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臣在打,是宦官在打,缺陷虽然纠正,可这些文臣当真能打好仗吗?有人说韩琦是军事家,打成那样子还是军事家?那么李继隆岂不是比李靖还要牛气?
但在这时改,还来得及!
宋九又徐徐说出第二个改革方案:“陛下授阵图于前线将领,然前方战事变化莫测,如徐河之战,李继隆原本打算在唐河北岸用万名骑兵消耗辽寇,然后城中大军杀出,一举败敌。可是尹继伦孤军奋进,打乱了李继隆的布署,然而这一进局面却更有利。这时候李继隆若是坚持原计划会不会有这样的大捷?”
赵匡义脸色又阴沉下来。
宋九没有管他,继续说道:“这是李继隆,智勇双全,才打出来的战绩,换其他人呢?至少陛下把持着大方向,不会让前线将士出现严重失误。如在雄州,若是诸将听从陛下诏书,会不会有那样的惨败。”
赵匡义脸色这才好转。
寇准认为宋九少了风骨,但办不好事,要风骨干嘛?管它是黑猫白猫,只有能捉住才鼠才能算是好猫。
宋九继续说道:“因此似乎同样难以两全,故张洎他们上书,虽看到弊端的一面,但没有看到弊端的另一面。臣想了许久,心中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有许多老将从前线退了下来,他们富有经验,全部呆在洛阳闲赋,朝廷虽然偶尔让他们来书院传授武学,但书院里能成为将才的人少之又少,将领是在战斗中磨练出来的,天才将领自古有几个?若是空读兵书战策,不知变通,没有磨练,可能只能成为第二个赵括害己害国。因此臣认为可以于西府置一参谋司,若是有重大军事行动,诸将一起于参谋司商议。一人想法会有失误之处,数人数十人,并且个个都是从前线下来的老将,那么想法便能完善。或有争议,陛下也足以拍案决定。那么不仅是陛下智慧,而是集数人数十位富有经验将领的智慧决定的草案。然后再将这份决议颁发前线,为防前线变动,只做大框架,就象陛下授李继隆诏书一样,让前线将领在这个大框架下自由发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那么前线将领就有空间自由发挥,又能避免前线将领发生严重失误。”
也就是参谋司一出来,那个所谓的阵图就不要再搞了。
“这个,让朕再想一想。”
宋九这一回不依赵匡义了,机会难得啊,若不借助这个势,说不定以后就没有机会改变了。赵匡义授阵图,以后宋真宗授阵图,或者未来的其他皇帝再授阵图。这还了得!
因此又说道:“陛下,请三思哪,当今名将,李继隆算是最出色的了,他在满城矫诏,他在朔州矫诏,他在定州矫诏。为何,难道是陛下决策不好吗?非也。陛下决策乃是前度局面,到了他手中,局势又是两样,所以必须要变。若陛下坚持,那么能战者如李继隆,会继续矫诏,早晚会让陛下不满。这还是好的,甚至不能战者也学习李继隆矫诏,诏书威令不在,这些人又贻害国家。”
实际他很想挑明了说。
你想学李世民,有那本领么?李世民与尉迟敬德每次交战,都身先士卒,一人持闻槊,一人挽弓,如入无人之境。你也挽弓,可射的是什么,花蕊夫人!
还是乖乖地学刘邦吧,用好了萧何,韩信与张良,从容得天下。
但不能说,刘邦在开国诸君中能力真的很差。
一说,赵匡义肯定恼羞成怒,俺这么有本事,仅是一个小刘邦。实际就是刘邦也不容易,那个驭人用人的本领,有几人能做到?
因此又加重了一句:“先帝临阵画策,每发必中。是不错,臣亲眼所见,可那是看谁,若是巴蜀南汉之流,纵然陛下之天资亦能办到。然而面对河东,先亲临前线指挥,可曾拿下太原,更不要说对手是比北汉强大百倍的契丹。陛下内治已胜过先帝,疆域更胜于先帝许多,太原,漳泉,吴越,定难,陆续收复。百姓之爱戴,刚才陛下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勿用证明什么了。”
“你!”
“臣是为大宋千秋万代计!陛下,恕臣不得不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临死不降,臣也深入绝域之地,为了就是大宋更加强盛,陛下成为伟大的明君,为的就是报答陛下的恩情。”
这又让赵匡义软了下来。
说得不错啊,为了这个国家,宋九吃了很多的苦。为的啥,以这小子的脾气,若是为说地位,换谁都不相信。他叹口气说道:“那你就拟一道奏呈吧。”
“喏。臣再说第三件事,那就是前线堡砦。于要地筑堡砦防御自古就有了,我朝发扬光大。然后又经臣提议,变得更加密集。不能说它不起作用,多少阻止了敌寇推进的速度,不然辽寇上次入侵可能就兵临京城城下。西北堡砦作用更明显,由于西北山区密集,道路更崎岖,堡砦隔阻,各部不便联通,因此诸族豪酋难以壮大自己部族势力。由是渐渐进入安定治理状态,否则叛乱更甚。然如张洎所说,它的缺点同样很多,堡砦筑得多,兵力分散严重,易于被辽寇各个击破。臣这一段时间也在苦思这个难题。特别是河北,多平原地带,若不筑堡砦,形势更恶劣,若筑堡砦,无险可守,既分兵又易为敌所破。不过杨延昭在遂城上来一疏,倒是给臣一个灵感。”
“何疏?”
“陛下你看。”宋九拿出一份疏折。
这是宋九在杨家父子回京叙职,顺便替杨延昭成亲时,翁婿谈话时,宋九提出来的,杨延昭回到遂城,也一直在思考。最终想出的办法。
河北防御不是西山,哪里不难防御,主要是西山东边平原地带。
然而这里同样有地形之利,河流密布,沼泽湖泊遍布各地,因此杨延昭出策,在边境处广挖池塘,再密植棘刺杂柳等灌木,用池塘湖泊沼泽当成第一道水城长,让厚实的灌木丛当成第二道木长城。
“这个主意好啊。”
“恩,臣再辅以一策,堡砦多缺点就是分兵严重,因此臣认为于各州军中选择几处关健的所在,建筑真正的大堡大砦,若是国家财政允许,甚至不惜用水泥砖墙代之。这样的堡砦出来后,辽军本不善攻城,那么就无法攻破了。周围小堡砦也不取消,毕竟平时会起联防作用。若是大部敌寇到来,这些环绕着各大堡砦的诸小堡砦士卒迅速撤向各大堡砦。那么联防作用有了,拖延敌寇推进速度好让后方有备也有了,分兵的缺陷同时也得到部分解决。甚至稍过两年,国家进一步恢复,兵力也恢复起来,那么就可以用这个方法,逐步将易州收回,甚至步步紧逼,自易州起,渐渐顺山区向辽国一步步侵逼。若战,在山区交战,利于我军,若不战,我军会渐渐占据整个燕云山区,居高临下,平原地带随时受到我军威胁。燕云就能渐渐回归我朝。”
还是他的浅攻战术,不过是更理智的加强版。
“侵袭辽境倒也罢了,不用这么小家子气。不过这个主意倒也不错,你再拟一个奏呈吧。”
第三天大朝会上宋九提出这三个策子。
引起许多大臣争议,有一些人反对,不过这些年大胜有之,大败也有之,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反思,因此附和者也有之。
暂时决定不下来,赵匡义宣布散朝。
赵普忽然将宋九拦住,说道:“易安,你我可否去顺店一叙?”
宋九冷冷地瞅了他一眼。
宋朝军制出现许多古怪的怪胎,为什么宋朝相对而方军事上要软弱一点,难道是将士不勇敢吗?看看有多少将士临死不降的。难道是不能打吗,前线一批又一批能征善战的勇将陆续涌出。难道是武器不犀利吗?那更是一个笑话。固然是因为对手太强大,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个古怪的军制。
如取消节度使,将从中御,打压武将地位与名誉,取消真正的节度使是好的,汉朝唐初没有节度使,难道打不好仗?就应入则为臣,出则为将,反正是募兵制,轮戍制了,何必要这个节度使。
但为什么要将从中御?
压一压武将地位也能理解,防止武将专权篡国,可为什么要打压他们的荣誉?
这一系列方案正是赵匡胤与赵普一手提出来的,赵普是主谋。然后在赵匡义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自己提出三条,强行矫正其中的弊端,可能取消所谓的阵图让赵匡义多下不了台,然而打的脸,还是打的赵普的脸,朝堂上反对声音的大臣多是支持赵普这一派系的。因此宋九冷声说道:“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勿为了自己,而害了国家,害了你的子孙万代!”
如果在几个月前宋九提出这么大的军制改革,也许担心赵普会闹事。
但现在不怕,有干旱在,几个大嘴巴在朝中乱喷一气,赵普你怕不怕。不怕行,还有哈雷彗星来对付你!
第四百四十二章 妖星(下)
“易安,老夫约你,确实是想认真地与你谈谈国政。”赵普弱弱地说道。
若是在半年前,说赵普对宋九怀着好意,恐怕他两个儿子都不相信。
但浩大的旱灾与哈雷彗星将赵普害苦了。本来旱情在加重,辽国连番入侵,哈雷彗星拖出长长的尾巴来了。
举国震恐。
关健它还在继续围着地球转,要转好些天,才离开地球轨道,消失在天际里。
因此头顶上这个巨大的妖星悬着,赵匡义害怕了,避正殿,减常膳,对诸宰相们说:“长星示变,是天警人君之失,当宜恐惧修省,恶孝武反举酒劝之,如此狂惑,不亡何待,今天非时政有失,物情壅遏乎?百姓何罪,若责就责罚朕吧,朕敢不兢畏贬损,以答天误谴!”
那时候徐河之战才刚刚打响。
若是败了,可能宋九就会悲催。然而徐河大战不仅胜了,而且因为宋九授意放权给李继隆,让他在战争时有权调动河北任何一军兵力,导致这一场战役比唐河之战胜得还要辉煌。
那么就与宋九无关,军事上无关了。
经宋九一折腾,万民欢庆,甚至赵匡义只是简单去河洲看了一场蹴鞠比赛,都引来无数百姓观驾欢呼,那还是赵匡义的责任吗?
赵普又说道:“这样吧,老夫与易安于长庆楼相约如何?”
长庆楼也是京城最顶尖的正店,就在皇城的南面,御街的右侧,五寺三监街对面。
宋九本想拒绝,可他们一左一右,分别是东西府两个最重要的大佬,因此散朝或者上朝,他们都是走在最前面的,他们这一站,便一起站住了。当然,没有人敢上前听他们说什么,不过九成的人心中会产生一些好奇。
宋九想想,说道:“行。”
站在公正角度,赵普肯定不及萧何房杜之流,尽管开国百姓由乱入治,人心思安,人口基数减少,耕地以及其他资源不紧张,许多权贵在更替过程中灭亡,贫富之间悬殊也不严重,因此开国最容易出贤相。
但也不能说赵普是李林甫之流。
然而站在宋九的角度,恨不能这个人早死早投胎。
他的半生就几乎生活在这个老者的阴影下。
看上去赵普现在很可怜,可宋九心中没产生任何同情心理。
走向枢密院,王显问道:“易安,赵普说了什么?”
王显在西府就是打酱油的货色,但他却是一个地道的武将。
宋朝初,赵匡胤打压武将还有些分寸的,到了赵匡义朝变本加励,但也不能怪赵匡义,那时候诸武将多是赵匡胤的心腹,看看五代吧,手中有了兵权,就有了政权。真正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因此赵匡义不放心,也没那自信心。
佛不知道有没有因果,但凡事必有因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