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食色生香-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以上这些,苏若还带着人活了两缸大酱。这地方也有现成的酱出售,不过苏若不满意,反正有免费的劳动力,自己就调调味,在活好的酱中放上辣菜疙瘩。辣菜疙瘩长相和甜菜差不多,吃的时候用盐水腌制,然后生着切成条吃,或者煮熟晾晒,当零嘴啃着吃。如果用火烤一下会更好。也就是北方最常见的咸菜疙瘩。苏若还是喜欢放在大酱中慢慢腌制,腌制好了用筷子一扎就能扎透,吃起来像土豆泥一样,既有大酱的味道,还有辣菜疙瘩的味道,很能满足味觉。而辣菜疙瘩叶子腌咸菜、炒菜、炖肉都很出味。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在古代这些操作起来是很费功夫,也很考验耐心的,因为几乎都需要亲自动手加工才能吃到嘴里,而且有时候需要十几道程序。最简单的来说,盐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泡一下,沉淀杂质,干净一点的也需要砸碎成粉末。所以说做吃的生意,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即使现代的饭店事情也很琐碎。
当然,盐也好、大酱也好,都是可以通过空间在现代买到,可来源怎么解释呢,总不能像对苏成那样说,久了总会叫人起疑心,有了疑心就会有麻烦。再说了,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呢,她穿越了、有了神奇空间,可不会长生不老吧,她希望即使自己没了这些东西也能有人做。
以上这些花样百出,而粥就两种,小米和糜子米粥,很稀的,只是味道上做了改进,加了糖或者盐,还有少许的青菜等,总之每一样都是独特的,仅此一家的,尽管做的都是最底层普通老百姓的家常物。

15 家常面食与消费群体

说是早餐,其实普通百姓,特别是生活仅达到温饱的百姓对早晚应该吃什么没什么讲究的,充饥就行,所以小店晚餐基本上和早餐差不多,不过是增加了几样汤面。都是以荞面为主,像疙瘩汤,这个好做,倒油炒葱花,放水烧开,荞面用少许水拌成半干半湿倒入锅中,熟了就可以吃了,汤汤水水的,吃着暖和。冬天吃这个好些,夏天吃就有点热了。
还有荞面面条。
荞面因为软,比白面好活,活好擀成一张大饼,多放干面,对折用刀切了,条尽量细一些,放水煮熟,吃的时候凉水过一遍,浇上热卤子,吃起来不凉不热,温度正好。这是夏天的吃法,到了冬天可以吃热汤面,就是用调好味的汤来煮,原汤原食,吃下去暖和又容易消化,要是搓些干辣椒放点醋,更是提味。
手擀面的条是扁的,但也能用专门的工具弄出现代机器压出来的圆形面条,这个民间叫饸饹。
饸饹是压出来的,专门的工具叫饸饹床子,样式类似压水井,下面一根横木,有一个圆形的洞,嵌入一个铁质的圆筒,底部留着无数的孔。用的时候烧开水,把它放在锅上,把活好的面切成一段一段,粗细长短和圆筒差不多,塞进这个圆筒里,像压水一样,用一个铁的圆柱压面。这个铁的圆柱正好嵌入圆筒,这样上面施压,圆筒底部的孔就会漏下圆形的面条,另一人用筷子不断地搅拌,这是怕粘粘一起。熟了依然是用凉水过一遍,浇上热卤子吃。荞面饸饹最喜猪油酸菜卤子。
也可以放点白面、或者玉米面,只是没有纯粹的荞面饸饹吃起来地道。
压饸饹是门技术活,压好了,饸饹条长达到两米多,而且粗细均匀。压不好条会很短,还疙疙瘩瘩的,这主要是压的时候掌握不好力气。
吃饸饹也很有意思,有的人吃得快,捞上一碗,从厨房到里屋边走边吃,还没上炕就吃完了,说起来也算是国人民间一种快餐。
除了以上的荞面面食,糟米面条也列为其中,不过贵了一些,一大海碗要五十文,这是因为做起来程序多,费时又费力。
而卤子由于是夏天,种类很丰富,鸡蛋韭菜、鸡蛋西红柿、鸡蛋黄瓜、青椒肉丝、茄子、小白菜等等。这个成本还是很低的,多放水,多放菜,一个鸡蛋就能出两大锅卤子。
当然一个鸡蛋出两锅卤子,还要叫每一个顾客看到鸡蛋的影子,这是很考验甩鸡蛋技术的。
其中西红柿当地是没有的,种子是通过空间从现代买来的,为此凡是和西红柿做出来的东西都很贵,要五六十文,相当现代的五六块钱。这个和糟米面条也定位成店里的中档饮食。
关于菜,还是按照当地的饮食习惯做炖菜。因为炖菜汤汤水水的,成本低,相对炒菜成本就很高。只等来了有钱的大顾客才会考虑炒菜。
之前苏若一直担心周围人们的消费能力,为了赚钱在降低成本上费尽心思外,还计划着推出几样走高端路线,没想到事实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周围的人消费能力确实有限,不过一天消费三十文还是可以负担的。原因也很简单,夏天活多,吃口现成的饭菜节省不少时间,可以多揽些活,即使自己做,柴禾、米粮什么的,算下来也不便宜多少,还没店里做的好吃,所以大部分单身的男人都选择了来苏若这里吃。
关键在于这里的单身男人很多。
这些人多数都买过苏若的糜子发糕,一吃就是几年,早就成了回头客,现在也成了店里的固定消费群体,而他们做工认识一些同阶层的人,还有亲戚朋友什么的,随口介绍一下,穿越美食城的东西好吃,还很便宜,来尝尝吧之类的,无形中就又给苏若带来了一个消费群体。
在这些人身上充分体现了薄利多销。
这是最底层的消费群体,稍高一点的就是附近稍微有点钱的,他们消费能力在三十文以上,这些人包括了开业那天请到的典史、班头之类。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群体,常过来吃上一顿,多数还是给钱的,只有一顿半顿的吃完就走。不过这些人很会做人,介绍更多的人,不会叫你陪得太多。
除了他们小连子认识的混混也来,消费一下数目也相当可观。
这些消费群体都是意料中的,还有一群人是完全意料外的。
古代不像现代,生活节奏快,吃饭都吃快餐,古代的人们抛去生活质量还是挺悠闲的,有钱喜欢四处逛逛的半大孩子,哦,这里叫公子,或者少爷的人物很多,有时候一顿饭会跑出很远去吃,如果好吃了不管多远都是那里的回头客。他们是不计较距离远近,周围繁华与否,更注重的是特别新鲜,能不能满足他们的口腹,于是偶然间就发现了苏若的穿越美食城。
路很平坦,周围很干净,虽然没什么好景致,但贵在原生态十足,对这些连县城外都很少去的孩子们还是很吸引的,而在这样一个有点荒凉地方出现了一家美食城,还穿越美食城,感觉很古怪,很有意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去了,这一进去、这一吃到嘴里,结果,当然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满意了,便把他们的小伙伴带来,小伙伴们满意了,又带来了小伙伴们的小伙伴,就这样,一群贫民窟饭店里的高端消费群体成型,而且这个队伍还在壮大中。
苏若惊讶的目瞪口呆,但更多的是洋洋得意,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做的东西好吃啊,
确实,一个饭袋留住回头客,最简单就是做的东西好吃。
生意好了,大家忙起来,时间也不觉得过得飞快,一晃就到了月底。
这一天苏若验收定做的车辆和饭桶,还有雇来的车夫。
送饭菜考虑到干净、冬天天冷,车辆定做的是带车厢的,饭桶也是带盖子,密封好的。
这里的车用的还是木头轮子,现代的橡胶轮子要是推广的话,大概需要推动一下工业革命,苏若这次没把现代的车轮拿出来,还是采用当地的木头轮子。
车厢密封很好,只有前头开着,两边后面也没开窗,原木色,里面能容下三四个人,饭桶的话也能装下七八个。挺满意。
接下来就是给车厢包装,其实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漆上色,画画。
苏若不会画画,但广告宣传的涂鸦还是可以的,身上那点艺术细胞还是可以把握画面感觉的,何况还能通过空间搞到现成的样本。
经过一天的努力,一辆原木色带车厢车辆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蓝色的底,车厢两边,鲜花衬托,一盘盘美食点缀其间,叫人垂涎欲滴,各边写着“人生无大事”、“吃就是大事”。车厢后面,又是鲜花衬托的美食,写着“穿越美食城”的字样,车前面挂门帘,上面绣“秀色可餐”字样,下面依然是美食。
油漆是从现代买来的,选的是那种颜色亮丽的,叫人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原打算车厢底色用白色,可想到这是古代,对白色怕是有忌讳选黄色又担心政治麻烦,红色太艳,绿色清雅了,自己不是什么读书高雅人,最终选择了天蓝色、鲜花怒放,这样的衬托。
又考虑到古代不懂广告和实物不同,像现代的方便面,包装袋上印着大块牛肉的面多诱人啊,实际吃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这要是放在古代,古人还不砸了你的店,说你欺骗,所以苏若画上的美食都是店里能做出来的,上面标着菜名和价格,并注明“味道一致,颜色和实物会有所差别,请大家勿要较真”这样的字样。
这样的车一画好顿时吸引了很多人,围着惊奇地看着,指指点点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苏若画上去的鲜花和美食给人感觉都是立体的,大周国盛行的是水墨丹青,追求的是意境的美,她这个充其量算是匠画,蹬不上大雅之堂,要是被迂腐一点的读书人看到可能还会骂糟蹋了艺术,但这些围观的人们都是普通人,不识字的多,意境的美大概也欣赏不出来,看到车厢上花团锦绣,秀色美餐热热闹闹的样子,倒是真心喜欢,这个真好看!
这就像乡下妇人喜欢墙上贴张大胖小子画一样的道理。
车好,牲口就有点不给力了,书上、电视上动不动就是高头大马,可惜这里却不是这样的。大周国普通百姓,即使有钱人家使用马匹的也很少,多数都是驴、牛、骡子,即使拉车的马也是军里淘汰下来的,这还得是那些和军里有关系的人才能得到。而且人们也不愿意养马,马太娇贵,吃的喝的讲究很多,不像驴、骡子、牛这类皮实。
小连子雇来的牲口是头老黄牛,他的理由是,老黄牛拉车稳当,饭桶不会因为颠簸倒了。第二个理由是老黄牛便宜,最关键的是车夫附和苏若的要求。
苏若看到车夫也是一愣,心里想的却是,这个小连子在哪淘出这么个人来!

16 烟花柳巷

底层的人因为营养的原因大多数都很矮,这位却有点例外,年纪大概十j□j岁,身高目测一米九十,身材魁梧,五官英俊,一双桃花眼像是流转着无限春光,这整个一明星啊!
这样的人叫他赶大车?苏若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
“他叫车娃子,是捡来的孩子,养父也是个赶车的,半年前送一个人在路上遇土匪被杀了,现在就他一个人,还有这头老黄牛。他愿意长期干,管吃管住不给工钱都行。”小连子介绍着,说着又小声道,“这人唯有一样不好,能吃,好像还有点傻。不过,我看他长得不错,你不喜欢长得好看的吗,就带回来了,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傻也有傻的好处,听你话啊,是吧。还有啊,这人力气大……虽然吃的多一些……”看着苏若斜着眼看着他,不自在地哼哼着,“是你说的要找好看的嘛!”
苏若看看那个车娃子,正紧张地看着她,一笑。
“我就喜欢傻美人,还是我的连子君贴心啊!”
小连子唇角抽了抽,一副牙疼的样子,只听苏若哈哈对那个车娃子大声道。
“以后你就叫苏天,是我的弟弟,我,是你姐姐,明白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