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王-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哥,这件事情你亲自盯着!”吕惠卿吩咐道:“想办法把这件事扩散出去,记住不可以泄露我们的行迹。其实也不必着急,想必要不了许久,钱塘县的情况汴京就会人尽皆知了。谁让他小子不低调,关注度如此高呢?有时候太出名也是一种拖累!既然他喜欢出风头,这次就让他出个够!”

吕和卿点头道:“大兄放心,此事我会亲自主持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他发现的。何况是为了给二哥吕升卿报仇,他自然很是积极。

要知道吕和卿一直内疚,觉得二哥吕升卿之死自己是有责任的,当然了罪魁祸事始终是林昭。因此在一直派人潜伏在钱塘县,注意着林昭大大小小的举动。

目的就是发现林昭的问题,找寻机会。现在发现了如此重大的问题,吕和卿自然不会放过,一定抓住这个好机会,死缠烂打,整死林昭。

吕惠卿沉吟片刻,又吩咐道:“不,此事还是要谨慎些,不过要加快速度。现在官家与王相公对杭州钱塘县的情况不了解的,趁这个机会将事情闹大,一发不可收,这样我们才能混水摸鱼。

一旦迟疑,等到官家和王相公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们就会有限制。你也是知道的,林昭是什么人,说不定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解释,这次绝对不能给他翻身的机会,所以要一击必中。”

“是,大兄我立即去安排!”吕和卿对此是格外卖力。

“哼哼,林东阳,太自以为是了,这次有你受的!”吕惠卿冷冷一笑,眼神之中满是阴鸷与仇恨!

此时,远在杭州的林昭还不知道,吕惠卿正在算计他!

钱塘县一片宁静,没有出现怨声载道的情景,按理说林昭该高兴才对,可实际上,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在很认真地考虑青苗法的事情,几个月的试行下来,发现的问题着实不少。

而且都是相当严重,甚至致命的问题,如果继续这么畸形扭曲的执行,青苗法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林昭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大宋王朝现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很需要改革。但是从出发点和内容而言,熙宁变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问题还是出现在了执行的环节,王安石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林昭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他一下!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就此失败岂非可惜?

重生两载,林昭已经深深爱上了宋朝,能为他多尽一份力总是好的。

当然了,光是提醒似乎有些单薄了。林昭在想着后世诸多改革,希望能从中借鉴一二。

可是考虑了半天,始终不曾有一个完成且成熟的想法!

林昭现在才意识到,改革是多么复杂,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哪里能够一蹴而就?

想想就头疼!林昭不禁苦笑着连连摇头!

不想鼻头突然发痒,一连好几个喷嚏,耳朵还忍不住有些发热!

“嘿,这是谁在念叨我?”林昭打趣一句,却不知汴京与杭州,真有人正念叨着他的名字!

第一九一章第一桩命案

念叨林昭的人有很多,有来自汴京的,也有人来自杭州本地的。不过却不是钱塘县,也不是余杭县,而是富阳县。

在林昭的记忆,自己和富阳并没有什么交集,也没有什么瓜葛,谁这么念叨自己呢?

后来才发现,这些念叨来自于一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

对,没错,她的名字叫做王朝云。

事情的起因还是与青苗法有着莫大的关联!

夏收已经结束了,上半年的青苗法推行在一片怨声载道之中结束。有的百姓咬牙忍者,总算是先把借款给还了,被强行摊派的那些人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至于那些做担保的富户,除了在心底里咒骂官府之外,还暗地里清点资财,看看到底损失了多少。

总而言之,大部分人对青苗法没有好感,甚至多有怨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地方官府都心中有数,但大都选择视而不见,他们更为在乎的是交给朝廷的那份报告!上面有青苗法推行的各种良好数据,从各个方面凸显出青苗法有多好,为老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实惠。当然了,核心就是一句话——政绩突出!

皇帝赵顼和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根本不得而知。总之,他们似乎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对青苗法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兴奋不已,对此多有赞赏。

在这个年代,皇帝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官员们心思,以及王朝前行的方向。

赵顼虽然在日益成熟,但是终究还是有些太过稚嫩,他已经忘却,登基之后第一次召见富弼,富相公给他的忠告。

富弼也是三朝老臣,仁宗在位时便担任过宰相,威望犹在韩琦与文彦博之上。早年间还与范仲淹一起参与过庆历新政。

正是因此。赵顼想要改革变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弼。

不过此时,这位老大人已经是垂暮之年,乘着皇帝恩赐的小轿子,在儿子的搀扶之下入宫。

几十年的沉浮,富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老成持重的他。并没有带给年轻的皇帝多少惊喜。而是给出了一个忠告:为帝王者,切勿喜恶示臣子!

什么意思?作为皇帝,千万不要让臣子知道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至于这么高深莫测吗?当时赵顼光顾着失望了,加之登基不久,帝王心术也懂得不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君心难测,更不理解富相公一片良苦用心!

所以当皇帝表现出变法强烈的,甚至狂热的支持时,会给官员们一种明确的“方向感”。

官家很高兴,并且赞赏嘉许之后,各级地方官自然就兴奋了,推行青苗法的热情也越发的高涨。

于是乎。皇帝赵顼下诏书,从夏季开始,青苗法在大宋朝全境开始推行。

至于先期开始试点青苗法地区,官员们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轮青苗粮的发放。

结果可想而知,比前一次更加不顺利。

上一次,百姓们不明就里,了解不多,参与的人数不少。

可有了一次惨痛的经历之后。哪个还愿意傻不拉几的来第二次呢?

也许真正贫苦之人,确实需要青苗钱来渡过难关,维持生计,渡过艰难。但对于大部分殷实之家,尤其是那些做担保的上等户而言,愈发的避而远之。

一次的实验已经证明,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借款之后无力偿还,这些部分都会成为上等户的烂帐。半年下来,他们已经损失惨重,有的已经伤筋动骨。有的已经触动根基。

一家一户早已视青苗法为洪水猛兽,要是再来一次,估计谁也承受不住,听闻官府再次派发青苗钱,一个个都惊恐不已。

没错,绝对是惊恐!

这是皇帝赵顼与王安石所不能预料的,当然了,目前他们根本不知道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当回事。

地方官们在乎的只是政绩,在乎给朝廷交上去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能够从中获利不少,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故而态度十分强硬。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甜头,这一次他们变得更加胆大妄为。也许之前还有所顾虑,手法还比较隐晦,现在则是完全毫无顾忌的强行摊派。

可百姓的抵触情绪很严重,各种躲避与反抗,甚至是不满。但地方官态度坚决的,如此一来必然产生矛盾,随着矛盾的加剧,冲突也会升级。

可寻常老百姓哪里是官府的对手?吃亏难以避免。

杭州一带青苗法推行最不积极的是钱塘县,最积极的则是富阳县。

富阳县令刘惠已经四十多岁,仕途上一直没有什么进展,随着年纪不断增长,他开始越发的着急。就在绝望之际,朝廷开始推行青苗法,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表现的格外卖力,希望以此取得政绩,讨好王安石,谋求高升!

因此富阳县在杭州青苗法推行中成绩斐然,首屈一指,但是冲突也格外尖锐。可刘惠浑然不觉,夏收刚刚结束不久,便亲自带人深入乡村,加紧青苗粮的派发!

平日里也是顺顺当当的,但是这日在城郊,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富阳城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已经能算得上是个小地主,甚至还小有名气。原因有两个,主人王员外是个读书人,虽然不曾考取功名,但是在乡间还是颇有名望的,乃是一名威望甚高的乡绅。

至于另外一个出名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家有个聪明的女儿。年方九岁,便学识渊博,诗词歌赋懂得不少,关键是甚为聪颖,在附近一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这个姑娘名叫王朝云。附近一带,关于此女的趣事流传的不少。

不过乡亲们并不知道,这位姑娘最近一次的精彩表现是上元节的西湖边,让一位奸商无地自容,还引起了通判和一位县令的侧目!

当然了,这些并不能阻挡县令刘惠的升官大计。王家富裕,理所当然的上等户,青苗法推行中担保人的绝妙人选。

王夫人似乎不是很愿意,王员外的热情也很有限,但是出于帮助邻里的考虑,王员外还是勉强答应了。

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担保的七户人家,竟然有五户都未能按时归还。县衙的差役为了及时完成任务,自然而然就将债务放到了王家身上。

王员外很无奈,可是已然答应了做这个担保人,不还也不行,何况官府逼迫的紧,一个小老百姓只得从命。

为此,王家损失惨重。至于向那些邻里要粮食,难度自然不小,何况邻居们都生活困难,王员外都是看在眼里的,也多有不忍心。

这一遭就认了吧!王员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咽下这口气,算了!

可是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才不多几天的功夫,县衙的官差竟然再次上门,要求他继续作为青苗钱的担保人,而且这一次扩大到了三十户人家。

尽管朝廷规定的是五户或者十户为一保,但是在现实运用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来是现实情况的问题。二来,地方官为了保证放出去的钱粮一定能收回来,自然而然就选取那些富裕人家,增加其名下的担保人数,从而保证贷款可以绝对的收回。

官府考虑的永远只是账面上的东西和利润,至于老百姓的想法和死活,他们根本不曾考虑,不曾顾及。

很不幸,王员外就被富阳县看成了一个香饽饽,所以让他为三十户人家担保。

上一个季度,王员外刚刚被坑了,损失了许多,故而对青苗法根本没有什么好感。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心有畏惧。

万万没想到,在官府竟然再次找上门来。王员外一听来意,尤其是三十户人家的数据,顿时吓的两股颤颤。

不过才七户人家已经让他损失惨重了,很勉强地支撑过来了,现在变成了三十户,其中又会有多少人还不起青苗钱呢?那到时候自己需要帮着补偿多少呢?王员外根本不敢想,只要其中略微出一点问题,自己就该倾家荡产了。

所以,这事他肯定的不愿意,于是乎婉言谢绝了。可是官差们不依不饶,根本不给王员外谢绝的机会,这事你就根本推辞不了。

王员外本是个读书人,也懂一些道理,对此很是不满,便据理力争。县衙的差役哪里肯与之讲道理,过程之中更是推推搡搡,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王员外的小女儿王朝云瞧见父亲被欺负,便用出面指责,估计小姑娘的言语也颇为犀利。结果成为冲突导火索,引发了严重的冲突。

县衙的差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