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女传-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氏有些慌张,说道:“太太言重了。”
韩氏笑了笑,说道:“我终究是过意不去的,一会儿吃罢了饭,我就带你去回明了老太太,早日把你接进府里,可是,有几样事情,我要问明白。”
平氏连忙说道:“太太尽管问。”
韩氏说道:“妹妹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怎么遇见了三爷,又是怎么跟了三爷的,你细细跟我说,我好跟老太太交代。”
平氏忙把身世经过与韩氏说了,韩氏也觉得没什么错处可挑,就点点头,正要说什么,就听见外面传话说要开中饭,便叫平氏在屋里歇着,给她备了些糕点,便往大饭厅去了。
周家有个规矩,一日三餐,除了襁褓中的婴孩,有差事在外的男人,全家上下必须在一处吃。这是周老太爷分家后,带着一众儿女立下的规矩。这原也是周老太太的主意,老太爷虽然殁了,这个规矩还在。这日勋平回家,虽然大老爷外放做官,多少也算是团圆了,因此老太太格外高兴,一餐吃罢,便和几个儿媳妇一起说话闲坐。
新进门的四太太,性格很是泼辣爽利,引着周老太太大笑了好几回,正说得热闹,就听见有人说三太太到。
老太太只垂着眼皮,说道:“老三媳妇儿是个贤惠的人,如今老三又要多一房姨太太了。”这话刚说出来,底下三房儿媳妇,各存着心事。大太太是读《列女传》长大的,对这样的行为很是赞许;二太太心里知道三太太未必这样豁达,现在做好人,只怕将来要窝里斗;四太太刚进门,见兄长就领回来一个姨太太,心里难免也提防起来。
几人各怀心事,就看见三太太领着人进来,平氏穿一件桃红锻袄,下穿深灰色罩裙。一张略有些消瘦的鹅蛋脸,很是一副安分守己的样子。韩氏笑说道:“老太太,我带人来给您请安了。”
周老太太一看,笑得很是慈祥,说道:“长得真是俊俏。”
平氏向周老太太鞠了一躬,叫了声“老太太好”。又由韩氏领着,一一介绍:“这是大太太,这是二太太,这是四太太。”平氏也一一鞠躬。众人见她恭敬有礼,对她也越发和气。
老太太说道:“你过来,我问你几句话。”
平氏听了,坐到周母身边,就听周母问道:“你今年几岁了?家住何处?父母是做什么的?”
平氏说道:“妾身今年二十岁,我们本来是广州乡下人家,后来我爹没了,我妈带着我进城里,给一家大户人家帮佣。”
说到这里,四太太嘴角撇了撇。
周母问道:“既然是帮佣,为什么又跟老三来了?”
平氏说道:“妾身帮佣的那户人家,实在是太厉害了些,打骂竟是家常便饭,我实在受不住,逃了出来。幸亏遇见三爷,救了我,也把我买来,又安置了我妈,我说,我虽然没什么见识,也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这性命都是三爷的了,以后就跟随三爷,就是来生,也愿意效犬马之劳。”
平氏说着,眼圈变红了。她又长得病弱,引得众人都怜惜起来,周母说道:“难为你是个有心的,三太太很愿意叫你服侍老三,你愿意吗?”
平氏红了脸,微微点了点头。
周母点点头,说道:“既如此,你就和三太太一处住着吧。我看你是个知道规矩的,就是你不懂的,也有三太太提点。你们太太事多人忙,你以后也要做她的臂膀,也就不枉她一番苦心了。”
平氏连连点头,周母又说道:“白蔹,你送她回去,老三媳妇儿留下陪我说说话。”
这时,周母身后一个丫头出来,扶着平氏就要出去。平氏见周母这态度,显然不怎么当回事情,心里既失望,却又松了一口气。便又鞠了一躬,由白蔹领着走了出去。
韩氏说道:“谢谢老太太。我身子笨,不好伺候三爷,也没才干,当不得家,幸亏老太太成全,让我有这么个帮手。”
周母说道:“纳妾原本就是你做主的事情,你房里多一个使唤的人,与我也不相干,难得你还想着我。”
韩氏忙说道:“这样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到底还要知会上人的。”
周母对这个话题倒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事也就这么简单地过去了。晚上老太爷屋里的老姨娘秀青伺候老太太梳洗,问道:“今儿那姨娘的事情,老太太倒过问得少,竟是这么放心三太太吗?”
青老姨娘原是周母的丫头,提携着做了姨娘,一直以来忠心耿耿,两个人的关系自是超出一般主仆。周母自然什么都肯告诉她,便说道:“这事儿办的就有些不妥,那个平氏的家底,谁也不知道,听她信口说而已,万一不是什么好人家,却怎么是好?然而九如既然开了这口,我还能说什么呢?先回来的伙计也说不清她是什么来历,只好等押货的掌柜伙计们回来,我再细细地问罢了。如果真像她说的,那还好;若不是……”周母叹了口气,歪在榻上,抱着暖手炉,说道:“我再冷眼看着老三媳妇儿怎么收拾。”
青老姨娘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也有些险了,万一这新姨娘的身份不清白,这不难为了三太太了吗?”说着,看见周母摆手叫自己坐,便也坐到一边。
周母说道:“这也是老三媳妇儿一手做出来的,横竖看她自己处置。我瞧了这两年,老二媳妇儿,老三媳妇儿,都是理家的好手,老大媳妇儿被规矩缚得太紧了,不懂得变通;老四媳妇儿虽只嫁进来半年,也看得出不是个有城府的。将来这当家的人,就看这两个了,老三媳妇儿管不住丈夫,要是还管不住个姨娘,以后怎么理家呢?”
青老姨娘说道:“老三也是,我们家也从来没有过不知底细的姨娘,倒叫他破了个例。”
周母说着说着乏了,只眯着眼睛,说道:“外表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总之妻妾一个院住着,难免有是非,且看老三媳妇儿的度量气概了。”
自从有了周母的首肯,平氏便住进了周府,和韩氏住在一个院里,每日里给韩氏请安,从不间断。后来押货的伙计们回来,周母一一询问,所说的和平氏说的一样,便放下了心,只留意平氏的日常做派。
眼见到了腊月,韩氏怀胎不稳,到了五个月的时候有些见红,慌得周家人请了名医诊治,说韩氏内里不调,已经是胎漏下血,腹中的骨肉未必保得住。平氏一听说,自然惊慌的紧,生怕此事殃及自己,少不得先跳出来撇个干净。便再三央求周三应允她去庵堂里烧香祈祷,周三自然想不到她的心思,也十分感动,看诊的当天下午,就命人收拾东西,陪着平氏去了尼姑庵。
平氏到了庵堂,自然不敢偷懒,日日地在佛前跪拜诵经。然而韩氏的胎儿依旧不保,终于小产。她当初怀上这孩子,就有大夫说不能顺产,如今没了这孩子,伤心是伤心,也不至于一蹶不振。周母心疼韩氏,命青姨特特地送了补品来,叫她好生休养。周三派人去庵堂接平氏回府,平氏又替早夭的胎儿念了三天佛经,才回到府里。
平氏此举,倒赢得全家上下的钦佩,都觉得她一片赤诚,可怜可爱。平氏还如往常一样,小心谨慎,日日侍奉汤药,对韩氏很尽心。韩氏也渐渐地以真心待她,三房一些小事,也全交由她学着料理。
梦方醒身世终败露
转眼间年关将至,因为府外时局动荡,府内,又有痛失孙儿的烦闷,周老太太便吩咐这次过年,不可靡费。
周家曾经中落,虽然如今又重振,到底去了穷奢极侈的作风,过年的场面也并不奢华,只图骨肉团圆热闹罢了。从腊月里开始,周府夜夜点着明灯,或是自家人在一起说笑,或是同族之间的亲友互相走动。到了正月初八散了灯花,初九便得了个空闲,婆媳妯娌便聚在一起说话。
周母歪在榻上,笑问道:“再过几天,元宵节一晃,再想这么热闹也是不能了。”
“老太太,”四太太说道:“您一提元宵节,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正想讨老太太的示下。”
众人一听,只看着她,等着下文。老太太问道:“你可想起什么事情来了?”
这个四太太姚文静今年才二十岁,春天过的门。她父亲在外交部门做事,家庭也开明些,加上就只这一个女儿,自然宠爱非常。四太太看上周家老四年轻俊朗,由姚老爷帮衬着举荐他进了外交衙门,周母因为这个,面上很宠四太太,因此姚文静在老太太面前,也很敢说话。
四太太说道:“元宵节自然是要赏灯的,今年洪宪皇帝登基,听说这次灯市口的花灯要比往年还漂亮还多。干脆咱们也去逛逛,那不比在家里还要热闹吗?”
大太太一听,连忙摇头,说道:“这可不大使得,那灯市上什么人没有,咱们一群女眷,到底不大方便。”
老太太笑说道:“我知道了,只怕你当年做小姐的时候,就是个贪玩坐不住的人,也难怪,你这么年轻,爱玩儿也是有的。”说着,又对四周的人说道:“除了老四媳妇儿以外,还有谁愿意去啊?”
四太太连忙说道:“老太太您且别问她们,她们一个个心如止水,哪个也不肯去的。非得是三太太屋里的平姨娘,也是个年轻媳妇,另有您屋里的白蔹,是年轻好玩的,她们心里肯定愿意跟我去呢!”
老太太说道:“难得的灯会,城里万人空巷,男女老少都去,偏咱们不能去不成?如今都文明了,也没有那样的男女大防,就是古代,也有女子逛灯节的。我是年纪大了,懒得动,你这几个嫂嫂性子腼腆,也不愿意走动。你们要去,我也不拦着,只必须叫老三老四陪着你们去。咱们可说好了,只前半夜,后半夜一定得回来。”
四太太喜上眉梢,说道:“还是老太太心疼我,谢过老太太了!”
三太太说道:“我怕平姨娘性格腼腆,未必愿意去呢。不过,出去转转也好,她还是个年轻人,也不必像我们这样,待我回去劝劝她。”
众人商定了,又说了一会儿话,才散了。
到了正月十五那一天,北京城有几个地方有庙会,灯市口更是热闹非凡。天刚擦黑,沿街的各家商户,都点燃了悬挂起来的花灯。姚氏拉着平氏笑道:“你打那么远的南边来,也不知道你们那里风俗如何,只请你看看我们北京城的灯会热闹不热闹!”说着,自己先笑起来。
平氏连忙说:“北京不愧是首善之地,自然什么都是好的。”
姚氏笑着,领着平氏,白蔹,由周老四陪着逛花灯。她指着各色的花灯给平氏说明:“这是‘气死风灯’,这是‘吉利灯’,咱们再找找,看哪里有‘麦芽儿灯’没有,买一个带回去给老太太玩儿。”
一行人又说又笑地逛着,到了一家茶楼前,正有一群人围着猜灯谜。茶楼主人挂了几十盏花灯,纱灯,绢灯,玻璃灯,羊角灯应有尽有,摆了四五处。姚氏一行人便各处走着,一边说笑一边猜灯谜。正说笑着,就见一只手抓住了平氏的胳膊,冒出一个中年男人来。先把姚氏唬了一跳,又听见那男人说道:“我看着背影就像,果然是你,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姚氏原以为是个市井流氓,却看他穿的也还算体面,不像那种人。再看平氏,已经吓得脸煞白,说道:“这位爷,认……认错人了。”
中年男人冷笑道:“你不是钱二奶奶旗下的瓶儿吗,我哪能认不出你来呢!我在你身上前前后后花了不下千两银子,都打了水漂,你可真有些手腕啊!听说你跟着一个京商走了,倒是巧了,又让我碰见你!”
姚氏一听,倒明白了大半,朝周四使了个眼色,不叫他上前,自己在一旁看着热闹。
平氏脸上已经吓得没了血色,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