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优秀人才入朝辅佐皇帝吗?
另一个原因,跟西汉初年这个人才的匮乏有关。因为你选丞相,必须要选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我们知道,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他就没有一整套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这种制度。比如说汉高祖,他当上皇帝以后,五十五岁当皇帝,六十二岁去世,这八年中间他就忙了两件事,一是不停地平叛,一直平叛平到高祖十一年。他做这八年皇帝,日子很不好过,整天忙着平叛。再一个就是他家庭内部的矛盾一大堆,他那个大老婆吕后,还有那个戚夫人,中间争,皇子争,外面平叛,家里面是太子的事,他哪里顾得上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他啥也顾不上。他想都想不起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八年皇帝他完了。他完了之后,大家知道是惠帝。惠帝哪有心思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惠帝继位的当年就搞了个人彘事件,人彘事件后惠帝就是个半疯半傻的人了,基本上就不理朝政了,他也不可能去培养人才,惠帝倒是待了七年,实际上在选拔人才上没做什么贡献。下面惠帝就死了,转到吕后,吕后忙的事就更多了。吕后忙的事就是怎么样杀刘姓的诸侯王,怎么样封吕姓的王,光这个事她就照顾不过来了,再说她是这样一个也没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你叫吕后去什么培养人才、选拔人才那是开玩笑。所以她这稀里糊涂又是八年,又过去了,再往下汉文帝。文帝顶多能够做的就是减轻一些赋税啊,减轻一些刑罚啊,做这些事情,人才培养谈不上。景帝想做点事,又赶上七国之乱,把景帝折腾得也是顾不上。所以历史给汉武帝留下来的遗产,就是从高祖皇帝开始到武帝这个时期,没有一个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没有这样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所以你叫汉武帝上哪儿选人?大功臣没有了,小功臣没有了,功臣之子没有了,他选来选去,汉武帝这个时候选丞相的视野非常小,他只能在他熟悉的人群中间选。你看我们上一集讲董生献策,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间讲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太学来培养人才,举贤良来提拔人才,但是董仲舒这一套他从提出来到产生效果他得有个过程,那不是说一入太学马上这个人就出来了,它得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未完成之前,汉武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