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仁宇文集-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使—般农民不至受征兵的打扰。

明朝的财政

朱元璋另有—套设施,是关于财政与税收,其关系更为重大。经过他4次政治上

的检肃之后,全国确实散布着无数的小自耕农。一般土地税的税则至轻(虽说地区

间的差异仍是很大),征收时多以收取谷米及布匹为主。不过税率虽低,纳税人由

各乡村里甲的领导人监督之下,有向国家指定之仓库交纳之义务,这些仓库有时在

边区远处,而且政府衙门所需要的诸般服务也不长久地隶属于各单位,而是以无给

制向民间征用,例如衙门内的传令、狱工,都由各乡村轮派,即使文具纸张,甚至

桌椅板凳公廨之修理也是同样零星杂碎的向村民征取。官方旅行,也由民间支应,

全国有上千的驿站亦即是招待所和中继所,内有交通工具及食宿的诸项设备,只要

有兵部(军政部)颁发的勘合(公事旅行证券),则各驿站有招待的义务,而被指

派的民户也有供应的负担,但各地区以接送其官员自某一驿站至另一驿站为原则。

每一县份都将它向民间征取的人力与物资列成账目。全民编成班排轮流供应服

役。当朝代创始于14世纪时,每一民户只在10年之内有一年轮到服役,只是当中有

些应差的名目,夹带着不定的财政义务:管理仓库的收账人要负责每一石谷米到每

一枝蜡烛的交代;各地方首长派向远处交付粮食者还必须赔补途中的损耗;所有的

驿站必须供应所有的旅客。兵部所发勘合愈多,其民间的支应也愈大,因为需用的

饮食车船马轿和人伕全系向民间无价征来。原则上这种有财政责任的服役指定由富

裕之家承当,公元1397年户部报告全国有700亩土地(约120英亩)的人户共为14,

341户,其名单送呈皇帝御览。显然的,在朱元璋亲身切眼的监管之下,这14000多

人卢必在各地区担任有财政义务较为沉重的服役。如是也好像采用了一些累进税制

精神。

朱元璋的擘画

760多年之后我们翻阅这段纪录,深有感触的不是当中节目的详尽,而是如此一

部计划在事实上竟可以付诸实施。很显然的,朱元璋的明朝带着不少乌托邦的色彩,

它看来好像一座大村庄而不像一个国家。中央集权能够到达如此程度乃因全部组织

与结构都已简化,一个地跨数百万英亩土地的国家已被整肃成为一个严密而又均匀

的体制,在特殊情形下,则由民间经济作主,形成人力与物资可以互相交换的公式,

而厘定分工合作的程序,其过程虽复杂,但在朱元璋督导之下,则可以借行政上的

管制付之实施了。

仅是对朱元津的褒贬还不能全部解释此中的奥妙。不管说设计人确实是具有天

才的创造人或是极毒辣的阴谋家,还是不能解答当中最紧要的问题:何以这古怪的

设计竟能在事实上通行?这样看来,元朝因蒙古人的军事占领而留下的复杂情形,

必已超过我们一般的了解程序。同时我们也可想见,由于宋朝以经济方面最前进的

部门使财政上的资源整体化,遇到惨痛的结果,才有以后退却与保守调整之必要。

明朝在中国历史之中,为唯一借着农民暴动而成功的朝代,它在创始时,因借着农

村中最落后的部门为基础,以之为全国的标准,又引用各人亲身服役为原则,看来

也是合乎当日的需要了。朱元璋并非不通文墨,他自已即曾著书数种,身边也有不

少文臣替他策划,此人思想上的见解不能吸引今日一般读者,可是他的设计,最低

限度在短期间内确实有现。他牺牲了质量以争取到数量,于是才将一个以农民为主

体的国家统一起来。

可是他所规划的长久影响则只有令人扼腕,这等于向中外宣布:中国为世界上

最大的农村集团,它大可以不需要商业而得意称心,政府本身既不对服务性质之组

织与事业感到兴趣,也无意于使国民经济多元化,至于整备司法和立法的组织足以

使经济多元化成为可能,更不在它企划之内了。

所以明朝官僚主义程度之坚强与缺乏弹性,举世无比。其依借社会价值作行政

工具的程度也较前加深:男人强于女人,年老的优于少壮,读书明理之士高于目不

识丁的无知细民,就像自然法规一样不待解释,也是昊天明命。以上三个条件既与

经济无关,又不受地区间的阻隔,即可以促进全国之团结,通行南北无阻。只是传

靠着文化上的凝聚力,也使明朝主静而不主动。各处少变化,这种形态阻碍了任何

方向的进展。及至朝代之末,事实上的利益冲突无从用实际的言语道出,有些权力

上的斗争,原来因技术问题而产生,也要假装为道德问题,好几次皇帝宫闱间的纠

纷也被衣着锦绣的朝臣用作出发点去支持他们的争论了。

15世纪初,朱元璋的一切规划好像全被他的第4个儿子朱棣所否决。

明成祖朱棣改弦更张

当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逝世时,南京的皇位依照传位于长裔的办法,由皇太孙

朱允炆继承。不到一年,朱棣反叛,内战3年之后,叔父打败了侄儿(后者可能在宫

殿里失火时丧生)。夺位之后,朱棣采取了几项行动使他父亲朱元璋所有的方针政

策被推翻:首先他即不顾朱元津的遗命,进兵安南。最初明军之行进极为顺利,朱

棣乃将今日越南北部划置为中国的行省,只是后来越南人采取游击战术,中国远征

军进退失所,加以交通通讯困难,补给不继,迄朱棣于1424年逝世时,此问题仍未

解决。

在北方,朱棣也不相信不介入政策。他自己即亲率大军讨蒙古5次,两次渡过克

鲁伦(Kerulen)河(今日在蒙古共和国境)。在此之前,中国的君主未曾亲率大军

如此劳师远征,朱棣的部队每次大概有25万人左右。当最后一次远征南返途中,他

因病而死在今日内蒙的多伦诺尔附近。

重建北京的宫庭与城垣,在他督导之下经营了12年,使用的匠人达10万,劳工

达百万,城垣高40英尺,周围14英里,直到1962年因为疏畅市区的交通,这城墙才

被拆除,今日只有前门和地安门,两座像堡垒式的建筑依然存在,上有碉楼数层,

好像表彰着中国在历史上的生命活力,自15世纪迄至今日,已在各种变乱之中经历

了不少的风霜。此外紫禁城里的故宫则全部保全完整,宫殿内有房舍9000间,当初

由朱棣下令建造,以后又续有新添,更因清朝的大规模翻新,现有的故宫成了中国

传统建筑最大规模的现物陈列。有了这些,经营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又修正朱元璋的

设计:他于公元1421年移都北京,将南京称为“留都”;由蒙古人创建的南北大运

河,朱棣也将之重造,既将河道掘深,又加筑闸坝以增进其效率。

郑和下南洋

在这一切纷至沓来之际,朱棣更命令宦官郑和屡次下南洋。第一次航行发动于

1405年,计有大船62只,小船225艘,上载军民27800人,最大的船,长440英尺,宽

186英尺,即次级之船亦有370英尺长,横宽150英尺。这样的巨船只见于书刊不见于

实物,可是1957年考古学家在当日船厂附近发现有船舶舵等一桩,经过估计,其舵

叶之高宽都应当在20英尺以上。

郑和曾前后下南洋7次,最后一次航行于1432年间,已在朱棣之身后。在后面主

持此次派遣的乃是朱棣之孙朱瞻基,明朝的第5个皇帝。平均计算起来,这7次航行

中每次费时20个月。这舰队曾在马六甲海峡(MalaccaStraight)与海盗作战,干

预爪哇(Java)之内政,擒获锡兰(Ceylon)国王(今日之斯里兰卡SriLanaka,

企图劫夺郑和之船只),发解南京听讯,又劝说了好几十个国王与酋领向中国进贡,

有些国王还亲来中国观光。这舰队巡弋于印度洋,派遣分队前往主要航线之外的地

方,从波斯湾到荷姆兹(Hormuz),非洲海岸之桑吉巴尔(Zanzibar),红海之入

口处亚丁(Aden)。舰队之中有7人还曾往回教圣地麦加(Mecca)。

郑和之后再未有遣派舰队之事,船员被遣散,船只任之搁置废烂,航海图被兵

部尚书(军政部长)刘大夏焚毁。现代中国学者,对于郑和之下一辈在上述灿烂光

辉的创举之后不事继续,既感惊讶也觉得愤恨。看到不过百多年后,中国东南沿海

即要受日本来犯的倭寇蹂躏,澳门且落入葡萄牙之手,不免令读者切齿。中国从此

之后,迄至19世纪无海军之可言。而19世纪向外购办之铁甲船,也在1895年的中日

战争被日本海军或击沉或拖去。

这问题迄今仍没有确切的解答。不过朱棣的经历,在历史上确有离奇巧遇之处:

1045年坦麦能(Tamerlane)正准备侵犯我国,但却在举兵前夕逝世。中国的幸运君

主因之避免了与世间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周旋;西欧之海上威权,则待到朱棣舰

队耀武于南海纵横无敌之后,又经过若干年才开始出现;他之攻安南并交趾所留下

来的不利后果,不在他生前暴露出来,却遗患他的子孙。为什么这些事在时间上如

此巧合?我们不能置答。可是在已经发生的情事内,我们倒可以提出若干解释:即

朱棣之作为已超过他可以支付的能力,他的帝国接受了极度的负担,已近乎破裂点,

他的继承人必须全面地紧缩,才能避免朝代之沦亡。

在此关头需要特别提出的则是,朱棣的征敛只能因循他父亲的规划,得自农村

经济。而农村经济既缺乏省区间的联系,又无各行业间的经营,于是筹措的办法,

要不是直接科敛,就是引用足以产生反效果的手段,有如将朱元璋辛苦存积的贮藏

抽用,加紧添发纸币,再不然就是平面地向下层加压力,勤派额外捐输,增添不给

酬的工役。朱棣为人机警而有城府,也带着几分魅力,他经常在身边役使着一群文

学之士,他们将他的年鉴和施政的号令一再修饰,也算写得令人动听,只是皇帝的

苛政既已施用广泛,已不能全部掩饰了。例如各地的方志即提及国都北移,多种赋

税之附加,平空地派上了800英里的脚费;工部的报告提及,工匠原应服不给酬的工

役,每人每年只30天,而修建北京时,却有整年不返情事;一个知府因反对额外科

征,被置放在一辆槛车之上押解赴京,由皇帝亲自审讯;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夏

元吉任官20年,只因为反对漠北用兵,被朱棣监禁3年,直到皇帝去世才重获自由。

现存的资料证实,郑和准备航海时有权向沿海地区直接征用人力与物资。这舰

队之出动虽也有商人参加,可是其被抨击,仍是由于其缺乏利润。郑和最大船舶有

甲板4层,内有家属用之船舱及公用厅房,有些船舱内设衣柜,亦有私人厕所,使用

者持有钥匙。随行家属包括妇女及孩童。虽有商人夹杂其间,他们并非个别出资经

商。海船的往返,找不到一种不可缺少的商品作大规模的载运,因之其劳师动众,

更为人指摘。这些船舶所载出口商品为绸缎、铜钱、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