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奉养双亲啦!”
李晋王一看杨衮回家心切,就不再挽留当即摆宴,为杨衮饯行。当夜,杨衮和刘知远、高行周同睡一问房内。兄弟三人唠了一宿。在谈话之问,刘知远问道:“二弟,晋王封官不做,你说要回家孝顺父母,这是真心话吗?”
杨衮笑道:“回家奉养二老,虽是一个原因,但是主要在于,在这乱世,未出真主。我只见大哥颇有大将之风,帝王之相,将来如能一统天下,登上帝位,我杨衮一定出来扶保大哥,建立太平盛世!”
刘知远笑道;“哥哥不才,您真有此奢望?”
杨衮这话,虽是无意说出,但是后来,刘知远果然灭了石敬瑭的后晋,当上了后汉皇帝,杨衮还真的去投刘知远,助他驱赶辽兵。这是后话不提。
次日清晨起来,杨衮收拾停当,辞别了李晋王和众将。刘知远和高行周将杨衮送到宝鸡山下,还是难舍难离,最后挥泪分手。
杨衮由宝鸡山返回西宁的杨家峪,到家一看,不仅二位老人平平安全,叔丈人金圣祖果真按照自己的嘱咐,把媳妇金玉荣、老丈人金良祖和师大爷夏书棋都领到自己家里避难来了。那真是骑着骆驼吃包子——乐颠馅了!
金刀杨会和夫人,以及金良祖等,一见杨衮回来,非常高兴,金玉荣更是心花怒放。各自谈了别后的一切。金刀杨会对杨衮说:“儿啊,你今后在家要好好跟你师伯父和两位岳父学习武艺,当世不出明君,若非国难当头,绝不许你再次出去!”
杨衮还真听爹爹杨会的这,回家以后,一心跟着夏书棋、金良祖、金圣祖练习各种武艺,学习战策兵法,不论枪功锤艺、文韬武略,都有很大长进。和金玉荣也是情投意义,恩恩爱爱。这十来年,三荣相继给他生了七个儿子,都和爹爹杨衮幼时一样,也很聪明机灵。爱好骑射,到了学艺的岁数,杨衮便开始向儿子传授武艺。盼望儿子长大成人,能够继承祖业,好为杨家露脸。
与此同时,杨衮还不断打听外面的动静。他听说李晋王在宝鸡山破了梁军,即因年高体衮,精力耗尽死去,不胜感慨之至。杨衮知道朱温是在焦兰殿上杀了唐昭宗而夺得帝位的。在家里又听说朱温的长子友硅,因父占子妻,一怒杀了朱温,友洼的弟弟友从,接着又剑杀哥哥友硅,夺了帝位。对朱氏父子演出的臣杀君、子杀父、弟杀兄这出所谓“三杀焦兰殿”的丑剧,更是深恶痛绝!后来听说晋王死后,唐兵杀进注梁,灭了朱家的小朝廷,李晋王的嫡子李存助即了帝位,成了后唐庄宗皇帝。还得知,李存歇当了皇上之后,也和朱温一样,沉溺于酒色,更有甚者,竟宠信优人,听后谗言,惹得群臣疾忿。当了四年皇上,就被李嗣源夺了帝位。李嗣源在位八年,罕见兵戈,民能安生,虽然不算明君,但和梁、唐两代几个皇帝相比,还较清明。但李嗣源的几个儿子却不争气,嗣源病危未死,哥俩就争起拉来,嗣源驾崩,太子从厚即位不到一年,帝位即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坷夺去了。从坷继位不到三年,就因听信妓女出身的张后枕边谗言,将永宁公主打入冷宫。附马石敬塘为给永宁公主报仇,以出卖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得辽太祖耶律德光发兵援助。反了三关,杀入京城,迫使废帝从坷川逃进玄武楼自焚身亡。石敬塘遂即帝位,改国号为后普。后唐王朝就这样被石敬珊消灭了。
杨衮认为,在这乱世,皇位更替不迭,乃是家常便饭,同时对后唐覆灭并不足惜,但对石敬瑭以出卖国土换取帝位,却气得火撞顶梁,马上就要山去,杀死石敬塘。夺回燕云失地。
金刀杨会不准杨衮出去。杨衮说:“如今石逆出卖国土,引狼入室,生灵涂炭,难道不是国耻国难?”夏书棋劝道:“你可不要忘了独脚难行,孤掌难鸣这句话呀!当世虽多袅雄,但也不乏爱国志士。如果真出来保家卫国的英雄,你再助他剿灭石逆,驱除辽兵也不晚哪!”
杨衮听信了师大爷的话,一面探听国势敌情,一面厉兵袜马,准备随时出去应敌。
这天,杨衮得知石敬塘死后,其侄石重贵即位时未经辽主允准,触怒了辽太宗,贬石重贵为负义侯,将其徙居黄龙府。后晋朝廷由辽主派使控制,中原无主。北平王刘知远受部将郭威等拥戴称帝,诸镇归降,改国号为“汉”,建都汴梁。封郭威为邺都留守,命他严加巡警,坚壁清野,防辽入寇并派员四出,联络地方豪杰,共同抗辽。
杨衮听了这个消息,手舞足蹈,从前院跑到后院,奔走相告。见了谁都说:“还是我有眼力,刘知远到底当皇上了。只有刘知远才是抗辽爱国的明君。”并和爹爹杨会言讲,要马上去投刘知远,助他抗辽。
金刀杨会说道:“谁要当了皇上,不挑好听的唱?他到底是不是抗辽爱国的明君,还得看些时日才能定啊!”仍不让杨衮出去。
这天,杨衮忽然听讲,辽兵大批入境,一路上抢杀劫掠,百姓深陷水火,刘知远和郭威带兵去太原扫灭辽兵,辽兵竟把太原团团围住,刘知远里无粮草,外无援兵,危在旦夕。杨衮心想,火都烧了刘知远的眉毛,我再坐视不救,就不够朋友了。我杨衮绝不是那种背信弃义之辈!我无论如何也要奔赴太原,解刘大哥燃眉之急!
第010回 李掌柜挥泪控恶霸 杨君爱仗义打色徒
杨衮怕家人阻拦,竟背着父母妻子,离开了家,奔太原去了。
杨衮离开杨家峪,就一边赶路一边打听敌情,听说辽兵已经过了黄河,乱杀乱抢,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官兵不是投降,便是望风而逃。村村寨寨都招兵买马,组成地方兵力,抗御外敌入侵,保卫自己家乡。杨衮痛恨那些藩镇势力,平时争权夺势有了能耐,一到抵御外敌的紧要关头,都是些怕死的鬼,他赞成河东那些地方豪杰,不靠官兵,藐视敌寇,挺身而出,保卫家乡社稷,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英雄!他想,中原的老百姓都要起来抗敌,形成一个拳头,驱除辽兵就有望了。我现在去投奔刘知远大哥,怕叫人说我要靠老交情和他要个官做。我何不先助地方豪杰抗拒外敌入侵,待把辽兵赶出边墙,再投刘知远,人家就不会说我无功受禄了。
杨衮在半路上改变了投奔刘知远的主意,就不往山西去了,改奔河东。
这天,杨衮进了河东地界,走着走着,就觉着肚子饿了,先找个地方吃饭。一打听,前边不远是佘家镇,就紧催战马,奔佘家镇驰去。
杨衮进镇一看,这佘家镇还不小哪,房屋一栋连着一栋,街上人来人往,毫不热闹。杨衮催马来到一家饭馆跟前,但见这家饭馆是座两层楼房,正面挂着一块牌匾,上写“李家酒楼”四个大字,(奇*书*网^。^整*理*提*供)杨衮酒量很大,一见了“酒”就迈不动步了。滚鞍下了马,把马拴在拴马桩上,带着打将金装锏,迈步进了酒楼,来到楼下一看,楼下一个饮酒的也没有,也没有伙计迎接。信步登上楼梯,来到二楼一看,这楼上也和楼下一样,一个客人也没有!再看柜台里面,有两个伙计,都在抱着膀儿打盹儿,一听有人进来,抬起脑袋,瞥了一眼,就把脑袋低下了,带搭不理。
杨衮只气的火冒三丈。“啪”,把桌子一拍,说:“伙计,你们为何这样待酒客,我都坐下了,为何还不前来搭话?”
一个伙计伸了一个懒腰,走了过来,问道:“客爷,您做什么来了?”
杨衮厉声说道:“客人上了酒楼,就是吃酒。为何还要明知故问?”
伙计笑道:“客爷说的对,来了酒楼,就不是当当的,都是酒客。可是客爷来的不巧,今天菜也没了,酒也光了,客爷要吃酒,就到别处去吧!”
杨衮心想,我今天怎这样别牛,特意选了个大酒楼,竟然什么也没有?有点儿不大相信。站起身来,走近柜台,往灶房里一看,那真是:各种菜肴摆满桌,山珍海味花样全;酒香熏得人欲醉,菜味引的口垂涎!
杨衮看罢,这气儿科就大啦,圆睁二目,问道:“你不是说没有酒也没有菜吗?那灶房里摆的都是什么?你痛痛快快给我端四盘菜,烫四壶酒。如若不然,我就不客气啦!”说着,往肋下一伸手,半剑出鞘。
这个伙计并不害怕,上前笑道:“客爷,您且喜怒!这酒的确在坛子里装着,菜也在哪儿摆着,可有一件,就是不卖。您生气也没用,有钱买不了不卖的东西!”
“偌大一个酒楼,为什么就有不卖!”
“客爷,您和我们当伙计得来这么大的火有什么用?俗话说‘端主人碗,服主人管’哪,李家酒楼有酒不卖,是我们掌柜的吩咐的。至于为什么不卖,您问他吧!”
“你快把掌柜的给我唤来!”
“你们吵嚷什么呀!”
杨衮回头一看,从灶房里出来一个老头,来到伙计跟前问道:“你们为何与这位客爷吵嚷?”
杨衮抢着说道:“这位就是李掌柜的吧!我是过路之人,饥饿的不得了,到你家酒楼吃些酒饭,灶房之内酒菜都有,他们就是不卖。这才把您的大驾惊动出来。”
李掌柜瞅瞅杨衮的穿戴打扮;认为不是普通之辈,便向杨衮深施一礼,说:“这位客官,小号有酒不卖,是我发下的话。并不怨这两位伙计。只怨你来得不巧。改日如来饮酒,我定叫伙计好好接待客官!时间不早,你就到别处胡乱吃些,赶路去吧!”
杨衮有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遂正色问道:“掌柜的,哪有酒家有酒不卖之理?难道你看我不配在此饮酒?”
李掌柜满脸赔笑的说:“客官,你非本地人,不知本地之事。今日不卖酒给客官,实在是为客观着想的呀!就从你这穿戴打扮,如果在此饮酒,非跟着我遭到杀身之祸不可!你还是快些走吧!”
杨衮心想,原来人家是为我着想的呀,但对在此饮酒为什么要遭杀身之祸甚是不解,便抱拳拱手问道:“李掌柜,我这个人有这么个脾气,对什么事儿,我要弄不明白,连觉都睡不着。您对我说清楚了,我若在此饮酒,为什么要跟你遭到杀身之祸,我抬起屁股就走。”
李掌柜的一看这人非问不可,心想,他不是本地人,和他说说无妨,便擦了擦眼角挂的泪水,说:“客官,你实在要问,我就对你说一说吧!你听了后,全当没有听见,就快些赶路去吧,免得跟我受到连累!”
“老人家,请你放心,你说完了,我一定走。”
李掌柜一看杨衮颇有诚意,这才小声说道:“客官,这里叫佘家镇,属于磁州地界。我姓李叫李文玉,祖孙三代依此酒楼为生。我李文玉喜欢交朋结友,谁有难处,我都尽力相助,也常做些扶困济贫、修桥补路的善事。可是善却不得善报,竟遭来一身横祸……”说着抽泣起来。
杨衮说道:“请老人家不要伤心,慢慢说下去吧!”
李掌柜擦擦眼泪,说:“佘家镇有个镇主,叫佘双喜,是个酒色狂徒,看见谁家姑娘貌美,就派人前去提亲,不应就抢。抢到家下,糟践够了,就一脚踢出门外。佘家镇的百姓,那真是有冤无处去申,又苦无处去诉啊!我有一女,名叫秀梅,今年一十八岁,为了防备佘双喜,从不叫她出头露面。那天因我生病,秀梅不知佘双喜正在酒楼吃酒,就冒冒失失前来给我送药,竟被佘双喜看见了。第二天便打发管家前来提亲,要娶秀梅做他第七房妾。我豁出我这张老脸到了佘家,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