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起来吧!”



朱慈烺上前,一手一个,将两个将领拉了起来。两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边,朱慈烺心中十分欣悦,只道:“诸将军,今曰努力,也是异曰的封妻荫子,卿等不负大明,异曰孤亦不负卿等!”



这话陈名夏听着觉得有点儿过了,不过此时此刻,诸将都是十分感奋,齐齐跪下道:“臣等愿为大明,愿为殿下效力,以死继之!”



这么一来,陈名夏当然也不好说什么,自己也只得与众将相应一起行礼,只是在下跪之时,心中不免是想:“最近诸事太顺,殿下怕是有点得意忘形,这么犯忌的话,也是当众说出来了。”



心中担忧,不过看向四周时,一个个也多半是熟面孔,而且,也全部是中层以上的军官或是司官在,这些人都是受恩很重,想来也不会有什么。



况且,陈名夏悠悠是想:“殿下声望之高,实际上已经越过皇上了,恐怕也没有人敢再说什么,或是做什么了。”



……明军的猛烈攻击和硕硕战果终于惊动了河南与山东地方,先是驻节在睢州对岸的肃亲王豪格亲自上本,然后就是河南巡抚罗绣锦题本上奏,山东地方面对明军跃跃欲试之态也是十分紧张,派往燕京的使者也是一拨接着一拨,无非也就是奏报山东地方紧张,请京师迅即指示方略示下,以便地方遵照执行。



清朝初立,事情虽是千头万绪,不过驿传就比大顺要高明的多。顺军不大重视驿传,或是因为地方政权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所以驿传通信十分不稳当,有时候给地方驻将官员的指示非得由内阁亲自派人送信不可,就算这样,也经常出事。清朝这边的情形不同,大军一至,先就在各地恢复驿站,传递塘报奏启,都是十分快捷。



到十月初九这一天,时间接近五更,由外城到内城的道路上却是銮铃声响不停,伴随着清脆的銮铃声响的就是塔塔的马蹄声响。



靠近街道的外城居民,这一夜就不曾得好睡!



自打八旗兵进城,然后分旗住下,再又把内城汉人撵了出来,这个已经太平了好几百年的古都就是人心惶惶,旦夕不得安宁。



毕竟是操着满语,穿着打扮和自己远远不同,而且头上剃的光光,只留着一撮小辫子的异族人。



那副形象,看着就是吓人,几个辫子兵骑马经过,一条街的汉人就能躲的干干净净。



看到满洲兵,莫要说普通百姓,就算是投降的武将官兵或是太监文官们,见了也是胆战心惊,十分害怕。



马蹄声从正阳门一直传了进去,一直到位于棋盘街上的兵部衙门为止。到了门前,马上折差把把一蹄,嘶鸣声中,那个差官也是直接从马鞍上滚落下来。



“快,快把他扶起来,抬进衙门里头,好生照应着。”有个戴着乌纱帽的官儿站在衙门的台阶上,大声指挥着众人把滚落的差官给扶起来。



“慢着!”从兵部衙门里头又出来个精瘦汉子,目光阴沉,看着众人道:“你们想死么,不盘问清楚就把人往衙门里抬,出了歼细,你们全得抄家杀头!”



衙门口也是灯火通明,清初六部草创,其实规制并不严谨,而且也不象后来那样满汉六堂官制度分明,这个时候除了各地督抚挂侍郎或是尚书官衔之外的,真正当家作主的就只有满洲人。



只是大官儿是满洲,底下的司官吏员仍然是用汉人,只是各部之中都派了精通满汉两族语言的笔贴式,由满、蒙、汉军八旗中人充任,平时办理满汉文书,与满洲上司沟通,都是非这些人不可。



在清朝国初几十年,笔帖式升官可比汉人进士要容易的多。而国初时候,骄狂之态,也是十分明显。



第二百六十六章会战(2)



原本发话的是穿着乌纱帽,身着蓝色官袍,补服官靴,是明官打扮。



后来的却是戴着暖帽,头顶一颗素金顶子,却是正经的满洲官员的模样。其实这个姓杨的是个笔帖式,汉军八旗出身,上一辈可能还是个辽东奴才,侥幸编在旗中也只是王爷的阿哈包衣,不过,也足够资格吓唬这些明官降人了。



果然,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讪讪落后,不敢上前搭手。



原本张口的那个明朝司官十分难堪,恨恨的瞪眼看了一眼,跺了跺脚,转头便是进了大堂边上的偏厢,看来是打定主意,这事儿他不理会了。



现在这个时候,满人堂官都不懂汉话,笔帖士们才敢上下其手,这其中门道很深,刚刚那司官擅自做主,这个笔帖士就故意找他难堪,反正就算这人去告状,上头堂官也听不懂他说什么。



“你是打哪儿来的,有什么要紧事情?”



那个差官还在地上挣扎,姓杨的笔帖士还大打官腔,翘着老鼠胡子道:“管你再紧急的事,也不能这么没规矩不是?”



“下官是打河南过来……”



“得,又得河南的!”



杨笔帖士摇头道:“今天这是第几拨了啊?”



有人凑趣:“第七个折差了吧?”



“着!”姓杨的似笑非笑,看着眼前众人,道:“都是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死几个十几个的,加起来才多少?咱们辽东故人,什么样的大战没见过?怎么进了关,一个个就这么不经事儿?你们哪,也是糊涂,不说体恤上头堂官辛苦,一有事就往上头报,这不得把上头给累……”



他顿了一顿,也是没敢把“死”字说出来,接着看着那神色萎顿的差官,吩咐道:“看他可怜见的,带下去吧,折子取出来,我见看看,有要紧军务,自然会上报的。”



这无形之中,等于剥夺了兵部其余司官的权力,不过刚刚值班的司官已经叫这人气走,人家又是汉军八旗,汉军旗也是旗人,在场的人思量一下,自觉不够资格和人对抗,当下便抬起那个折差,预备抬走。



此时不过还只是五更功夫,众人抬人的抬人,拿公文折子的拿折子,那个姓杨的笔帖式心中十分愉悦,大权在握,无形之中兵部衙门等于落在他手,这其中的好处,岂是一星半点?



只是这情绪才刚酝酿就结束了,打街头过来几十盏灯笼,然后是马匹走动的声响,还有不少仪卫过街时“吃吃”的声响,一听之下,就是知道有个大贵人过来了。



在这里,不必说不是兵部尚书韩岱,要么就是侍郎谭拜,不论是哪一个,都是在燕京城跺跺脚震九城的大人物。



听到动静,所有人都赶紧跪下,现在这时候,不要说那些八旗贵人,就算是最普通的牛录章京也不是普通的大明官员或百姓能惹的起的。



没过一会儿,骑队就到了正堂跟前,来的人兵部侍郎谭拜,此人是女真贵戚之后,努尔哈赤建号立国时,站在太祖身边的奉表的就是谭拜的父亲,而谭拜成年之后自然也是跟着努儿哈赤家族的人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从牛录章京到梅勒额真,再到兵部侍郎,还有等于汉人侯伯的世职,这样的大人物到来,所有人都是战战兢兢,跪伏于道,根本不敢抬头。



“这人是什么人?”



谭拜年纪不小,不过眼神犀利如早年,一到衙门口就看到那个被众人簇拥着的折差,一看到人,他眼神中便是光芒一闪,喝问道:“是不是南边派过来的信使?”



因为说的是满洲话,在场的汉人都听不懂,只有姓杨的笔帖式上前答道:“给大人回话,这人刚到,下官正想检查他带来的公文。”



“咦,你是什么身份,凭什么你瞧?混账东西,快拿来给我看。”



谭拜一听就知道不对,怒视这个笔帖式一眼,很想就一鞭子抽过去。他五短身材,年纪也不小了,但身上筋肉盘结,又是一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是十分可怕。



姓杨的也知道谭拜十分厉害,当年太宗年间就是白甲兵的统领,入关破口,多次带着白甲兵立过赫赫战功,万一惹怒了他,只怕自己这个旗下包衣姓命不保。



当下战战兢兢,连忙将取出来的沾满汗水的公文信件递了过去,谭拜一入手,却又递还了给他:“王八蛋,我能看的懂?快点读给我听!”



一边的汉人都是忍住笑,尽自憋的满脸通红,却是一点儿不敢出声。



“是,是,下官这就读。”姓杨的也是刚到手,适才也不曾看过,这会子刚展开一看,便是“呀”了一声。



“是什么,快说!”



“是怀庆出了乱子……”姓杨的也是神色慌张,接着念道:“为贼犯境紧急塘报……马贼一万余,步贼两万余,其后还有五六万余,要克取怀庆、卫辉等处,今臣亲见,贼众已经距怀三十余里处扎营……贼之狡谋,其意不在怀属,而欲占据河口。而况大河以南,尚有贼氛,万一通联,势所难图……伏乞立敕兵部,速催大兵星夜前来,以济救援!”



这一封奏启是罗锦绣所亲书,当是一书两份,一份直入宫禁,另外一封直送兵部。



而书中所云的势态也是十分严峻,怀庆等地的闯军已经动员了三万多人,还有五六万人在后续前来,这就是说,闯军的动员最少在十万以上。



在后人看来,这个战略目标不明确,或者说根本没有战略目标的愚蠢行动,但在当时的人看来,顺军的实力强劲,已经远出乎于他们的意料之外。



就是谭拜,听说之后也是十分震惊。



当然,他身经百战,并没有畏惧之感,只是吃惊于眼前局面的混乱罢了。



“这可糟糕!”



在马上,谭拜喃喃语道:“摄政王已经决定叫南征军早点南下,山东那里也动手,一举剿灭明国残余,现在顺军这一出手,这可怎么办?”



阿济格已经奉命出师,并且向陕北逼近了,而李自成的具体动向虽然不大清楚,不过这个大顺皇帝率主力在往陕北运动,也是没错。



这个当口,多铎率兵南下,与山东兵马一左一右,会合剿灭南明,阿济格率众击破李自成,算是夺取天下的大战略构想。



关键时刻,怀庆又杀出十万闯军,而罗锦绣的奏折里也说的清楚,黄河南边还有不少的闯军残余,比如驻在洛阳的大顺平南伯刘忠,还有驻归德的兵马,再从唐邓到襄阳,如果怀庆这里一直打过去,河南陕西和湖北一部份联成一个整体,清军再想从容应付,可就难了。



可能的局面就是陕北对峙,而河南顺军占据优势,趁着多铎南下时,直接再北上,十几万大军到达畿南,京师非震动不可。



两路大军齐出,京师虽留了不少正经的满洲八旗,但指望那么一点人守住燕京,扛住福临就要南下登基称帝的风险,恐怕就是摄政王多尔衮也不能下这种决断。



“王八蛋,这种事你也敢拖!”



着急之下,谭拜也是几鞭子把那个狗胆包天的笔帖式抽的满地乱爬,不过用人之际,却也不敢杀了他。



清初时,能精通满汉语言的人才并不多,也算是物以稀为贵了。



“堂上在不在?”



抽了一通,还是要问这个小人兵部正堂韩岱是不是在里头。



“堂上在,今天河南和山东都有军报不停的送来,堂上看了一天,又进宫和摄政王商议,后来干脆就在衙门里值宿了。”



“哦,他倒勤谨。”



谭拜的话意里讥刺味道十足,姓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