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犁散文集-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舟从文化局资料室收得破碎纸一捆送来,选裁用之,可供一月之消闲矣。
9日晨又记
古今小说
有一年不外出散步,今日午睡起,食柿子一枚,觉腿脚有力,仍到胜利路一带,车辆增多,污秽如故,择路而行,小心瓦砾。此种散步,不如闭户。
1975年11月10日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此等书,颇便消遣,学问不深,趣味甚浓,玩物者之记录,非考据家之著作也。余好聚书,遂亦好此类书,较之一般书目,可多知古书源流,然于今世,则为几将枯竭之支流,无人向此问津矣。
1975年11月12日灯下
粤东笔记
会文堂专印廉价书,其书能深入小县城以至庙会,余幼时即识此堂名号。现存仅此一种,于纸墨印刷,并不讲求也。
此书有人谓为屈大钧作,不得详也。此书内有数卷卷首题南越笔记,则所据不知为何本矣。
1975年11月13日
北齐张肃墓文物图录
大风寒甚,心躁如焚,不能外出,取此书再整装之。
1975年11月13日
此类书定价如此之昂,盖卖与外国人或公家资料室之品也。余以稿费,亦得收藏,实偶然也。人不由己,正所谓得小便宜吃大亏也。
同时又记,风仍不已。
从热爱现实到热爱文物,即旅行于阴阳界上,即行将入墓之征,而并一小石之志,不可得也。
再记
庸闲斋笔记
余既以大批石印笔记送人,时亦惋惜,以其代表一时期印刷史,书写亦多能手,可备观赏。赠与他人,他人以为泛泛,不知爱惜,尚不如弃之收购站,或再遇书癖也。此数种石印书。因夹于其他书捆中,随至旧居,得以暂存,并得披新装焉。
1975年11月13日下午
绥寇纪略
是书亦申报馆排印本,原读者不知为何种人,圈点不论,每本每页,详核字数,标记号码,系排字工人或刻书者书欤?
书之装饰,书写字体,并老学究之不若,近于经商小贩所为。
余得于市场,架上无他善本,污损若此,装而存之。
1975年11月14日灯下
炳烛里谈
此近于村学究之著作,然所记亦有可取。余从外地购书,有时只看目录,不知内容,胡乱购之。另有一种浅薄者已处理,此本刻印精良,并念人一生从事文字,晚年颇愿有一本书流传,此种心情,可理解也。人生何处不相逢,对作品亦然,故装而存之。
1975年11月21日
小沧浪笔谈
此大人物之著作也,装腔作势,为圣人天子立言。此人名声,如此煊赫,以其所居官大也,余殊不见其诗与文之佳处。同为“文达”,其文笔不及纪晓岚远矣。
1975年11月21日下午
茶香室丛钞
昨日清晨,将所养小鸟一只,开笼释放。彼将奋志飞去,不失方向,觅得山林同类乎;或将遭遇强暴,冻死中途乎,余不得而知矣。总之,彼已结束此一次罗网之惨祸,笼牢之悲苦矣。笼居,日有饮食,且免猫噬鹰攫等危,然彼固不愿也。
同群之思,山林之想,无时不萦于怀。每闻同声,则啾唧触笼以求之,状至可悯。今一旦自由,虽死不反顾。余知其必能归至旧巢,迎日光而鸣也。
张去农场,用五角钱买得一只大山雀。捕鸟者谎之曰:此名为“美鸟”,乃捕来“出口”者。张请其选一善鸣者。而此鸟殊不能鸣,其声“吱吱”如鼠叫,性且不驯,抛费食粮,余故放之。
1975年11月23日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此书购于冷巷,与余浮沉二十余年。此以前尚不知是何等经历也。
1975年11月22日下午大风寒甚
艺舟双楫(并附录一则)
自淮舟送残纸一卷来,包线装书将及百本,纸不用尽,则心不能安,觅书裁纸,不督自励,此习惯势力也。亦无计划,包否如抽签,今纸已尽,可止矣乎。
1975年11月23日灯下
余尚有排印本,文字较多。
又记
艺舟双楫(古今书室排印本)
一九七二年与此书重见。惜其垢污残损,为之洁修包装。
庶几其有此经历,能面貌一新云。(此则为此番包书题字之首作,可记也。一九七九年十月再识)
王荆公百家诗选
此书购于北大关冷巷中,早期购书之一。今日甚难见如此纸墨之书籍矣,有之亦非轻易所能致也。
1975年11月
曲洧旧闻
近日为邻居在窗下盖小房生气,甚无谓也。然迫使余深思当前环境及将来可能遭遇。要之,应随时克制,慎之!
1975年12月2日灯下
下午老李来,余包书与之谈话,老友不以为慢也。
朱文公文集
王佩娟代购报社处理牛皮纸一捆,三公斤。然近日心中不靖,并包书亦无意为之。昨日理出一小张,裁之为此书包裹,仍甚节约。其余大幅,留将来迁居时用。呜呼,荆棘满路,犬吠狼嗥,日暮孤行,只可披斩而进也。
1975年12月11日
楚文物展览图录
既得大纸,念及大书,今日包装图录两册。余对文物毫无知识,又不好参观实物展出,非学此之正途也。
1975年12月12日
清稗类钞
既得多纸,爰及此书,共四十八本,徐徐装之。
1975年12月13日
上午至街散步,道途多阻,或因拖拉机成队停留,或因施工加篱栅,或因自行车厂,令青年成队试新车于通路,或修剪树木堆枝于路中,或就马路筛灰和煤,晾被褥堆垃圾。百码之内,虽绕道数次,亦不得畅行,乃归。
15日
昨日小宏来言,将去昆明,并要为我买烟茶及大理石镜面。此甥时时结记我,亦不负我襁负之劳矣。思之慨然。
余既于前夜哭骂出声,昨夜又梦辞职迁居等事。而慷慨助我者,则为千里。千里平头,扬扬如常日。此盖近日感寡助之痛,而使故人出现于梦境也。此小事而纷萦心中如此之深,余所见太短矣。
19日灯下
今日装讫。此书杂乱无章,所引亦不注出处,取材无鉴衡,多浅薄流俗之言。然其体大,所容多,凡有关北京风物世态,究非他书可比,可用之材甚多。千百年后,将成罕见之类书。四十八册之规模,虽在目前,亦不多见。如此保护,亦期延其年寿,遇有明达耳。
21日灯下记
汉娄寿碑
余读翁文恭日记,知其宝爱此碑,购得一本,然不能得其解。
1975年12月25日灯下
唐拓十七帖
清代无他学术,士大夫考据及于金石,于是碑帖盛行,然打印颇难,得一本则视为珍秘。时代之好,后人甚难理解也。
石印术兴,古籍字帖,得大传播,有正、文明诸书局,所印完备精良。十年前,余陆续购求多种,然对此道,终难及门而入也。此本印刷纸张,均甚精好,值书籍艰难之际,当与黄金等价。余附会风雅,故装而珍藏焉。
1975年12月25日灯下
翁藏宋拓九成宫
一九五八年,余在青岛,病中习字,邹明同志自津购寄者。十余年人事沧桑,往事亦多不堪回首。而余尚在人间,并于灯下读书作字,忆及生者逝者,心如木石,不知其所感矣。
1975年12月25日灯下
纪太山铭
余幼不习字,屡承严责。后奔走四方,更无习练之机会。
所见既少,又乏师友指导讨论,写作了草,字无定型,迄于晚年,不可改也。近年稍见字帖,亦尝练字,字如童子,数日即不耐烦。然亦悟知:字求便认,不生误会。当力使整齐无缺失,妍丑亦不可易矣。
1975年12月26日上午
祝京兆法书
余近感:老年人多颠倒,语多重复。心有一念,顽不能散,一说再说,他人烦厌,而己不知。表现于文字亦如此。余青年时写作,一作之中,即使数十万言,无一重复语,似通盘背诵得过。今则不然,旬月之间,所题语言,即多重复。新枝不生,旧根盘结,此所谓生机渐消乎?
1975年12月27日
陈老莲水浒叶子
此册系亡者伴我,于和平路古旧门市部购得。自我病后,她伴我至公园,至古董店、书店,顺我之素好,期有助我病速愈。当我疗养期间,她只身数度往返小汤山、青岛。她系农村家庭妇女,并不识字,幼年教养,婚后感情,有以致之。
我于她有惭德。呜呼!死别已五载,偶有梦中之会,无只字悼亡之言,情思两竭,亡者当谅我乎!
1975年12月30日上午
明清画苑尺牍
此一年又在修装书籍中度过,仍不能自克自宽也。
1975年12月30日
续古文苑第四册
在短短的三个月中,你在我的感情的园林里,形成一棵大树。你独承阳光,浓阴布地,俯视小草。(偶然想到)
癸巳类稿纸店品种不全,即牛皮纸亦不易买到。家人代买书皮纸两张,色质均劣,手指一划则脆裂。此盖装订油印材料之纸,非包书之纸也。今后应说明要包装纸,庶乎近焉。
邵氏闻见后录上(下缺)
余好在小摊买书,而不及细检,常买到残缺之本,使小贩得利,有时反为其讥笑。此亦好便宜之过也。其实,物不佳而值并非不昂。购书当先看目录,查卷数,最后看版权页,以知其底止耳。
归田录
余今岁读欧阳文忠公集,将此录读过,见其所记,内容质实,而有条理。见闻学识,均非一般笔记所可比拟。
续泉说
此从苏州古旧书店寄来者,字刻虽拙,纸墨颇好,不知何人重装,讲求如此。鲍氏续从稿,亦颇可读。晚清士大夫,多好此道,并全力以赴,考订细微。风尚之形成,自有其客观原因。然其间多旧宦子弟,以及俗吏富商之慕风雅者。动荡如同光之际,志向远大者,自不乏人,其著述,当亦非此区区者所可比拟。然此小道,亦容人游赏,春柳秋花视之,可也。前附细纸,偶书如上。
1976年1月2日
全唐诗乐府
此内府刻本,系纪晓岚家物。土改时,杨朔同志到河间,住冀中导报,将全唐诗携至宿舍,书内红铅笔圈,疑即杨阅读时所作。当时战争未止,杨虽有马一匹,此等长物,仍不便携带。彼走后,书堆置地下,余检出乐府部分,共四册。曾存于方纪处;曾被抄走;曾寄往江西,终归手下。今富于纸,为之包装,百感交集。
杨朔同志已不在世上,前接其弟杨玉玮来信,谓杨已有正确结论,遍告各地友好。家属对死者结论,重视如此,甚可痛也。余与杨无深交,然自晋察冀边区熟识以来,观其为人,举止言论,一如书生。在河间时,余晚间路过其住处,见其盘腿坐于炕上,小饭桌放一盏油灯,聚精会神,展览刀布。
盖亦土改时所收故家之物。能于动荡中,安静治学,印象颇深。
1976年1月7日
湘军记
今日总理逝世。斯人云亡,邦国殄瘁。
帮我做饭的,为一农村妇女,闻周逝世,抽咽失声。曰:
他是好人。人心如明镜清泉,虽尘积风扰,不可掩也。
1976年1月9日
此书原想弃之,近日富于纸,遂取此等书杂治之,此证人爱憎无常,物之遭逢,亦随之无常也。
又记1976年1月10日
司马温公尺牍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灯下。世界舆论:亚洲一盏明灯熄灭了。谓周之逝。强忍热泪听广播。
南通社称:中国无周,不可想象,然已成铁的事实。
另一外人断言:无人能够代替他。
另一外人评述:失去他,世界就和有他时不一样了。
共同社题:北京市民静静地克制悲痛的心情,排队购买讣告。
范文正公尺牍
范、司马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