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ΑU庖荒芰υ谡鲎鞔鸸讨惺腔⌒缘模彩欠浅V匾摹O旅嫖颐钦攵陨曷劭际远岳斫饽芰Φ囊罄刺柑缚忌枰弑傅脑亩晾斫饽芰Γ约霸跹磁嘌庵帜芰Α�
(一) 认读能力及其培养
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培养这种能力,旨在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
认读能力,就是认字、读字、识词的能力,即通过文字符号的认读和词义的感知,来了解字词所包含的意义和表达的内容的一种能力。就学习语文和学习写作的程序来说,也是从认字、识词、造句开始,然后进入写作、创作的阶段的。就一篇文章和一部作品而言,字是组成词的因素;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句是组成段落的基本部分。因字组词,以词成句,合句成段,缀段成篇,形成有组织的书面语言——文章或作品。鉴于此,阅读中培养认读能力,这不仅是一个人语言文字修养的表现,而且也是阅读的基本功和写作的基本功所在。汉代思想家王充说:“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刘勰也说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就是说,字、词、句按照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才能组成篇章,这就强调了字、词、句在文章中的基础作用,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就不能忽视认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这种阅读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有关字词的障碍;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能读懂读通一篇文章,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
据统计现存汉字约6万多个,用这些字组成的词则难以统计。汉字数量之多,汉语词汇之丰富,汉语的精确与优美,在全世界语言中是屈指可数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认识2700汉字,则可以阅读一般文章;掌握3000~4000汉字,则可以从事于写作了。所以,要学好汉语写作,首先就必须学会汉语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二)理解能力及其培养
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
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例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整体分解为局部,把集中的内容分散理解,这就是分析;然后又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这就是综合;就必须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就是概括;就必须由此及彼,温故知新,这就是联想。分析、综合、概括、联想等,都是思维能力在阅读中的表现。所以,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阅读中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以分析、综合而言,从分析到综合,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活动的整体性表现。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文章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与理解。
如何培养理解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理解性阅读的基本训练。理解性阅读又叫分析性阅读,它是以理解文章全部内容为中心的一种阅读活动,是认识性阅读的必然延伸,是阅读的理性阶段。古人云:“善读者,始熟读而明其章句,继融会而究其义蕴”,这反映的就是理解性阅读。认识性阅读可“明其章句”;理解性阅读则“究其义蕴”,要求从文章的立意构思、篇章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技巧等多方面入手,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刻理解。培育理解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 评论能力及其培养
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力,而且也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高的一种能力。
写思想评论、政治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报刊社论需要评论能力,就是写说明文、应用文也需要这种能力。评论能力,除了对自己的思想水平、专业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进行锻炼之外,还必须通过阅读进行培养。
怎样培养评论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评论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见解的阅读。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是偏重于对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作者的观点及作者所介绍的知识的一种阅读。但阅读的目的不只是理解,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作品的鉴赏,受到启发和教育,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由理解性、鉴赏性阅读上升到评论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论性阅读的不同点在于:前二者多偏重于形象的直觉,是以理解文章作品内容并对文章作品进行鉴赏为目的的,其对象主要是作品本身,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趣味;后者多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文章作品的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
在评论性阅读中,读者既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作品的内容,还可以评价作品的形式、作品的技巧或总结写作中的经验与规律。它是训练理解、鉴赏、评论,乃至创造等多种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这种类型的阅读中,阅读者为了培养某种能力,在选择文章作品进行阅读时,必须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某种既定的目的进行训练。
第二节 总结概括能力
一、总结概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多年的试卷分析,我们发现考生在“总结概括”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概括分类混乱
部分应试者在概括分类时,内在逻辑不清,当然这也反映了阅读不够细致的问题。
(2) 概括不够深入
不能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升华,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作文章,或者只是就事论事做表面的文章。说明理论水平与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较差。
(3) 材料驾驭不好
有的应试者概括部分的答卷只是概括一部分材料,不能驾驭全部材料。
(4) 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有的答卷也能找出几个问题,但是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相互之间有机的联系,说明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5) 概括表述不畅
因为有的应试者基本功较差特别是文字水平较差,结果在概括中概念混乱,语言罗嗦,错误和病句较多。
二、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应试者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留心:
(1) 概括的角度要准确
叙述的角度,就是作者以哪种叙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只有按照题目给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准确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方面无需赘述,但考生必须认真注意。因为在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
(2) 概括的要素要清楚
叙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的联系的一面,而对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点。
(3) 概括的顺序要合理
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安排得巧妙,还会产生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申论作文的写作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为序。
(4) 概括的主旨要突出
对于一般的写作,中心主旨要鲜明突出。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整篇文章的构思。要构思好一段概括材料,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5) 概括时详略要得当
哪些材料该写,哪些材料不该写;哪些地方该详,哪些地方该略;哪些环节要叙述得快,哪些环节要叙述得慢,这种选择与剪裁的艺术,是写文章高下、成败的关键之一。无论写哪种体裁的文章,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平均使用笔墨,就会失掉吸引力。详略处理的标准,不同的题材,文体虽有所不同,但概而言之,都要符合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的需要。当然,对文体的容量也得注意。要紧扣中心内容选材剪裁,务求集中笔墨,把主题思想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出来。
(6) 概括的线索要明晰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每篇文章都要有一条主线,把相关材料联接起来,从而统贯全篇,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使读者对文章有个清晰明了的印象。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怎样总结概括材料:
(1) 首都机场餐饮商品价格昂贵,成了经济“特区”,长期无人过问,直到去年著名经济学家茅以轼先生投书报纸曝光88元一杯咖啡后,才引起了特价主管行政部门的重视,并督促进行整改。
(2) 2002年,本报刊发了记者集体摄影报到的《机场物价太离谱》、《机场商品缘何天价》和本报社评《“特殊场所”的物价谁来管》等一组文章。当时记者在首都机场消费、用餐时发现,机场内的消费价格远高于市价,有的甚至是市价的十几倍。在首都机场二层的商场中,一听在冰柜中的可口可乐定价5元,在机场三层餐厅中卖15元,而在国内出发候机厅就涨到20元。此外,还有10元一杯的开水、25元一袋的方便面、30元一听的燕京啤酒,最离谱的还有10元一个包子、5元一个饺子、66元一套汉堡薯条套餐等。
(3) 2003年1月,记者来到首都机场亲手航站,发现一些饮料和食品的价格已有所下降。在航站三层的“航空餐厅”,价目表上套餐的价格平均还在七八十元左右,但一听可乐的价格为8元。在候机楼三层咖啡厅,饮品单上88元的咖啡仍赫然在列,红牛饮料18元。在对面的商店里,冰柜的可乐标价5元,红牛饮料10元。在一层的超市里,可乐也是5元,红牛饮料8元。在国内隔离区的商店中发现,过去卖20元的可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