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萌妻-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菜园子的房子已经修缮过,原本漏风的地方都已经堵上,又加固了屋顶。自从恢复了两位嬷嬷的月例,就连其他供给也一并恢复,崔小眠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时常过问,崔蓉蓉不敢怠慢,不过就是两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在她们身上也贪不出几两银子。
京城地处大成的南部,四季鲜明,但冬日里虽不及桃花城温暖,却也并不甚冷,菜园子里依然一片欣欣向荣。白菜、菠菜、小葱、萝卜,还有崔小眠喜欢的蒜苗。
李妈妈来时,就看到两位老嬷嬷正在菜地里忙活,把白菜一棵棵扎起来。
“两位老姐姐,我是小公子身边的,给你们送过冬用的物事来了。”
两位老嬷嬷蹲在地上,一个捉着菜,另一个负责捆,对李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李妈妈明白了,这两位同小公子一样,耳朵不好使。她凑到她们跟前,又重说了一遍,这两位才抬起头来:“咦,你是小公子派来的啊,正巧,刚摘了些小白菜,你给小公子带过去,让他烧给王爷吃,王爷最爱吃刚摘的小白菜。”
李妈妈笑道;“王爷出门办差了,这会子没在府里,不过小公子也爱吃新鲜蔬菜,我一会儿带回去,他一准儿高兴。”
李妈妈边说边打量这两位老嬷嬷,见她二人衣裳上有几处破的地方,露出里面的棉花,便道:“两位老姐姐,衣裳破了,怎么也不补补啊?”
琴嬷嬷咧开缺了几颗牙的嘴,笑道:“我们老姐妹的眼睛都花了,也就是还能种种菜做做粗活儿,这针线上的事是干不成了,以往有个香芋姑娘常来帮着缝缝补补,如今好一阵子没来了。”
李妈妈道:“香芋派到庄子里了,以后我来帮你们缝补,我家死鬼姓李,说起来以往我也是打宫里出来的,二十多年前出宫的。”
一来二去,李妈妈和两位嬷嬷混熟了,她们耳聋眼花,送去的棉花和布料显然用不上,李嬷嬷便亲手缝了过冬的棉衣给她们送过去,看着棉被又硬又薄,就又换了两床新棉花做的新被褥送过去。
可是说来也怪,从年纪来看,这两位比李妈妈还要年长个十几岁,大成宫女多在十二至十五岁入宫,二十五岁放出宫去。其中也会有些无家可归或曾被皇上宠幸却没有册封的,便永远留在了宫里。李妈妈出宫时是十八岁,而这两位嬷嬷当时应已三十上下,这个年纪留在宫里的并不多。李妈妈大多都认识,可偏偏没见过她二人。
江嬷嬷是六皇子的乳娘,因乳娘大多要照顾皇子直到成年,因而后宫对乳娘的要求甚是严格,常说的是有“三不准”:非官宦人家的妇人不准;不通文墨举止粗鲁者不准;生育三胎以上者不准。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大成王朝对皇子乳娘的选择是很有科学性的,不但要求奶水的质量(三胎以上者不准),更要求哺乳人的素质修养。
因而李妈妈猜测,这两位老嬷嬷或许是跟随江嬷嬷一起进宫的,江嬷嬷既是六皇子的乳娘。那进宫之前应该也是位夫人太太,这两位很可能是她的贴身丫鬟。
李妈妈偶尔问起江嬷嬷的事,这两位却也并不多话,除了说王爷对乳母极为敬重之外,便不再多言。
对此。李妈妈并不觉诧异,宫里出来的人大多三缄其口,闲着没事嚼后宫的舌根子,那不是找死吗?即便是她,有时侄媳妇郝氏聊天问起,她也不肯多言。
今天李妈妈从菜园子回来时,带来了两位嬷嬷自己晒的菜干。她做了菜干汤,崔小眠很是爱喝,边喝边道:“留些菜干出来,师父快回来了,他肯定也爱喝菜干汤。”
菜干就是把刚摘的小白菜用绳子串起来,吊在太阳充足的地方晾晒而成。崔小眠原是自己爱吃这些土制的食材。捎带着把贺远也培养得喜欢上了。比如她晒的腊肉,贺远每隔几天都要吵着吃上一次,于是只要天气好,她便会晒上一些,全都贮存起来。腊肉能放置很久。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贺远也能有腊肉吃。
喝完菜干汤,崔小眠蹦蹦跳跳回到房里,这下她就更高兴了,李妈妈新给做的红衣裳就摆在床头呢。
她高高兴兴地拿起来试穿,正正好,很是合适,而且真的是很好看呢。
没想到当男人也能有这么漂亮的红衣裳穿,崔小眠开心极了。
只是李妈妈忘记在内里缝上小口袋了,李妈妈一向细心,这次为何疏忽了呢?
这是过年才穿的新衣裳,没有口袋也不是大事,到时带个大号荷包,把压岁钱装到荷包里。
崔小眠把新衣裳用布仔细包起来,装进了箱子里,留着过年时再穿上。
崔小巫女其实是个挺爱打扮的小姑娘,无奈从小到大性别混淆不清,她穿得最多的就是蓝布衫子,进了王爷做了小公子,蓝布衫子换成蓝绸袍子,总之还是蓝色。
像这件这样鲜艳华丽的衣裳,她还是第一次拥有。她从枕头里翻出金项圈金手镯,金色配大红,一定很好看,这些金项圈金手镯都是人家送的,文武百官闻听贺王府多了个小孩子,仅这种金项圈就送来了好几个,崔小眠有心都戴上,又担心小脖子承受不住,只得挑了个最大最沉的留下来,其他的都锁进贺远的小仓库,留着以后送礼用。
一一一
☆、第一九八章 萝卜萝卜我爱你(二更)
为了那件心爱的大红衣裳,崔小眠天天盼着过年,没事时也会偷偷拿出来看一看,实在是等不及了,她决定提前穿一天,免得大过年的穿件簇新的衣裳出门,看着也挺傻的是吧。
总之,这姑娘就是想找个借口提前穿上新衣裳,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小眠子穿件男版红衣裳就已经心里美得冒泡了。
她穿上新衣裳,戴上金项圈,照照镜子,真是太土豪了!
那项圈重了一些,坠得她的小脖子又酸又疼,不过这些都是可以承受的,只要是真金,再重她也挺得住。
崔小眠对自己的新形像很满意,她决定先到董夫子那里转一圈,用红光四射的气场打垮他!
“夫子,午安。”
“汝今日未去给本夫子赚取酬金乎?”
你说这人嘴有多欠!
“本公子的酒楼日进斗金,而夫子的酬劳不过九牛之一毛,本公子又不是开善堂的,赚那么多西席酬金做甚?”
“既是如此,那汝的弟子规背得如何?”
明白了吧,之所以崔小眠延缓了对他的战争,就是因为这厮竟然也是让她背弟子规啊弟子规。别说背,本巫女在五夷开课,替当今天子教化夷族,整整两年的时间,教育了几批儿童,靠的就是一部弟子规啊。
“夫子教到哪里了,背来听听。”
黄口小儿,真是可恨!董夫子朗声道:“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崔小眠明白了。原来这位是看她穿了件鲜艳华丽的新衣裳,故意用弟子规中的这段话来恶心她。
“本公子是商人,商人都是穿华丽的衣饰,像这件也仅是本公子的工作服而已。夫子认为华丽,可本公子却认为非常简朴。”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人又在说些什么鸟语,崔小眠虽然听不太懂,可也知道董夫子骂她四体不勤。
“夫子意欲何为?”
“锄草,翻地。”
。。。。。。
董夫子的意思很明白,他让崔小眠穿着这身“简朴”的“家居服”去菜园子锄草翻地干农活,大成重农轻商,董夫子便让崔小掌柜做一回农民。活该你还显摆这身暴发户的新衣裳,犯贱!
切,不就是去菜园子干农活吗?本公子正想去摘点新鲜菜吃呢。董夫子初来乍到,竟然知道府里有菜园子。
崔小眠想错了,董夫子带她去的地方并非王府菜园。而是近郊的一处小村庄。
既是出府,李妈妈自是不放心,不但她和白菜跟着,又带了两名王府亲兵,只是在董夫子嫌弃的眼神里,这两位亲兵都换上了普通衣裳。
一行六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村,崔小眠还是穿着那身红衣裳。董夫子没说让她换,她也不想服输,都说了是工作服了,那就穿着去吧,小心一些不要弄破,脏了还可以洗的。
京城的冬天虽然并不太寒冷。可也长不出庄稼,这里种的也都是菜,胡萝卜和白萝卜。
董夫子指着满地的萝卜缨子对崔小眠道:“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小公子长在王府。吃人参多过萝卜,对这低贱的蔬菜恐怕并不熟悉。”
本公子是厨子,能不认识萝卜吗?
“夫子,节省时间,要做什么?”崔小眠已经把袍子塞好,袖子卷起,准备大干一场。
管理菜地的老农跑过来,笑道:“董夫子,又带学生来务农了,这里的萝卜都已长成,只需刨出便可。”
“就是刨萝卜啊,看本公子大显神威。”
老农告诉崔小眠,萝卜要留一寸多长的缨子,这样利于保鲜,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既是要劳作小公子一人,李妈妈和白菜便拿出带来的小炭炉架上陶壶煮水烹茶,还摆上几样小点心,待到小公子干活儿累了渴了歇息一会儿。
李妈妈已经得知董夫子就是冲着崔小眠的新衣裳才故意整她,索性大声对崔小眠道:“小公子,这衣料和棉花还有很多,这件穿坏了,老奴回去再给您做上一件,过年时一样有新衣裳穿上身。”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妈妈真是宝贝,关键时刻撑面子,崔小眠吃了定心丸,她也就是心疼衣裳而已,至于刨萝卜这件事,她反而觉得挺好玩。
董夫子看到摆在青石上的茶水点心,不屑地摇头,这等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就是需要继续整治。
崔小眠一边刨萝卜一边唱歌,心情好得飞上天,董夫子满脸鄙夷的脸色,她就假装没看到。
“拔萝卜, 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混蛋,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董老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崔小眠歌声嘹亮,确保董夫子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李妈妈和白菜捂着嘴在笑,偷偷看一眼董夫子,只见他依旧面无表情,但太阳穴却一跳一跳的,显然气得不轻。
崔小眠唱着唱着,忽然停了下来,她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
衣裳很长,她虽然把袍子下摆塞在腰间,但还是很快便滑了下来,她蹲在地上刨萝卜,袍子便蹭到旁边的萝卜缨子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还是绿油油的萝卜缨子,竟然开始枯萎!
如果换上别人还会大惊小怪一番,但对于崔小眠来说,这并非奇异之事,她在五夷三年,整日就是同毒物打交道,这样的事曾经亲眼见过很多次。
衣裳上面有毒!
她翻起袍子下摆细看,蹭到萝卜缨子上的并非是衣裳外面,而是内侧,这是棉袍,很是厚实。
崔小眠低头闻了闻。见衣裳内侧里子上有淡淡的香味,这味道非常淡,如果不是仔细闻根本闻不到。
崔小眠不动声色,继续刨萝卜。脑子却像车轮一般飞快转动。她叮嘱李妈妈要在衣裳内侧缝个小口袋,可是这衣裳却没有,李妈妈最是细心,又是她嘱咐的事,按理说不会忘记。她初时也并未在意,可如今却觉得不对劲儿。
想到这里,她扔下刨了一半的萝卜,跑出菜地,问李妈妈:“李妈妈,您忘记给我在衣裳里面缝上小口袋了吗?”
李妈妈一愣:“没有啊。您摸摸,在左侧,您没看到吗?”
一旁的白菜也道:“谁说的,我亲眼看到李妈妈缝口袋,我还说多缝几个。李妈妈说一个就够了。”
不会有错了,这件衣裳根本不是李妈妈给她做的那一件,有人偷梁换柱,把原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