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钱理群文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阅读。有一次,一个文化教员给排里念传单时,恰好送饭的来了,而且又是’会
餐‘,但战士们要求念完了再吃饭。在’会餐‘时,大家学着传单上的话说:“吃
猪肉,别忘咱任务,更要打垮放增援’。有好些战士把传单装在口袋里保存起来,
还有些同志把它贴在工事里,一有时间就去看。班长张兴元还背熟了好几张传单。
解放来的战士贾国才说:”我在蒋军里就没听过这种报,解放军真能教育,真有作
用‘。“



这是偶尔保留下来的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八纵六十八团二连指战员写给文工
团领导的一封表扬信;沈(亚成)、丁(峤)团长,李(永淮)教导员:兹将你团
马旋、黄石文同志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马旋、黄石文同志自来连队帮助工作,是
积极的,很能干的。特别是马旋同志来得最早,刚来时正是开展火线评功,她亲自
到班里去了解情况,参加班务会,给同志们评功、庆功,制五角星式庆功牌,给同
志们挂上,到各班拿着提琴去拉,去唱。在飞机轰炸、敌人炮火下是一样工作,在
大雪天中不顾泥水冷,雪大,仍下到各班去,在最前沿阵地上工作,对敌人喊话。
并有典型地培养党报通讯员,如吴阿时是孙元良突围时她解放来的,她又培养他成
了好的党报通讯员。她编写歌子、写稿最多……。她一天一会儿也不休息,耐心教
战士们唱歌,工作大胆能干,吃苦耐劳好,对全班每个同志都一样看待,全连意见
给她立二等功。

黄石文同志积极参加班务会,能根据每次开会情形编出快板小调唱给大家听,
出墙报,画漫画,并帮助文干有典型培养。一排的战斗范例是他的鼓动士气得来的。
他俩人事迹一样,工作都在一块干。同意立三等功。

以上二人事迹只是简单的,大体上的事迹。详细的没有写到。全连同意立功,
是大家通过的。一定要给他二人立功,这个阶段他们二人表现得太好了。

六十四团二连李希贤、潘子贵、王泽玉及全体同志。

在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编印的油印刊物《立功增刊》第4期里,有一篇
题为《女宣传队员在连队——生活缩影一二》的小通讯,作者是二纵宣传队队员钱
树榕:“‘集合教歌喽!’值星班长喊着。一会功夫百多个人整齐地排好队伍,小
王跑到队伍前面,认真地:”今天咱们学……‘。于是踮起脚尖,身子一挫一顿,
胳膊飞快地舞动着。教将起来。战士们望着这几乎比自己矮半截的她,自然流出笑
来,嘴张得大大的,一个音不漏地学进去了。女声高高地飞扬在上面,低沉浑厚的
男声跟在后边。

‘看不见你喽!’‘看不着你咋比划!’后面的战士们叫。

‘向后转!向前三步走!’象小司令员,她发出口令,一面跑到那边的小土堆
上,让大家看到她。

‘喝碗水,润润嗓子。’休息时战士们端水给她。‘不易,嗓子都教哑了’,
‘坐一会,歇歇’,他们又把她按到小凳上。“

读了这些已经泛黄的历史材料,大概谁都会同意当时人们对“部队文艺工作”
所作的如下总结:这是“为兵服务”的文艺,或者借用今天的熟语,中国人民解放
军文工团(宣传队)通过“文艺为战争服务”的实践,把毛泽东的“文艺为政治服
务”(按毛泽东的观点,战争正是最大的政治)的思想推向了极致,使其得到了完
整的实现。这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文艺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真正成
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部门。这不仅是指思想、路线的领导,更有着组织上的具体保证:
部队文工团不仅直属各级党委政治部的领导,而且自身建立党支部,并有政治指导
员(或称政治教导员,政治协理员)。二、每个文工团员(宣传队员)都无例外的
首先是党的政治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文艺工作者,是名副其实的“文艺
战士”。三、完全自觉地贯彻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即“为‘兵’
(武装的工、农)服务”,具体化为“写兵、演兵和给兵演”。在内容上则是“和
部队的当前任务和基本任务相结合”,围绕部队(及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创作与演
出。四、努力“吃透两头”,实现党(和领导机关)的政策、意图与战士的思想、
生活实际的结合③。五、逐渐建立起适应部队政治需要的创作模式与艺术形式及风
格。具体的说,即是短小精悍的,歌、舞、剧结合的,广场演出的,具有趣味性
(战士喜闻乐见)与现场煽动性的:这也是一种政治的、群众的、行动的、狂欢的
“广场艺术”。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行“兵写兵,兵演兵”,“把文艺工作
变为群众运动”。七、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文工团员自身的“革命化(政治化)”,
一方面要克服残存的“小资产阶级劣根性”,“真正地从思想感情上和兵扭在一起,
首先在对于战争的感性认识上和战士们一致起来,爱兵之所爱,恨兵之所恨,乐兵
之所乐,忧兵之所忧”;另一方面则要把党的思想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提高组织、
纪律性,象战士一样绝对服从党的集中、统一的意志,自觉地做党的工具。所追求
的正是文学艺术与文艺工作者的“政治化(党化)”——按毛泽东的说法,“‘化
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这也就是部队文艺工作所提供的文艺新范式。

据周恩来在1949年7月  6日召开的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
治报告中说,当时“在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加上直属兵团,加上五大军区,参加
文艺工作的,包括宣传队、歌咏队在内,有2.5万人到3万人的数目。解放区的
地方文艺工作者的数目,估计也在2万以上。两项合计有6万人左右”,“前国民
党统治区的新文艺工作者的数目比较难算,大概总有1万人以上”。照此计算,解
放军部队文艺工作者即占全国新文艺工作者(不包括当时所说的“旧艺人”)7万
人中  40%以上;再加上很多部队文艺工作者后来都成了各文艺部门的领导人,
其影响力自然是不可低估的。更重要的是,建国后,毛泽东一直试图把战争年代建
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变成国家模式,把全国变成解放军式的“大学校”,
这样,前述部队文艺新范式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就几乎是不可避
免的了。——其实,在1948年批判萧军时,就已经有人提出,上溯到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红军时代的部队与苏区文艺才是“新文学运动的源头”,在抗日战争以后,
包括部队文艺在内的根据地文艺更是成为“中国文艺运动的主力”与“正统”。那
么,部队文艺范式的普遍化也就似乎成了“必然”。

这里,还要对前文已经提出的“兵写兵”的群众运动多说几句:它是40年代
末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兴起的“工、农、兵群众创作”热潮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兵写兵”本是部队文艺工作的一个传统,但真正达到高潮,则是在194
8——1949年的三大战役的历史大决战中,与同时期开展的“军队内部的民主
运动”显然有内在的联系:“自己的事自己写”本身即是一个自我教育运动。这一
时期最盛行的是“枪杆诗运动”,战士们纷纷把他们的战斗决心、立功计划写成快
板,贴在枪炮上,既是自醒,也激励了士气。如华中解放军某部的战士在他们的八
二迫击炮上写道:“八二炮/你的年龄真不小/可是你的威信不很高/这次反攻到
/不能再落后。”全班从此日夜研究,终于想出种种办法,提高了它的效力。战士
沈洪海在他的步枪上贴着:“我的七九枪擦得亮堂堂/这次去反攻拼命打老蒋。”
以后,他就天天擦枪练武。某次战斗中出击令刚下,他就跃出阵地,高喊:“我的
七九亮堂堂”,一股劲冲向前去。在这样的群众创作运动中,涌现出不少连队中的
“快板专家(快板大王)”,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毕革飞这样的部队快板诗人,并
出版有《快板诗选》。这里抄录一首曾在部队广为流传的《“运输队长”蒋介石》
——“‘运输队长’本姓蒋/工作积极该表扬/运输的能力大增强/给咱们送来大
批大批美国枪/亮呀亮堂堂。

“‘运输队’的规矩好/枪炮人马一齐缴/一次就送十来万/步兵、骑兵、工
兵都呀都送到/捷报当收条。却感到”有点不得劲——第一他们要求歌颂自己/对
古人古事兴趣不高,第二那些旧场旧调看起来虽是老一套,学起来还颇费功夫,被
那些陈规一束缚,玩者有点不痛快“,于是就要”大胆改造“。赵树理是从农民的
要求这边说的,另一方面,革命政党与新政权也需要通过民间演出的形式把新的意
识形态灌输到农民中去。因此,要改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传统旧戏,首先就要”
克服单纯娱乐观点“,使其成为”即时生效的宣教武器“。此外还有内容的改造。
据说旧戏多有”封建毒素“,农村小调”大都是些哼哼唧唧的情歌“,需要在”旧
瓶“里注入”新酒“,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思想与方针、政策,
有的剧团提出了这样的。号:”报上提啥提的紧了咱就写啥“,其创作方式也是”
干部先决定主题,再集体收集材料,讨论构思,个人最后执笔“。人们还这样总结
经验:”凡是群众集体创作的东西,偏向就少,知识分子个人编的东西,偏向就多
“。此外,还有这样的经验:农村剧团”在组织领导上不闹独立性,服从村政领导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整个农村群众文艺活动都是在党的领导之下的。也正是有
了党和政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这一时期的农村群众文艺运动才达到
了农民自发的传统娱乐活动所难以想象的空前的规模:仅太岳地区22个县的统计,
临时性的秧歌队有2200多个,农村剧团有700多个,农村剧团的演员有12
400余人。左权县的五里堠是一个仅有146户人家,609口人的小村庄,春
节期间排演了一个以”翻身乐“为题的大型广场秧歌剧,参加演出的有122户,
占全村户数的84%;演员273人,占全村人数的45%。其中有12个老汉老
婆,208个男女青壮年,53个儿童,还有全家合演,公媳、兄媳、夫妻、父子、
师生合演的。人们形容说;”这是一个狂欢的大海。而每个演员差不多都穿着、或
拿着各种各样的斗争果实,更丰富了狂欢的色彩。使人看了情不自禁、心神跳荡,
感到应该即刻跳到这个海里痛痛快快地说一下,才舒服。以致村里好些不好娱乐的
人,如白林章、刘科喜,当秧歌队在城里演出时,他们原来在局外当观众,忽然也
蹦进去扭、打起来“。——这又是一个”革命的狂欢节“:农民从”革命“中获得
一种”解放“感,要在这传统的民间的节日中让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得到一次淋漓尽
致的发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民间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结合,或者
说,是”革命话语“对”民间话语“的一次成功渗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