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犁散文集-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一段很长的路,他才回过头来看见了自己的最可爱的人,展开全部思想赞美了她的宝贵的价值。
只有在作家自觉地努力表现现实生活和重视他的民族传统的时候,风格才开始在他的灵魂里醒来。一经觉醒,他在创作生活上就突飞猛进起来。模仿并不能成就作家的风格,但每个作家都要走这一段路。
因为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作家阅读了很多别人的作品以后,才能有自己对写作的见解。当他尝试表现现实生活的时候,他不一定妄想超越别人,但是他希望向读者提供一点新鲜的东西,就是希望在艺术园林里栽培一株新的树。他的写作的实践,实际上就是在批判着、提高着。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写作之前,无疑是广泛地涉猎了很多的前人的文学作品。从《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喜爱的是哪些作品,他有时把他喜欢的风格引用到自己的作品里,他一有机会就发挥自己的创作观点。《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的作者自白,就是曹雪芹的全部的创作纲领。
他用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批判了他不喜欢的野史小说,这些小说主要的缺点是:(一)假借名色。(二)淫秽恶臭,最易坏人。(三)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四)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五)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
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写小说的主张:(一)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二)半生亲见亲闻。(三)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四)洗了旧套,换新眼目。
曹雪芹总结和批判了过去和同时代的文学成果,卓有识见地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他这个纲领当然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纲领。曹雪芹有了半生亲见亲闻的生活,他不愿这段经历泯灭,他迫切地要写书,建树了创作上的革新主张,才写出这样一部有伟大风格的《红楼梦》。
有人说《红楼梦》受另一部人情小说《金瓶梅》的影响。
在风格上说,《金瓶梅》是不能和《红楼梦》相比的。《金瓶梅》确实有曹雪芹在批判中指出的第二条的缺点。
《金瓶梅》在运用民间语言上,详细地描写人情世态上,都有创造性的成果。它有自己的风格,然而是一种低级的含有毒素的风格,它的风格有些像作为它的主角的那个尖酸刻薄的妇人。
风格是一种道德品质。它包含在作品中间,贯彻得无微不至,如同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上所全部表现的那样。风格的高下自然不取决于题材的高下,不取决于所写的是高贵的人物或是低贱的人物。然而同样一种生活,同样一个人物,《红楼梦》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热烈同情的,力量是鼓舞向上的,心理是陶冶教育的,境界是炉火纯青的。同样是群众的语言,《红楼梦》的语言是洁净的,美丽的,活泼的,温暖的。而我们读起《金瓶梅》来,则像吃了腐败的食品一样,即使这食品曾经有名的厨师烹调,也常常引起心情恶劣厌烦,不能终卷。
当然《金瓶梅》比起《红楼梦》来,更标榜了劝善惩恶的“警世”的目的。但是,作品风格的道德力量,是自然具体的,是潜移默化的,人为的情节布局或是强加的宣言口号,都不能提高它。真正的伟大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任何的装潢的标榜。
因为艺术效果会有这样的不同,有人就把作品的风格和作家的人格联系起来。对于现实生活,因为作家的思想不同,能够一眼看高,一眼看低。有的作家看到人生的变革向上的力量,看到人物的美好崇高的品质,他努力发扬这些,在他的作品里,很多人物更完善更有生气,他把人生和人物美化了成全了。而在另外作家的笔下,他把人生和人物丑化了破坏了。这种成全和破坏,是就作品的实际效果而言,问题并不在于作家是在赞扬或是在讽刺。
曹雪芹对于人生是依恋的,对于很多人物是同情的。他所以有时忧闷,只是为了探索使得人生更美好的办法,他所以暴露一些坏人物坏性格,只是为了对善良的性格的维护。因此,在他的笔下,人物都是性格化的典型化的,感情的力量是广泛深厚的。这种为人生的热诚,贯彻在全部作品的字里行间,就使得作品像吸取了全部的有益的雨露的花朵一样,它的风格先是内在的形成了,然后发展到外面,在大自然界占取一个光辉的地位。
风格的土壤是生活,作家的前进的思想是它吸取的雨露。
如果作家的生活和思想都是充实的、战斗的、积极为人生的,那他的作品就像是生长在深山大泽的树木一样,风格必然是奇伟的。否则,即使作家精心修饰,他的作品也不过是像在暖室里陈设的盆景一样。在暴风雨里长大的才能是海燕,在房檐上长大的只是家雀。它们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
司马迁和苏子由都说,要游历名山大川,才能提高文字的风格。但是,司马迁文章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各地游历,也是为了实地考察,就是进行他说的“网罗旧闻”的工作。他所注意的当然是人物和口碑,不是单纯的山水。在材料和感受融合充实以后,才更发挥了他的思想和感情,形成了他的文章的风格。
所以说,风格虽然也是一个文学修养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深入生活的问题。如果一个作家抱着战斗的热诚投入生活,真正理解熟悉了同时代的人物,真实地表现了他们,那么,这些人物的高尚的品格,就同时成为作品的高尚的风格了。
我们的生活还很不充实,不从根本上去求得解决,单单惋惜自己的文字没有独到的风格,自然是很不实际的想法。同时,如果忽视了立场和思想,没有灯塔的照耀,作品的风格也是不能提高的。
1953年12月2日——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六 耕堂文论 论农村题材
从“五四”以来,中国的新文学,绝大部分就是反映农村现实的,而且很多作者是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的。虽然因为也有很多作者对农村的现实并不熟悉,作品所表现的农民生活很不深刻,但是当时作者们改造农村社会的热情和愿望,是应该重视的。以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斗争的展开,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和深入,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也就逐渐更深刻更有意义了。这一切当然和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的典范有关。他的批判农村现实的能力和对农民的深厚同情,给反映农村的文学建立了一个伟大的传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们就有了很多反映农民反抗封建剥削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今天我们还是应该研究和学习的。
芦沟桥事变以后的抗日文学,在表现农村方面,是更为深入和扩展了。广大农民参加和支援了神圣的战争,广大的文学青年和农民的关系,也不再是浮光掠影的,而成为血肉的结合了。当然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反映农民的伟大的行动方面,还是处在幼稚的、草创的状态。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和解放全国的战争,才更扩展了文学的规模,才使它更有系统更有内容地反映了农民的战斗的生活。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斗争。教育农民,用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农民的落后思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任务。总路线给文学指出一个重大的光辉的主题,文学应该反映农村在过渡时期的各种斗争,反映农村生活在过渡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文学如果充分地描写了广大农民在总路线灯塔照耀下所作的奋斗和努力,文学本身也就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指导下,得到了创作上的成功。因为文学能够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它就是不只反映了今天的农村,而且也预见到明天的农村了。
深入学习总路线以后,我们的反映农村的文学作品,一定会有很多的新鲜充实的成就。这一学习,一定可以克服存在我们作品中的许多非现实的缺点。
目前,这些文学作品的主要缺点是对于农村生活缺少考察。中国农民在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历史上,有过重大的贡献,这种贡献是难以估计的。他们现时正在作进一步的贡献,以支援祖国工业化。对于农民在各个时期的动员和斗争的历史,我们还缺乏系统的考察和体会。大部分农民经过多年的斗争以后,他们的阅历很多,觉悟很高,然而很多作者对于农民的思想意识的变化,还缺乏具体的理解。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用旧观点旧方法去描写农民,在他们的笔下,经过这样长期复杂斗争的农民,几乎成了异常单纯的希腊时代的放牧牛羊的男女。描写农民,作家着眼的多半是农村的风光:村边的树木和河流,黄昏的约会,漂白的小褂和收割时对唱的情歌。描述这些,作者主观上是为了表现农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翻身,然而给人的印象常常是一种雨过云飞的没有力量的牧歌的变调。我们绝不要以为写了几棵树木或是写了几块庄稼,或是在这个背景上再写上了两个青年男女就是反映了农村生活。农村生活事实上比起这个来更复杂得多,更深刻得多,因而也就更有意义。然而,单是外表的装饰,我们所描写的有时也太不够了。
为了增强作品的田园风味,在很多的反映农村的小说里都有一条河流。在河边上,摆渡上,在河水暴涨或是秋雨连绵的时候,英雄人物在这里出现了。或是一个人抢渡船只;或是叫小姑娘浮水;或是叫情人相遇;或是叫好事合成。这当然都是无可非难的,河流,历史上很多伟大作品中间也常常有一条河流,差不多每一个民族的著名的文学都和它的著名的河流发生过关系。但是,在我们这里,太阳只是照在这条河上了,却没有能够写出,主要的是照见了这一带人民的复杂的繁重的斗争。我们的很多短篇,在人物情节,风雨阴晴上,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推动当然是必要的,但自己在感受的同时也应该每次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
这当然也不是像有些人主张的,在我们的作品里,就不许有恋爱。有些人在文学作品里,看到描写一个青年女人的头发,就大怒起来,这真使作者惊异万分。因为我们实在不能想象这几位批评家日常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书架上或者枕头底下放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当他们看到那些“古典文学”里的种种描写的时候,可作过什么样的感想?
其次,因为缺少考察,就只能依靠概念来写作,在很多作品里,我们的农村生活,已经尽善尽美,农民也全部是完整无缺,一切都用不着改造了。表现在创作方面是这样,表现在评论方面就更厉害一点,它使得农村生活的真实的和虚拟的形状,常常陷入一种不能鉴别的情况里面。比如描述一九五一年华北农村生活,写到农民在冬季期间,把一匹小毛驴喂在屋里,作者有时就会受到责难。农民和牲口住在一起,是农村生活落后的一个方面,中央卫生部正在想法克服,在华北农村却不能说是作者捏造的现象。在农民方面,除去愿意卫生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不容我们非难的情感:就是爱护和他相依为命的牲口。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的生活改善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