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瑶台待凤归-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怀瑾合上书,忍不住笑了笑,这些人可真是够心急的。

“姑娘,二房的三太太过来了。”秋霜进来,行了个礼,规规矩矩的站在杨怀瑾右侧:“还是让陈妈妈打发了?”

“不用了,这种借口用个三五天就已经是极限了,再推辞下去,她们也会受不了的。”杨怀瑾慢吞吞的说道,伸手,秋霜愣了一下才赶紧将自己的胳膊递过来。

扶着秋霜的胳膊站起身,杨怀瑾张开胳膊:“更衣,我去见见那位三太太。”

秋霜忍了一下没忍住:“姑娘,得叫三伯娘,要不然……”杨怀瑾摆摆手,看了一眼秋霜:“只有咱们两个在,你说,三太太会知道我没叫她三伯娘吗?”

对上杨怀瑾的视线,秋霜就有些发愣,那眼神,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姑娘,善良天真,现在的姑娘……不过,一想到过世了的老爷,还有这几天时不时上门的几位太太,秋霜心里又有些难过。若非是这些逼迫,姑娘怎么会像是忽然换了一个人一样呢?

“姑娘放心,秋霜是姑娘的大丫鬟,自是向着姑娘的。”压低声音,秋霜劝道:“只是,姑娘也知道隔墙有耳这句话,咱们自己在屋里说话,可指不定就有人在门外或者窗根儿听见,到时候,三太太就是没办法教训姑娘,也能坏了姑娘的名声的,姑娘家名声最重要了。”

杨怀瑾点点头,并未作声,伸手将衣袖往后拢了拢,确定身上没有逾矩的东西,这才转身出门。秋霜忙跟着,瞧见春叶正站在廊檐下,忙让她进去守着屋子。

小怀瑾的曾祖父杨光彦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当年分家,长房因为是族长,二房出了个二品大院,唯独三房什么都没有,所以这家产,也就三房的最少了。但杨光彦用了三十年时间,将家产翻了二十倍,然后又平均分给了三个儿子。

到了小怀瑾的祖父杨成文那一代,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于是这家产就没多少变化。然后就是小怀瑾的父亲杨元正了,他继承了自己祖父的才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了十年时间,将家产翻了十倍。

整个平州城,杨元正是最有钱的人。

杨家的宅子并不是很大,或者说,原先很大,但是经过两次分家,杨元正这一家就不是很大了,只三进。左边是杨元正的大伯家,右边是杨元正的二伯家,后面是三伯和四伯家,杨元正的父亲这一辈儿都是嫡出,所以分家的时候家宅都是分的差不多一样大的,这样分下来,所留也就不多了。

杨元正的父亲只得了杨元正一个儿子,宅子再大就会显的空旷了,所以,杨元正这些年也没有扩建宅子。

“三伯娘。”杨怀瑾进了客厅,就瞧见上首坐着个有些发福的中年妇女,那人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衣服,头上戴着银首饰,也没装扮,显得十分素净。杨怀瑾上前行礼,那位三伯娘忙起身将人拉到了自己身边:“怀瑾,身子可大好了?我前两天过来,只听陈妈妈说你病重,昏睡不醒,心里急的不行,还想着,若是你再不醒过来,我就给公爹写封信,求他请个太医回来呢。”

杨怀瑾忍不住笑了一下,这太医,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好请了?这里可是平州城,她幼时也是在自己公主娘的书房看过大庆朝的疆域图的,平洲距离京城,就是快马加鞭也得半个月的时间。太医在京城就是能为勋贵人家看病,但没有圣旨,也是出不了京城的。

“三伯娘一番心意,怀瑾心领了。”杨怀瑾垂下头,遮住眼里的一片冷然,心里迅速的回想了一下三伯娘的人选——二房的二房的长子的嫡次子,这算下来,可真够乱的,一个不小心,就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家的人了。

简单点儿说,就是杨怀瑾的八堂兄杨永达,今年十六岁。人长的是白白净净,就是在读书上有些不太开窍。二房长辈在京城当官儿,家里的子孙都更看重学识,好歹也要考个举人,家里才好安排前途。可杨永达,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当然,他年纪小,现下也不着急,可他在读书上实在是没天分,人微微有些憨。估计着,三伯娘也开始为这个小儿子另外找出路了。

也不知道二房在京城是当什么官儿的,小怀瑾记忆里没有,自己对朝堂上的官员也不是很熟悉。

“哎,你这儿也没个人照顾着,我实在是不放心。”三伯娘叹口气,拉着杨怀瑾的手摩挲了两下:“咱们住的远,你就是有个事儿,我们也不能立马知道,就怕耽误了,不如你先搬到我们家住两天?等你身子大好了,再搬回来?”

杨怀瑾一眨眼,眼圈就红了,拿帕子揉揉眼角,泪珠子就成串的往下掉,三伯娘急了,忙给她擦眼泪:“哎呀,我不过是说两句,你怎么就哭上了呢?我不是拦着你给你爹守孝,只是你年纪小,这宅子空荡荡的,我怎么能放心你一个人住在这儿?”

“我知道,三伯娘是为我好。”杨怀瑾一边擦眼泪,一边十分感激的说道:“只是,我舍不得爹爹啊……”说着就开始哭:“若是爹爹惦记我,定还会回来看我的,我不走,我就留在这儿,省得爹爹回来了找不到我。”

三伯娘身子僵了僵,良久才叹口气:“你爹爹定是舍不得你的,但他也肯定不会回来吓你,你爹爹这一辈子,就盼着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你要是好了,他就是走也走的安心,你若是不好,你可让他在下面怎么合得上眼睛啊?”

“好孩子,伯娘知道你的一片孝心。”三伯娘温柔的拍了拍杨怀瑾的背:“为人父母,总是为孩子着想的,你也不想你爹爹总是徘徊人间,舍不得离去吧?他若是舍不得你,还怎么去投胎?你既是想为你爹爹好,就要自己过的好些,才能让你爹爹没什么牵挂,你说对不对?”

杨怀瑾尚未出声,就听门口传来声音:“到底是三嫂会说话,怀瑾啊,你快别伤心了,你这样,怎么能让你爹爹放心?来,让伯娘瞧瞧,这几天病的不轻,又瘦了!我特意让厨房炖了药膳,最粥最是养人,半点儿荤腥都没有,我守在厨房炖了两个时辰呢,你尝一口?”

杨怀瑾虽然有小姑娘的记忆,但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遇见熟悉的人,还得先在脑子里回想一遍,这才能想起来来的是谁。这次这个,大约是个急性子,见杨怀瑾只看着她不说话,就连忙说道:“是不是还有些不舒服?我瞧瞧。”

说着,就伸手摸了摸杨怀瑾的额头。杨怀瑾下意识的就想躲,她是长公主的独女,身份贵重,皇上舅舅又十分宠爱,能随便上手摸她的人,还真是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了。

“哟,还和我生分了?”那人被躲开,脸色就有些不自然了,瞧了一眼坐在一边的三太太,开玩笑一样说道:“是不是有人在怀瑾跟前说我坏话了,所以怀瑾就不喜欢我了?”

杨怀瑾忙起身行礼,一边摇头:“不是,九伯娘,我还没好利索,身上有些不太舒服,怕染了九伯娘病气,还请九伯娘见谅。”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所说的各种继承法,是花开研究了宋朝的户婚律之后编纂的,注意,是花开编纂的!!!!大家伙儿千万别往真实的历史朝代上安啊~~保证是安不上的~
另外,宋朝的户婚律还有规定,可以有遗嘱,但是,遗嘱成立的前提是绝户且连能继承的女性继承人。同时,遗嘱写好之后,得有所有涉事人的见证,同时要官府审批,发放“证明书”才算是成立。对于本文,遗嘱就属于没用的东西了,所以大家也表计较为什么杨元正死之前不给他闺女留下遗嘱了。
至于招赘,那也是不可能的,根据户婚律,赘婿得和户主同居满三年才可以继承,杨怀瑾小姑娘才十岁哟~

再次郑重声明,这文里的一切继承法,都是花开根据别的继承法瞎编的,不是正史上有的哈~~~




、第 3 章

杨元正去的也不算是突然,但杨家早就没了主母,杨元正一个大男人家,自是对内院的事情不怎么上心的。所以,杨怀瑾见了三太太没多久,其余几位也都赶过来了。

亏的杨怀瑾记性好,见过正主儿之后,就和记忆力的人都对上了。有打算将自家的儿孙过继给杨元正的,总共是有五家,长房二太太一家,二房三太太一家,以及三房七太太,九太太,和十四太太一家。

长房的人占了宗族的优势,若是选了长房的人,杨元正留下的家产也不怕再被别人沾手了。二房的人占了个京官的光,若是嗣子将来出息了,杨怀瑾也有好日子过,官家小姐就是在婚配上优势都比较大。而三房,则是占了亲情。杨元正杨成文和前面的几位兄长哪怕不是一个娘生的,但总归是一个爹,往上追溯,那就是杨怀瑾和三房的堂兄堂弟们是一个曾祖父,所以和其他两房相比,三房的伯父们对小怀瑾来说,更亲近一些。

“知道你醒过来了,你二伯父特意嘱咐我给你带了些上好的黄芪,都是打京城买回来的,补气最好了。”二伯娘脸上也带着几分柔和,小怀瑾的记忆中,这位伯母是有些不苟言笑的,平日里小怀瑾挺害怕这位伯母,一见面就紧张。可这会儿,杨怀瑾实在是做不出紧张的样子来。

当年哪怕她是面对皇上,也是撒娇耍赖,这世上,还真没什么人能让她紧张。

“多谢二伯娘。”想了想,杨怀瑾还是顺其自然了,她不是真正的小怀瑾,她不可能时时刻刻的让自己学小怀瑾,正好前两天她借口生病,这人骤逢大变,忽然转了性子,也是有可能的。再者,自己有小怀瑾的一切记忆,也不用担心被人怀疑。

“前些日子,怀瑾心痛难忍,时常昏迷不醒,这才怠慢了二伯娘,还请二伯娘见谅。二伯父和二伯娘不计较怀瑾失礼,还处处想着怀瑾,怀瑾实在是羞愧。”杨怀瑾面色通红,虽略有些慌张,却也算应对得体。

二太太瞧的分明,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微微笑了一下:“你和我们还客气什么?咱们总归是一家人,你叫我一声伯娘,我就将你当亲女儿看待。”

杨怀瑾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九太太就在一边笑道:“就是啊,怀瑾啊,你可千万别和我们客气,咱们都是一家人,你要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只管和我们说,我们一家子,还能拿不出个主意来?”

“多谢九伯娘。”杨怀瑾忙笑着点头:“我娘去的早,现下我爹又……我年纪还小,有很多事情不是很明白,将来还有不少地方要仰仗几位伯娘和呢。”

七太太不太擅长言辞,只笑不说话,十四太太也是个喜欢说笑的,平日里和九太太走的也近,这会儿就应了两句:“怀瑾你就放心吧,你祖父当年可是交代过,让你十四伯父他们照顾好十六叔的,十六叔只留下你这个独苗苗,我们怎么也得为十六叔护着你长大才是。”

“说起来,怀瑾,你既然是不愿意去我们家,你一个人在这么大的宅子里住着,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这样吧,让你五堂兄过来陪你住段时间?你要是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出门,也能让你五堂兄给你跑跑腿什么的。”二太太笑着开口,三太太忙接口:“老五那孩子不是正打算参加科举的吗?”

杨元正虽然是当叔父的,但并非是亲叔父,所以杨俊达就是要守孝,也不过是三个月的时间,并不耽误秋天的科举。

“我正想着,老五还有些年轻。”二太太叹口气,转动了一下手腕上的镯子:“虽然杜先生夸赞过他的功课,但科举这种事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