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柱,美军战列舰全部起火。
“迟到”的宣战书
差不多就在日机偷袭珍珠港时,日本使馆的野村和来栖给美国国务卿送最后通牒,因为使馆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国书,以至这个电报送到国务卿赫尔手中的时候,比预定时间晚了40分钟,因此日方宣战书是在袭击发生后才交到美国。这个“疏忽”很可能是因为电报事关绝密,不能让译电员翻译,必须由使馆的高阶外交官亲自动手译写,而他们的业务又不熟练。
这件事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增加了美国人的愤怒,赫尔国务卿说:“我任职50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事实的文件。”野村和来栖无言以对,刚想张嘴辩白两句,赫尔就厌恶地朝门口挥了挥手,两人尴尬地一鞠躬,退了出去。据说来栖回去后就向人要武士刀,准备剖腹自尽。看来,这两人也知道自己的政府这次太不地道。
南云是个庸才
偷袭之后,第一波飞机已经返航。渊田留在珍珠港上空观察战果。“亚利桑那”号先是被2枚鱼雷击中,后来又被4枚重磅炸弹命中,最糟糕的是,一枚炸弹穿过甲板,在弹药舱爆炸,全舰1000余名官兵无一生还。“西弗吉尼亚”号被6枚鱼雷击中,舰上重量级拳击手炊事兵陶乐斯·米勒积极救助伤员,后又操作高射机枪猛烈扫射日机。这一幕在2001年的美国电影《珍珠港》里有表现。米勒因为英勇,成为美国海军第一位荣获优异服役十字勋章的黑人士兵。后来,米勒在美军潜艇上服役时牺牲了。
不久,日军出动168架飞机,发起第二波攻击。这次,有数架美军战机起飞迎战,击落了一些日机,但美军损失惨重。港内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1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
原计划还有第三波攻击,但南云忠一认为,此时偷袭的时机已过,便放弃了第三波攻击,将主力撤回。山本五十六由此评价南云是个庸才,说他在指挥时就像小贼入室行窃,开始时志在必得,胆大包天,稍一得手便心虚胆怯,急于溜走。这番评价可谓深刻。
美航母突然离港
偷袭珍珠港,日军仅以29架飞机的代价重创了美军12艘主力战列舰和其他舰船。美军共有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军人丧生。
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山本旗舰上一片欢呼!有参谋拿酒来庆祝,山本拒绝饮酒,并忧心忡忡地说日本激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而这个巨人一旦苏醒,日本可就应付不了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遭到重创,但航空母舰和新式战列舰都不在港内,一艘未沉,巧的是航母在日军发起攻击前几天才离港的。日本的间谍以侨民做掩护,在珍珠港内潜伏了很长时间,一直报信说有航母在港内。
美军航母突然离港,让日本间谍措手不及,来不及通风报信。正因为如此,战后一直有人认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事先是知道的。不光是美国人,连日本人都有这么看的。美国一直想参加反法西斯同盟,但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反对参站,罗斯福总统也无可奈何。这下好了,被小日本打了,美国可以名正言顺参战了。日本之于美国,就是个小孩,美国在自家被一个小孩给揍了一顿,要是不报一箭之仇,以后还怎么出去混啊?
美国卷入二战
偷袭成功后,东京广播电台正式发布了天皇的“宣战大诏”。其中有这么一句:朕兹对美国及英国宣战,帝国今为自存自卫,已决然奋起,必当摧毁一切障碍!这口气真是够大的,把它拿来跟《终战诏书》对比非常有意思。接着,美国对日宣战,英国对日宣战,已坚持战斗10年的中国正式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对美宣战。这样,美国彻底卷入了二战,二战也进入了新阶段。
在珍珠港遭袭击的那天,全世界有两个人最高兴,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丘吉尔。一战之后,日美两国一直在中国竞争主导权,日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中美联手,这下自己帮他们做到了。丘吉尔呢,那天晚上,他说了一句:“我们总算赢了。”然后安然入睡。
06。日军占领菲律宾
这老哥花天酒地
日军偷袭珍珠港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给入侵东南亚的日军解除后顾之忧。日军根本目的是要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所以,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挥师南进,一路攻取马来半岛,一路发起菲律宾战役,与驻菲美军正面交手。
菲律宾群岛位于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遥遥相对,西濒中国南海,东临太平洋,南与印尼和马来西亚隔海相望。要想控制整个东南亚,菲律宾是兵家必争之地。
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美国人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菲律宾。1934年,美国承认菲律宾拥有“自治”权,菲律宾也选出了自己的总统,但事实上,菲律宾仍受美国控制。美国在菲律宾建有亚洲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美国前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是驻菲美军总司令,被菲律宾授予元帅军衔。这老哥极其热爱军旅生涯,离婚后在这里安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现在,麦克阿瑟的好日子到头了。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军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印度尼西亚创造条件。
美菲联军陷被动
1941年12月8日,在同样离过婚的“诗人将军”本间雅晴69中将的指挥下,日本组成第14军,负责攻占菲律宾。日军航空兵对菲律宾美军机场和海军基地发起偷袭,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美军丧失了一半重型轰炸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战斗机,这是菲律宾的“珍珠港事件”。日军通过这次偷袭,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12月10日,日军第48师团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趁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日军第16师团木村支队在吕宋岛南部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日本航空兵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动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菲律宾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团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团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联军主力的态势。
诗人将军脑袋“短路”
美菲联军中的美军人数不多,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军总兵力还不到30万,在菲律宾的美军更是少得可怜,也没有几支像样的部队;至于联军中的菲律宾军队,战斗力约等于零,很多士兵都是匆匆入伍的,连射击姿势都不会。用这样的部队对抗身经百战、堪称虎狼之师的日军,显然凶多吉少。
26日,麦克阿瑟命令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共7。95万人撤向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这一撤,从马尼拉出城的3条公路上挤满了推着大炮的牵引车、装载着枪炮的卡车以及小轿车、牛车等。这给了日军空袭美军的绝佳机会,但令人惊奇的是,日机没有前来轰炸。
本间雅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没有在此时出动轰炸机编队,打击地面这股庞大的后撤洪流。显然,本间雅晴以为可能要在马尼拉进行决战,却没有料到麦克阿瑟从马尼拉撤走。面对美军的全面后撤,本间只顾挥兵急起直追,完全忘了这事交给轰炸机就可以解决。更要命的是,他没有运用空中优势摧毁马尼拉北面的两处重要桥梁。这两座桥是撤向巴丹半岛的咽喉要道,只要日军在桥上扔两颗炸弹,就可将美菲联军后撤部队的道路截断。
麦克阿瑟溜走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未设防的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主要目的达到。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团调往印度尼西亚,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仅以第14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遇美菲联军顽强抵抗。美菲联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在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一个大队。至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此时,首相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已对本间雅晴的指挥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要撤他的职,只是因为天皇认为临阵换将不妥才未执行。
其实,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离又一次战术上的胜利为期不远。美菲联军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甚至动用了童子军,也未能打败日军。除了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美菲联军已无路可退。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了。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国家名义,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允诺让他到澳大利亚去指挥盟军反攻。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无奈溜走。离开菲律宾之前,他发誓“我还要回来”,留守的美菲联军改由温赖特少将指挥。
日军控制菲律宾
为了彻底消灭残余美菲联军部队,日军大本营调动在上海待命的第4师团增援本间雅晴。4月3日,日军以第4师团、第65旅团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
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较量。美菲联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美菲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再向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
5月2日,日军对科雷希多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联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日军,并组织敢死队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7日,日军占领科雷希多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完全控制菲律宾全境。
“巴丹死亡行军”
自1942年4月10日起,美菲联军7。8万名战俘被押往100公里外的圣费尔南多战俘营,冒着炎炎烈日穿越丛林,在8天行军途中,日本人根本没把美菲战俘当人看。一路上几乎无食无水,上万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虐杀,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在8天时间里,很多战俘吃的唯一食物就是一个像高尔夫球大小的米饭团子。幸存者克拉伦斯·拉尔森在他的名为《漫长的回家之路》的书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他写道:“没有食物倒还不是我们最大的痛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大部分人都快渴死了。他们一路上拼命找水喝,许多人只要看见水就喝,也不管有多脏。旅途中有一个休息点正好在桥上,桥下倒是有水,可是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泡沫,你根本看不见水,但一些人顾不得那么多,跳下去便往水壶里灌水,而我没有下去,因为里面还漂着几个士兵的尸体,看样子在里面好几天了,当时的气温有华氏100度(近38摄氏度),你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